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
韓國教育是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保證,被稱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二經濟[1]。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創造了「漢江奇蹟」。在韓國成功的背後,「教育立國」戰略是根本原因之一[2][3]。1961年,韓國人均GDP僅為80美元,80%的人口為文盲。韓國政府將15-20%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1975-1985年間,韓國的教育經費從2.2億韓圓增加到35.3億韓圓,增長近16倍。不僅如此,韓國每年還從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用於教育[4]。目前韓國已經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基本消除了文盲,是世界識字人口率最高的國家之一[1]。韓國學生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競賽中一直保持著出色的成績[2][5]。2011年,韓國23-34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文憑的比例達到了64%,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 39% 的水平[6]。在2014年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第二次實施的「全球教育強國」調查中,韓國超越了2012年排名第一的芬蘭,綜合排名第一,成為世界教育強國[7]。
韓國是個尊師重教的國家。《韓國憲法》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8]:169[9][10]。20世紀80年代,終身教育被寫入《韓國憲法》。為保障國民的教育權益,韓國製定了一整套的教育法律,包括《教育基本法》、《幼兒教育法》、《初等、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終身教育法》等[a],使人一生的教育都有法可依[8]:176。韓國《教育法》第一條對韓國教育的理念是這樣闡述的:「根據『弘益人間』的偉大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於協助所有人完善其個人的品德,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取得能參加建設民主國家和促進全人類繁榮活動的公民資格」[12]:3[10]。
韓國教育的學制為6-3-3-4制,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12]:4[13]。小學和初中在韓國是免費義務教育。韓國在1959年普及了小學義務教育,96%的適齡兒童接受了義務教育[12]:2[8]:170。1969年,韓國廢除了初中入學考試制度,1985年開始在偏遠地區實施初中免費義務教育,2004年已經擴大到全國範圍[12]:9。韓國的高中在1974年開始實行「平準化」[12]:2[8]:171,2014年開始在偏遠地區實行高中免費義務教育,2017年將推廣到全國範圍[14][15]。1995年,韓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率為99.8%,初中入高中的升學率為98.7%,高中應屆畢業生入大學的升學率為55%,重考生升學率達74.2%[8]:178。
歷史
[編輯]古代
[編輯]在原始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發展,人們的勞動技能和社會經驗不斷積累、豐富。原始的教育在年長一輩把積累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的過程中自然產生。在朝鮮半島檀君建國的傳說中,天帝的兒子桓雄以「弘益人間」的理念降臨到人間。「弘益人間」既是韓國的一個基本思想,也是當代韓國的教育理念。[16]:145
公元前4世紀左右,隨著中國文字、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傳入,學校教育開始在朝鮮半島出現。據《三國史記》記載,372年6月,高句麗小獸林王設立太學。這是朝鮮半島最早的學校教育。太學以貴族子弟為教育對象,傳授中國的古典和儒學。高句麗在地方設有面向百姓的最早私學-扃堂。三國時期的百濟設立有博士制(博士是教授學問的官職)、留學生派遣制度和承擔中央教育行政職能的內法佐平行政機構,並對古代日本明日香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百濟是否建有像高句麗太學和扃堂一樣的教育機構,目前還無法考證。新羅有著自己獨特的花郎教育。682年,新羅效仿唐建立起國立高等教育機構國學,學制為9年。學生畢業後被授予十品或十一品的官職。[16]:146[17]:290-291
高麗時期的教育制度分為官學和私學。官學由國子監、學堂、鄉校等組成。國子監於高麗成宗十一年(992年)成立, 忠烈王時期改為成均館。私學由書堂和十二功道組成。書堂是面向平民子女的初等教育機構。十二功道是高麗最早的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主要為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傳授四書五經[16]:146-147[17]:291[18]。高麗科舉制度開始於958年[19]:206。
朝鮮王朝時期的教育制度由官學、私學和特殊教育機構組成。官學分為國立高等教育機構成均館和地方教育機構鄉校。私學有私立中等教育機構書院和初等教育機構書堂。特殊教育有宗學和經筵。宗學是世宗時期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傳授經典、巫術、道德等貴族應該遵守的法道。經筵是大臣給君主授課的制度,主要由弘文館員負責。[16]:147[17]:291[18]
近代
[編輯]開港後,西式教育開始傳入朝鮮半島。朝鮮進行了教育改革,開始嘗試設立近代學校。1883年設立教授英文的同文學舍(又稱通辯學校)和1886年設立的育英公院是朝鮮半島最早的官辦近代公共教育機構。育英公院以貴族子弟為招收對象,教授英語、自然科學、經濟學等西式課程,起到連接舊式教育和新式教育的橋梁作用[b][17]:291[19]:207[20]:168。1894年甲午更張後,朝鮮廢除了科舉制度,開始嘗試建立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等在內的現代教育體系。在西方傳教士的倡導和推動下,第一批現代學校延禧學堂(1885年)、培材學堂(1885年)、梨花學堂(1886年)等開始在朝鮮半島出現[19]:207[12]:1。1895年,高宗頒布教育立國詔書,設立了面向平民子弟的初等教師培養機構漢城師範學院[17]:291。
朝鮮日治時期,朝鮮教育被日本帝國主義扭曲。1911年9月制定的《朝鮮教育令》對朝鮮私立學校和傳統學校嚴格控制。朝鮮本土學校數量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為殖民體系培養人員的教育。1919年,朝鮮半島私立學校從1911年的1973所下降到690所。第三次《朝鮮教育令》發布時,韓語科目被從學校教育科目中刪除,學校名稱被統一改為日本名,民族教育被扼殺。[17]:292[19]:207[16]:147[18]
現代
[編輯]光復後,美國軍政府按照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機會均等的方針,建立起「自由和民主教育體制」,實行義務教育計劃。1946年8月27日,韓國政府發布了《漢城大學設置令》,翻開韓國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48年新制定的韓國憲法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最少也要接受免費的初等教育」[8]:169。1949年,韓國頒布《教育法》,構築了韓國教育制度的框架,在弘益人間的理念下實施6-3-3-4的學制。教育地方自治的構象使得教育從政治和一般行政分離開來。初等教育義務制的規定為國民平等享受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在韓戰結束到1959年的6年間,韓國推行了《6年義務教育計劃》,使義務教育得到普及,96%的適齡兒童接受了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文盲。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還制定了《職業技術教育5年計劃》,為振興戰後經濟培養了大量實用技術人才[12]:1-2[17]:292。
20世紀60年代,隨著韓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韓國教育也進入了數量上的快速發展階段,教育規模迅速擴大。1962-1971年間,韓國實施了兩期《義務教育設施擴充5年計劃》,用以消除教育基礎設施不足的局面,同時修繕和改建老化的教室、校舍。1969年,初中免試入學和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開始實施[12]:2[17]:292[12]:23。1968年3月,韓國公布了《長期教育綜合計劃(草案)》,教育發展開始被列入國家發展計劃之中。「教育立國」成為國家發展戰略[8]:165。
20世紀70年代,韓國教育進入體制整頓的發展階段。1972年,韓國啟動了《長期綜合教育發展規劃(1972-1986)》。1972年8月,韓國成立了教育開發院,旨在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發展戰略計劃開發研究。為解決由於初中升學免試帶來的高中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的問題,韓國從1974年開始分階段實施「高中招生推薦入學考試制度」,還強化了按照能力畢業和分專業招生等試點大學教育改革。為了培養韓國工業化所需的人才,韓國將2-3年制的高等教育機構改為專科大學,並成立了放送通信大學以滿足國民的教育需求[12]:2[8]:171-172[12]:23-24。1960-1979年間,韓國的小學生數量增長了約千倍,初、高中生增長了約40倍,大學(包括專科)學生增加了50多倍[8]:166。
進入20世紀80年代,提高教育質量成為韓國教育的焦點。終身教育被納入憲法條文中,並成為韓國四大國政目標之一。1980年7月30日,為解決課外輔導過熱和應試教育,韓國政府公布了《教育正常化及消除過熱課外補習的方案》,使學校教育從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教育中解脫出來,走上正常發展道路。改革後,韓國教育發展迅速。截至1985年,韓國小學升學率已達97%,初中升學率為90%,50%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升入大學。[12]:2[17]:292[8]:172
從20世紀90年代,韓國教育開始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複合型創造性人才,實行教育民主化,地方教育自治也被重新提上日程。1992年頒布的第六次教育課程改革,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都側重於應對21世紀的挑戰[12]:2-3[17]:293。1999年,金大中政府在重振遭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的韓國經濟過程中,提出「第二次教育立國」,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初等、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終身教育法》等,使人一生的教育均有法可依[8]:176。與此同時,韓國實施了高等教育改革的「BK21工程」。「BK21工程」旨在建設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和研究院,培養21世紀知識經濟所需要的新型高級人才和國家棟梁[8]:166-167。2006年,韓國又啟動了「世界一流大學計劃」(the World Class University program)[21][5]。
學前教育
[編輯]20世紀60-70年代,韓國開始建設幼兒教育和保育體系,學前教育一直是教育和保育二元化路線[12]:45。學前教育機構分為保育園和幼兒園兩種。保育園由韓國女性部管轄,接收0-5周歲的兒童。幼兒園屬韓國教育部管轄,接收3-5周歲的兒童。1991年1月14日制定的《嬰幼兒保育法》和2004年1月29日制定的《幼兒教育法》是韓國學前教育的基本法律[12]:46-47。2009年,韓國有1360234名入園適齡兒童,幼兒園的入園兒童數為537361(入園率為39.5%)[c],保育園的入園兒童數為597415(入園率為43.9%)[12]:42。
韓國國立和公立幼兒園的老師為國家公務員編制。幼兒園正規教師和園長需要有相應的資格認定。韓國教育部下設的「幼兒園教員資格鑑定委員會」負責幼兒教師資格的評定。韓國有61所本科大學和105所專科大學設有培養幼兒教師的專業。本科大學畢業即可獲得幼兒園正規教師2級資格證書[12]:52-53。2009年,韓國幼兒教師的數量為幼兒園35415人(師生比例為15.2%),保育園172559(師生比例為6.6%)[12]:43-44。
2004年1月8日,韓國國會通過《幼兒教育法》,決定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實行5周歲上小學前一年免費幼兒園義務教育。這使得原來的9年制義務教育擴大到10年義務教育[8]:191。2005年,韓國開始在農漁村實行5歲兒童就學前一年免費幼兒教育,2006年擴展到中小城市,2007年在全國範圍展開[16]:160。
小學教育
[編輯]韓國的小學也被稱為「初等學校」或「國民學校」是韓國的初等教育機構。韓國小學為6年制,入學年齡為6周歲。按照《教育法》的規定,初等學校旨在培養學生的國語和數學能力,正確的道德觀念和生活習慣,科學地觀察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現象的能力,以及音樂、美術、文藝的基本技能和鑑賞能力。韓國小學的課程主要有道德、國語、社會、數學、自然、體育、音樂、美術和實踐課。[19]:209
韓國有小學5734所,在校學生392.5萬人,小學教師16.4萬人。小學教師需要在師範學校修滿4年的教育學課程才能任教[19]:209。韓國小學教育為免費義務教育,部分小學還實現了免費提供課間加餐和午餐[22]。
初中教育
[編輯]韓國初級中學又被稱為「中學校」,是韓國中等教育的一部分,學制為3年。根據韓國《教育法》的規定,初中教育旨在擴大國民學校的教育成果,培養作為中堅國民所必備的品格和素質;培養學生掌握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樹立尊重勞動的思想,具有尊重勞動的行為;提高學生擇業能力、判斷能力和作出正確決定的能力;鍛鍊身體,提高體質。[19]:209[22]
韓國初中的課程主要有道德、國語、國史、社會、數學、科學、體育、產業或家政、外語和漢文等。其中,道德、國語、國史和社會這四門課程使用韓國國家統一編寫出版的教科書,其它課程的教科書為自選。產業和家政為職業技術課,男生選修產業(技術),女生選修家政課。韓國初中每年授課至少220天,每周學時為34-36課時,每學時45分鐘。為解決小學應試教育和學生負擔過重問題,韓國於1969年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入學考試。重點和非重點中學的劃分也同時被取消。韓國實行對初級中學統一設施、教師和財政標準。[19]:209[22]
韓國有初中3011所,在校學生208萬人,教師10.7萬人。初中教師必須為教員大學或師範學校4年本科畢業,並通過教師資格考試[19]:209。1984年,韓國修訂《教育法》將6年制義務教育改為9年制義務教育,1985年2月21日開始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漁村的初中一年級開始實施,1986年擴大到全體學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初中學生免學雜費,書費自理[22]。1987年,韓國初中就學率達到了99.9%。2004年,韓國普及了初中免費義務教育[8]:191。
高中教育
[編輯]韓國高中又被稱為「高等學校」,是韓國中等教育的一部分,學制為3年。根據韓國《教育法》,高中教育旨在進一步發展初中教育的成果,培養作為中堅國民所需具備的品行和能力;培養學生對國家、社會的理解、健全的判斷力和自覺的民族使命感;提高學生的計劃性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增強學生體質。[19]:209-210[22]
韓國高中分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兩種。普通高中以為學生升入大學做準備為目的,課程主要包括國民倫理、國語、國史、社會、數學、科學、體育、漢文、外語等。普通高中在高中二年級開始實行文理分科。為了給有特長的學生提供適當教育,韓國還建有一些藝術、體育、科學、外語專科高中。職業高中涵蓋的領域有農業、工程技術、商業、水產、海洋、人文、藝能、綜合等,其課程中普通課程占40-60%,其餘部分為職業課程,配合在校和校外實習。韓國各類高中每年授課至少220天,教學204-216個課時,每個課時50分鐘。[19]:210[22][13]
為解決1969年取消小學升初中免試帶來的升高考試競爭激烈問題,韓國在1972年提出實行高中「平準化」的政策,即取消重點、非重點高中的劃分,對普通高中實行抽籤定校的招生制度,教師、設備實行統一標準。平準化政策1974年首先在首爾和釜山實施,後擴大到全國[22]。2014年,韓國開始在偏遠地區實行高中免費義務教育,2017年將推廣到全國範圍[14][15]。
韓國有高中2159所,在校學生184萬人,教師12萬人。學生與教師比例為15:1。韓國各類高中畢業後均可以報考大學。不過,由於學校內容不同,普通高中的升學率要遠高於職業高中的升學率。[19]:209[22]
高等教育
[編輯]韓國高等院校分為專科大學(專門大學)、教育大學、綜合大學(大學校)、大學和研究生院。專科大學為2-3年學制,是韓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大學是4年制專門培養小學教師的機構,全部是國立大學。韓國共有11所教育大學。教育大學費用較低,還享受其它優待。教育大學學生畢業後需要在指定的學校服務一定期限。綜合大學是內設多所不同學科的大學和研究生院及研究院的大型高等院校。大學指的是按理、工、醫、農、師範、藝術、體育等學科獨立設立的高等院校,規模一般較小。按照韓國《教育法》的規定,綜合大學至少要設立一個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學。除醫科大學、韓醫醫科大學、齒醫醫科大學學制為6年(2年預科,4年專業)外,其它大學都是4年制。[22][13]
韓國的大學根據設立的主體不同可分為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及私立大學,其中私立大學的數目占到80%以上[21]。根據韓國《教育法》的規定,所有高等院校,無論國立、公立還是私立都由韓國教育部統一領導和監督。教育部對高等院校招生計劃、教師資格審定、課程及學位要求進行控制。由高等院校校長組成的大學教育協會協助教育部對大學的管理進行協調。韓國高等院校在組織教學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國語、國史、外國語、文化史、體育、一般科學理論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其它課目的設置和教材由學校和老師確定[22]。
韓國高等院校對學生實行考勤、考績和學分相結合的學籍管理方法。學生可以休學去國外留學或從事其它事情,返校後可以插班學習。韓國高等院校教師分為定員教師(在編教師)和時間教師(合同教師)兩種。國立和公立高等院校的定員教師為國家公務員。時間教師按實際授課時間支付報酬,不享受其它待遇。時間教師如果授課效果好,可以續簽合同,在定員教師缺員時可以轉為正式教師。按規定,定員教師可以到其它院校兼職時間教師。定員教師的職稱分為教授、副教授、助教授、專任講師四級。編外教師分為名譽教授、時間講師和助教。[22]
韓國的高考制度變換頻繁。建國之初,韓國高等院校實行大學單考招生。各大學自主出題選拔新生,政府不參與招生制度的管理。為防止招生腐敗,1962年,韓國開始實行大學入學資格國家招生考試制度。兩種招生方式各有的利弊,使韓國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在歷史出現反覆和重疊。為彌補弊端,韓國高等院校招生在歷史上還引入了高中內審[d]、學生論述、推薦信、學校生活記錄、面試等方法。2002年以後,韓國高等院校採取的是大學能力考試、學校生活記錄薄、論述、推薦信、面試並行的招生方式。[12]:98-105
從1966年到1995年,韓國用兩個15年實現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5%到15%再到50%的飛躍,使高等教育普及化,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23]。1996年和2006年,韓國先後啟動了旨在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面向21世紀的智力韓國計劃」(Brain Korea 21)和「世界一流大學計劃」(the World Class University program)[21]。韓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是成均館大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98年成立的朝鮮王朝最高學府成均館。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三所著名高等院校在韓國很有影響。因其英文縮寫首字母為「SKY」,被稱為韓國大學一片天。許多韓國政要都是SKY大學的校友[24]。另外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浦項工科大學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25]。
成人教育
[編輯]韓國的成人教育學校包括3年制的成人小學(公民學校)、3年制的成人初中(高等公民學校)、3年制的廣播電視高中(放送通信高等學校)、4-5年制的廣播電視大學(放送通信大學)和開放大學(產業大學或工業大學),以及開放學院(研究生院)。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義務教育在韓國的普及,基礎教育階段的成人學校的規模開始逐年減少。[22]
韓國廣播電視大學為國立大學,成立於1972年, 下設12個地區學習觀和32所分校,開設有國語、英語、中文、法語、初等教育、幼兒教育、教育學、貿易、法律、行政、經濟、農學、家政、電子計算機、應用統計、保健衛生16個專業[22][26]。
韓國共有9所國立,5所私立開放大學[e]。這14所開放大學都是工業大學,對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畢業的就職人員進行大學課程教育,有白天部也有夜間部。14所開放大學中設有5個開放研究生院(國立3所,私立2所)[22]。
除了上述學歷教育的各種成人學校外,韓國各級政府和各產業集團還舉辦非學歷的在職短期培訓,如中央教育研修院,中央公務員研修院、三星綜合研修院等[22]。
特殊教育
[編輯]韓國實行免費特殊教育,無論國立、公立和私立特殊學校,教育費都由韓國政府負擔。附設幼兒園的學校,兒童3歲入學,4歲起享受免費教育直到高中畢業[22]。截止2006年,韓國共建有143所殘疾人學校,學生總數為23449人。其中盲人學校12所,聾啞學校18所,肢體殘疾人學校18所,智障學校88所,精神障礙學校7所。為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學質量,韓國在1994年設立了國立特殊教育研究院,負責特殊教育的發展計劃和培訓特殊教育教師。[27]:101
注釋
[編輯]- ^ 20世紀末,韓國根據21世紀的發展要求,將《教育法》分成了《教育基本法》、《初等、中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三部法律[11]。
- ^ 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就曾就讀於育英公院[19]:207。
- ^ 入園率的計算方法是(入園兒童數/入園適齡兒童數)*100%[12]:42
- ^ 由學生畢業高中就學生平時平行和學習成績做出評價後,發給學生申請的大學,供高等院校選拔新生參考[12]:99。
- ^ 14所開放大學包括首爾產業大學、釜山工業大學、大田產業大學、三涉產業大學、尚州產業大學、開放制光州大學、慶北產業大學、全北產業大學、忠州工業大學、安城產業大學、晉州產業大學、密陽產業大學、南漢城產業大學和草堂產業大學[2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劉茗. 韩国:全社会全民族重视教育. 《中國教育報》. 2003-03-29.
- ^ 2.0 2.1 South Korea: A Country Study. 美國國會圖書館. [2015-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尹洪斌. 当前韩国教育改革新趋势及其借鉴.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5年l2月第25卷第6期.
- ^ 鍾劍梅; 劉炳延. 韩国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启示. 《教育家》. 2003年第2期.
- ^ 5.0 5.1 Shin-Bok Kim. 韩国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教育發展研究》. 2005年19期.
- ^ High performance, high pressure in South Korea’s education system. ICEF Monitor.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英語).
- ^ 2014全球教育制度排名:韩国教育世界第一. 《美通社》. 2014-05-12.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孫啟林 安玉祥編著. 《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ISBN 7-107-18312-5.
- ^ 孫啟林. 韩国教育法制理论述评. 《外國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
- ^ 10.0 10.1 繆麗華. 韩国教育制度及其借鉴.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3年第2卷第1期.
- ^ 林大鎬. 面向21世纪-韩国教育法体系的全面修订. 《比軟教育研究》. 2001年l2月第4期.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艾宏歌 主編. 《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1年10月. ISBN 9787509726594.
- ^ 13.0 13.1 13.2 周霖. 韩国教育概况. 《世界教育信息》. 2001年第8期.
- ^ 14.0 14.1 韩国2014年开始推行高中免费教育 兑现朴槿惠承诺. 人民網. 201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 ^ 15.0 15.1 韩国明年起部分高中推行义务教育 2017年全国推广. 《亞洲經濟》. 2013-08-01.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田景等. 《韩国文化论》.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 ISBN 9787306036575.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韓)林敬淳著; 尹敬愛 王妍譯. 《韩国文化的理解》. 大連: 大連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7-5505-0190-4.
- ^ 18.0 18.1 18.2 權瑚. 韩国书堂的兴衰. 《敦育史研究》. 2003年第4期.
-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董向榮. 《韩国》.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 ^ 楊雨蕾等著. 《韩国的历史与文化》.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 ISBN 9787306038999.
- ^ 21.0 21.1 21.2 金善雄. 韩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 《國際高等教育》. 2012年第2期.
-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處. 韩国教育概况. 《當代韓國》. 1996年第1期.
- ^ 張振助; 吳曉郁. 国外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基本类型. 《上海教育》. 2002年第21期.
- ^ James Card. "Life and death exams in South Korea" by James Card. Asia Times Online. 2005-11-30 (英語).
- ^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5-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0) (英語).
- ^ 李立緒. 韩国成人教育述评. 《中國成人教育》. 2005年第10期.
- ^ 林從剛主編 (編). 《韩国概况》.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ISBN 9787561129548.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