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
严嵩 | |
---|---|
大明内阁首辅、少师、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 | |
籍贯 | 江西袁州府分宜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惟中,号介溪 |
出生 | 成化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1480年3月3日) 江西袁州府分宜县 |
逝世 | 隆庆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1567年5月29日,87岁) 江西袁州府分宜县 |
配偶 | 欧阳氏(欧阳淑瑞) |
亲属 | 高祖父严孟衡、曾祖父严琏、祖父严廷献、父严淮、母晏氏、弟严岳 严世蕃(子) |
出身 | |
| |
经历 | |
著作 | |
|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1]祖籍福建邵武,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重要大臣,官至内阁首辅。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严嵩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职。不久因病去职返乡,在钤山潜心读书十年,期间以诗文著称。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重返政坛,先后在多个官方学术或教育机构任职。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讲,嘉靖四年(1525年)被召至北京任国子监祭酒。嘉靖七年(1528年),升为礼部右侍郎,奉命祭告显陵,因言祥瑞而受世宗喜爱。几年内,严嵩先后担任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职务。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贺万寿节至京师。留京主持《宋史》重修工作,后加为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专直西苑,累进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晚年,因事激怒明世宗,被抄家去职,两年后去世。著有《钤山堂集》40卷。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成化十六年(1480年),严嵩出生于江西分宜县,家族属于匠籍,社会地位中等,祖先中没有官员。严嵩的父亲严淮(1453—1495)是一名塾师,曾建立寄宿学校。严淮的妻子(1447—1509)来自邻近的新喻县富户,愿意忍受贫穷,支持比她年轻的丈夫。
严嵩孩提时体弱多病,父母特别照顾他,害怕他会夭折。严嵩自幼聪颖好学,悟性很高。其父严淮久考未中,发现严嵩具有文学才能,便尽其所能地辅导他。严嵩5岁时开始在严氏祠启蒙,8岁时得到分宜县知县莫立之的重视,被安排进入县学,并免除了所有学费。之后,江西提学使经过分宜时对严嵩进行了面试,将他进补为廪膳生。10岁时,县试拔擢超群。
严淮去世时,严嵩年仅15岁,即将得到提学前往省会参加举人考试的证明,但因守孝不得不等待三年后的下一轮。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严嵩(19岁)中式戊午科江西乡试第十六名举人。严嵩娶了一位姓欧阳的姑娘,并在1499年有了第一个女儿。
入仕
[编辑]弘治十八年(1505年),严嵩(26岁)通过会试,名列第38名,殿试第5名,成为乙丑科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2]
约1508年,严嵩回到家乡,1509年母亲去世,严嵩(30岁)因此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期间,刘瑾权倾天下,严嵩则在钤山潜心读书,其子严世蕃于1513年出生。
高升
[编辑]刘瑾与其党羽被铲除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37岁)宣称病愈,经杨廷和推荐,北上顺天府,正式复官为翰林院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嘉靖四年(1525年),被召至北京任国子监祭酒。期间,他没有参与“大礼议”事件,并认赵文华为义子。1524年,北京爆发流行病,导致严嵩的弟弟、一个女儿和妻弟欧阳孺去世。
嘉靖七年(1528年),严嵩任礼部右侍郎,同年奉命祭告嘉靖皇帝生父“兴献帝”在安陆的显陵,因言祥瑞而受嘉靖喜爱。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南京礼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嘉靖的寿辰前往北京递送赞歌,被当场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翰林学士主持重修《宋史》工作。年底,夏言辞去礼部尚书,升任大学士。
嘉靖十七年(1538年)底,嘉靖母亲去世,由严嵩负责其出殡和葬礼事宜。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进入内阁。次年辞去礼部尚书。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3],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
权倾
[编辑]1548年 嘉靖终止了曾铣收复鄂尔多斯的计划。曾铣、夏言被处决。严嵩被任命为首辅。
明世宗一心修道,无心处理政务,所有政事悉由严嵩裁决。此时除了严嵩、道士和左右近侍外,无人能见世宗一面。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继续小心侍奉世宗,“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汇报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大臣视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4],皆赖世宗包庇。
末路
[编辑]嘉靖四十一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5]。
1562年 严嵩被免职。徐阶成为首辅。
严嵩失势后,严世蕃被弹劾而流放,刑部尚书黄光升及大理寺卿张守直等要弹劾严世蕃害死杨继盛和沈炼。徐阶将此条删去,避免嘉靖皇帝疑心大臣们在责怪皇帝,但徐阶祭出了杀手锏,弹劾严世藩南通倭寇头目汪直,北通蒙古,意图叛变。严世蕃一得知此捏造之罪名,哭喊:“必死矣”,最终被判斩首。而严嵩则被没收家产[6],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依附墓庐而活,并于两年后病卒。
历史争议
[编辑]《明史》把严嵩列入奸臣传,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7]。透过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然而多年来,关于严嵩是否为大奸臣,仍然争议不休,这些争议主要围绕着他是否专国擅政,[8]逼害忠良,[9]与及钜贪恶富的指控。[10]
据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清代初年修撰《明史》时,史馆诸臣对是否将严嵩列入《奸臣传》有过激烈辩论。李绂认为严嵩不应列入《奸臣传》,并与其他纂修者争论,辩论激烈,诸公难以将李绂反驳。最终,杨椿叹息道:“严嵩当时尚有可取之处,可惜杨继盛年轻无知,妄行上疏,列举五奸十罪,误导后人,使严嵩含冤莫白。我们修史时,应驳斥杨继盛的言论,剖析五奸十罪,并纠正后来的议恤议谥之误,这样才能为严嵩申冤。”李绂听后,无言以对,从此不再坚持原来的观点。
杨椿提到的杨继盛是徐阶门生,他在嘉靖三十二年上疏猛烈攻击严嵩,列出五奸十大罪,名为《请诛奸臣疏》。嘉靖得疏大怒,将杨继盛下狱,严刑拷打,三十四年处死。嘉靖晚年,严嵩倒台,隆庆皇帝继位后,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赠太常少卿,谥忠愍,予祭葬,任一子官,并建祠保定,名“旌忠”。
清朝史馆诸臣本应全面考察史实,重新描述。然而,清代皇帝全盘接受了明代官方关于这段公案的结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顺治皇帝曾指示将杨继盛事迹写成戏剧《忠愍记》,并升了剧作者吴绮的官。顺治十三年,还以顺治本人的名义写有《表忠录序》和《表忠录论》,旗帜鲜明地将杨继盛树为大忠臣的典范,对严嵩则评价为“逆臣严嵩父子,盗执大柄,浊乱王家,威福专擅,纪纲废荡”。乾隆皇帝也多次亲自写诗或发表言论,赞扬杨继盛,如《题杨忠愍集诗》《旌忠祠诗》等,并评论道:“朕几余咏物,有嘉靖年间器皿,念及严嵩专权炀蔽,以致国是日非,朝多稗政。”
清代修撰《明史》,从1645年开设史馆,到1739年刊刻告成,横跨顺治至乾隆四朝,始终处在君主“明加督责,隐寓钳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面对杨椿的质疑,李绂放弃争论的背景。杨椿的质疑,大部分对李绂不构成问题,比如“将五奸十罪条条剖析”,李绂当不难做到,他先前“谈辨云涌、纵横莫当,诸公无以折之”,显然已经在这么做,而且很成功。关键是这一句:“且辨后来议恤议谥之非”,令李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这哪里是辩“(隆庆)议恤议谥之非”?明明是议本朝皇帝已有定论为非。于是,瞬间闭嘴。
另外来自严嵩故乡分宜的学者,包括严曰文、严小平等人却对严嵩的评价采截然不同的观点[a]。亦有认为他也具有忠君爱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绩卓著。如严嵩重用胡宗宪平东南沿海之倭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1]严嵩与夫人欧阳氏相敬如宾,一生不蓄姬侍,在故乡尤乐善好施,口碑相当不错。[12]
旅美华人历史学家苏均炜(Kwan-Wai So)于1980年撰写的《大学士严嵩新论》为严嵩辩护,逐条批驳《请诛贼臣疏》中列举的十大罪五奸及其他争议点。苏均炜认为,将严嵩定为奸臣,实在有待商榷。严嵩在明清两代被弄得臭名昭彰,主要是因为徐阶的污蔑、文学作品和戏剧对他的负面塑造,以及清代君主的斥责将其列入《奸臣传》,导致今天一般人都认为严嵩是奸臣。
评价
[编辑]清纪昀编撰《四库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存目》时,评严嵩诗集《钤山堂集》:“嵩虽怙宠擅权,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王世贞《乐府变》云:‘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论也。然迹其所为,究非他文士有才无行可以节取者比,故吟咏虽工,仅存其目,以昭彰瘅之义焉。”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云:“王元美云:‘孔雀虽有毒,不掩其文章。’ 谓严嵩也。”
清张廷玉于《明史》说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在当时文士眼中,严嵩颇有儒雅本色,何良俊说:“严介老之诗,秀丽清警,近代名家鲜有能出其右者,作文亦典雅严重,乌可以人而废之。且怜才下士亦自可爱。”[13]
史学家曹国庆认为严嵩在书法上成名,是他初入翰林院的时候。明代的翰林院网罗了天下的科举人才,相当于中央的智囊团和书记处。严嵩的经义文章每每列为首选,他的诗词唱酬之作也常在宴集中力拔头筹,于是,人们在欣赏他的文章的同时,又领略了他的书法技艺,观其文便可获双重享受。此后,由翰林院而及其他任上,由京师而及地方,士林中便多有以得其墨宝为荣者。钤山归隐的八年间,严嵩又精研了许多书法字贴,书法造诣精湛。至今在北京还留有他的书法遗迹“六必居”等题额10多处[14]。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但是人皆讳言严嵩,说是萧显所题)、山东曲阜的“圣府”、杭州西湖岳飞庙的“满江红”(但落款后被改为夏言[15])同调词等全国知名景点20多处还保留了他的书法遗迹[16]。严世蕃女嫁衍圣公,孔府至今留有严嵩求情在此坐冷板凳的“阁老凳”。
家庭
[编辑]- 高祖父严孟衡、曾祖父严琏、祖父严廷献、父严淮。
- 妻:欧阳氏
轶事
[编辑]明世宗好斋醮,移居西苑后,内阁辅臣更得轮班陪祀。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月十五日,正好轮到严嵩陪祀,留宿西苑内舍,忽然,一头大象破门而入,围绕严嵩的床边咆哮跺脚、徘徊不前,情况十分危急,吓得严嵩只能坐在床上,并且心里默念著程颐的渡汉江事。过了很久,养象的人赶来把大象牵走,严嵩才得以平安无事,于是便写下《记象入室事》一诗[17]。
其他
[编辑]电影《十奏严嵩》(1952)由名伶马师曾、薛觉先及余丽珍主演。后来名伶靓次伯也于同名剧目主演严嵩闻名。
“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严嵩遗言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明史》列传第一九六·严嵩:“严嵩字惟中分宜人”
- ^ 《明史》列传第一九六·严嵩:“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 ^ 《明史·世宗本纪二》
- ^ 南京御史王宗茂上疏弹劾严嵩“久持国柄,作福作威,薄海内外,罔不怨恨。如吏、兵二部,每选请属二十人,人索贿数百金,任自择善地,致文武将吏尽出其门”。“往岁遭人论劾,潜输家资南返,辇载珍宝,不可胜计,金银人物,多高二、三尺者,下至溺器,亦金银为之。”“广市良田,遍于江西数郡。又于府地之后积石为大坎,实以金银珍玩,为子孙百世计。”(《明史·王宗茂传》)刑部主事张翀上疏说:“户部岁发边饷,本以赡军,自嵩辅政,朝出度支之门,暮入奸臣之府。输边者四,馈嵩者六。臣每过长安街,见嵩门下无非边镇使人。未见其父,先馈其子。未见其子,先馈家人。家人严年,富已逾数十万,嵩家可知。私藏充溢,半属军储。边卒冻馁,不保朝夕。”(《明史·张翀传》)
- ^ 《明史纪事》第五十二卷“世宗崇道教”
- ^ 抄家清单编为《天水冰山录》
- ^ 见《明史·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严嵩传
- ^ 《国榷》卷六十四引李维桢言:“(世宗)斋居数十年,图回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又如范守己言:“臣于徐少师阶处,盖捧读世庙谕札及改定旨草,云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明世宗实录》卷五六六,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辛丑载嘉靖皇帝醉心于西苑修仙斋醮,直到他最后死去,却一直是“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虽数十年不见朝臣,仍能做到“大张弛、大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
- ^ 谈迁在《国榷》中认为,“贵溪(夏言)不死于败而死于谗,又严氏之代为之受螫也。”可见严嵩是背了黑锅的。
- ^ 杨继盛《请诛贼臣疏》例举严嵩之十大罪状,第十条便是其坏“风俗”:“我朝风俗,淳厚近古,自逆瑾用事,始为少变。皇上继位以来,躬行古道,故风俗还古。及嵩为辅臣,谄谀以欺乎上,贪污以率其下。通贿殷勤者,虽贪如盗跖而亦荐用;奔竞疏拙者,虽廉如夷齐而亦罢黜。一人贪戾,天下成风。守法度者,以为固执;巧弥缝者,以为有才;励廉介者,以为矫激;善奔走者,以为练事;卑污成套,牢不可破。虽英雄豪杰,亦入套中。从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此时者。究其本源,嵩先好利,此天下所以皆尚乎贪;嵩先好谀,此天下所以皆尚乎谄。源之不洁,流何以清;风俗不正,而欲望天下之治得乎?”
- ^ 茅坤说:“苟欲按论胡公之罪,杯酒踯躅,豪宕自喜,大略汉之列侯将军、唐之藩镇节度使者之风是也;其所为声色之嬖、冠裳之亵,众所不得而庇者;然至于长材大略、雄心猛智、临敌乘威、转变为功,亦众所不得而掩者。故律之于庄士之行,则世或不与;课之以捍国之勋,则不可无。”《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三,《上袁元峰相公书》)
- ^ 《皇明大事记·严嵩》载:“嵩妻欧阳氏甚贤,治家有法,驭世蕃尤严,嵩亦相敬如宾,旁无姬侍。”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内阁·居官居乡不同》:“严分宜作相,受世大垢,而为德于乡甚厚,其夫人欧阳氏,尤好施予,至今袁人犹诵说之。”
- ^ 《四友斋丛说》卷二六
- ^ 蒋芷侪所著《都门识小录》云:“都中名人所书市招匾时,庚子拳乱,毁于兵燹,而严嵩所书之‘六必居’,严世蕃所书之‘鹤年堂’三字,巍然独存”。
- ^ 清严元照《蕙榜杂记》述录严嵩和《满江红》词刻石时说:“词既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可观,末题华盖殿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笑,然亦足以惩奸矣。”
- ^ 《众说纷纭论严嵩》10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0月,严小平主编
- ^ 明·严嵩,《钤山堂集》(卷14):“仲春望夕,陪祀宿内舍,忽风象折户突入,𥃨内号叫,踯躅甚危恶,予黙坐念程伊川渡汉江事。良久,象人来,拽之以出,幸以无恙,因记于此。”
来源
[编辑]- 期刊文章
- 苏均炜:〈大学士严嵩新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柳存仁:〈夏言‧严嵩‧徐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马幼垣:〈小说戏曲中的严嵩父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书籍
- 尤淑君:《名分礼秩与皇权重塑:大礼议与嘉靖政治文化》。高雄复文出版社(2006年6月)
官衔 | ||
---|---|---|
前任: 夏言 |
明朝礼部尚书 1536年-1543年 |
继任: 张璧 |
前任: 翟銮 |
明朝内阁首辅 1544年-1545年 |
继任: 夏言 |
前任: 夏言 |
明朝内阁首辅 1548年-1562年 |
继任: 徐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