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楊駿(3世紀—291年),字文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楊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孙子。[1]晉武帝武悼皇后楊芷之父。
生平
[编辑]杨骏生年不详,年少時就以家族背景擔任高陸令,並驍騎、鎮軍二府的司馬。在成為國丈後,又以皇后父親的身分超居重位,自鎮軍將軍高升車騎將軍,另封臨晋侯,由是以在朝堂上樹立起權勢。楊駿為人器量狹隘,大臣嘗奏請晉武帝不可將社稷重任交付楊駿,武帝不聽。晉朝自太康年以後,由於天下無事,晉武帝不復留心萬機,開始耽於酒色,相當寵信后黨,凡事都有楊駿在身邊教唆。而楊駿及弟楊珧、楊濟更由此權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號。[2]
後來晉武帝病勢甚沉,此時晉初功臣都早已凋零殆盡,百官眼見武帝病危,而朝廷又沒有頒布顧命大臣的人選,不由得感到惶惑,計無所從。當時楊駿權傾一時,常根據自己喜好,罷免不服從於他的官員,改以手下親信任職,慢慢建立自己的黨派。武帝偶然間病中起視,見楊駿如此胡來,不由得勃然大怒,正色說道:「朝政哪輪得到你做主!」乃下詔中書,以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輔佐王室,並擬選其他人來當顧命副手;楊駿見狀,懼怕失勢,便以官威施壓,從中書省借出輔政詔書,看後不歸還,當時的中書監華廙由是以大懼,親自向楊駿索取詔書,但楊駿始終藉故拖延。等晉武帝病在彌留時,楊駿便委由皇后,要求晉武帝讓他單獨輔政,武帝氣出無奈,惟點頭默許,楊駿與楊皇后遂招來中書監華暠、中書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遺詔,讓楊駿單獨輔政。詔成後華廙、何劭二人拿給晉武帝看,晉武帝視而無言,復陷入昏睡,期間偶有醒來,曾私問左右汝南王司馬亮來了沒,左右都是楊駿親信,皆推諉不應,武帝無奈,撐不過兩日便即駕崩,楊駿自此遂以顧命大臣的姿態開始獨攬朝綱,命人驅逐司馬亮至外鎮赴任,司馬亮知道楊駿跋扈,不敢與其爭鋒,只得哀扣宮門後大哭離去。之後,武帝國喪結束,梓宮即將出殯時,六部官員都依禮送行,唯獨楊駿高坐大殿,命虎賁衛士百餘人帶甲拱衛御前;又在國喪未滿一年便宣布改元,藐視人主已極。
其後晉惠帝即位,以楊駿爲太傅、大都督,總攝百官。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身邊說自己壞話,楊駿將皇帝的侍從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在他輔政時期,凡有詔令,晉惠帝都得交於楊太后審核,確認沒有違背楊駿的意思後才能下發執行。
楊駿知皇后賈南風難以控制,為防賈南風礙其擅權,便任命自己的親信掌管宮廷禁軍,此舉引起晉室諸王的忌憚及某些大臣的不滿。楊駿的二位弟弟楊珧、楊濟素有才望,兩人都對兄長的做法不以為然,親身勸其收斂以避禍患,甚至拜託石崇開口,但楊駿始終固執不納,遂連兄弟之間都出現不愉快。
楊駿攬權後,知自己平日素無美望,怕得不到眾臣支持,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大開封賞,打算用爵位拉攏衆人。但由於其人剛愎自用,於是衆人依舊對其不滿,左軍將軍傅祗更直言挖苦:「哪有皇帝駕崩,群臣以此加官晉爵的?」楊駿不予理睬。石崇看不下去,復開口相勸:「現在您濫加的爵賞,比當初伐吳的開國元勳們受到的爵祿還豐厚,比重已然失衡,如果照這速度頒賞,用不了幾年,每個阿貓阿狗都能當上公侯了。」楊駿仍置之不理;馮翊太守孫楚,平日裡與楊駿親厚,也規勸楊駿應該與晉室諸王敦睦,而非獨攬大權,導致彼此猜疑,但沒有效果。楊駿的姑姪弘訓少府蒯欽,亦以晚輩的身分數次苦諫楊駿,乃至於後面言詞激烈,幾到了以下犯上的程度,連楊珧、楊濟都忍不住為蒯欽捏把冷汗,然而楊駿卻執迷不悟,後來蒯欽對兩位伯父說道:「大伯雖然愚魯,但最起碼還知道不能亂殺無罪之人,我這樣跟他大吵,他最多打發我到外鎮。我駐外看似是禍,其實是遠離了是非窩,省得將來楊家滅族,連累我一門老小!」
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平素不被楊駿待見,兩人暗自切齒,便為賈南風通風報信,誣陷楊駿陰謀政變。賈南風一方面忌妒楊駿獨攬政權,一方面又想除掉楊太后,便派自己的心腹黃門董猛,秘密與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聯絡,要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楚王司馬瑋貪權,立刻上表朝廷,要求從荊州帶兵進駐洛陽。楊駿素來忌憚擁握重兵的楚王司馬瑋,早想將其拐入京城軟禁,卸其兵權,便也對此事不加阻止。結果,賈后有了司馬瑋的支持,便在291年3月,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洛陽全城戒嚴,要楚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此時人在一旁的段广急忙跪谏:“杨骏受恩于先帝,竭心辅政不說,他又没有儿子,岂有造反的道理?愿陛下明察!”然晋惠帝痴愚,不能答,軍隊遂發。
楊駿官邸是故魏曹爽舊居,在武庫南,聽聞楚王軍隊要來抓自己,急召眾官商議。主簿朱振上言道:「朝廷今番如此大動,一定是有閹豎小人爲賈后設謀,要不利於太傅。我們現在應該趁對方軍隊尚未抵達前,先放火燒雲龍門示威,同時派人索拿肇事者,然後打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入內;到時太傅您簇擁皇太子當招牌,以清君側的名號闖入內庭鋤奸,殿內震懼,賈后等人必可一舉斬送。不然我們這邊就危險了。」楊駿怯懦不決,囁嚅良久後,乃曰:「當年魏明帝耗資巨大,好不容易才造此雄偉建築,怎麼能說燒就燒呢!」侍中傅祗大急,力請楊駿與姨表弟武茂俱入雲龍門觀察事勢,然楊駿害怕兵鋒,不能決,傅祗知道事情完了,便謂群僚「宮中不宜空」,起揖離去,於是眾人皆各逃生命。
沒多久,司馬瑋的軍隊便從宮內來到楊駿府邸縱火燒屋,同時派弓兵自高處放箭,射殺楊駿府中家兵。楊駿躲避箭雨,逃到馬廄,被闖入的亂兵用戟擊殺,外甥中护军张邵、散骑常侍段广、河南尹李斌、女婿裴瓒等也都被乱兵杀死。皇太后杨芷因内外消息隔绝,写了悬赏救杨骏的信射箭到城外,被贾后得知,賈后便以晉惠帝名義下詔書,以与杨骏同谋为由,廢除楊芷的皇太后位置,貶為平民,囚禁在洛陽郊外的金墉城(292年,楊太后因沒有食物8天後餓死),並誅滅楊駿三族。杨骏姨表弟武茂等也被诬为杨骏同党被杀,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至此,楊駿政治勢力被完全消滅,直到東晉永甯年間,朝廷才為楊家平反,下詔:「舅氏失道,宗族隕墜,渭陽之思,孔懷感傷。其以蓩亭侯楊超爲奉朝請、騎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