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下营区

坐标23°13′44.6″N 120°15′52.4″E / 23.229056°N 120.264556°E / 23.229056; 120.264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13′44.6″N 120°15′52.4″E / 23.229056°N 120.264556°E / 23.229056; 120.264556

下营区
Xiaying District
旧称:海墘营
市辖区
下营区位于台南市内中部偏西北
下营区位于台南市内中部偏西北地图
下营区位置图
坐标:23°14′N 120°16′E / 23.23°N 120.26°E / 23.23; 120.26
国家 中华民国
上级区划台南市
下级区划12167
政府
 • 区长李宗翰下营区区长列表)
面积
 • 总计33.5291 平方公里(12.9457 平方英里)
海拔5 米(16 英尺)
人口(2024年11月)(9,397户)
 • 总计22,099人
 • 排名台南市的第22位
 • 密度659人/平方公里(1,707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735
户政资料代码67000080
毗邻新营区盐水区学甲区麻豆区官田区六甲区柳营区
网站http://web.tainan.gov.tw/Xiaying/

下营区台湾话Ē-iânn-khu),前身“下营乡”,位于台湾台南市中部偏西北,北临盐水区新营区柳营区,东邻六甲区官田区,西邻学甲区,南接麻豆区。在位置上属于大曾文地区范围。

历史

[编辑]

史前时期

[编辑]

考古学者曾在辖区内的右武卫遗址,发现陶罐口、青花瓷和大型巴图型石器,年代可能与乌山头遗址相当,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前500之间。其中的“大型巴图”亦有学者称为“巴图形石器”、“巴图”或“冠头石斧”,是目前台湾史前人类所使用的最大型磨制石器。

西连里西寮遗址是一个西拉雅族遗址,亦为全台湾最大的平埔族遗址,面积长约3公里、宽2公里,年代约为公元800年,包含茑松文化大湖文化。曾发现多具人类遗骸、陶环、陶壶、骨制工具、装饰品、玻璃器、铁器及贝饰等,数量方面远超过前期文化,为一大聚落遗址,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的麻豆社

荷兰统治时期

[编辑]

荷兰统治时期,此地濒临倒风内海,是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萧垄社的迁居之地,为今茅港尾社内。热兰遮城日志中就记载着为于位于麻豆与哆啰啯之间有条茅港尾(Omkamboy)溪,又称Vatiouwva。

明郑时期

[编辑]

明郑时期,“郑氏台湾军备图”记为“梅港尾”,后来改称“茅港尾”,也是倒风内海海汊,为一港口,逐渐热络。另有“右武卫”、“中营”、“营仔庄(沟)”、“海墘营”等地名,皆是军民沿着倒风内海沿岸及茅港尾四周开始扎营落脚与此。下营俗称“海墘营”,为靠海的军营,故得名。此时下营区属天兴县

清治时期

[编辑]

清治康熙33年(1694)设立“茅港尾堡”,不仅有铺兵送公文,而塘汛、仓廒、渡口、桥梁、陂圳也于茅港尾或邻近地区逐渐建设起来,诸罗知县周锺瑄也于康熙55年建茅港尾公馆。官道也经通于此,使得茅港尾一跃成为府城至诸罗县城南北官道上最大驿站,仅次于台南府城及盐水港。商人云集,热闹繁华,曾被以“小扬州”来形容。此时下营仍归茅港尾管辖。18世纪中,八掌溪急水溪,相继改道,挟带大量土石泥沙冲入倒风内海,滨海沿岸逐渐成为陆地,导致港口淤塞。同治元年(1862),台南地区发生大地震,茅港尾亦受到摧毁。光绪11年(1885)分设茅港尾东、西二堡。此后自然条件的改变加上兵戎和瘟疫,港口地位就此让给了麻豆港。

日治时期

[编辑]

到了日治时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茅港尾东西二堡合并改称「下營庄」,划归台南州曾文郡管辖,辖下有:下营、十六甲、麻豆寮、大屯寮、茅港尾等五大字。下营行政中心因而西移至现今所在地。

战后-中华民国

[编辑]

战后改设台南县下营乡,并设15村。2010年12月25日,因台南县市合并改称下营区、村改为里。

相关历史事件

[编辑]
  • 刘却之役:康熙40年(1701),扬旗起事,并顺利攻占下茄苳营(今台南市后壁区嘉冬里),并占领茅港尾港与屯兵急水溪。五日后被清廷平息,刘却兵败逃亡。
  • 朱一贵抗清:康熙60年(1721),朱一贵抗清失事之后,清军追击,经茅港尾逃至沟仔尾(今太保市)后被擒送。
  • 林爽文事件:乾隆51年(1786),福建陆路提督梁朝桂率军讨伐,时茅港尾义民领十三旗之众,荤食壶浆迎王师,收复铁线桥、盐水等处,迨及全台告平。
  • 小刀会案:嘉庆3年(1798)8月,徐章、胡杜猴于茅港尾拟聚众抢劫,组小刀会自保,8月拒捕。
  • 陈锡宗案:嘉庆5年(1800)在盐水港、茅港尾等处结合,勾结郡城及南路奸民林阿水、三己六等响应,滋事谋乱。
  • 蔡牵之乱:嘉庆年间,华南海盗蔡牵于在海峡两岸作乱,于湾里溪、茅港尾等处,与匪徒会合滋扰,欲攻盐水港[1]
  • 张丙之役:道光12年(1832)11月7日,与清兵相战于茅港尾、铁线桥后大败,同年12月被捕。
  • 乙未战争明治28年(1895),该年10月的台南大会战里,近卫师团右翼支队未遭抵抗进入茅港尾、占领中社(今六甲区中社),并夜宿当地。
  • 1920年代台湾农民组合运动:因当时蔗农多被制糖会社所压榨,所形成的一波农民运动。1926年6月农民运动首领简吉至下营,指导下营人张行等二十余名农民组织曾文农民组合,以相互拥护利益及贯彻宣言纲领为目的。1926年9月台湾农民组合成立。而后不久曾文农民组合置本部办事处迁至麻豆,成立一个更大的组合,下营则改设为支部(1927年2月)。
  • 二二八事件:1947年爆发于台北,也席卷下营。
  •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民国39年(1950)7月24日“中营牛犁会案”;民国39年(1950)7月27日“下营支部案”;民国61年(1971)12月29日“下营革命军城市游击队案”;另于民国41年(1952)10月也牵连“台湾省民主自治同盟屏东石光支部叛乱案”。

地理

[编辑]

地形与水文

[编辑]

下营区地形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属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北边以急水溪和盐水、新营为界,而将军溪上游贯穿本区西南地区,区民称之为大溪。

气侯

[编辑]

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有梅雨;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影响,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夏秋之际有台风;冬季因大陆冷气团南下,盛行东北季风,冷冽干燥。年均温最高约在23~24℃之间,低温约在18℃以上;雨量多集中于6、7、8月,几占全年雨量90%以上。

族群与语言

[编辑]

居民以闽南人为主,部分少数原住民外省人新住民。使用语言以闽南话为主,国语为辅。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30,329—    
1986 29,767−1.9%
1991 29,145−2.1%
1996 28,584−1.9%
2001 27,833−2.6%
2006 26,906−3.3%
2011 25,803−4.1%
2016 24,508−5.0%
2021 23,062−5.9%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据台南市麻豆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下营区户数约9.4千户,人口约2.2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新兴里与西连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2,434人与906人[2]

政治

[编辑]

历任首长

[编辑]

下營庄长

[编辑]
庄长姓名 任期 备注
郭睿 1920年10月 -
高木胜次郎 - 1945年11月25日

下营乡长

[编辑]
届次 姓名 备注
1 杨益
2 杨益
3 杨益
4 李雅樵 第六任台南县长
5 颜连山
6 颜连山
7 姜仁宗
8 姜仁宗
9 姜瑞兴
10 姜瑞兴
11 冯隆诚
12 陈赐
13 冯隆诚
14 陈文珍
15 陈文珍

下营区长

[编辑]
任次 姓名 备注
1 姜家彬 2010.12.25〜2014.12.24
2 姜家彬 2014.12.25〜2018.12.24
3 姜家彬 2018.12.25〜2020.09.21
4 李宗翰 2020.09.21〜

区政组织

[编辑]
下营区公所

下营区公所台南市政府在下营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台南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4课3室等7个内部单位[4]

行政区

[编辑]

现今下营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下营庄属台南州曾文郡。下营庄辖茅港尾、麻豆寮、十六甲、下营、大屯寮等5个大字。1946年,改为“下营乡”,属台南县曾文区[5]。1950年,裁撤区署,下营乡改直隶于台南县。2010年,台南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下营乡改组为市辖区“下营区”,隶属台南市。

朝代 朝代之年 西元年
荷治时期 1624年-1662年 梅港尾
郑氏时期 永历15年 1661年 大明东都承天府天兴县开化里
永历18年 1664年 大明东宁承天府天兴州开化里
清治时期 康熙23年 1684年 大清国福建省台厦道台湾府诸罗县开化里茅港尾堡
雍正元年 1723年 大清国福建省台湾道台湾府诸罗县开化里茅港尾堡
乾隆52年 1787年 大清国福建省台湾道台湾府嘉义县开化里茅港尾堡
光绪11年 1885年 大清国福建台湾省台湾道台湾府嘉义县茅港尾东、西堡
光绪13年 1887年 大清国福建台湾省台湾道台南府嘉义县茅港尾东、西堡
日治时期 明治28年 1895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县嘉义支厅茅港尾东、西堡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民政支部嘉义出张所茅港尾东、西堡
明治29年 1896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县嘉义支厅茅港尾东、西堡
明治30年 1897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嘉义县六甲办务署茅港尾东、西堡
明治31年 1898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县麻豆办务署茅港尾西堡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县麻豆办务署林凤营支署茅港尾东堡             

明治33年 1900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县麻豆办务署茅港尾东、西区
明治34年 1901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盐水港厅麻豆支厅茅港尾东、西堡
明治42年 1909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厅麻豆支厅茅港尾区
大正9年 1920年 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台南州曾文郡下營庄
中华民国 34年 1945年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南县曾文区下营乡
39年 1950年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南县下营乡
99年 2010年 中华民国台南市下营区
下营区行政区划
编号 里名 编号 里名 编号 里名
1 下营里 2 营前里 3 仁里里
4 宅内里 5 后街里 6 红甲里
7 贺建里 8 新兴里 9 茅营里
10 开化里 11 西连里 12 大吉里

2018年4月30日因里邻调整,将大屯里、大埤里合并成“大吉里”,茅港里、中营里合并成“茅营里”,甲中里、红厝里合并成“红甲里”,并调整下营里、仁里里、宅内里、新兴里的里界[6]

经济

[编辑]

下营区居民经济活动以农业畜牧业养殖渔业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

[编辑]

种类众多,以稻米玉米产量最多,另外还有桑椹草菇柚子甘蔗,早期有木耳白木耳牛蒡、养等农作物。

畜牧业

[编辑]

乳牛鹿为大宗。

养殖渔业

[编辑]

以养殖吴郭鱼泥鳅为主。

信仰与宗教

[编辑]

民间宗教

[编辑]

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编辑]

为下营地区规模最大的庙宇,民众俗称为“大庙”。传草创于明郑时期永历十五年(1661年),由郑成功的部属刘国轩发起,奉祀玄天上帝开天炎帝。原本仅为一茅草建筑,位置约在今庙址西南1里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厦巡狩周昌主导迁建于现址,其后又经多次扩建,如今已成为下营地区的民间信仰中心[7]。在日治时期部分庄民害怕无法缴纳土地税,将土地产权登记“武承恩”名下,因而形成上帝庙产富甲一方的特殊景象。并有“第一富翁上帝公、第二富翁曾春风、第三富翁崎头旺、第四富翁文贵王”的俗谚产生。信徒以下营庄的姜林、陈、曾、沈、洪及什姓等六大姓,推选代表管理庙务,上帝庙百余甲的土地全部借给六大姓来轮耕或出租,并联合举办每年一次的大型绕境庆典,此传统维持至今日(因应工商社会,改为三年一科)。每年农历三月上帝爷公圣诞期间,吃润饼并设流水席广宴亲友,是下营地区最重要的祭典活动。

茅港尾堡天后宫

[编辑]

草创于明永历三十一年(1677年),圣母妈祖金身是直接由湄洲分灵而来。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庙体改建成砖瓦庙宇,经六年,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竣工入庙。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感念妈祖庇祐及茅港尾义民协助平定林爽文之乱,清高宗获敕封“天后宫”及“护国庇民”之诏书;福建陆路提督梁朝桂获颁“神昭海表”匾额。现存有“重建茅港铁线桥碑记”及“咸乐碑记”等重要文物,除了身兼“堡头庙”之外,也是下营地区妈祖信仰中心。每年前往台南大天后宫参香特由大北门入大北门出,其余进香团接自小南门进出,唯一大特色。

茅港尾堡观音寺

[编辑]

草创于1677年 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诸罗县知县李镛、参将张国同建、吏员欧阳锡捐地,时名“观音亭”。与茅港尾天后宫同为“保头庙”,享有重要地位。若以街上地理位置来看,当时位于南北官道茅港尾街的街头,故也称为“街头庙”。福建陆路提督梁朝桂入寺祈祷菩萨庇佑凯歌安宁,神明灵应,捐香资,立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功德碑记”为记。历史上曾名“观音亭”和“慈光寺”。是下营地区的观世音信仰重地,还藏有“买补仓粮示禁碑记”等文物。

茅港尾正安宫

[编辑]

正安宫谢府元帅庙主祀谢府大元帅,创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据传谢府元帅乃清康熙年间先民自大陆移居于此地时所迎奉,后于雍正四年(1726年)始建庙。迨至同治元年庙宇倒塌,列位神尊奉祀于土角厝,日据大正十年(1921年)由茅港绅士冯池、黄育明、林金水等发起集资迁建于现址。战后,民国四十年(1951年) 由信徒发起重建,民国六十六年(1977年),谢府元帅降驾择原地再次重建而成今貌。

中营庆福宫

[编辑]

创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1924年新建砖庙后庙名意取“庆得福田”。为明末先民冯仕通随郑成功来台时,从福建漳州迎太子爷到此祀奉,因管辖区域为中营庄,当地人习称“庄主”,拥有全台独一无二骑在马背上,手持灵珠的太子爷。

茅仔顶武安宫

[编辑]

旧称“王大使庙”或“大使公庙”,主祀“武安尊王”,是下营地区老庙之一。原位于已消失的庄落-右武卫(明郑时期屯田聚落之一)以王、戴为大姓;古聚落因地势低漥,屡患水灾,日治明治年间遭洪水侵袭,大正元年村落南迁到中营庄西北处茅仔顶落脚;1964重建,称“公厝”。1993年,再次重建成目前庙况,庙名取“武尽成仁、安使之乱”之意,命“武安宫”。

红毛厝颜氏家庙

[编辑]

下营地区重要的家庙。建筑为三间起一条龙硬山式建筑,山墙上有铁铰刀,西施脊上有交趾瓷片的花草装饰,墙面有彩绘瓷砖,优雅而内敛。颜氏家族开台祖颜世贤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由福建渡海来台,并居于永康,其孙颜玉文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迁至红毛厝,清康熙59年(1790年)于现址建茅屋供奉历代先祖及复圣颜回;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竹砖屋;清道光九年(1829年)改木砖屋,而现有规模为日治昭和7年(1932年) 。每年冬至备以牲礼祭祖。

下营沈姓武德宫

[编辑]

下营地区六大姓中之沈氏宗祠,主祀武德尊王(侯),其为唐朝殿前大将军武德侯沈彪

下营营前角福昇堂

[编辑]

主祀李府千岁(民国63年升格为四殿文判)其他五府千岁、林府娘娘等,其圣诞为农历2月7日,为陈姓及其他营前里民称“公厝”,地址:735台南市下营区民权二街68号。

斋教

[编辑]

下营慧山寺:位于蚵寮街,为斋教信仰的代表,区民习称为“菜堂”,大雄宝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旧称叫“勗斋寺”,于民国40年(1951年)鸠资草创佛堂,迨至民国52年(1963年)传妙法师,慧山寺早年曾附设有慧山幼稚园,现在寺内附设“下营慧山寺念佛会”。[8]

基督宗教

[编辑]

下营圣母升天堂:下营的天主教信仰代表,创立于1960年9月,位于文化街39号。由德国方济会士的苗克圣神父(Friedbert Marx)一边传教,一边购地建堂。早期拥有两百多名教友,但因地方工作机会少,加上传统信仰兴盛,教友渐少,现由盐水圣神圣德梅义神父兼管神职人员,属天主教台南教区第四总铎区(新营总铎区)。以尊敬圣母荣召升天、追念圣母升天的慈爱光辉,来命名。

原住民信仰

[编辑]

社内庙:社内位于茅港尾东北方,古时为平埔族萧垄社的迁居之地,也因茅港尾港的兴起而兴盛一时,现为荒芜农地,只存社内庙来证明历史变迁,而庙内祀俸之神灵也已不是西拉雅族阿立祖,也汉化成汉民族神明。

除此之外,亦有部分区民信仰一贯道等其他宗教。

神明会与祭祀公业

[编辑]
  • 下营北极殿大上帝轿班会
  • 下营北极殿二上帝轿班会
  • 下营北极殿三上帝轿班会
  • 下营北极殿四五上帝轿班会
  • 下营北极殿观音五妈轿班会
  • 下营公学角姜林姓龙泰堂轿班会
  • 下营营前角福昇堂轿班会
  • 下营宅内角曾姓轿班会
  • 下营宅内角沈姓轿班会
  • 下营宅内角洪姓轿班会
  • 下营水池角南圣宫轿班会
  • 下营埔口角杨姓埔口宫海墘营轿班会
  • 下营埔尾角地藏宫轿班会
  • 下营公园角朱安宫轿班会
  • 下营什姓角三王府轿班会
  • 下营田仔角慈凤宫轿班会
  • 下营后街角蔡姓后安宫轿班会
  • 下营杨姓杨祖会
  • 茅港尾天后宫妈祖会
  • 茅港尾鳌湖社文昌爷会:由茅港尾吴姓创立于清乾隆29年。采掷炉主轮祀
  • 茅港尾堡头观音寺轿班会

文化艺术

[编辑]

传统艺术

[编辑]

艺阁与阵头

下营

  • 下营庄营前角七鹤阵: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
  • 下营庄沈姓八仙阁: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
  • 下营庄沈姓白蛇传: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
  • 下营庄沈姓新编牛犁歌: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阵,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姜林姓西游记艺阁: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姜林姓纺车轮: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曾姓八美图: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阵,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曾姓布马阵: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阵,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曾姓樊梨花征西: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洪姓高跷阵: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阵,目前已停摆。
  • 下营庄洪姓观音救红孩儿:为下营三月扛大轿时,所出动的角头艺阁。

红毛厝

  • 红毛厝打面宋江阵:第一代掌旗黄三旗于光绪17年所创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供奉田都元帅。红毛厝宋江阵采宋江阵的最小编制,由24位队员、和四位打锣打鼓的队员组合而成,取梁山伯36天罡星、72地煞各挑12位配对而成。一般的宋江阵只在一百零八名成员都到齐时才会打面(画脸),而红毛厝打面宋江阵只要出阵就会画上脸谱,以增加逼真性和庄严性,成为一大特色。

中庄仔

  • 中庄仔宋江阵:原本和十六甲共组宋江阵,之后中庄仔聚落逐渐壮大,而独立组阵。师承鹿草顶潭“李抄先生”,已有百年历史。日治昭和初期被禁,战后(1946)重新开馆至今。

十六甲

  • 十六甲宋江阵:师承吉贝耍,第一任为“东进先生”,第二任为“洪孟珍”,有百年历史,目前已停摆。
  • 十六甲牛犁阵:于日治昭和9年(1934)由颜夜明发起组阵,二战时停摆,战后(1946)重组,目前已停止活动。

西连

  • 西连社区牛犁阵:目前动向未知。

桥南庄

  • 桥南庄牛犁阵:目前已停摆也无传承。

大屯寮

  • 大屯寮斗牛阵:为全台最早的斗牛武阵,约有七、八十年历史。老一辈村民说,华视开播时,在社区民俗技艺的节目中采访介绍,轰动一时。由于颜色彩绘精致、鲜艳,活动过程刺激热闹逼真,也曾被台南县府赞许并商借过。

大埤寮

  • 大埤寮济中坛忠义堂八家将:于20余年前成立,承自麻豆安业地藏庵。出阵的成员神职为刑具爷、小差、甘将军、柳将军、范将军、谢将军、春神、夏神、秋神、冬神,各掌器械,在神明驾前开路除魔。

戏曲类

下营

  • 水锦歌剧团:为台湾著名的歌仔戏团之一;前身为民国10年南台湾歌仔戏界知名的小旦,艺名为“金宝旦”的周许善,于嘉义成立的“新南光赛乐”,民国94年,正式更名“为善歌仔戏”,落脚于下营练团排戏,之后更名为“水锦歌剧团”至今。
  • 正国兴电影布袋戏团
  • 圣艺电影布袋戏团
  • 安五洲掌中剧团
  • 胜兴大五洲掌中剧团
  • 胜兴阿龙布袋戏
  • 昇五洲掌中剧团
  • 鸿五洲掌中剧团
  • 国煌掌中剧团
  • 胜音牵亡阵

中营

  • 潮调布袋戏:流行于中营地区,最知名的为附属于中营庆福宫的“长青社”,为子弟社性质,但现在也散失,只剩老一辈人有此记忆了。

茅港尾

  • 顺兴阁掌中剧团

红毛厝

  • 牵亡歌:是台湾民间常用的丧葬阵头之一,牵亡歌阵多流行于浊水溪以南,云林、嘉义、台南县、高雄县、屏东等皆有分布,其中以下营及善化为台南牵亡歌阵大本营。下营则集中于红毛厝和十六甲,早期可达五、六十团,现则趋于没落。代表团体有美音牵亡歌阵、龙兴牵亡歌阵。

民俗及有关文物

[编辑]

信仰类

  • 下营三月扛大轿:现今每三年一科,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五,上帝爷公圣诞,请堡头观音、妈祖一同看戏,并举行出巡绕境,吃润饼并设流水席广宴亲友,是下营地区最重要的祭典活动,亦有人称人称“上帝公踅庄”、“上帝公出巡”。。
  • 下营三月上帝庙进香期
  • 中庄仔拜溪仔墘:为下营区的重大民间祭典之一,其起因系急水溪的不断冲刷改道,水患危及十六甲、中庄仔(甲中里),区民戏称急水溪为“青暝龙”,为求消灾,于农历8月16日庄民于旧河道祭拜。感念天地鬼神让河道改道,让村庄免于水患之苦。
  • 五庄王联庄共祀:为本区贺建里洲仔的特殊信仰。相传唐山的胡姓五兄弟要来台湾,乘船要横渡黑水沟时遇上台风船只翻覆,众人漂流于海上,就濒临绝望之时,海中忽然出现浮木,五兄弟于是向身上所佩带的伽蓝尊王(当初为家神)香火袋许愿,后五兄弟攀扶著木头上岸获救。为感谢神恩,并于清康熙25年,雕成神尊,依五兄弟长幼辈分每庄轮流奉祀一年,而当初分别落籍五处,因此每年伽蓝尊王绕境的活动都会巡视五个庄,五兄弟也借由五庄王的轮祀相互拜访彼此的家族进而成为“兄弟庄”,将特殊信仰香路传承下来。伽蓝尊王也被尊称为五庄王,迄今已三百多年历史,又称“老王公”、“藏草王”。其大房官田区角秀庄北极殿;二房官田区乌山头庄太子庙;三房官田区渡仔头庄北极殿;四房下营区洲仔庄北极殿;五房官田区新中庄府天宫。
  • 红毛厝清水祖师庆丰收大典:每三年一科;先于子时敬拜天公,之后往南鲲鯓庙会香,再回庄合炉;再往堡头茅港尾观音寺会香拜旗完成后,往六甲赤山岩会香,再回庄合炉,当日下午开始绕境、赏兵。红毛厝打面宋江阵亦参与会香绕境,以祈阖庄平安。
  • 下营洪姓冬至祭祖
  • 下营曾姓冬至祭祖
  • 下营颜氏冬至祭祖

风俗类

  • 下营庄中元普渡灯:在下营习俗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开始,家家户户门口都会吊挂一盏普渡灯(下营人称作“路灯”),入夜后插电亮灯并插香,为来来往往的“好兄弟”照路,为下营中元的民俗景观。此灯的上、下两面和支架是用白铁焊接而成;前后左右四面皆是玻璃,或三面玻璃一面为可开的白铁。玻璃上则分别用红色油漆写着“庆赞中元”、“敬点路灯”和“合家平安”等字。此俗延续至农历七月底收灯。
  • 连表代进宫收惊
  • 西寮代天府收惊
  • 赛鸽笭:为挂短笭,早年风行于红毛厝、大埤寮、下营庄等庄;过去是仁里里和大埤里对飞,宅内里和盐水坔头港对飞,但现今没落风气不再,但饲鸽仍盛兴。

地方俗谚

[编辑]
流行区域 俗谚 引申 备注
下营 “吃水池仔水,无肥嘛媠。”
下营 “病了若看文贵仙,病就好三分!” 医术高超 日治时期
下营 “三月人是疯妈祖,下营人是疯犁轿”
下营 “大正九年骗诸君,骗咱吃水不免本;来挖嘉南的大圳,强制捺印请原文。” 日治时期
下营 “第一好额上帝公、第二好额曾春风、第三好额攲头旺、第四好额文贵王。” 富甲一方 日治时期
下营 “大上帝云游四海溜溜去、二上帝开路先锋地理仙、三上帝降妖服魔流氓王、四上帝才高八斗状元师、五上帝精通药理是郎中、六上帝七上帝守角头。”
麻豆寮 “麻豆寮落雨,洲仔吃水。”
洲仔 “臭跤毋是洲仔人,就是菁埔人。”
火烧珠 “欲去太子宫,土沙埲埲坱,太子宫查某gau相舂。”
中营 “苏海山的,听咧讲袂䆀” 听说不错 近代
中营 “下营人草被面,惯讲情里外。” 反面无常 清朝时期
中营 “下营㞓草被面,裤底掀起来牛港刺。” 反面无常
茅港尾 “有许妈超就无北港妈祖,有北港妈祖就无许妈超。” 势不两立 清朝时期
茅港尾 “一个庄头爱加挖一口井,毋通加拜一尊佛。”
其他相关 “有庄头就有东庄人、有埤圳就有下营人、有港口就有鸡笼人。”
其他相关 “中营有钱要作戏,人客走来又走去;你若想要吃鱼和吃肉,就等到寮仔廍的四月十二。” 官田西庄
其他相关 “下营出后棚,善化出红头,中洲寮出小旦。” 牵亡歌术语

艺文空间

[编辑]
  • 下营区立图书馆:于1989年8月18日竣工,于1990年11月1日落成开馆服务下营地区民众,是下营藏书最多的公共图书馆。然随着馆藏量逐年增加,馆舍空间已不敷使用;2016年区公所配合市图书馆总馆针对原有空间进行改善重点检讨,并规划加强提供区民更多元阅读服务。经向台南市政府争取改善工程经费430万元,于2017年2月12日开工,2017年10月25日完工。阅读环境优质化后的下营图书馆,已扩展更充足的馆藏空间与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提供给社区民众优质的阅览环境。
  • 大埤寮仔车库:下营地区第一座社区书库,2014年由退休老师曾明泉返乡,协同乡亲将廿五坪菜园兴建成图书室,分设荣辉书舍、明泉学堂。荣辉书舍藏书万余册,定位为慧能读书馆,“佛度有缘人”,没有编目,自寻自借自还,透过开放制度,鼓励读书风气,促进书香社会;明泉学堂则不定期举办“小而高”活动,期望能“灌溉故乡,流润四方”,造成激浊扬清移风易俗的蝴蝶效应。
  • 颜水龙纪念公园:园区包含颜水龙纪念馆、颜氏家庙及纪念公园,馆内提供大师颜水龙的生平、经历和作品介绍,整个园区为简约之美。
  • 红厝社区古文物馆:2011年完工,收藏着社区的古文物。
  • 郭公睿纪念馆:2009年完工,由后代发起,为感念郭睿生前事迹,改建郭睿捐地的村民集会所公会堂(中山堂),纪念馆一楼规划成社区共同空间;二楼为郭睿纪念馆,立有郭睿公铜雕,并陈列郭家族谱。
  • 下营上帝庙文物馆:于2002年设立,收藏上帝庙相关文物,包含从清代到民初的宗教文物。
  • 下营区产业文化展示馆:于2001年5月开馆营运。由有30年历史的旧谷仓改建而成,以下营三宝“蚕桑、白鹅、黑豆”为主要的展示内容,并包含下营文史、农业发展史、古文物、艺文品、社区及四健会成果展等。开馆时间为09:00~16:00,周一休馆。

公共艺术

[编辑]
  • 大埤社区入口意象:1984年设置,位于县道174号往大埤社区交叉口。以猪和白鹭鸶来表现出社区的产业特色。近年,白鹭鸶已毁损。
  • 生根:1993年由知名雕塑艺术家蒲浩明设计制作,安置于下营武承恩公园内,是下营早期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
  • 郑成功像:1997年设立,位于台19甲由麻豆往的路上。此处古地名为“右武卫”,此处为当年屯兵设营之所在地,供人凭吊先人拓垦之辛。
  • 台湾生活美学的推手-颜水龙1903-1997:为纪念台湾艺术家颜水龙所制的纪念雕像。由雕塑艺术家蒲浩明设计制作,于2000年置于红毛厝颜氏家庙前。
  • 生活在蜜区:于区公所前方,由台南市艺术家杨明忠,以下营三宝为主题,以艺术、写诗的手法,刻划出下营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产业文化的蜜区印象。
  • 大屯社区入口意象:2006年设置,位县道174号往学甲路旁。
  • 贺建社区彩绘:

体育设施

[编辑]
  • 下营区立游泳池:日治时期利用急水溪旧河道挖掘“水池仔”,昭和8年(1934)完工,取代“埔堀仔”的供水任务,民国91年改建成游泳池,继续以水的意象服务区民。
  • 下营多用途运动场:原为国小预定地,现在规划为多用途运动场。

民间团体

[编辑]
  • 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管理委员会:为下营地区最大的民间团体之一,地方上许多重要决策都和它有关。由六姓(姜林、陈、曾、沈、洪及什姓)代表推选委员,而委员也受六姓代表所监督,是个由上而下且由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构,使得下营形成一个独特以“上帝公”为首的六姓共治非血缘社会型态。估计至少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共治社会。目前发现最早的现存文件资料为清道光22年(1842年)的《番仔桥埤水阄份书》,当时名称为“武承恩”公号。日明治35年(1902)改“六姓共同事务所”名下土地达160余甲。日大正12年(1923)成立“武承恩六姓共同事务所”签有《共业地武承恩契约书》。民国39年(1950)改为董事会制,名“下营武承恩六姓财产管理委员会”,土地约百余甲。民国69年(1980)起每姓选管理委员会代表,,土地80余甲,名称改“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管理委员会”至今。
  • 下营区农会四健会:隶属于农会的国际农村青少年组织。融合地方产业特色,并和地方团体合作,定期办理作业组和相关活动。承接前人的成绩,近年来四健会指导员林丽琴、义务指导员们和会员们的努力下,办理计划屡获肯定。荣获基层农会一等奖、全国十大作业组、杰出义指、杰出会员等奖项。每一年皆派出优秀会员代表参加全国四健活动及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四健会员或农村青少年。
  • 右武卫儿童合唱团:2004年创立,以合唱团所在地的古地名“右武卫”命名,招集台南市下营、新营、麻豆及周边地区爱好唱歌的儿童所组成,由曾昆云先生提供场地、廖智慧老师教学,家长义工协助共同经营,现有团员约四十名。
  • 财团法人海墘营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海墘营文史工作室。由地方知识分子发起,以“塑造区土情怀、建立人文精神、维护环境生态、纪录区土历史”为目标,以“召换对下营的情感认同”为精神主轴,并定期办理许多活动。目前附设有海墘营电影院,每个月放映纪录片和不定时举办讲座。
  • 台南市观光文化导览协会:筹创于民国93年由当时一群学有专精的导览解说成员及文史工作学者共36位发起并成立筹备委员会。有鉴于古迹文化历史、自然景观之重要,以及代代相传之文化传递,以大台南重要古迹文化、自然景观之教育及相关活动之推展为重要任务。
  • 下营灯谜社:附设于下营上帝庙,社长为何厚增,总干事何丙丁,社员十余人,成立于1998年12月,次年元宵节举办首次灯谜晚会[9]

教育

[编辑]
学校名 学校类型 行政区 创立年 废校年 简介
台南市立下营国民中学 国中 新兴里 1956年 全区最高学府,原为台南县立曾文中学“下营分校”。1960年独立设校,改名为“下营初级中学”,1968年改制为国民中学[10]
台南市下营区下营国民小学 国小 仁里里 1910年 全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创立于日治时期的1910年(明治43年),初名为“麻豆公学校下营分校”,校址位于下营聚落西南部(现属仁里里)。1916年独立设校,改称为“下营公学校”。1950年改称为“下营国民学校”,1968年配合九年国教政策改制为国民小学以迄于今[11]
台南市下营区中营国民小学 国小 开化里 1920年 初名为“茅港尾公学校”,校址位于茅港尾观音寺之南,为仕绅黄清渊捐地。1941年更名为“中营国民学校”;1948年迁址现址;1968年改制为国民小学。
台南市下营区东兴国民小学 国小 新兴里 1955年 原为下营国民学校“兴仁分校”,同年即易名为“东兴分校”。1961年独立为“东兴国民学校”,1968年改制为国民小学。
台南市下营区贺建国民小学 国小 贺建里 1920年 原为下营公学校的“麻豆寮分校”,1921年独立为“麻豆寮公学校”。其后又经多次更名,1953年改称为“贺建国民学校”,1968年再改制为国民小学[12]
台南市下营区甲中国民小学 国小 红甲里 1953年 原为贺建国民学校的“甲中分班”,校址位于十六甲聚落(甲中里)。1954年升格为“甲中分校”,1957年独立为“甲中国民学校”,1968年改制为国民小学[13]
台南市下营区大屯国民小学(现已废校) 国小 大吉里 1958年 2005年 前身为下营国民小学的大屯分校,民国九十六年八月废校,现为区立托儿所所在地。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近年新建的省道快速公路台84线北门玉井线)穿越下营区西南侧,并在区境设置下营系统交流道与中山高速公路相连,同时在麻豆区与下营区交界处设置麻豆交流道,以方便快速前往东边的官田大内玉井,或西边的学甲北门等地。

在此之前,南北向贯穿全境的省道台19甲线(中兴北路、中兴南路),仍是下营区对外的主要连络道路。经由该道路往南可经由麻豆区善化区,在新市区衔接省道台1线以转往台南市区,亦可在新市区续行台19线前往新化区关庙区等地。往北可前往新营区、盐水区,并接回省道台19本线。

另外,西往学甲、北门,东往六甲楠西诸行政区的市道174号(中山路一、二)段,也是重要的东西向对外连络道路。

  • 下营区文明街,属于8米城市规划道路,且大部分路段均已完成拓宽通行,但仍存小部分之瓶颈段地上物尚未拆除及征收,最狭窄处仅有3米,影响附近民众用路的安全。于100年4月在经下营区公所区长姜家彬及已故陈文贤议员积极向市府争取下,台南市府同意编列经费,办理拓宽用地征收。除土地、建物另发放补偿费外,发包工程费约二百零九万元,道路开辟长度约76米,宽8米,面积608平方米,103年3月25日开工,于103年5月4日完工。下营区长姜家彬指出,原存小部分之瓶颈路段拓宽在完工后,有助改善用路民众之安全,并提供用路人便捷道路降低塞车时间。[14]
  • 下营区上帝庙正后方的玄德街,原最窄处仅有2米路宽,因道路狭窄通行不易,曾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救灾的窘境,经向台南市政府争取拓宽工程600万元,于106年8月28日开工,于106年12月5日完工。下营区长姜家彬指出,玄德街原路宽2米至4米宽,8米计划道路的长度约200米,8月底发放土地及建物补偿费1400万,辟路工程发包约600万元,完工后可以提升用路人的便利。[15]
  • 下营南外环道路新辟工程:于107年1月12日上午举行动土典礼[16],由代理市长李孟谚主持,预计工期480天,预计108年5月完工。工程起点是衔接下营北外环174线,向南行于过大埤社区后转向东直行,横交行经南56-1、南59、中山路、大埤中排水、下营排水及急水溪排水等处后衔接东侧外环道台19甲线。可有效疏导下营区域交通,可以增加下营地区行车方便性,提高均衡区域发展,以及带动农业的观光产业发展,全线已于2020年1月18日通车。[17]
  • 下营区火烧珠桥新桥总长60.5米,桥面宽度12米,桥面配合龟子港排水治理,将桥面抬高2.44米,以提升通洪能量,柳营、下营两端桥头各有300米长引道。工程费约5700万元、引道工程约1700多万元、用地费1747万元,新建工程总斥资近9000万元。除馿南69主线引道,桥侧贴心的各设有侧车道,便利农民进出,并一并整治农水路。工程自106年4月开工后,虽接连受到台风、豪雨和火烧珠文化遗址的考古挖掘影响工程进度,但工程延宕不多。于107年7月20日完工通车,下营区长姜家彬指出,新桥通车有便利新营、柳营和下营区居民往来通行。[18]
  • 下营市场位于下营的蛋黄区,在上帝庙前广场,原建物老旧生意不好,致摊商大都迁移,闲置了一段时间。因这块地一部分是上帝庙所有,另一部分则是国有土地,经协调上帝庙同意无偿提供。台南市府筹编3200万元经费改建下营市场。市场在空间规划上,共有55个摊位,改建后的下营市场呈现崭新建筑风貌,提供消费者停车空间,并提升优质、舒适的购物用餐环境。改建工程于106年4月10日动土开工,107年11月18日完工启用,市长李孟谚特出席开幕促销活动,期待透过下营市场的启用,可以让摊商生意更好,也可以做为观光市场,宣传下营三宝—白鹅、黑豆及桑葚,促进下营观光。[19]
  • 下营区农会旁的和平街,属于城市规划道路,虽然规划八米宽,但常年来长约一百米的路段,只有四米宽,在经下营区公所及陈文贤议员积极向市府争取下,台南市府同意编列经费,办理拓宽用地征收,包含土地取得与地上物拆迁,共一千八百七十万元,工程费两百八十万元,于108年4月底开工,108年9底顺利完工通车。下营区长姜家彬指出,和平街一百米的路段拓宽完工后,除通行方便外,对当地交通路网的便利及完整性,也有不少助益,对地方发展的提升,更有不少帮助。[20]
  • 台南市下营区麻豆南59线黑桥老旧阻碍水流,市府工务局争取工程经费1亿4千万元、施工15个月改善完工,于109年9月7日开放通车。原下营区南59线黑桥因宽度不足、梁底太低中间落墩常造成水流阻碍及冲刷,影响桥梁安全。黑桥改建后,桥净宽增为12米,桥长增为69.60米,不设置桥墩,对于现况河道冲击减少,提升防洪标准为10年洪峰流量,减低区域淹水损失;并透过桥梁改建补强结构,大大提升道路通行安全及道路服务品质,并配合先前通车下营南外环道路,可健全下营对外联络道路的交通系统,提升区域交通安全,对于产业及观光及市民生活品质均大有助益。[21]

铁路

[编辑]
  • 铁道运输方面,因较近的高铁站南为位于归仁区高铁台南站,北为位于嘉义县太保市高铁嘉义站,离区境皆甚远。目前可至麻豆转运站搭乘大台南公车橘9-1线前往高铁嘉义站。
  • 台铁纵贯线亦由东邻行政区穿越而过,较近的车站由南而北依序为官田区的隆田车站拔林车站、六甲区的林凤营车站柳营区柳营车站。其中隆田车站为二等站,有停靠部分莒光号列车,柳营车站及林凤营车站为简易站,拔林车站为招呼站,皆仅停靠区间车
  • 早年台湾糖业发达的时期,连接新营糖厂学甲区甘蔗种植区的糖业铁路学甲线,货运业务于日治昭和17年(1942年),此线路原本称“下营庄线”,延长自学甲之后,改称“学甲线”。在区境设有十六甲、下营、大埤寮、大屯寮四站,兼营客运,一度是下营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1979年学甲线停办客运后,下营区的铁道运输从此走入历史。
    • 十六甲站:在19甲省道北,有候车亭和行车室。原有铁道桥,因风灾受损,2002年拆除。
    • 新兴站:为下营国中斜对面所设的临时月台,方便学生上学而设站,于民国92年(2003年)铲除。
    • 下营站:为学甲线上的大站,设有有候车站、行车室、侧线两条、道班、原料区办公室,目前只留下道班和铁轨。附近曾分出一条专用线茅港尾线通往中营,后因线路运送的原料不足而废除。
    • 大埤寮站:民国43年(1954年)设站,有侧线、装车场和候车站。目前只剩候车站。
    • 大屯寮站:设有候车站、行车室、侧线、固定式土台。目前都被拆除了。

客运

[编辑]
路线 客运 起点 经由 迄点
黄干线 兴南客运
新营客运
白河 新营柳营下营 麻豆转运站
黄干线
区间车(南)
新营客运 新营 柳营、下营 麻豆转运站
黄5 新营客运
皇冠交通
新营 红毛厝 下营庙前
黄20 兴南客运
皇冠交通
麻豆转运站 下营、红毛厝 林凤营火车站
橘11 兴南客运 下营区公所 麻豆转运站、西港 安南医院/台南转运站
橘11-1 兴南客运 下营区公所 麻豆转运站、西港 台南转运站

公共自行车YouBike

[编辑]

至2023年12月29日止,下营区共设6站,分别为:

  • 下营停一
  • 下营区游泳池
  • 下营区公所
  • 下营道班房
  • 下营中山中华
  • 下营文小2运动公园

观光旅游

[编辑]

自然生态

[编辑]

公园绿地

[编辑]
  • 武承恩公园:为上帝庙的附设公园,由上帝庙管理,占地总面积2.7公顷。园中的池塘称“泮月池”,于光绪17年(1891年)时开挖,约2公顷,为储备饮水之用,区民习称为“埔堀仔”。直到昭和8年提供下营饮水用的“水池仔”完工,下营人改饮水池仔的水,之后便转向作观赏用途,于1992年建造完成。公园入口旁有“下营北极玄天上帝庙沿革志”石碑,和从旧庙留下来的旧石堵“龙飞凤舞”和一对旧石鼓。民国92年(2003年)配合内政部营建署“创造城区新风貌”经费,打除围篱,拓宽环湖人行道及戏台前广场等,焕然一新,成为开阔的绿地休憩空间,也是下营区最大的公园。龟是玄天上帝的脚力,所以池塘中放养乌龟的数量相当可观,也放养鲤鱼和鸭鹅,是区民及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 右武卫古区遗迹公园:“右武卫”为古地名。是明郑时期屯田聚落之一,供奉武安尊王,极盛时达百余户。因地势低漥,日治大正元年(1911年)发生严重水灾,日治中期迁村至中营的茅仔顶,至1920年代完全消失。1997年辟为公园立碑纪念先民开疆拓土之辛劳。
  • 中营公园:位于中营聚落北方。原为五个池塘,地主庆福宫在配合政策之下,规划为公园绿地,2002年完工。是中营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 下营区丝绿铁马道:区公所透过城区新风貌计划,向内政部争取经费,将区内的台糖废弃铁道绿化,并沿线增设自行车道,也立牌说明下营的文史、糖业风华。分四期动工,全长3350米。
  • 贺建复育公园:位于麻豆寮北边。原为垃圾堆弃之地;民国89年封场,民国92年辟为公园。集里民休闲之地、学生生态教育园区及清洁队办公室处所的三合一效能。

历史建筑

[编辑]
  • 文贵医院位于上帝庙后方,于日治昭和3年(1928年)正式营业,是下营地区的第一所医院。建筑外观为西方建筑语汇,并融合传统闽南建筑特色,呈现多元面貌的建筑趣味。2009年12月被评选为台南市第34处历史建筑,是下营地区第一座历史建筑。目前建筑物内部保留当年看诊时的皮包、药袋、药罐、药柜等医疗器材,不仅为下营地区少数仅存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之一,也是代表下营日治时期的医疗史。很不幸的,文贵医院于2010年6月30日遭到拆除。

历史建物

[编辑]

宗教建筑

  • 下营乐善堂旧金炉:
  • 过港寮六兴堂:为下营区内唯一仅剩的砖木造公厝。
  • 红毛厝颜氏家庙:为下营区内家族宗祠代表,且唯一仅剩的砖木造家庙。

产业建筑

  • 新营糖厂学甲线下营段车站:下营区境内设有十六甲、下营、大埤寮、大屯寮四站,为简易候车亭。现存十六甲站(候车站及行车室)、大埤寮站(候车站)、下营站道班;昔日担负甘蔗和人员的运输,停驶后成为过往糖业辉煌之证明。

公共建筑

  • 下营国中教学大楼:为1970年代典型校园建筑,最大特色为折板式屋顶;是二战后的特殊建筑样态及九年国民教育典型建筑。

民居与街屋

  • 下营庙后曾楚宅:建于日治昭和元年(1926年),属砖木混合构造四开间街屋;建筑立面贴有日治时期流行的马约利卡磁砖,是下营第一栋楼房。第一任屋主为曾楚。
  • 下营庙后曾宅:建于日治晚期,属三合院格局,有美丽砖窗和大量的铁剪刀。
  • 下营曾春风宅:建于日治中期,下营代表民宅之一,为三合院格局,目前剩右前护龙较为完整,左护龙倒塌,正身改建。
  • 下营曾继志宅:建于日治中期,三合院格局,是下营地区占地最广的民宅之一。
  • 下营友爱街沈宅:是下营的农家三合院民宅之一,格局完整宽阔。
  • 下营庙后沈银等宅:建于日治晚期,为三合院带双护龙格局,可惜内外护龙已拆毁及受祝融之灾。
  • 下营沈才宅:占地约六百坪,属三合院、双护龙格局,是下营地区占地最广的民宅之一。
  • 下营中山路一段巷内杨宅:三合院格局,小巧华美。
  • 下营文化街姜宅:三合院格局,左护龙为双护龙,正身山墙上有铁剪刀等装饰。
  • 下营细姨仔街二层木造街屋:
  • 下营菜市场内二层洋风街屋:
  • 红毛厝公厝前颜宅:整栋为灰色洗石子,建筑女儿墙上有姓氏勋章。
  • 红毛厝颜庆章故居:为财政部部长颜庆章故居;屋顶上有辟邪物“碗”、屋前有铁皮简易照墙为其建筑特色。
  • 麻豆寮郭举人宅:占地宽广而进深,除住家本身,还包含公馆、马厩等,现大部分已倒塌。
  • 麻豆寮郭睿故居:下营名人郭睿之屋宅,现已荒废。
  • 麻豆寮郭宅:建于日治时期,是麻豆寮地区代表民宅之一。
  • 中营邱宅:约建于日治昭和8年(1933年),为中营地区代表的日治时期农家三合院民宅。
  • 中营周宅:
  • 中营何宅:
  • 中营冯宅:
  • 茅港尾黄清渊宅:为单伸手格局,为茅港尾一代文人黄清渊之宅,屋埕宽广,目前闲置中,可惜原本的木门被窃。
  • 茅港尾朱宅:

消失的经典建筑

[编辑]

宗教建筑

  • 下营北极殿旧庙:创建于明永历15年(1661年),原为传统寺庙格局,剪黏石刻华丽;后信徒倡议重建,1989年重建完工,为现代化三层楼庙宇格局。
  • 茅港尾观音寺旧庙:创建于明永历31年(1677年),原为二进二廊二护室三开间的传统寺庙格局,1931年募款拆除重建,为现代庙宇格局。
  • 曾文神社末社下营神社:一般称作下营神社。昭和16年(1941年)间落成,祭神为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祭日为每年的10月20日。原址位于下营圣母升天堂对面,但现已改为民宅,无任何神社遗迹。此地有“神社地”之名。

公共建筑

  • 文贵医院:是下营地区的第一所医院,于2010年6月30日遭到拆除。

历史文物

[编辑]

碑文类

[编辑]
  • “重建茅港尾桥铁线桥碑记”,康熙57年(1718年),现藏于茅港尾堡天后宫。(为南瀛地区最古老之古碑)


  • “严禁冒垦义冢碑记”,雍正13年(1735年),2020由学甲慈济宫回赠茅港尾堡天后宫。


  • “功德碑记”,乾隆55年(1790年),现藏于茅港尾观音寺。


  • “咸乐碑记”,道光26年(1846年),现藏于茅港尾堡天后宫。


  • “买补仓粮示禁碑记”,光绪2年(1876年),现藏于茅港尾观音寺。


  • “下营储水池完工纪念碑”,昭和8年(1933年),现为于下营区立游泳池旁。


  • “下营北极殿上帝庙沿革志”,民国44年(1955年),现藏于武承恩公园内。

匾额类

[编辑]
  • “神昭海表”,乾隆55年(1790年),福建陆路提督军门梁朝桂敬献,现藏于茅港尾堡天后宫。(下营区最古老之匾额)


  • “北极声灵”,咸丰10年(1860年),本庄弟子沈德仪敬奉谢,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高明配天”,咸丰10年(1860年),本庄弟子董事仝立,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威振天庭”,大正13年(1924年),昆沙宫诸同人仝敬,现藏于中营庆福宫。


  • “普惠济迷”,昭和2年(1927年),十六甲区驻在员上园丸二敬立,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帝德参天”,昭和4年(1929年),蚁子姜林唇、姜林本、姜林舜、姜林呼、姜林世仝谢,台南苏子昭敬书,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玄枢运天”,昭和4年(1929年),台南北极殿中和境立,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群邦齐呼”,昭和4年(1929年),郭睿、冯焕、黄清渊纳献,现藏于茅港尾观音寺。


  • “庆成遐福”,民国37年(1948年),台南广安宫敬献,现藏于中营庆福宫。


  • “位镇中坛”,民国37年(1948年),昆沙宫敬献,现藏于中营庆福宫。


  • “威震金阙”,民国37年(1948年),兴济宫敬献,现藏于中营庆福宫。

器物类

[编辑]
  • “下营北极殿古香炉”,康熙24年(1685年),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下营北极殿木刻签诗板”,疑是乾隆年间,现藏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


  • “颜氏家庙古香炉”,道光9年(1829年),现藏于颜氏家庙。


  • “茅港尾观音寺云板”,现藏于茅港尾观音寺。

古井类

[编辑]
  • 下营庙前古井


  • 下营仁美街古井


  • 中营七角井:据传开挖于明郑时期。


  • 火烧珠庄南大井:据闻开凿时间已有百年历史,至今水质清澈沁凉。


  • 洲仔龙喉古井:据闻历史时间已有两百年历史,一直来是洲仔庄民的生命之泉,民国30年时仍有天然涌泉,但随日月更替,只留古井见证历史。


  • 下营蚵寮街古井

古文书类

[编辑]
  • 〈母刘氏立分拨合约字〉[22]

其他类

[编辑]
  • 下营北极殿旧庙石鼓:置于武承恩公园内。
  • 下营北极殿旧庙龙柱:置于武承恩公园内。

旅游咨询

[编辑]
  • 下营区游客服务中心:下营农会为提供游客相关的下营旅游资讯及歇脚休息场所,规划有:旅游咨询台、农特产品展售馆及多媒体视讯区。营业时间为AM 8:30~PM 5:00(假日照常营业)
  • 下营商圈文化观光促进会暨游客服务中心:于2014年7月中旬成立。

休憩景点

[编辑]
  • 下营A赢小熊维尼村
  • 寻秘桑田:以农田公园化的理念来经营,有桑皮纸、紫金蜜桑、香草等特色,为知性与教育兼具的休闲园区。(已经没有了)
  • 东方牧场:一个以羊为主的生态牧场,于1988年扩大建场,羊的饲养头数由刚开始的50头,迄今已百200头羊,日产羊乳达200公斤。提供乳羊生态导览、挤羊奶等体验活动。
  • 田庄牧场:为乳牛产销班班长之经营牧场,目前约有一百二十头乳牛,其中泌乳牛有六十五头之多,每头乳牛总泌乳量六千七百公斤以上,为统一企业之卫星牧场,也是本区具代表性之乳牛场。
  • 柏奕休闲农园:以火龙果百香果为主题特色,采有机培育。可以体验采果之乐外,还有独家的养生地骨火锅,采预约方式提供,也有火龙果花特色料理。
  • 白鹅休闲教育农场:为名客家诗人利玉芳于2000年以夫家旧瓦窑改辟而成立,从事鹅的生态教育工作;彩绘鹅蛋为一大特色。
  • 弘昌碾米工厂:为下营第一家通过特色农游场域验证之店家,以特色稻米加工为主要营业项目,更将台湾稻米外销日本,成为一大亮点,近年发展多项多元的食农教育体验活动,并结合水稻相关智慧化科技供游客体验水稻的一生。目前采预约方式提供体验活动。

传统工艺

[编辑]

饮食

  • 豆菜面
  • 润饼皮
  • 传统糕点
  • 古早冰
  • 豆腐
  • 豆花
  • 碾米
  • 磨米麸
  • 碗粿

生活用品

  • 打铁
  • 手工刻印
  • 挽面
  • 代客孵蛋

'宗教用品

  • 十方制香工厂:在地制香工厂,传承3代,将近百年,全台湾很多庙宇,道场,香铺都是来这边批货去卖的。
  • 纸扎
  • 金工
  • 木工

美食小吃

[编辑]

早餐

小吃

  • 臭豆腐
  • 九层粿
  • 枝仔冰(冰棒)
  • 中正南路意面

影视媒体

[编辑]

纪录片

[编辑]
  • 姜玫如:《又见文贵医院-文化资产影像纪录》
  • 下营区长姜家彬:《洄游下营-微电影》

下营区公所为推广区内文化景点,于109年4月拍摄“洄游下营”微电影,以回乡游子与女友相知、相守的故事,推广出下营的在地产业、观光与历史景点。剧情内漫游具有360年历史的下营上帝庙及茅港尾天后宫,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大屯保安彩绘社区、颜水龙纪念馆…等著名文化景点,每处都是下营具有在地特色及蕴含文化的绝美飨宴。区长姜家彬表示:希望透过影片让观众了解下营是个适合人们长居、扎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作伙逗阵与下营来段知性的在地邂逅。

电视剧

[编辑]
  • 三立电视公司:《阿爸的愿望》(一部分于下营取景)
  • 三立电视公司:《戏说台湾》上帝爷买剑(一部分于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取景)
  • 三立电视公司:《戏说台湾》妈祖坐牢一百年

其他

[编辑]
  • 台湾电影文化公司:《台南县下营乡农技推行中心落成》

相关著作

[编辑]

方志类

[编辑]
  • 不着撰者:《茅港尾街颂德志》(散失)
  • 何厚增:《被遗忘的茅港尾四百年史话》,自印,1997。
  • 黄清渊:《茅港尾纪略》
  • 黄清渊:《茅港尾屑》

人文类

[编辑]
  • 下营颜氏宗亲会:《下营颜氏族谱》,下营颜氏宗亲会,1964。
  • 下营颜氏宗亲会:《下营颜氏族谱》,下营颜氏宗亲会,1994。
  • 下营颜氏宗亲会:《下营颜氏发展源流》,下营颜氏宗亲会,2014。
  • 下营乡甲中社区发展协会:《下营乡甲中耆老说故事》,下营乡甲中社区发展协会,2000。
  • 下营国民小学:《海墘营春秋-下营乡的老照片》,下营国民小学,1998。
  • 王晴汉、陈奕先编辑:《相约老地方Ⅱ-下营乡的老照片》,海墘营文史工作室,2001。
  • 姜东和:《姜林姓家谱》,台南县姜姓宗亲,2009。
  • 吴政隆、颜文贺、王晴汉、陈奕先:《海墘大象-静默不觉的影响》海墘营文史工作室,2003。
  • 颜文贺:《南瀛家乡系列8-急水溪畔下营乡》,台南县政府,2001。
  • 颜文贺:《流金岁月-下营老照片剪影(第三辑)》,下营区公所,2014。
  • 颜解原:《十六甲开发史-兼谈慈贤宫(公厝)、中庄子宋江馆由来》,编者自印,1998。

宗教类

[编辑]
  • 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正化醒梦金章》,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1936。
  • 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玉钟宝鉴真篇》,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1959。
  • 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参玄普化金章》,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1975。
  • 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究源真谛》,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1998。
  • 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虚空宝化金篇》,下营北极殿指明社昭善堂,2009。
  • 下邑志明社乐善堂:《玉烛调和》,下邑志明社乐善堂,1994。
  • 朱先进:《下营乡朱角信仰源流暨现况纪实》,朱角炉下,2001。
  • 曾浚淞:《三省传芳》,三省堂管理委员会,2011。
  • 曾浚淞、洪士超:《薪火相传海墘营风华》,台南县观光文化导览协会,2011。
  • 陈进福:《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沿革志与乡土史略》,下营北极殿玄天上帝庙,1999。

艺术类

[编辑]
  • 沈政干:《沈政干作品集》,自印,1996。
  • 沈政干:《沈政干作品集(二)》,秋雨印刷,2005。
  • 台北市立美术馆:《走进公众美化台湾-颜水龙》,台北市立美术馆,2012。
  • 颜文贺编:《下营 艺术家的故乡》,台南市下营区公所,2015。
  • 颜水龙:《颜水龙1990-1994油画集》,台南县立文化中心,1995。
  • 颜水龙:《颜水龙1990-1994油画集》,台南县立文化中心,1995。
  • 颜圣哲:《2007南瀛艺术家接力展(10)大地行吟-颜圣哲彩墨画集》,台南县政府,2007。
  • 颜圣哲:《南瀛美术家─颜圣哲水墨画集》,台南县立文化中心,2000。
  • 陈茂隆:创立“墨研书画苑”,“瀛风飘艺”美展策展人。
  • 陈芃宇:日本筑波大学画科博士班毕业,2010年大墩美展胶彩类优选奖,2017年全国美术展胶彩类银赏,2020年东京春季创画展勇夺“春季展赏”(第一名)

文学类

[编辑]
  • 黄清渊:《惮园笔谭》
  • 黄清渊:《惮园随笔》
  • 黄清渊:《闽粤吟草》,自印,1925。
  • 颜艾琳:《A赢的地味》,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

童书绘本类

[编辑]
  • 文/利玉芳;摄影/丁海文:《听故事游下营》,教育部,2000。
  • 文/利玉芳;图/江彬如:《南瀛之美图画书系列-我家在下营》,台南县文化局,1998。
  • 文/林武宪;图/苏振明、陈丽雅:《南瀛之美图画书系列-颜水龙红毛厝传奇》,台南县文化局,1998。
  • 文/曾瀞怡;图/潘元石:《和阿公去旅行-下营乡的老故事》,青林,2007。
  • 指导/沈正一、张宁;图/绘本工作坊学员:《欢迎来我家》,财团法人海墘营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7.11。
  • 指导/沈正一、张宁;图/绘本工作坊学员:《热闹下营香》,财团法人海墘营文化艺术基金会 2020.9。

教育类

[编辑]
  • 下营国民小学:《台南县下营国民小学-九年一贯课程实验纪实》 ,下营国民小学,2000。
  • 下营国民小学:《下营国小90周年校庆特刊》,下营国民小学,2000。
  • 下营国民小学:《下营贺一百深耕世纪情-创校 100 年校庆特刊》下营国民小学,2010。

学位论文类

[编辑]
  • 吴秋薇:〈玄天上帝庙对下营聚落发展的影响〉,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2002。
  • 林子樵:〈如何发展区域特色文化的绿色休闲农业——以下营区为例〉,台湾首府大学工业管理学系研究所硕士,2010。
  • 陈雅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之研究——以下营农会为例〉,南台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硕士,2012。
  • 曾以馨:〈地方特色产业转型观光与体验行销之研究——以下营新兴地区休闲农园区为例〉,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所,2013。
  • 冯胜雄:〈茅港尾的开发与聚落发展〉,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2010。
  • 黄依言:〈下营庄六姓共治场域研究〉,南华大学建筑与景观学系硕士,2010。
  • 黄皎怡:〈明郑与清领时期下营地区聚落演变与民宅构成之研究〉,淡江大学建筑学系硕士,2003。
  • 黄德生:〈台南县下营乡庙前大街执行“创造城乡新风貌计划”之成效研究〉,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硕士,2004。
  • 蔡武甫:〈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下营区鹅肉产业为例〉,屏东科技大学景观暨游憩管理研究所硕士,2011。
  • 韩羽翠:〈近代台南下营地区的开发与发展(1624-1945)〉,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2006。
  • 颜耀琪:〈台南下营宋江阵之研究〉,国立台南大学体育学系教学硕士,2008。

期刊论文类

[编辑]
  • 许清保:〈官田、麻豆、下营、六甲的历史变迁〉,《南瀛文献》第1辑,台南县政府,2002。
  • 李坤修:〈台南县下营乡武安宫巴图形石器〉,《南瀛文献》第4辑,台南县政府,2005。
  • 曾进丰:〈论黄清渊《闽粤吟草》之主题意涵〉,《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学报人文与艺术类》第22期,国立高雄师范大学,2007。
  • 杨书濠、张永进:〈老农村展新姿 上帝公加保庇——台南县下营乡的一群文化尖兵〉,《文化视窗》第38期,2002。
  • 杨书濠:〈战后台南佛教僧侣之活动——以眼净、悟慈法师为例〉,《台南文献》第3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
  • 杨家祈:〈新时代下的妈祖新出巡——2014年茅港尾天后宫堡内巡香〉,《台南文献》第6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
  • 杨家祈:〈族亲的凝聚——以下营颜氏及其冬至祭祖为例〉,《台南文献》第7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

专题研究类

[编辑]
  • 杨贵媛:〈台南县下营乡鸾堂信仰研究〉,国立台南师范学院社会教育系专题研究,2001。

报纸类

[编辑]
  • 财团法人海墘营文化艺术基金会:《海墘营春秋》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来源
  1. ^ <為水陸匪徒北竄現在相機追捕事>,THDL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2. ^ 人口統計-下營區人口統計資料. 台南市麻豆户政事务所.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中文(台湾)). 
  3.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4-17].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4. ^ 關於公所-組織概況. 台南市下营区公所. 2014-06-24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中文(台湾)). 
  5. ^ 施添福 2002,第721页.
  6. ^ 下營區. 台南市里邻编组及调整专区. 台南市政府. [2018-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7. ^ 《上帝廟沿革誌》,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官方網站.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8. ^ 台灣佛寺時空平台.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9. ^ 龚显宗,《台南县文学史》上编(台南:台南县政府,2006),页218。
  10. ^ 《地名檢索系統》,中華民國內政部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畫網站.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11. ^ 台南市下營區下營國民小學官方網站.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12. ^ 台南市下營區賀建國民小學官方網站.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7). 
  13. ^ 台南市下營區甲中國民小學官方網站. [201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4). 
  14. ^ 下营区文明街计划道路开辟工程拓宽前、后照片 [1]
  15. ^ 等了40年 台南下营玄德街8米计划道路开辟动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8-28
  16. ^ 等了13年!台南下营南外环道动工开辟 明年5月完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1-12
  17. ^ 等了15年 台南下营南外环道今下午5点通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0-1-18
  18. ^ 好消息!下营火烧珠桥改建完工 20日通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7-11
  19. ^ 下营市场热闹开幕 李孟谚促销下营三宝—白鹅、黑豆、桑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好新闻电子报 2018-11-18
  20. ^ 下营和平街拓宽成八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新闻云 2019-10-22
  21. ^ 台南麻豆南59线黑桥老旧阻碍水流 市府改建今通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合新闻网2020-09-07
  22. ^ 存档副本. [2015-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相关文献
  •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庙名鉴》,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1933年。
  • 许清保:《南瀛遗址志》。台南县政府,2003年。
  • 许献平、吴建昇:《新营太子宫志》,新营太子宫,2012年。
  • 何培夫:《南瀛古碑志》。台南县文化局,2006年。
  • 凃叔君:《南瀛教会志》。台南县政府,2004年。
  • 凃顺从:《南瀛古庙志》。台南县文化局,2002年。
  • 凃顺从:《南瀛鸽笭志》。台南县文化局,2007年。
  • 凃顺从:《南瀛产业节庆志》。台南县政府,2004年。
  • 陈益裕:《南瀛人物志》。台南县文化中心,1994年。
  • 沤汪人:《南瀛古厝志》。台南县文化中心,1997年。
  • 林玉茹主编:《麻豆港街的历史、族群与家族》,台南县政府,2009年。
  • 黄文博:《南瀛俗谚故事志》。台南县文化局,2001年。
  • 黄文博:《倒风内海及其庄社》。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年。
  • 张志全、吴丽雪:《南瀛公园志》。台南县文化局,2010年。
  • 李百勋:《南瀛牛墟志》。台南县文化局,2010年。
  • 郑佳韵:《南瀛大地主志(曾文卷)》。台南县政府,2009年。
  • 周俊霖、许永河、许琴梅:《南瀛铁道志》。台南县政府,2007年。
  • 曾晓馨、曾絮敏:《南瀛古匾志》。台南县政府,2009年。
  • 曾浚淞、洪士超:《薪火相传海墘营风华》。台南市观光文化导览协会,2010年。
  • 蔡淑敏:《台南地区放粉鸟笭文化之研究》。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
  • 《古早台湾人著名医师图文鉴》
  • 《颜水龙纪念特展DM》,总爷艺文中心,2009~2010年。
  • 《穿越时空300年海墘营大富翁寻宝记密笈宝典》,海墘营文史工作室,2008年。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二十七章·下營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南投县: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 ISBN 957-01-2593-4 (中文(台湾)). 
  • 台南市下营区下营国民小学网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