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 | |||||||||
---|---|---|---|---|---|---|---|---|---|
春秋时代齐国官员 | |||||||||
齐国 | |||||||||
氏 | 管 | ||||||||
姓 | 姬 | ||||||||
名 | 夷吾 | ||||||||
字 | 仲 | ||||||||
其他名号 | 管子、管夷仲、管敬仲 | ||||||||
出生 | 公元前723年(齐釐公八年) 颍上(今属安徽省) | ||||||||
逝世 | 公元前645年(齐桓公四十一年) 齐国 | ||||||||
谥号 | 敬 | ||||||||
| |||||||||
著作 | |||||||||
| |||||||||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以字行,谥敬,通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与乐毅齐名,周穆王的后代[2]。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3],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4]《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管鲍之交
[编辑]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与管仲交往,[5]往来过程中,管仲常占鲍叔牙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为他着想,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兵变杀死,公孙无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后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一次,在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找管仲商量谁可接相位,提出要将相位传与鲍叔牙。而管仲却坚决反对,认为鲍叔牙虽是君子,为人近乎完美,但过于清白而容不得一丝丑恶,不适合做丞相;最后管仲推荐了隰朋。[6]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7]
管仲变法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废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税收制度,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化。建立常备军。
早在公元前八世纪的管仲已经掌握了鼔励营商环境的基本法则: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8]意思是说空车来的和徒步背东西的,都给予免税优惠,这样就能吸引远方的人来做买卖。
历史评价
[编辑]-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焉得俭?”但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等等。基本上称赞管仲施政成绩优异,使得齐国强大,褒大于贬。
-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太史公自序》:“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 刘安《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 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 刘勰:“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管仲孝窃,吴起之贪淫,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若夫屈贾之忠贞,邹枚之机觉,黄香之淳孝,徐干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欤?”(《文心雕龙·程器第四十九》)
- 房玄龄:“至若夷吾体仁,能相小国,孔明践义,善翊新邦,抚事论情,抑斯之类也。”(《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 李靖:“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查天时地利,安能迩忽?”(《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 司马光说:“管仲镂簋朱纮,山楶藻棁,孔子鄙其小器。”[9]
- 根据唐代司马贞为《史记》做的《索隐》,“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是管仲的思想。管仲的原话是“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史记正义》:“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掩肩。转祸为福,危言获全。孔赖左衽,史忻执鞭。成礼而去,人望存焉。”
- 成海应:“知人之术,不可学而能也。或失于小,或失于大,若拘以细行,则失于大,若取以大节,则失于小。失于大者,不若失于小也。管仲当贫贱时,欺负鲍叔多矣。其行岂能一一中于宜乎?凡人之志必薄之,顾乃略其细而取其长,卒乃免于堂阜。而俾以齐国之政,己无与焉。无与焉者,不欲分其权也。是故,一匡天下而未尝划一策,九合诸侯而未尝出一谋,桓公至谓之仲父而无猜忌,齐国只知有管仲而无嫉妒。此其心,岂非休休然大臣者耶。是故,子孙世执齐国之权,而其功德,反有加于管仲者也。”(“研经斋全集续集”10册,史论,鲍叔)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1.0 1.1 《世本》: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
- ^ 《春秋左传正义·僖公十二年》:《世族谱》:“管氏出自周穆王。”
- ^ 《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1页
- ^ 《国语·齐语》第一篇:鲍叔对齐桓公说:“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 ^ 《吕氏春秋·贵公》:“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 ^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桓公四十一年,“是岁,管仲、隰朋皆卒。”另《史记·秦本记》又作:“十二年(前648年),齐管仲、隰朋死。”
- ^ 《管子·霸言篇》
- ^ 司马光:〈训俭示康〉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