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丘念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念台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4年3月11日
 大清台湾省台湾府台湾县捒东上堡大埔厝庄(今台中市潭子区
逝世1967年1月12日(1967岁—01—12)(72岁)
 日本东京都
墓地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第一公墓
国籍 大清(1894-1912)
 中华民国(1912-1967)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亲属丘逢甲(父)
丘应楠(子)
签名
学历
经历
著作

丘念台(1894年3月11日—1967年1月12日),初名伯琮国琮,入中学时更名台湾省台湾县捒东上堡大埔厝庄(今台中市潭子区)人,清台要员、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丘逢甲之子。其父于台湾被割让日本后离台迁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县),榜其居曰“念台山馆”,以示不忘光复台湾,更为子取别号念台,冀其继承父志完成复台宏愿。念台仰承庭训,奉为毕生力行之鹄的,日后办中国国民党党务时,总裁蒋中正发给党部委任状,书其名为“丘念台”,自此以“念台”为正名,易“臺”为“台”。政治立场上亲近CC派

早年生平

[编辑]

念台天资聪颖,五岁启蒙,父母即教以诗文,灌输其民族思想。年十三,入镇平县立中学,时革命思潮到处涌荡,次年经教师丘君实(光汉)介绍加入同盟会,立志献身革命事业。中学毕业后,适值武昌起义成功,认为报国时机已至,乃独往梅县欲参加革命工作,为家人发觉追回。次年二月,父丧,守制尽孝。是年秋赴沪升入大同学校就读。民国二年,赴日深造,初入成城中学,未久,中国政局不安,发生倒袁运动,学费难筹,乃返国考取官费生。民国三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隔年以成绩优异,依制派至日本第四高等学校,接受严格军国民教育

念台留日,志在陆军,次在造船,以台湾为一海岛,当发展造船,以便对外联络,然二者入未能如愿。为方便联络留日台籍学生,乃于民国八年秋四高毕业后,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科,次年转读工学部采矿科。十二年复入该校大学院深造,从事各种矿场研究。在此期鼎,念台结合台籍青年组织“东宁学会”,联络感情,研究学术,并发展台人向往中国祖国之意念。另有意返粤协办开发广东高州石油矿计划,后因时局动荡,搁置未行。

回国服务

[编辑]

民国十四年,念台放弃学位,结束研究工作,遵守官费生返国规定,回穗任教广东大学及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八月初,以粤局不安,难用所学,乃赴东北担任沈阳兵工厂技师,负责检查新购机械及新制枪炮弹,并借此观察东北矿藏实况,但历时半载,囿于工作环境,未能发挥实际矿务专长。念台认为且以东北当局制造枪炮,固为防止日本异动,但对内则有伺机入关之意,故于完成抚顺县石门寨煤产调查工作计划书后,则告假回粤,并函请辞职。后接杨督办函促回厂,允以专办开矿工作,遂再度前往。先后勘定辽宁正北西安县煤矿,修筑奉海铁路,成立西安煤矿公司,任采矿主任。

民国十七年夏辞职返粤,筹画基金,自办煤矿,嗣经两广政治分会聘为建设委员,曾条陈“开发两广矿业计划”,次年受聘粤省府顾问,民十九年兼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校长,于校内附设华侨补习班,专收台籍青年赴粤升学,以灌输爱国思想。虽遭日驻粤总领事横加千涉,但念台不为所动,受训青年日后卒成后国府光复台湾之中坚,并有多人在中央及地方出膺艰钜。

民国二十年四月,念台因筹办私立华侨学校,赴台筹款,以粤局突变,乃经香港赴日。六月,应十九路军总司令陈铭枢电召回国,于上海协办该军后方文电工作。是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举国激昂,念台鉴于东北易帜,华北局势紧张,共军长征,内战未停,国势阽危,乃放弃研习矿产,以抗日救国为要务,结合学界名流,呼吁各党派捐弃私见,停止纷争,合力对外,并发动广东及上海各抗日团体捐款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是年冬,亲率慰劳团员出关,分赴兴城凌南绥中各地驻防部队,致送捐款,济助慰问。返经山海关,值上海“一二八”战事爆发,因十九路军英勇抵抗,重创日军,念台乘机就地宣导,向东北军柯柱国师致意,劝所部袭击锦州秦皇岛日军,但何氏持观望态度,未采取行动。

民国二十一年,满洲国成立,日本将领本庄繁土肥原贤二率所部分驻关内外,念台益感愤恨,于是年至天津,参加监督各方进行消灭两日本将领计划,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复于八、九月间转往热河张家口等地慰问西北军冯玉祥部,促其坚决抗日。此外,念台因积极从事抗日工作,以广州上海、天津、北平为其活动基地,以致引起日本使馆注意,将其列为“抗日激烈份子”,追踪监视,时加威胁,但念台不为己甚,并向广州驻军总司令陈济棠、公安局长何荦提出清除广东各地日谍计划,以及反间工作。

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念台暂离谍报工作,离穗赴沪,不意受人栽诬,乃遭中央通缉,遂隐居蕉岭故乡,卒获澄清。二十四年三月,念台应聘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日方谍报单位复用种种方法威逼利诱,促其停止抗日防谍行动,屡濒于危,均严词拒绝。念台并于任教期间,协助校方疏导学生抗日运动风潮,以平抑学生浮动心情。

抗战时组训民众

[编辑]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发生,国军全面抗战,九、十月间,中山大学开始疏迁,念台以教授身份,访问驻防潮汕军部各级将领,鼓励抗日。次年二月间,念台为期早日克敌制胜,不辞险阻,跋涉大后方,先后赴西北西南等地考察访问组训工作,后经海防、香港返抵广州,历时九月余,所获资料心得皆随手录存。其间艰苦备尝,沿途告贷,但对西北、西南为后方抗战基地,有持久必胜之信心及准备,并以此信念转告所接触之民众,鼓励协助政府抗战到底。是年十月,广州弃守,粤省党政军当局以念台曾研究组训民众及游击战术,纷请协助,遂第四路军(后改称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之聘,筹画东江抗战敌事宜,负责担任、潮、梅二十五县民众训练,并成立“东区服务队”,号召青年参加训练,作为协助抗战基干。嗣获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聘为司令部少将参议,由此转为军职,乃扩大工作计划,于二十八年秋,率队驻扎广州外围罗浮山南麓,从事御日、防共、安政、教民等工作,先后达六年之久,此外并推动每保办一战时小学计划,以惠州以东的横坜为中,推展至惠阳博罗紫金河源等县区, 先后成立45间小学。

“东区服务队”的成员有:锺浩东、蒋碧玉(蒋渭水养女)、萧道应、黄素贞(汐止人,萧妻)、李南锋(屏东人,锺浩东表弟)、黎明华、丘继英(后任苗栗区长)、徐森源(后至基隆中学任教)

台湾易手前后

[编辑]

1943年(民国32年),开罗会议要求台湾归还中国,国民政府中央作接收准备,在福建漳州成立中国国民党台湾直属党部,以及台湾调查委员会,念台奉派为执行委员和调查委员,奔走闽粤,策进复台工作。次年二月,结束东区服务队事务,专任台湾党务,将原有队员加入党部工作,仍以惠阳、博罗为根据地,订定工作计划,成立粤东工作团,自任团长,指派人员深入港、穗、汕联系当地台人,渗入台湾及沿海战区工作。

1945年(民国34年)二月,闽赣粤边区驻防总司令香翰屏以念台在广州、香港等地主持渗透联系工作,极为成功,乃介绍其与美国十四航空队合作,进行招募登陆台湾之向导人员,念台特挑选干练台籍青年16人在梅县集训待命,拒受美军酬金。是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念台时在福建永安,闻讯急返广州并寓居同乡涂思宗于法政路6号之宅邸中,从事安抚台胞及处理党务等相关工作。十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接管台湾,中国国民党台湾直属党部改为台湾省党部,念台仍任执行委员,

1946年春受任为监察院监察委员。在此期间,念台于广州率同粤东工作团团员分向各收容所慰问台胞,设法救济,复向重庆中央及台湾地方当局陈述台胞处境苦衷,勿概以汉奸论罪,并撰文披露报端,为台人请命。其后终得行政院察纳,通令全国,除少数台航莠民确有非有迫害事证者以战犯论处外,余则一律免究,悉予宽释,陆续遣送返乡,俾能各安生业。此项结果,实为念台爱乡之一大贡献。8月,筹组“台湾光复致敬团”与林献堂、陈炘、李建兴等十五人,晋见国府党政军各界,进行全面性的沟通与观察,直至同年10月才返台。[1][2]

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白崇禧奉派至台湾调查与善后,白崇禧即透过张发奎急邀丘念台赴台宣抚,3月27日抵台后,主张宽大处理、停止逮捕,并于日后监察院的调查报告指出,官警妄杀于先,军宪枉法逞威过度滥杀于后。

1961年,丘念台、杨亮功与台湾中部地区士绅以纪念丘逢甲而创建“逢甲工商学院”,尔后之逢甲大学前身。[3]

1967年因脑溢血病逝于日本东京[4],死后葬于阳明山公墓[5]

1968年,丘念台的女儿丘棣华创建“竹林中学”。

亲属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白先勇, 廖彦博.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时报出版. 2014-03-10. 
  2. ^ 林文龙. 林獻堂與臺灣光復受降.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2015-10-29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3. ^ 刘志原. 反對蔣介石連任總統陷黑牢 逢甲大學創辦人兒替父申冤. 镜周刊. 2021-06-06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4. ^ 〈丘念台遺體今自日運台 總裁昨派人慰問遺屬 並指示妥為料理喪事〉. 《台湾民声日报》. 1967-01-14. 
  5. ^ 〈丘念台哀榮 總統昨親臨致祭 今將卜葬陽明山〉. 《台湾民声日报》. 1967-01-24. 

书籍

[编辑]
  • 刘宗烈. 《丘念台傳》. 国史拟传第四辑. 北县新店:国史馆. 1993-06: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