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央集团军群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Heeresgruppe Mitte
1941年10月莫斯科郊外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
存在时期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1月25日(重组);1945年1月25日至5月11日
解散1945年1月25日
国家或地区 纳粹德国
种类集团军群
规模1941年6月22日:1,308,000人[1]
直属 纳粹德国陆军
参与战役苏德战争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

中央集团军群(德语:Heeresgruppe Mitt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德苏战争上部署的3个主要的集团军群之一,创建于1941年6月22日。中央集团军群主要任务为参与巴巴罗萨行动,并攻下苏联首都莫斯科,它参加了德苏战争中除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外的大部分决定性战役。在苏联开始反击后,中央集团军群渐渐崩坏,被切割成若干的小型军单位,在1944年苏联红军发动的巴格拉基昂作战行动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彻底击溃。1945年1月25日集团军群被包围在柯尼斯堡口袋后,中央集团军群更名为北方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则更名为中央集团军群继续战斗,后者则直到胜利日后,5月11日在布拉格攻势中才投降。由于拥有两个装甲集群[注 1],中央集团军群是巴巴罗萨行动3个集团军群中战斗力最强的。

组建

[编辑]

中央集团军群于1941年6月建成,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

组建时的作战序列[2]

[编辑]
第一骑兵师英语1st Cavalry Division (Wehrmacht)第三装甲师第四装甲师第十摩托化步兵师第267步兵师
亲卫队第二“帝国”师第十装甲师大德国步兵团
第17装甲师第18装甲师英语18th Panzer Division (Wehrmacht)第29摩托化步兵师第167步兵师
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第45步兵师
第255步兵师(后备)
第五步兵师第35步兵师
第六步兵师第26步兵师
第七装甲师第20装甲师第14摩托化步兵师第20摩托化步兵师
第12装甲师第18装甲师英语18th Panzer Division (Wehrmacht)第19装甲师
第七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备师英语221st Security Division
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
第17步兵师第78步兵师
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
第286警备师英语286th Security Division (Wehrmacht)(后备)
第八步兵师第28步兵师第161步兵师
第162步兵师第256步兵师
第87步兵师第102步兵师第129步兵师
第403警备师(后备)

参加战役与行动历史

[编辑]

巴巴罗萨作战

[编辑]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轴心国的军队对苏联突然的展开袭击。这次进攻总共动员了超过300万人,并分别向三个方向发起进攻。中央集团军群被命令的初始目标为,歼灭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并占领斯摩棱斯克。为了达成此目标,中央集团军群准备了两个而非一个装甲集群以借由闪电战发动迅速的进,并预期在11月中对苏联达成迅速且决定性的胜利。同时中央集团军群也要支援位于她南北两侧的集团军群,而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战区以普里皮亚季河做为分界。

白俄罗斯攻势

1941年8月,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连续打赢数场让苏军损失惨重的包围战,包括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以及斯摩棱斯克战役_(1941年)。之后,德军在他们的占领区内发动种族灭绝政策。他们处决或驱逐数十万当地居民,并将数千座城市或村落烧毁,而那些在先前战役被俘虏的苏军,不是被送往集中营杀掉就是被活活饿死。

作战序列[2]
  • 1941年7月
第3装甲集群第9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2装甲集群第2集团军(后备)
  • 1941年8月
第3装甲集群、第9集团军、第2集团军、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第二装甲集群及额外的单位)
  • 1941年9月
第3装甲集群、第9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2装甲集群、第2集团军

莫斯科战役

[编辑]

1941年9月30日,中央集团军群展开对莫斯科的进攻。然而先前中央集团军群因先前在斯摩棱斯克的苦战及乌克兰的作战而拖延了对莫斯科的进攻长达两个月,这是因为希特勒将征服乌克兰地区放在首位,下令推迟进攻莫斯科而调动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基辅以东与南方集团军群部队会师包围基辅,紧接着接着秋季的降雨将道路化成大片的泥泞。到了11月,冬天的到来让德军患病的比率渐渐上升,在此同时苏军的抵抗正变得绝望,苏军被命令以步兵的装备抵挡德军的坦克,在经过惨重的损失后,苏军在11月底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这时德军已经前进到可以用肉眼看见克里姆林宫尖端的距离上。12月6日,苏军展开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反攻,这是苏军第一次对德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进攻让德军的闪电战宣告失败,也让德军被赶出莫斯科。战斗持续到1942年4月,德军撤退到热泽夫突出部,然而中央集团军群仍然威胁著莫斯科

热泽夫战役

[编辑]

1942年初起,中央集团军群在热泽夫突出部与苏军展开一连串的战斗,在后方持续有大规模的游击队活动的情况下,德军第九集团军仍多次击退苏军的攻势并稳定战线。同时,德军将东线的战略目标转往俄罗斯的西南部(即东线南边),并于1942年6月展开蓝色行动,该行动瞄准的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并由南方集团军群独自执行。于是包含中央集团军群在内的各个集团军群无法获得足够的部队与装备以发动攻势。

尽管苏德双方在东线南边激战,但中央集团军群在一整年间仍需面对苏军凶猛的进攻。在1942年初苏军发动的攻势中,苏军不仅无法逼退德军的战线,甚至有部分的苏军部队在德军战线后方被困住,并于7月时遭到歼灭。同月,苏军又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另一场攻势以尝试摧毁德军防线,此次攻势虽以失败告终,但仍成功将德军向后方逼退,使前线更加靠近热泽夫。11月,苏军发动火星行动,这是苏军对热泽夫突出部所发动最大的战役,同一时间苏军也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天王星行动。这次行动苏军虽然再度被逼退并付出惨烈代价,但也让中央集团军群无法增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作战序列[2]
  • 1942年1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 1942年2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 1942年5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在俄罗斯中部的战斗

[编辑]

在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灾难以及沃罗涅日防御战役的损失后,德军陆军总司令部(OKH)预期苏军将在1943年初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另一场攻势。然而希特勒决定先发制人,并在攻势发动前执行水牛行动以阻止苏军任何可能的春季攻势,包括将中央集团军群撤出热泽夫突出部以缩短战线,这让德军防线缩短达230公里且释放出21个师,并以这些部队建立预备队。

作战序列[2]
  • 1943年1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59军英语LIX Army Corps (Wehrmacht)
  • 1943年2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白俄罗斯反游击行动

[编辑]

以下主要的反游击行动主要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执行,并伴随着许多更小的行动。

随着游击队的行动越来越能够互相协调,催生出了音乐会行动英语Operation Concert以反抗德军。

堡垒行动

[编辑]

1943年7-8月,苏军成功挡住德军在堡垒行动(即库斯克会战)的进攻,并对奥廖尔哈尔科夫展开反攻,这些反攻使苏军攻入乌克兰,接着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爆发,尽管苏军进展缓慢并遭受大量伤亡,但苏军仍成功收复斯摩棱斯克以及位于涅韦尔的铁路要点。但苏军在接下来的进攻被德军成功挡住,这时德军正于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一线坚守防线。

  • 1943年3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 1943年4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后备)
  • 1943年7月
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三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

在沃坦防线的行动

[编辑]

1943年11月,苏军收复戈梅利,但同一时间对奥尔沙的进攻,以及1944年2月对维捷布斯克的进攻都告失败,德军布置在当地的防线仍然十分坚强。与苏军在乌克兰的胜利相比,苏军在中部战线的进展令人失望,但苏军仍计划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包围与歼灭,尽管这会让苏军付出大量死伤。一些反对该计划的理由被提出:白俄罗斯当地被树林覆盖,这有益德军的防守,而德军在当地驻防多时,这让他们有时间建立完整的要塞和防线,且德军将领的领导能力也被认为是较佳的。

巴格拉基昂行动

[编辑]
巴格拉基昂行动的部署,图上可清楚地见到于明斯克以东包围第4集团军、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被包围的第9集团军及在维捷布斯克被包围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第13军

1944年春天,苏军开始累积大量物资以准备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而苏军也对德军发出欺骗性的情报,这让德军相信苏军下一波的进攻将在中央集团军群防区的南方,也就是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防区发动。这让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将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单位调至乌克兰,苏军在行动前大量的调度都未被德军察觉。

1944年6月22日,苏军展开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这次进攻被命名为巴格拉基昂行动。由185个苏军师(内含230万人以及4,000辆坦克)所组成的大军攻入德军防线达200公里,由4个集团军(第2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共800,000人组成的中央集团军群被彻底粉碎,其中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这3个集团军损失最严重共有400,000人伤亡,只有第2集团军比较幸运没有遭受太大损失。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2000余辆坦克和57000辆各式车辆。苏军于7月3日收复明斯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7月中被完全收复,接着苏军于8月初抵达维斯杜拉河波罗的海,并在罗马尼亚建立根据地。这次行动也是德军在整场苏德战争中,最大的一次败仗。军事历史学家赫尔曼·卡根霍兹说,“在1944年夏季中央集团军群的彻底崩溃后,德军注定将要在东方进行一场极为痛苦的战争。”

1945年以后

[编辑]

1945年1月25日,希特勒重新命名了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被更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被更名为北方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则被更名为中央集团军群(因此接下来的中央集团军群皆是指涉原为A集团军群的中央集团军群)。此时的中央集团军群负责防守斯洛伐克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地区、以及德国的核心地带。

柏林战役

[编辑]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开始。中央集团军群面临由伊万·科涅夫所率领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最后中央集团军群撤退到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战役

[编辑]

战斗序列

投降

[编辑]

5月11日,苏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中央集团军群的残余被迫投降。

历任指挥官

[编辑]
任次 指挥官 就职 离职 任职时间
1
费多尔·冯·波克
Bock, Fedor元帅
费多尔·冯·波克
(1880–1945)
1941年6月22日1941年12月19日180天
2
君特·冯·克鲁格
Kluge, Günther元帅
君特·冯·克鲁格
(1882–1944)
1941年12月19日1943年10月12日1年9个月
3
恩斯特·布施
Busch, Ernst元帅
恩斯特·布施
(1885–1945)
1943年10月29日1944年6月28日[注 2]243天
4
瓦尔特·莫德尔
Model, Walter元帅
瓦尔特·莫德尔
(1891–1945)
1944年6月28日1944年8月16日49天
5
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
Reinhardt, Georg大将
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
(1887–1963)
1944年8月16日1945年1月25日162天
6
斐迪南·舍尔纳
Schörner, Ferdinand大将
斐迪南·舍尔纳
(1892–1973)
1945年1月25日(A集团军群[注 3]1945年5月11日106天

资料来源

[编辑]
  1. ^ Askey(2018年),第78页
  2. ^ 2.0 2.1 2.2 2.3 lexikon-der-wehrmacht: Heeresgruppe Mitte.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注记
  1. ^ 装甲集群为“集团军”级别的单位,随着战事的推进所有装甲集群(Panzergruppe)都更名为装甲集团军(Panzerarmee)。
  2. ^ 于在1944年夏季灾难性的战败被撤职
  3. ^ 上任时集团军群编制仍为A集团军群,随着1月25日A集团军群更名为中央集团军群,舍尔纳也就自动成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

参考文献

[编辑]
  • Askey, Nigel. Operation Barbarossa: the Complete Organisation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ilitary Simulation Volume IIB. Lulu.com. 2018-04-25. ISBN 978-1-312-41326-9. 
  • Das Deutsche Reich und der Zweite Weltkrieg / hrsg. vom Militärgeschichtlichen Forschungsamt ; Bd. 8; Die Ostfront : 1943/44 ; der Krieg im Osten und an den Nebenfronten / mit Beitr. von Karl-Heinz Frieser, Bernd Wegner u.a., 1.Auflage, München 2007.
  • Gerlach, C. Kalkulierte Morde. Hamburg Edition, 2000
  • Ustinov, Dmitriy. Geschichte des Zweiten Welt Krieges, Volume 10. Berlin: Militärverla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1982
  • Hoth H. Panzer-Operationen. Heidelberg, Kurt Vowinckel Verlag, 1956
  • Frieser, Karl-Heinz; Schmider, Klaus; Schönherr, Klaus; Schreiber, Gerhard; Ungváry, Krisztián; Wegner, Bernd. Die Ostfront 1943/44 – Der Krieg im Osten und an den Nebenfronten [The Eastern Front 1943–1944: The War in the East and on the Neighbouring Fronts]. Das Deutsche Reich und der Zweite Weltkrieg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VIII (München: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2007. ISBN 978-3-421-06235-2 (德语). 
    • Frieser, Karl-Heinz. The Withdrawal of Army Group Centre to Belorussia up to the Spring of 1944. Frieser, Karl-Heinz; et al (编). Eastern Front 1943–1944: The War in the East and on the Neighbouring Fronts.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8. 由Smerin, Barry翻译. Clarendon Press. 2007: 293–337. ISBN 9780198723462. 
    • —————————. The Collapse of Army Group Centre in the Summer of 1944. Frieser, Karl-Heinz; et al (编). Eastern Front 1943–1944: The War in the East and on the Neighbouring Fronts.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8. 由Smerin, Barry翻译. Clarendon Press. 2007: 522–601. ISBN 9780198723462. 
    • —————————. The Defensive Successes of Army Group Centre in the Autumn of 1944. Frieser, Karl-Heinz; et al (编). Eastern Front 1943–1944: The War in the East and on the Neighbouring Fronts.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8. 由Smerin, Barry翻译. Clarendon Press. 2007: 602–620. ISBN 9780198723462. 
  • Gerlach, C. Kalkulierte Morde. Hamburg Edition, 2000
  • Tessin, Georg. Die Landstreitkräfte: Namensverbände / Die Luftstreitkräfte (Fliegende Verbände) / Flakeinsatz im Reich 1943–1945 [Ground forces: Named units and formations / Air forces (Flying units and formations) / Anti–aircraft service in the Reich 1943–1945]. Verbände und Truppen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und Waffen–SS im Zweiten Weltkrieg 1939–1945 14 (Osnabrück: Biblio). 1980. ISBN 3-7648-1111-0 (德语). 
  • Ustinov, Dmitriy. Geschichte des Zweiten Welt Krieges, Volume 10. Berlin: Militärverla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1982

延伸阅读

[编辑]
  • Ian Kershaw, The End: The Defiance and Destruction of Hitler's Germany, 1944-1945,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11). ISBN 978-1-101-56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