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骏(3世纪—291年),字文长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孙子。[1]晋武帝武悼皇后杨芷之父。

生平

[编辑]

杨骏生年不详,年少时就以家族背景担任高陆令,并骁骑、镇军二府的司马。在成为国丈后,又以皇后父亲的身分超居重位,自镇军将军高升车骑将军,另封临晋侯,由是以在朝堂上树立起权势。杨骏为人器量狭隘,大臣尝奏请晋武帝不可将社稷重任交付杨骏,武帝不听。晋朝自太康年以后,由于天下无事,晋武帝不复留心万机,开始耽于酒色,相当宠信后党,凡事都有杨骏在身边教唆。而杨骏及弟杨珧杨济更由此权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2]

后来晋武帝病势甚沉,此时晋初功臣都早已凋零殆尽,百官眼见武帝病危,而朝廷又没有颁布顾命大臣的人选,不由得感到惶惑,计无所从。当时杨骏权倾一时,常根据自己喜好,罢免不服从于他的官员,改以手下亲信任职,慢慢建立自己的党派。武帝偶然间病中起视,见杨骏如此胡来,不由得勃然大怒,正色说道:“朝政哪轮得到你做主!”乃下诏中书,以汝南王司马亮为主,辅佐王室,并拟选其他人来当顾命副手;杨骏见状,惧怕失势,便以官威施压,从中书省借出辅政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由是以大惧,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借故拖延。等晋武帝病在弥留时,杨骏便委由皇后,要求晋武帝让他单独辅政,武帝气出无奈,惟点头默许,杨骏与杨皇后遂招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晋武帝视而无言,复陷入昏睡,期间偶有醒来,曾私问左右汝南王司马亮来了没,左右都是杨骏亲信,皆推诿不应,武帝无奈,撑不过两日便即驾崩,杨骏自此遂以顾命大臣的姿态开始独揽朝纲,命人驱逐司马亮至外镇赴任,司马亮知道杨骏跋扈,不敢与其争锋,只得哀扣宫门后大哭离去。之后,武帝国丧结束,梓宫即将出殡时,六部官员都依礼送行,唯独杨骏高坐大殿,命虎贲卫士百馀人带甲拱卫御前;又在国丧未满一年便宣布改元,藐视人主已极。

其后晋惠帝即位,以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总摄百官。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身边说自己坏话,杨骏将皇帝的侍从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在他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都得交于杨太后审核,确认没有违背杨骏的意思后才能下发执行。

杨骏知皇后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便任命自己的亲信掌管宫廷禁军,此举引起晋室诸王的忌惮及某些大臣的不满。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素有才望,两人都对兄长的做法不以为然,亲身劝其收敛以避祸患,甚至拜托石崇开口,但杨骏始终固执不纳,遂连兄弟之间都出现不愉快。

杨骏揽权后,知自己平日素无美望,怕得不到众臣支持,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大开封赏,打算用爵位拉拢众人。但由于其人刚愎自用,于是众人依旧对其不满,左军将军傅祗更直言挖苦:“哪有皇帝驾崩,群臣以此加官晋爵的?”杨骏不予理睬。石崇看不下去,复开口相劝:“现在您滥加的爵赏,比当初伐吴的开国元勋们受到的爵禄还丰厚,比重已然失衡,如果照这速度颁赏,用不了几年,每个阿猫阿狗都能当上公侯了。”杨骏仍置之不理;冯翊太守孙楚,平日里与杨骏亲厚,也规劝杨骏应该与晋室诸王敦睦,而非独揽大权,导致彼此猜疑,但没有效果。杨骏的姑侄弘训少府蒯钦,亦以晚辈的身分数次苦谏杨骏,乃至于后面言词激烈,几到了以下犯上的程度,连杨珧、杨济都忍不住为蒯钦捏把冷汗,然而杨骏却执迷不悟,后来蒯钦对两位伯父说道:“大伯虽然愚鲁,但最起码还知道不能乱杀无罪之人,我这样跟他大吵,他最多打发我到外镇。我驻外看似是祸,其实是远离了是非窝,省得将来杨家灭族,连累我一门老小!”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平素不被杨骏待见,两人暗自切齿,便为贾南风通风报信,诬陷杨骏阴谋政变。贾南风一方面忌妒杨骏独揽政权,一方面又想除掉杨太后,便派自己的心腹黄门董猛,秘密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贪权,立刻上表朝廷,要求从荆州带兵进驻洛阳。杨骏素来忌惮拥握重兵的楚王司马玮,早想将其拐入京城软禁,卸其兵权,便也对此事不加阻止。结果,贾后有了司马玮的支持,便在291年3月,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此时人在一旁的段广急忙跪谏:“杨骏受恩于先帝,竭心辅政不说,他又没有儿子,岂有造反的道理?愿陛下明察!”然晋惠帝痴愚,不能答,军队遂发。

杨骏官邸是故魏曹爽旧居,在武库南,听闻楚王军队要来抓自己,急召众官商议。主簿朱振上言道:“朝廷今番如此大动,一定是有阉竖小人为贾后设谋,要不利于太傅。我们现在应该趁对方军队尚未抵达前,先放火烧云龙门示威,同时派人索拿肇事者,然后打开万春门,引东宫及外营兵入内;到时太傅您簇拥皇太子当招牌,以清君侧的名号闯入内庭锄奸,殿内震惧,贾后等人必可一举斩送。不然我们这边就危险了。”杨骏怯懦不决,嗫嚅良久后,乃曰:“当年魏明帝耗资巨大,好不容易才造此雄伟建筑,怎么能说烧就烧呢!”侍中傅祗大急,力请杨骏与姨表弟武茂俱入云龙门观察事势,然杨骏害怕兵锋,不能决,傅祗知道事情完了,便谓群僚“宫中不宜空”,起揖离去,于是众人皆各逃生命。

没多久,司马玮的军队便从宫内来到杨骏府邸纵火烧屋,同时派弓兵自高处放箭,射杀杨骏府中家兵。杨骏躲避箭雨,逃到马厩,被闯入的乱兵用戟击杀,外甥中护军张邵、散骑常侍段广、河南尹李斌、女婿裴瓒等也都被乱兵杀死。皇太后杨芷因内外消息隔绝,写了悬赏救杨骏的信射箭到城外,被贾后得知,贾后便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以与杨骏同谋为由,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位置,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292年,杨太后因没有食物8天后饿死),并诛灭杨骏三族。杨骏姨表弟武茂等也被诬为杨骏同党被杀,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完全消灭,直到东晋永甯年间,朝廷才为杨家平反,下诏:“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其以蓩亭侯杨超为奉朝请、骑都尉,以慰《蓼莪》之思焉。”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40》,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孙大英 《汉晋时期弘农杨氏研究》 四川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2. ^ 晋书·杨骏传》:“帝自太康以后,天下无事,不复留心万机,惟耽酒色,始宠后党,请谒公行,而骏与珧、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