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若
徐彥若 | |
---|---|
出生 | 850年代左右 唐朝 |
逝世 | 901年 唐朝 |
職業 | 唐朝官員 |
徐彥若(850年代—901年),字俞之,封齊國公,唐朝官員,唐昭宗年間為宰相。
家世和早期仕途
[編輯]徐彥若生年約850年-860年間,是武則天統治期間著名法官大理卿徐有功的六世孫。[1]祖上為北祖上房徐氏。曾祖父徐宰為大理評事,祖父徐陶中進士,父徐商在唐懿宗年間為宰相。徐彥若至少有四個弟弟徐仁嗣、徐仁矩、徐仁範和徐仁勗。《舊唐書》記載其有弟徐彥樞,未知是否即以上四人之一。[2]
徐彥若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2年)中進士。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以吏部員外郎為長安令。[3]末年,以尚書郎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4]
唐昭宗年間
[編輯]拜相前
[編輯]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崩,弟唐昭宗繼位。[5]徐彥若以吏部侍郎遷御史中丞。[4][6]大順二年(891年),朝廷討伐軍閥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失利,正月,[7]倡導此戰的宰相張濬和孔緯被罷免,徐彥若和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崔昭緯一同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代替了他們。徐彥若還被任為戶部侍郎。[8][9][10]
拜相
[編輯]徐彥若又歷任吏部侍郎、檢校戶部尚書。景福二年(893年),軍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擊敗另一軍閥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後上表昭宗,求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期待兼領兩鎮。昭宗卻想為朝廷收回一些領地,便於正月下詔任李茂貞兼領相鄰的武定軍節度使,而任時任中書侍郎的徐彥若為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山南西道節度使。徐彥若以秘書省校書郎王渙為節度推官。[11]李茂貞失望,不奉詔,表章不遜且切責時政,昭宗不能容忍,意欲加兵,[12][13][14][15]八月,昭宗命嗣覃王李嗣周率領新組建的三萬禁軍護送徐彥若就職。李茂貞與盟友靜難節度使王行瑜調兵準備迎戰,禁軍望風潰逃,李、王兵臨京城長安。宰相杜讓能原本反對昭宗討伐鳳翔,昭宗不聽,還專任他計劃調度此戰。李、王迫使昭宗賜死杜讓能。[16]昭宗也被迫召回徐彥若,同意李茂貞兼領鳳翔和山南西道。[8][9]徐彥若則改任御史大夫。[17]後復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4]
乾寧元年(894年)七月,另一宰相鄭綮致仕,徐彥若再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18]還被任為中書侍郎、吏部尚書。[17]累兼左僕射、監修國史。乾寧二年(895年)五月,李茂貞、王行瑜再犯長安,殺宰相韋昭度和李磎,昭宗離京逃入秦嶺中。徐彥若和其他宰相王摶、崔昭緯、崔胤等隨駕。[12]後來李克用打敗王行瑜,迫使李茂貞和另一盟友鎮國軍節度使韓建暫時降順,君臣得以返回長安。[19]昭宗還京後,九月,徐彥若以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東莞郡公的身份加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9]進封齊國公、太清宮、修奉太廟等使,加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8]賜「扶危匡國致理功臣」名。[4]
乾寧三年(896年),李茂貞再度作勢攻長安,昭宗率朝廷逃離京城,起初想逃到李克用的河東軍。但他們因長途跋涉而疲倦,當韓建擔保效忠皇帝后,昭宗君臣前往鎮國軍軍部華州。昭宗在華州期間因李茂貞的士兵焚毀了長安大部分宮室,以徐彥若為大明宮留守,兼京畿安撫制置等使,意在讓徐彥若負責重建長安。徐彥若奏起居郎王渙為推官。[20]但徐彥若在長安重建中起到的作用不詳。[19]光化元年(898年),昭宗得以返京,[21]正月,徐彥若為司徒,二年(899年)十一月又進位太保、[9]門下侍郎。[4]
拜相後
[編輯]在徐彥若和崔胤勸說下,昭宗下詔李克用與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解仇。[22]
宦官樞密使景務修、宋道弼復專政,崔胤深惡之,彼此不睦。徐彥若和王摶有度量,擔心他們相爭危及時局,曾奏請昭宗整改宦官擅權之弊;並稍抑崔胤以為調和,因而為崔胤所惡。光化三年(900年)九月,崔胤成為朝中最有權的宰相,嫉妒徐彥若位在自己之上,又記恨其先前和王摶一同揭發崔昭緯等事。徐彥若覺察到,請辭,更請求為清海節度使。時任清海節度使嗣薛王李知柔是為數不多的還服從朝廷的節度使之一,願意接受代任。昭宗任時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百戶的徐彥若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廣州刺史、充清海軍節度、嶺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供軍糧料等使。[8][9][12][15][23]十二月,李知柔在任上過世,徐彥若未能趕在他生前就任。徐彥若赴任途經荊南,節度使成汭設宴招待,提及了一出舊爭端:徐彥若為宰相時,曾拒絕將本屬荊南、後為武貞軍節度使雷滿所占據的澧州、朗州還給荊南。徐彥若指出成汭是一位地位尊崇的節度使,自比桓、文,應足以自己擊敗雷滿。成汭羞慚。[24][25][26]
時清海軍由行軍司馬劉隱掌兵權,徐彥若到任後,表劉隱為節度副使,徐彥若軍令不行,事皆決於劉隱。徐彥若以兼判司勛司王渙為記室。[20]天復元年(901年)十二月,徐彥若在清海節度使任上過世,[4][9][24]遺表推薦劉隱知留後。[1][26]劉隱家族後來控制清海,劉隱弟劉龑將在清海基礎上建立南漢政權。[27][28][29]
當時國家多難,徐彥若最得昭宗信任,有人向昭宗奏事,昭宗說:「你應該問徐彥若。」足見昭宗對徐彥若的倚任。[1]
作品
[編輯]- 《唐故通議大夫尚書左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兵部尚書常山張公墓志銘並序》,志主張讀
評價
[編輯]- 《舊唐書》史臣曰:逐徐(彥若)、薛(薛王李知柔)於瘴海,置(鄭)綮、(朱)朴於岩廊。[4]
- 《北夢瑣言》:至如越州崔璆、湖南崔瑾、福建韋岫、鄆州蔡崇(應為薛崇)、徐方支詳、許昌薛能、河中李都竇潏、鳳翔徐彥若,狼狽恐懼,求免不暇。
子
[編輯]- 徐綰,天祐初年曆任司勛、兵部二員外,戶部、兵部二郎中。
孫女徐氏嫁孔昌弼之子孔葆,即徐氏是孔緯孫媳婦。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三
- ^ 存档副本. [201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9).《新唐書》卷七十五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6-20.
- ^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 ^ 李磎《授吏部侍郎徐彥若御史中丞制》
- ^ 《舊唐書》卷二十上作大順元年(890年)十二月事。
- ^ 8.0 8.1 8.2 8.3 《舊唐書》卷二十上
- ^ 9.0 9.1 9.2 9.3 9.4 9.5 《新唐書》卷十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八
- ^ 《舊唐書》《新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鑑》都誤作昭宗將李茂貞從鳳翔調任兼領山南西道和武定軍而以徐彥若為兼鳳翔尹充鳳翔隴州節度使。此據《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二和《王渙墓誌》等,李茂貞並未被罷免鳳翔節度使。詳見岑仲勉《從王渙墓誌解決了晚唐史一兩個問題》。
- ^ 12.0 12.1 12.2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 ^ 《新唐書》卷九十六
-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 ^ 15.0 15.1 《新唐書》卷二百零八
- ^ 《新五代史》卷四十
- ^ 17.0 17.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九
- ^ 《舊唐書·昭宗紀》作景福二年十一月徐彥若即復拜相。《新唐書·昭宗紀》作六月事。
- ^ 19.0 19.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 ^ 20.0 20.1 盧光濟《唐故清海軍節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志主王渙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
-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四
- ^ 24.0 24.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
- ^ 《舊五代史》卷一十七
- ^ 26.0 26.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
-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
- ^ 《宋史》卷四百八十一
前任: 鄭延昌 |
唐朝尚書左僕射 895年 |
繼任: 崔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