跳转到内容

救世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救世军
救世军
The Salvation Army
宗派新教
主义圣洁运动
典籍圣经
结构基于军衔而成的指挥层级
将军林登·白金汉
区域全球
总部 英国EC4V伦敦救世军总部
创始人威廉凯瑟琳·布斯[1]:21
起源1865年7月2日,​159年前​(1865-07-02[2]
伦敦
分裂自循道宗[1]:21
分离American Rescue Workers (1882)
Volunteers of America (1896)
激进派基督教传教士训练团 (1981)
教堂15,409[3]
信徒165万[3]
Ministers26,359[3]
其他名称东伦敦基督教传道部(前称)[1]:21
官方网站salvationarmy.org

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是一个于1865年由循道会牧师卜维廉伉俪在英国伦敦成立,是国际性的教会慈善组织,以军事建制形式作为其行政架构的名称[4],以街头布道和慈善活动、社会服务著称。其当初成立时所使用的名称是“东伦敦基督教传道部”(East London Christian Mission),自称为“以爱心代替枪炮的军队”[5]。它的创办人希望能够把福音传给穷困的人,并透过了解穷人们物质及心灵之需要来给予帮助。其国际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全世界有几千个分部,分布在133个国家和地区[6],组织内包括不同年龄层的成员约两百多万人。[7]

救世军福音宣教、社会服务与教育方面等工作主要由救世军中的全职军官和其聘雇的从业人员负责,其军兵亦会利用余暇,在其中参与事奉。救世军及其旗下的组织基本上不会涉及任何国家的政治政策,而其成员亦无种族之分,故在世界各地可与其他国际救援机构和政府合作。

救世军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一些不同的昵称,例如:加拿大的“Sally Ann”、英国新西兰的“Sally Army”以及澳大利亚的“The Salvos”。在澳大利亚,“The Salvos”的称号甚至能够在救世军官方的机构看到。汉语圈的名称救世军由日本政治家尾崎行雄翻译引入。

历史

[编辑]

救世军由卜维廉卜凯瑟琳夫妇于1865年7月2日在英国伦敦东部创立。卜维廉个人原本是一个循道会牧师,但因他想要将基督教传给那些无法到教会来的穷人们,所以就辞去了牧师的工作,并且在伦敦的贫民区观察穷人们的生活。后来,他发现了那些穷人都聚集在酒馆中饮酒作乐,甚至还有一些是未成年的人,因此他就下决心要做一些事情。

卜维廉在经过数次的街头传教之后,就开始鼓励那些穷人们到当地的教会去聆听传教,但是当时的教会都不欢迎穷人,因此他们无法上教会。于是卜维廉就成立了“基督徒会”(The Christian Mission),并租用一些场地,定期举办福音聚会。并在1870年代逐渐演变为教会。

基督徒会的成员在英国迅速的扩展,并在1878年,经过卜维廉儿子的意见后,将正式名称更改为“救世军”[8]。这个组织并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卜维廉也成为了该组织的“大将”,同时也是领导者。救世军后来开始建造房舍供穷人居住,也设立了食物分发中心,于是“热汤(Soup)、肥皂(Soap)和救恩(Salvation)”(俗称3S)就成了这个组织被人称誉的口碑[9][10][11]

因为救世军人强调,要帮助一个人,除了物质上的需求以外,还有心灵上的需求,因此救世军人在事工上注重兼顾全人身心灵的服务。救世军除了身体力行,也会捐助金钱和物资给穷人及其他慈善团体,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救世军也提供了很多的医疗资源[10][12]

救世军

背景
基督教 · 新教 · 基督教青年会 · 基督教女青年会
阿民念主义 ·
循道宗 · 圣洁运动

组织
救世军大将 救世军专员英语Commissioner (The Salvation Army) 救世军参谋长英语Chief of the Staff of The Salvation Army)

重要人物
卜威廉
卜凯瑟琳
卜邦卫
约翰·郭宛斯
约翰·拉松
萧·克利夫顿
保罗·雷德
邦卫·提欧斯里
爱娃·布洛斯
雅尔·华斯卓姆
阿诺·布朗

地区
救世军台湾军区
救世军港澳地域

“‘一个人可能会失望,但他永远不会出局!’ 家庭服务基金运动。救世军。1919 年 5 月 19 日至 26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救世军海报。

信仰宗旨

[编辑]

救世军组织宣传的使命是要带领人认识基督。这个使命是根据新约旧约圣经的解释来进行的。神差派祂的子民去宣扬祂的道,而救世军要求成员要做一个尽责的子民,而救世军也在第一条基本信仰中标出了:“我们相信惟有圣经为基督徒信仰及生活之完全准则。”。

以下是救世军的11条基本信仰[13]

  1. 我们相信新旧约圣经,全由圣灵默感而成,并信惟有圣经为基督徒信仰及生活之完全准则。
  2. 我们相信只有一位真神,为全能、全智、全善者,并为创造、保守、管理天地万物之主宰,惟有彼堪为世人当敬拜者。
  3. 我们相信神为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同性、同德、同权、同荣。
  4. 我们相信在耶稣基督内,神人两性联合为一,所以彼为神,亦为人。
  5. 我们相信始祖受造之初为无罪,但因违命,遂失其圣洁与快乐,因其堕落,致使人人成为罪人,完全败坏,按公义当受刑罚。
  6. 我们相信主耶稣藉受苦受死,已为全世界树立救赎,故无论何人,皆可赖以获救。
  7. 我们相信凡愿蒙恩者,须先向神悔改,信靠耶稣,蒙圣灵重生。
  8. 我们相信得蒙称义,为本乎恩,又因信主耶稣基督,在信者的心中,均有这样的见证。
  9. 我们相信保守得救地位,在乎不断的顺服及信仰基督。
  10. 我们相信所有信徒皆能全然成圣,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之时,完全无可指摘。
  11. 我们相信灵魂永存,肉体复活,世界末日审判,善者受赏得享永福,恶者被罚必受永刑。

卜氏相信,许多的基督徒只是透过一些仪式企求神的救恩,而不是真正的信靠基督,加上仪式本身的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公义的(对所有人都合适的)要求,因此救世军决定不强调仪式的形式或使用一些其它教会传统的仪式(如:洗礼圣餐),救世军人相信一般人在信靠主耶稣基督之时,上帝的救恩已经属他,这是仪式不能的地方;而且传统仪式本身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基督圣灵与信徒亲密的同在交通,或信徒热情的委身,可以不受生活中的时地或任何限制,而在日常的基督化生活中或在基督徒团契聚会场合去体验到。所以救世军采用活泼的、强调公开性的为主耶稣基督作见证和个人有机会声明向上帝委身的军礼(例如募兵仪式、爱筵分享等)来替代。救世军人强调合乎圣经准则的圣洁生活,又为了服事上帝和维护个人身心灵的健全,所有的军兵和军官都应该远离毒品情色以及赌博等有害身心灵的事物。军兵和军官也会在任命时立誓如此委身。誓愿中他们是已经明白救世军人的荣誉和捐出“和自己的收入有一定比例”的钱给救世军的意义之人[14]

在救世军中,女性是被视为和男性平等的,而女性也可以和男性同样得到圣职的任命与按立。这在卜氏当时的教会界也挑战了以男性圣职为主流的思想,卜氏夫妇呼召所有男女都要成为上帝的用人,到如今在救世军人当中出现过几位女性领导人,军中也不乏女界入伍的佼佼者,甚至美洲救世军最早的先锋也有多位女性。以前,救世军的军官只被允许和其他的军官结婚(此规定在不同的国家有差异),但是近年来,也允许一些例外的个别案例。通常,军官夫妇会被任命在同一个工作挑战中服事,当任务有需要时也可能得到不同的任命,在不同性质的单位或部门服事。

救世军的军官通常每隔2-5年会被颁布一个“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有可能要求军官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继续执行任务,有时候军官必须移居很远的地方才能继续执行任务[15]

在世界各地成立的时间

[编辑]
救世军在世界各地成立的时间
1987年香港救世军组织

目前共133个国家和地区[6][7]

架构

[编辑]

救世军的国际总部(于该组织中称为“万国总部”)设立于英国伦敦,所有的国际领袖都在那里被选举出来,并且负责管理救世军的全球事工。救世军有一个架构以确保各阶层都有完善的监督。同时救世军的军官也会鼓励各个地区的积极加入救世军的行列。

在救世军中所有必须领导的职位,都会由救世军的军官担任。他们会在接受救世军军校(神学院)训练后,获任命为上尉阶的终身全职传道人,以后则根据年资、任务挑战升任其他阶级的军官。 另外有些救世军人因为个人条件上的限制,也可在军校毕业后选择三年合约制的中尉阶军官,成为全职传道人。 在所有的职位中,除了大将外,其他所有职位都会由救世军中资深的军官负责委派。其行政等级分别如下:

国际总部

[编辑]
救世军英国伦敦万国总部

国际总部在救世军中称为“万国总部”。大将会在各行政部门和国际司令的协助下,指挥救世军全球的军官及事工;国际司令们负责主管全球的五大区域。大将则负责差派军官出任领导国家、地区或甚至国际的职位。军官也有可能会被调职,从一地被派往另一地。

国际总部不但有能力负责长期策略的研究,也同时是救世军的全球资源中心、理念政策的协调者与帮助推动者。

军区总部

[编辑]

军区总部通常是指救世军在一个国家(或可能大到含跨不只一个国家)的指挥中心。基本上,救世军的运作方式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是事工和服务的形式则必须要由该国家或地区的总部来决定,所以救世军的工作才能够适应或配合当地的文化与需求。

每个军区的总部也会负责当地军官的训练,而由该军区总指挥官负责委派军官出任当地所有部门职位。

区总部

[编辑]

区总部是负责领导一个城市或辖区的指挥中心。一个区总部可以包括许多个部队(教会)、社会福利中心及一些地方上的教育机构等。

部队

[编辑]

部队通常是指一个小地区教会人员,一个部队可以由区总部或军区总部来指挥。在那里也会提供一些服务,包括敬拜事奉(教会)和社区(社会工作)活动等。

每个部队由一至五位救世军军官负责,而其会众若有领导和有关的才能,则可以成为各类型不同小组活动的志愿领导者。

目前全世界约有1.5万个部队。[7]

社会服务中心

[编辑]

社会服务中心会对该地区做一些地方上的福利工作,是为有需要的人士而提供的,例如不同性别年龄层的成长教育、生活技能、弱势者的照顾、关顾辅导、急难救助、住宿、收容等。社会服务中心通常会由一位军官负责,并且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协助。

教育机构

[编辑]

在某些地方,特别是那些发展中的国家,救世军除了自己兴办的教育工作,也会和当地政府的教育部门合作,提供助贫或帮助解除文盲的教育服务。

成员

[编辑]

只要能够愿意接纳救世军的信仰,任何人士都可以成为救世军的成员也就是救世军人(Salvationist)。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成为信赖主耶稣基督是主和救主并与祂建立个人的关系。救世军的军兵必须要相信耶稣是为他们的罪而牺牲。如欲成为军兵的人士,必须年满14岁或以上。[16]

大将

[编辑]
救世军现任的大将柏培恩
救世军创办人及首任大将卜维廉

救世军中的大将就是整个救世军在全世界的领导者。救世军的第一任大将就是其创办人卜维廉。大将要负责任命军中的所有职位以及发布所有军规。救世军现任的大将是柏培恩英语Brian Peddle大将。

军官

[编辑]

军官在救世军中为信仰与行政上的领袖。以有感动,想成为军官而申请成为学员生,后被装备受训为军官,并在救世军担任传道、牧师、行政职位、管理职位等全职事奉。

一般而言 尉官传道及行政职位、校官及资深上尉为牧师及管理职位、将官为跨国特殊管理职位。

在一位军兵进入军官训练学院前,他会先被审查,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成为军官。当审查通过并被接纳成为候补员(Candidate)以后,他们就会开始一系列特别设计的课程,帮助他们在进入军校前,做好准备。

通常一位候补员成为军官之前,必须能够完成两年的军校学员(Cadet)训练,在这段期间,“学员”将研习圣经、救世军教义、教会及救世军历史、救世军信仰原理和实务、个人传道事工的技能学科与社工的训练等。学员亦会参与不同而多元的实习,例如在所属的地区的部队中负责各类型的工作和事奉,或开荒,或支援弱势地区。

在训练结束后,学员们会获任命成为军官,奉派在救世军的部队、社会服务中心或总部事奉。

目前救世军有27,299位军官。[7]

士官

[编辑]

救世军士官以教会中稳定聚会5年以上的军兵志愿出任、在救世军的地方教会中担任服侍岗位的领袖、大约等于其他教会的长老、执事与监督。 例如:信徒干事讲员、教会财务会计、铜管乐团指挥、铜管乐团声部长、圣歌队指挥、主日学校长、青年团契与妇女团契之干事.书记.会计、士官长(一班教会的监督)等等⋯⋯

另外在非救世军体系的神学院取得学位后于救世军体系教会牧会的传道人则称作特勤士官。

军兵

[编辑]

只要被募立为“军兵”的人,就代表着是救世军的成员。在募立为军兵前,他们必须先学习救世军的基本信仰和教义,也要签署“军兵战条”。这个誓约内容除了个人公开的声明和向其上主的许愿主要涵盖11条基本信仰,其中的声明概括了救世军人所应有的生活准则。包括宗教敬拜、基督徒对于诚实、廉政和伦理道德的标准、不赌博、不喝、不吸烟和服食有害、能使人上瘾之非药用麻醉品等。他们声明乐意在经济上支持救世军的事工,作忠心的军兵,运用其时间和才能,与人分享耶稣基督

救世军十分鼓励军兵穿着制服,但是并没有强迫必须要穿着。大多数军兵不是全职事奉人员,但也有可能被聘雇负责其他事奉职务。他们会在聚会的时候分工负责敬拜圣事,也有份参与领袖的服事、或在其中学习协助事工活动。

目前救世军约有1,251,573位军兵。[7]

救世军会友

[编辑]

在某些情况之下,有些人想成为军兵,但却自觉没有能力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成为救世军之友(及一般会友)。他们加入救世军是为他们的“教会”,并出席聚会和支持本军的事工,但不必定要参与一些服事、且不参与教会会务管理等会议等。

目前约有172,438位救世军会友。[7]

青年兵

[编辑]

只要年满7岁以上的少年人就可以成为青年兵。他们必须要签署誓约,如下:

青年兵可以参加青年兵课程和特别的聚会,或是为他们安排的营会、才艺受训与学习。在很多部队中,他们会有机会参与青年兵的音乐节目,例如:英式铜管乐队唱诗班流行乐团与手鼓队等。

目前救世军约有404,727位青年兵。[7]

象征物

[编辑]

救世军也和其他的教会或机构一样,拥有一些标志,而每个标志都有其在信仰上的解释和目的。

军徽

[编辑]
救世军军徽 (英语版)

军徽是救世军的正式标志,在所有的刊物、通讯、正式文件及教会中,都有此军徽。自1878年起,救世军就已经开始采用这个军徽了。中间的十字架和“S”英文字母,代表着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是救赎主,也是救世军人所事奉的大神君。“S”就代表了英文的"Salvation",意思是“救恩”。而救世军的格言“血与火”则是指耶稣和圣灵的。“救世军”和“血与火”这些文字都军徽上的文字也会因着国家的语言而相异。

红盾

[编辑]
救世军的盾形纹徽 (英语版)

红盾是国际间公认代表救世军以及其服务弱势的标志。只要是救世军有关社会福利、教育和社群服务的场所,都会有这个识别标志。有一些人也会常常将这个红盾标志误认为军徽。[17]

在19世纪末时,救世军的其中一个标志是一个银色的盾牌,上面写着“救世军”的字样。那个盾牌曾被许多的救世军人员当作徽章穿戴在身上,特别是那些效忠于国防军的人们。而为了要将他们和其他的军官区别开来,他们的银色盾牌上便有了红色的印花。华特·皮考克上校(Walter Peacock),一位加拿大救世军军军官,于1915年在法国的加拿大战壕中设计并采用了这个“红盾”。不久之后,这个标志就在国际间被采用了。

于是乎,银色的盾牌就渐渐被红色的光漆取代,同时也被广泛地称为“红盾”(Red Shield),并成为了代表救世军以及其服务弱势的标志。

红盾标志上的文字也会因着国家的语言而相异。

军旗

[编辑]
救世军军旗 (英语版)

救世军的军旗是1878年由卜维廉大将的夫人卜凯瑟琳设计的。军旗的颜色在标示三个圣经的基本信仰红色代表的是耶稣十字架上流下的宝血蓝色的镶边则强调上帝的纯正圣洁;中心的黄色代表圣灵的与能力,也意味着耶稣所赐予给基督徒光明的生命。军旗中央的黄色星中写着救世军的格言:“血与火”。

军旗上的文字也会因着国家的语言而相异。

军礼

[编辑]

救世军的军礼是将右手举起高过上,并用食指伸直向上敬礼,这是救世军人互相问好的方式[18]

格言

[编辑]
  • “血与火”(Blood and Fire)
  • “心敬神,手侍人。”(Heart to God, Hand to Man.)
  • “热汤、肥皂和救恩。”(3S,Soup, Soap, Salvation.)
  • “主属万邦”(Christ for the world)
  • “世界归主”(The world for Christ)

救世军在中国

[编辑]

救世军于1916年传入中国北京。后在因不受共产党控制而被终止一切活动。

台湾的救世军

[编辑]

台湾救世军于1928年成立,日本救世军军官瀬川八十雄山室军平来到台湾当先锋,成立台湾大队(隶属九州连队),初期在台北、台中设置小队(教会),而后发展至15队2间学校。 1945年因日本人引扬与国民党政府对于非外省教会的打压而一时中断主要活动。

尔后,于1964年5月,有一位名叫莱斯利·罗斯德(Leslie Lovestead),年约20岁的美国救世军军兵因于美国空军服役派驻台湾时,与数名本省与外省的救世军军兵重新组织台湾的救世军。

台湾目前由北到南有台北中央队、内湖队、台中队、太平分队、埔里队、鱼池分队、台南队共五个部队两个分队,并有一个军区总部设置于台北市敦化南路和平东路口。 社会工作则有救世军台北街友服务中心以及救世军鱼池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据点。

港澳地区的救世军

[编辑]

救世军港澳军区于1930年成立,比中国大陆(1916年,北京)较晚成立。香港救世军在香港澳门的慈善、救济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自1930年,救世军已开始服务香港社会,至今超过80年。现时,救世军于香港及澳门共开办了81个社会服务单位、33间学校、17个部队(教会)和一个分队,以及16间家品店。此外,救世军于北京和云南设立项目办事处,推动内地的扶贫发展项目。

日本的救世军

[编辑]
救世军日本本营,东京神田

日本救世军于1895年成立,总部设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alvationist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The Salvation Army International – Founders' Day Celebrated as The Salvation Army Enters its 150th Year. salvationarmy.org. [14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pril 2015). 
  3. ^ 3.0 3.1 3.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tat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Report on the records of the Salvation Army. Nationalarchives.gov.uk.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2). 
  5. ^ 作者生平. Ap6.pccu.edu.tw.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6. ^ 6.0 6.1 救世軍於第133個國家開展工作. 香港救世军.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中文(香港)).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Statistics - Countries Where The Salvation Army Is Officially At Work. The Salvation Army International.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英国英语). 
  8. ^ Salvation Army. Spartacus Educational.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9. ^ History of The Salvation Army - Social Services of Greater New York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1-07., retrieved Jan 30, 2007.
  10. ^ 10.0 10.1 Cruz, Sarah J., An Enduring Mission, Victorian Homes 27 (6) (Orange, CA: Action Pursuit Group), December 2008, 27 (6): 68–72, ISSN 0744-415X 
  11. ^ Best, Thomas F. Baptism Today: Understanding, Practice, Ecumenical Implications. Liturgical Press. 2008 [2017-11-17]. ISBN 0814662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12. ^ The Charities Americans Like Most And Least, 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December 13, 1996
  13. ^ 關於救世軍 | 救世軍 The Salvation Army. Salvationarmy.org.hk.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5). 
  14. ^ Soldier's Covena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December 8, 2006.
  15. ^ The Philanthropy 400. 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October 30, 2008: 10. 
  16. ^ Glossary of Terms. The Salvation Army International.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英国英语). 
  17. ^ The Salvation Army Christian church and charity. Transforming lives in every community. The Salvation Army.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9). 
  18. ^ The Salvation Army Christian church and charity. Transforming lives in every community. The Salvation Army.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3).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