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支圍城戰
郅支圍城戰 | |||||||
---|---|---|---|---|---|---|---|
漢匈戰爭的一部分 | |||||||
漢帝國即周邊形勢圖 | |||||||
| |||||||
參戰方 | |||||||
匈奴 | 漢朝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郅支單于†[4][5] |
漢元帝 甘延壽(西域都護) 陳湯 杜勛 | ||||||
兵力 | |||||||
3,000餘匈奴步、騎混合兵;[6][7][8]被圍城時,另有10,000餘康居騎兵在城外配合城內的匈奴兵作戰。[9][10] | 《漢書·陳湯傳》、《資治通鑑》記載漢軍是由漢朝和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十五個城邦的40,000餘兵組成,比列未載,這裡面包括漢朝的弩兵。[11][12] | ||||||
傷亡與損失 | |||||||
因五單于之亂於前44年西進至西域的匈奴殘兵損失慘重;1,518人陣亡,逾1,000人投降,145人被俘虜,包括郅支單于本人以及其諸閼氏也陣亡。[4][5][13] | 未載 |
郅支圍城戰是公元前36年(漢元帝建昭三年)發生於西漢與匈奴首領郅支單于之間的戰役,結果來自蒙古高原東部鄂嫩河的郅支單于戰敗被殺。這是西域都護府建立以來在西域政治上第一次發揮作用。郅支圍城戰大致發生於今哈薩克斯坦東部、塔拉斯河畔附近,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軍隊到達過最西端之地。751年,著名戰役怛羅斯戰役亦發生於同一區域。
郅支單于城建於公元前44年後,即中亞康居國用了2年時間為在蒙古高原東部戰敗的匈奴左賢王所築之城,匈奴為純粹的游牧民族,築城技術仍停留在原始階段;據《漢書》記載,該城共有兩重,內部是土城,土城外圍是重木,而且築有城樓,城的最內部有單于內室或內宮。[14]
經過
[編輯]前56年,由於握衍朐鞮單于不得人心,匈奴發生內亂,原為左賢王的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于,此時匈奴內部另外亦有多名單于。前54年,郅支先後擊敗閏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此後呼韓邪單于南下投靠漢朝,郅支只得向西發展。
公元前44年,在赴康居國途中遇天災後,郅支單于以及殘餘的3,000餘匈奴人抵達康居國,並與巴爾喀什湖畔、哈薩克草原的大國康居結為同盟,康居王尊敬郅支單于,欲借用匈奴實力以威脅西域諸國,而郅支單于也數次為康居攻擊烏孫,導致「西邊空虛不居者五千里」;由於爭執而率兵討伐康居,殺死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強迫康居人為他築城。此座名為郅支城(或位於今塔拉茲附近[15])的城池動用了500名勞工兩年的工作時間。郅支單于在西域橫行霸道,燒殺搶掠,扣押了兩名漢朝使節,西域諸國對此頗有怨言。
前36年,甘延壽出任西域都護,陳湯為副校尉。陳湯認為郅支單于企圖建立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應該先發制人將其擊破。甘延壽雖然同意,但是堅持先行上奏朝廷。時逢甘延壽生病,陳湯趁機發布矯詔,集結大軍。甘延壽聞之,驚起阻攔陳湯,陳湯按劍怒叱:「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甘延壽只得同意先斬後奏,並且上疏向漢元帝請罪。
40,000名漢朝與西域諸國聯軍集結,兵分兩路進軍郅支城,一路沿塔里木盆地南部行軍,翻越蔥嶺,途經大宛;另外一路由甘延壽親自率領,從溫宿國出發,從北路進入赤谷,途經烏孫和康居。行至烏孫境內時,康居副王抱闐率數千名康居騎兵劫掠烏孫,被陳湯率領胡軍擊敗,擊殺460人,解救了470名烏孫俘虜,多名康居貴族被俘並被迫擔任嚮導。大軍行至距郅支城30里處紮營,匈奴派遣使者前來漢營,甘延壽和陳湯回應說:「單于上書言居困厄,願歸計強漢,身入朝見。天子哀閔單于棄大國,屈意康居,故使都護將軍來迎單于妻子,恐左右驚動,故未敢至城下。」
次日漢軍到達離城3里之地,紮營布陣。匈奴派出數百步騎兵,擺出夾門魚鱗陣,被漢軍驅逐回到城中。漢軍隨即包圍郅支城,放火焚燒土城牆外圍的木城牆。當夜,數百名匈奴騎兵出城欲逃走,被漢軍擊殺。郅支單于原本害怕康居人為漢朝擔任內應,準備逃走,但是當他得知漢軍為數眾多時隨即歸還,籠城固守。於是單于披甲在城樓上督戰,數十名閼氏以弓箭射擊圍城軍隊,漢軍射中單于之鼻,數名閼氏被殺。夜過半,漢軍突破外層的木城,守城軍隊退入土城,此時萬餘名康居騎兵出現,分十餘處趁夜襲擊漢軍,但是作戰不利。天亮時分,四面燃起大火,漢軍遂擊鼓進軍,康居兵撤退。漢軍四面攻入土城,單于等百餘人退入宮城,漢軍縱火攻城,郅支單于在亂軍中被殺。軍侯假丞杜勛將已死的單于首級斬下,並解救了先前被羈押的兩名漢朝使節。
漢軍在戰役中斬首閼氏、太子及名王以下1,518人,145人被俘,逾1,000名匈奴軍人投降。漢朝軍人被准許持有戰利品,投降的匈奴士兵被分配予參與戰役的15個小國。甘延壽和陳湯戰後上疏通報戰事,奏稱: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康、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16]
次年春季,甘延壽和陳湯持郅支單于首級回到長安謁見漢元帝。郅支之首級被懸掛在城牆上展示10日後付之一炬。[17][18]郅支單于也是歷史上唯一被漢朝軍隊擊殺的匈奴單于。
羅馬龜甲陣、驪靬村爭議
[編輯]關亨、陳正義等人認為匈奴步兵的夾門魚鱗陣就是羅馬軍團的龜甲形連環盾(Testudo)。根據漢學家德效騫假說,古羅馬克拉蘇第一軍團在卡萊戰役被安息帝國擊潰後,輾轉進入匈奴境內,在郅支之戰中為匈奴效力,被漢朝軍隊俘獲,最終在驪靬村(位於今甘肅省永昌縣)定居[19]。由於最近的研究以及對當地村民的脫氧核糖核酸檢測與該假說不符合,很多歷史學家和遺傳學家對此假說表示質疑[20][21]。
影視
[編輯]2015年春節上映的《天將雄師》即以公元前36年的郅支圍城戰作為背景,但取材於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假說。片中發生年代在公元前48年,羅馬人在絲綢之路建造的Regum即驪靬城,片中的三十六個部落,即操印歐語的塔里木盆地三十六國,此三十六國出於《漢書·西域傳》,而非部落,其文明程度不亞於中國,也是漢代周邊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區;西域都護霍安為匈奴人曾被霍去病收留。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冬,使西域都護、騎都尉北地甘延壽、副校尉山陽陳湯共誅斬匈奴郅支單于於康居。《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
- ^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夜,數奔營,不利,輒卻。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康居兵引卻。漢兵四面推鹵楯,併入土城中。單于男女百餘人走入大內。漢兵縱火,吏士爭入,單于被創死。軍候假丞杜勛斬單于首,得漢使節二及谷吉等所齎帛書。諸鹵獲以畀得者。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夜,數奔營,不利,輒卻。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康居兵引卻;漢兵四面推鹵楯,併入土城中。單于男女百餘人走入大內。漢兵縱火,吏士爭入,單于被創死。軍候假丞杜勛斬單于首。得漢使節二及谷吉等所齎帛書。諸鹵獲以畀得者。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建昭四年》
- ^ 4.0 4.1 單于乃被甲在樓上,諸閼氏夫人數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單于鼻,諸夫人頗死……單于被創死。軍候假丞杜勛斬單于首,得漢使節二及谷吉等所齎帛書。諸鹵獲以畀得者。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5.0 5.1 單于乃被甲在樓上,諸閼氏、夫人數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單于鼻,諸夫人頗死……單于被創死。軍候假丞杜勛斬單于首。得漢使節二及谷吉等所齎帛書。諸鹵獲以畀得者。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
- ^ 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伊利目單于,道逢郅支,合戰,郅支殺之,並其兵五萬餘人……郅支人眾中寒道死,余財三千人到康居。其後,都護甘延壽與副陳湯發兵即康居誅斬郅支,語在《延壽、湯傳》。《漢書·卷九十四下·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 ^ 郅支人眾中寒道死,餘財三千人。到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康居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脅諸國。郅支數借兵擊烏孫,深入至谷城,殺略民人,驅畜產去。烏孫不敢追。西邊空虛不居者五千里。《資治通鑑·卷二十八.初元五年》
- ^ 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夜,數奔營,不利,輒卻。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康居兵引卻。《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夜,數奔營,不利,輒卻。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康居兵引卻;漢兵四面推鹵楯,併入土城中。《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
- ^ 延壽遂從之,部勒行陳,益置揚威、白虎、合騎之校,漢兵,胡兵合四萬餘人……百餘騎馳赴營,營皆張弩持滿指之,騎引卻。頗遣吏士射城門騎步兵,騎步兵皆入。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圍城,各有所守,穿塹,塞門戶,鹵楯為前,戟弩為後,卬射城中樓上人,樓上人下走……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延壽遂從之。部勒行陳,漢兵、胡兵合四萬餘人……百餘騎馳赴營,營皆張弩持滿指之,騎引卻。頗遣吏士射城門騎、步兵,騎、步兵皆入。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圍城,各有所守,穿塹,塞門戶,鹵楯為前,戟弩為後,仰射城樓上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
- ^ 宣帝時,匈奴乖亂,五單于並爭,漢擁立呼韓邪單于,而郅支單于怨望,殺漢使者,西阻康居。其後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發戊己校尉西域諸國兵至康居,誅滅郅支單于,語在《甘延壽、陳湯傳》。是歲,元帝建昭三年也。《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 ^ 卬射城中樓上人,樓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從木城中射,頗殺傷外人。外人發薪燒木城……單于乃被甲在樓上,諸閼氏夫人數十皆以弓射外人……單于下騎,傳戰大內(師古曰:下騎謂下樓而騎馬也。傳戰,轉戰也。大內,單于之內室也。言且戰且行而入內室)。夜過半,木城穿,中人卻入土城,乘城呼……漢兵四面推鹵楯,併入土城中。單于男女百餘人走入大內。《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漢書》、《資治通鑑》稱郅支城位於都賴水上,Joseph P. Yap認為都賴水可能是指伊犁河
- ^ 班固《漢書·陳湯列傳》
- ^ 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宜縣十日乃埋之。《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 ^ 宜縣頭槀街蠻夷邸間……詔縣十日,乃埋之。《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建昭三年、建昭四年》
- ^ Homer H. Dubs: "An Ancient Military Contact between Romans and Chine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Vol. 62, No. 3 (1941), pp. 322-330
- ^ Ethan Gruber: "The Origins of Roman Li-chie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0., 2007, pp. 18–21
- ^ R. Zhou et al.: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an Ancient Roman Soldier Origin of the Liqian People in Northwest China: a Y-Chromosome Perspect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Vol. 52, No. 7 (2007), pp. 584–91
來源
[編輯]- 期刊文章
- David Wilkinson (1999) "Power polarity in the Far Eastern World System," 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 Vol V, 3, 1999, 501-617.
- 書籍
-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ISBN 7-101-00305-2
- 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 ISBN 7-101-00183-1
- Yap, Joseph P. (2009). Wars With The Xiongnu, A Translation from Zizhi tongjian. AuthorHouse, Bloomington, Indiana, U.S.A. ISBN 978-1-4490-0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