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章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會》是一段著名的傳統相聲。《文章會》這段相聲產生於何時,由何人創作已不可考,根據流傳的文本考證,相信產生於晚清。在《文章會》中,有大量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貫口,表演這段相聲頗見演員的功底,因此《文章會》常被用來考核一個相聲演員表演水平,在相聲界也有「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的說法。一些人認為,《文章會》諷刺了八股文,也有研究者認為,《文章會》並非專為諷刺八股文而創作,它僅僅是相聲演員自嘲的幽默而已。

歷史

[編輯]

相聲界歷史上長期實行嚴格的師徒授受制度,很多傳統相聲段子僅師徒間口耳相傳,許多信息在流傳過程中消失,因此無法確切了解《文章會》的創作年代和作者,只能根據流傳下來的表演文本進行考證。根據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相信《文章會》應當創作於晚清的的同治光緒年間。在這個相聲段子中有大段的貫口(即大段連貫且富於節奏性的台詞),涉及了唐宋八大家王羲之管仲樂毅諸葛亮等歷史人物,因此有人認為這段相聲並非由生活在底層的相聲演員所創作,而是出自飽讀諸子的滿族貴族子弟的創作,可能最初由一些貴族子弟在自娛自樂的全堂八角鼓中表演,後隨著清朝滅亡,這些貴族子弟下海成為職業藝人後這段相聲才流傳到相聲界的。最初,文章會與另一傳統相聲名段《大保鏢》為同一段作品,文章會是這個作品的墊話,即相聲主體故事展開之前講述的墊場小故事,後來為適應劇場演出的需要,《文章會》和《大保鏢》被拆分為兩個獨立的相聲段子。

故事脈絡

[編輯]

在《文章會》的表演中,逗哏演員扮演一位不學無術,腹內草莽卻不斷吹噓自己國學功底深厚的學生。逗哏演員吹噓自己畢業於某著名大學,曾經接受過某名人的八股文考試,在數百位應試者中,只有他一人文筆佳,字體妙,受到了名人的讚賞,演員借名人之口,以貫口的形式誇耀自己的文章文筆堪比唐宋八大家、書法堪比王羲之,見地堪比孔明、乃至。捧哏演員則扮演一個將信將疑的聽眾,協助逗哏演員逐步將吹捧一步一步推向極至。隨後,捧哏演員要求逗哏演員當眾念出那篇文章,最終逗哏演員讀出的卻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鼓書小調,名人出的題目一般為春題,內容為民間小調《正月探妹》,捧哏演員回答的則是鐵片大鼓王二姐思夫》。俗不可耐的民間小調與之前的吹捧形成強烈的對比,達到喜劇效果。

版本

[編輯]

作為一段傳統相聲,《文章會》在相聲界流傳了百餘年,主要依靠的是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因此形成了很多演出版本,各個版本之間,故事脈絡基本相同,而具體細節則根據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各個版本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逗哏演員畢業的學校,對逗哏演員進行考試的名人,以及最後一個包袱的形式。

在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個版本中,逗哏演員並非一個大學生,而是一名進京應試的舉人,相聲中出現的名人是光緒皇帝的老師、軍機大臣翁同龢,相聲以翁同龢扇了逗哏演員一個耳光做結。

還有晚一些的版本中(例如蘇文茂馬志存的版本),逗哏演員畢業於北京大學,進行考試的名人是主導戊戌變法康有為和相聲界的老藝人周蛤蟆(相聲中身份為「北大校長」),相聲同樣以康有為扇了逗哏演員一個耳光做結。

在更晚些的版本(例如馬志明謝天順郭德綱張文順的版本)中,逗哏演員畢業於扶輪中學,或仁和大學,隱喻逗哏演員實際是一個黃包車車夫,其中扶輪大學意指扶著車把拉著車輪,而仁和大學則出自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中祥子供職的仁和車場,進行考試的名人為北洋政府的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相聲最終以徐樹錚僱傭逗哏演員為政府「超等顧問」作結,其中「超等顧問(抄等雇問)」意指「抄起車把等著,有人雇就問」仍然是隱喻該人為黃包車夫。

還有版本(例如馬三立張慶森的版本)隱喻逗哏演員為賣烤紅薯的,其中鐵路附小意指鐵路附近的學校。底為僱傭逗哏的為「門外主考」,意指在考場門外又煮又烤,仍暗指逗哏演員為賣烤紅薯的。

此外還有的版本以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為考試的主考人(例如李伯祥杜國芝的版本),但是無論何種版本,逗哏演員對自己進行吹捧的詞句,以及最終抖響包袱的兩段民間小調《正月探妹》和《王二姐思夫》卻是基本固定的。

在較新的郭德綱于謙的版本中,逗哏演員自稱是清華大學("蔥花"大學)的書法家,但實際上是攤煎餅的,主考官則為金庸。 結尾是金庸告訴逗哏演員他有可能升任英國女王招聘的監國侯,其實就是「煎」餅「果」子伺「候」。

比較這些版本的差異,可以從中讀出《文章會》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過程,並能夠從中挖掘這段相聲起源的一些信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