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尼斯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43°41′45″N 7°16′17″E / 43.69583°N 7.27139°E / 43.69583; 7.2713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斯
Nice, Niça, Nissa
 法國城市
上:尼斯港口;左中:尼斯海灘浴場;右中:鳥瞰尼斯老城;左下:尼斯主教座堂;正下:尼斯美術館;右下:馬塞納廣場
尼斯旗幟
旗幟
尼斯徽章
徽章
尼斯市鎮地圖
尼斯市鎮地圖
尼斯在法國的位置
尼斯
尼斯
尼斯在法國的位置
坐標:43°41′45″N 7°16′17″E / 43.69583°N 7.27139°E / 43.69583; 7.27139
國家 法國
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
濱海阿爾卑斯省省會
尼斯區(區府)
EPCI尼斯蔚藍海岸都會區法語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駐地)
政府
 • 市長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羅西法語Christian EstrosiLR共和黨
面積
 • 市鎮71.92 平方公里(27.77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520 公尺(1,710 英尺)
最低海拔0 公尺(0 英尺)
人口(2022年1月1日)
 • 市鎮353,701人
 • 排名法國市鎮第5位
 • 密度4,918人/平方公里(12,740人/平方英里)
 • 城市區法語Aire urbaine de Nice1,006,402
 • EPCI法語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550,498
居民稱謂Niçois(男性)
niçoises(女性)
時區東一區UTC+1
郵遞區號06000
電話區號+33 492
市鎮編碼06088
網站https://www.nice.fr/
資料最後更新:2020-06-29

尼斯(法語:Nice發音:[nis] 義大利語Nizza奧克語Niça發音: [ˈnisa]利古里亞語Nissa),法國東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濱海阿爾卑斯省的一個市鎮,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下轄尼斯區[1],其市鎮面積為71.92平方公里,2022年1月1日時人口數量為353,701人,是該省人口最多的市鎮,在法國城市中排名第5位,僅次於巴黎、里昂、馬賽和土魯斯

尼斯位於濱海阿爾卑斯省南部,地中海沿岸,歷史悠久。當地出土了多處先古時期的遺址,中世紀時長期為一個伯國的國都,1814至1860年間曾被薩丁王國控制[2]。尼斯是法國重要的旅遊城市,其所在的區域被稱為「蔚藍海岸」,因溫暖的氣候及獨特的地中海景觀而被世人知曉,自19世紀末起人口數量迅速增加。尼斯也是一座綜合性的工商業城市,當地設有多個開發區,其近郊的索菲亞科技園集中了大量科研院校,被稱為「法國矽谷」,此外尼斯機場是法國除巴黎外最繁忙的機場。尼斯也因尼斯菜法語Cuisine niçoise同名足球俱樂部而聞名。

地名來源

[編輯]

「尼斯」一名的詞根出自於其在古羅馬時代的名稱「尼卡伊亞」(拉丁語:Nicaea古希臘語:Νίκαια、法語:Nicaïa),語出古希臘語 νίκη(即「勝利」[3]),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公元1世紀時古馬賽法語Marseille antique人與利古里亞人之間某場戰爭的勝利[史 1]

歷史

[編輯]
泰拉阿馬塔式房屋法語Terra Amata (site paléolithique)

先古時期

[編輯]

尼斯境內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可追溯至距今38萬年前,泰拉阿馬塔遺址法語Terra Amata (site paléolithique)內發現的石器經確認屬於阿舍利文化[史 2]。尼斯東部的拉扎雷溶洞法語Grotte du Lazaret中則發現了距今約23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痕跡[史 3],而青銅器時期的遺址在尼斯境內多個街區都有發現[史 4]

高盧-羅馬時期

[編輯]
通向尼斯的運鹽之路

根據歐洲史學家的普遍觀點,尼斯城的前身「尼卡伊亞」由古希臘的後裔——古馬賽法語Marseille antique人於公元前3世紀所建並控制,該城是西歐地中海沿岸商路上的重要一站[史 5]。彼時,同在地中海沿岸的伊特魯里亞人迦太基人也在大力擴張其領土,古馬賽人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一區域,在此地建了軍事城堡,該城堡具體位置不詳,一般認為在現代尼斯城北部的一處山峰之上[史 6]。公元前2世紀時,尼斯東部區域出現了利古里亞人的兩支部落——代塞阿特(Déceates)和奧克西比安(Oxybiens),古羅馬軍事家昆圖斯·奧皮米烏斯法語Quintus Opimius率領軍隊於公元前154年征服了這兩支部落,成為了利古里亞的主人[史 7]

公元前1世紀時,古羅馬已成為地中海北岸的一個大帝國,其領土開始向高盧腹地擴張,羅馬人在尼卡伊亞北側新建了塞梅內盧姆法語Cemenelum,城址位於現代尼斯市區的錫米耶茲法語Cimiez街區[史 8]。據記載,塞梅內盧姆法語Cemenelum在公元1世紀時是尤利婭·奧古斯塔大道法語Via Julia Augusta上的重要驛站,出現了溫泉、講堂、鬥獸場、歌劇院等設施,並成為一個教區首府,城市面積超過20公頃,居民數量超過1萬人[史 9]。公元2世紀時,隨著羅馬人對高盧的征服,羅馬帝國的疆土已擴大至大西洋沿岸,而塞梅內盧姆法語Cemenelum也因此逐漸失去其政治戰略地位,出現衰落[史 10]。公元4世紀時,塞梅內盧姆法語Cemenelum的居民區開始逐漸向靠近海岸線的尼卡伊亞擴張,公元5世紀時,蠻族入侵地中海,塞梅內盧姆法語Cemenelum教區被撤銷,尼斯成為東哥德王國內的一座城市[史 11]

中世紀

[編輯]
中世紀末的尼斯

中世紀初期,尼斯為拜占庭帝國的一座城市。公元641年,倫巴底軍事家羅塔里法語Rothari攻占利古里亞,尼斯成為了倫巴底王國和利古里亞公國(duché de Ligurie)的一部分[史 12]。772年,查理曼入主倫巴底,使其成為加洛林帝國的一部分。公元9世紀,倫巴底併入義大利王國[史 13]

公元11世紀義大利的額我略改革使得部分中央權力下派至各地:1044年,尼斯獲得市鎮憲章;1108年,尼斯成為一個共和國,獲得了與熱那亞同等的地位[史 14]。普羅旺斯公爵曾多次攻占尼斯但都無終而返[史 15]。13世紀時,尼斯因鹽業貿易而獲得快速發展,人口數量在幾十年內翻了一倍,但14世紀黑死病使得人口數量再次下降[史 16]1388年9月28日法語Dédition de Nice à la Savoie,尼斯及利古里亞成為薩伏伊政權法語États de Savoie的統治範圍,並被設為伯國[史 17]。彼時,尼斯為薩伏伊家族統治範圍內最大的港口,與普羅旺斯公國對立,被稱為「普羅旺斯新土地」(Terres neuves de la Provence),當地商業貿易快速發展[史 18]

近代

[編輯]
18世紀的尼斯港口
19世紀末的公共花園

16世紀初,受到義大利戰爭的影響,薩伏伊公國的政權受到衝擊[史 19]。1523年,薩伏伊公爵查理二世法語Charles II (duc de Savoie)投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並幫助其在次年的帕維亞之戰中擊退了法軍[史 20]。1538年,法蘭西國王法蘭索瓦一世與神聖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簽署《尼斯和約法語Paix de Nice》,法蘭西獲得布雷斯比熱,而米蘭則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尼斯及薩伏伊卻沒有明確的歸屬[史 21]。1543年,薩伏伊公國聯合神聖羅馬帝國及熱那亞共和國軍隊對尼斯展開了圍城戰法語Siège de Nice (1543),趕走了駐紮於此的法軍及阿爾及利亞盟軍[史 22]。17世紀初,薩伏伊公爵修建了尼斯-杜林皇家公路法語Route Royale Nice-Turin,擴大了尼斯港口的貿易腹地,尼斯城市人口數量迅速上升,17世紀末九年戰爭期間,卡提納被法王路易十四派任為駐義大利的法軍司令,於斯塔法爾達戰役中擊潰奧地利和薩伏依公爵的聯軍,最終征服了包括尼斯在內的整個薩伏伊[史 23]。18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法蘭西軍隊再次與哈布斯堡軍隊發生戰爭,1705年的尼斯圍城戰法語Siège de Nice (1705-1706)使得法蘭西加強了對這一地區法語Pays niçois的統治[史 24]

1793年1月31日,原尼斯伯國改建為濱海阿爾卑斯省,其西側邊境為瓦爾河,省會設於尼斯[史 25]。1815年,拿破崙戰敗,尼斯及濱海阿爾卑斯省根據《巴黎條約》劃至薩丁尼亞王國尼斯伯國得以重新成立[史 26]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期間,拿破崙三世與薩丁王國首相卡米洛·奔索舉行普隆比耶爾會晤法語Entrevue de Plombières,拿破崙三世表示支持薩丁對義大利的統一,但需要以薩瓦和尼斯的土地交換作為條件[史 27]。1860年,根據《杜林條約法語Traité de Turin (1860)》,尼斯伯國被撤銷並重新劃至法國,與瓦爾河西岸的格拉斯區組建成為新的濱海阿爾卑斯省[史 28]

19世紀末,隨著鐵路的修建及旅遊業的興起,尼斯吸引了大量來自北歐寒冷地區的遊客,成為地中海沿岸重要的旅遊度假城市。當地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借鑑了巴黎都市計畫的經驗,出現了大批鄂圖曼風格的街道、廣場及建築[史 29]

現代

[編輯]
20世紀70年代一架停靠於尼斯機場的旅遊包機

20世紀初,由於人口數量的急劇上升,尼斯市區出現了街道擁擠、居住環境惡化等社會問題,時任尼斯市長的奧諾雷·索旺法語Honoré Sauvan先生制定了多個都市計畫方案,使得尼斯建成區不斷向外擴張,至20世紀30年代,尼斯人口數量已超過30萬,成為法國地中海沿岸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馬賽[史 3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戰敗後根據義法停戰協定,法意邊境地區包括尼斯在內被割讓予義大利王國統治,1944年8月28日,法蘭西內政軍法語Forces françaises de l'intérieur尼斯戰役法語Bataille de Nice中獲得勝利,後在9月12日的龍騎兵行動中完全解放[史 31]

二戰後的尼斯成為法國人口數量第五多的市鎮,旅遊業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大批黑腳及北非人士移民至法國本土,其中包括尼斯在內的法國地中海沿岸地區因地理環境與阿爾及利亞相似而吸引了大批移民[史 32]。20世紀70年代,時任尼斯市長的雅克·梅德桑法語Jacques Médecin先生在尼斯的多項城市建設中挪用公款,在80年代末被發現,後逃往烏拉圭,成為當時法國的一件重要政治事件[史 33]。2001年,歐盟主要成員國領導在尼斯簽訂了修改歐盟內部人員設置的《尼斯條約[史 34]。2016年7月14日,伊斯蘭國在尼斯製造恐怖襲擊,導致至少86人喪生[史 35]。2020年10月再度發生恐怖襲擊,至少3人死亡[史 36]

地理

[編輯]
由尼斯市區眺望後方的雪山

尼斯位於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東南部和濱海阿爾卑斯省南部,距離大區首府馬賽大約199公里,距離法國首都巴黎932公里[2]。與尼斯接壤的市鎮包括:阿斯普勒蒙康塔龍科洛馬爾埃茲法利孔加蒂耶爾拉戈德聖安德烈德拉羅什聖讓內聖洛朗迪瓦爾圖雷特勒旺斯拉特里尼泰濱海自由城[2]

地形

[編輯]

尼斯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地勢自地中海海濱向內陸逐漸抬升,老城區地勢相對平坦,而鐵路線北側則有較為明顯的起伏,全境海拔在0到520公尺之間[2]

地質

[編輯]

尼斯市區地表基岩普遍為普丹格岩石法語Poudingue帕永河法語Paillon瓦爾河兩岸地表被大量河流沉積物覆蓋,尼斯老城東側的高地及市區北部的山地則普遍為石灰岩[地 1]

水文

[編輯]

帕永河法語Paillon自北向南流經尼斯老城區,該河獨立入海,在20世紀初的城市改造中部分河段成為地下水道[2]瓦爾河則流經市區西部,隔河與聖洛朗迪瓦爾相望[2]

氣候

[編輯]

尼斯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較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燥炎熱、冬季溫暖潮濕、最低月均溫超過0度,當地最高氣溫記錄為37.7攝氏度,出現於2006年8月1日;最低氣溫記錄為-7.2攝氏度,出現於1985年1月9日[4]

尼斯境內設有氣象站,以下為該氣象站的數據:

尼斯1981年-2019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2.5
(72.5)
25.8
(78.4)
26.1
(79.0)
27
(81)
30.3
(86.5)
36.8
(98.2)
37
(99)
37.7
(99.9)
33.9
(93.0)
30
(86)
25.4
(77.7)
22
(72)
37.7
(99.9)
平均高溫 °C(°F) 13.1
(55.6)
13.4
(56.1)
15.2
(59.4)
17
(63)
20.7
(69.3)
24.3
(75.7)
27.3
(81.1)
27.7
(81.9)
24.6
(76.3)
21
(70)
16.6
(61.9)
13.8
(56.8)
19.6
(67.3)
日均氣溫 °C(°F) 9.2
(48.6)
9.6
(49.3)
11.6
(52.9)
13.6
(56.5)
17.4
(63.3)
20.9
(69.6)
23.8
(74.8)
24.1
(75.4)
21
(70)
17.4
(63.3)
12.9
(55.2)
10
(50)
16
(61)
平均低溫 °C(°F) 5.3
(41.5)
5.9
(42.6)
7.9
(46.2)
10.2
(50.4)
14.1
(57.4)
17.5
(63.5)
20.3
(68.5)
20.5
(68.9)
17.3
(63.1)
13.7
(56.7)
9.2
(48.6)
6.3
(43.3)
12.4
(54.3)
歷史最低溫 °C(°F) −7.2
(19.0)
−5.8
(21.6)
−5
(23)
2.9
(37.2)
3.7
(38.7)
8.1
(46.6)
11.7
(53.1)
11.4
(52.5)
7.6
(45.7)
4.2
(39.6)
0.1
(32.2)
−2.7
(27.1)
−7.2
(19.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9
(2.7)
44.7
(1.76)
38.7
(1.52)
69.3
(2.73)
44.6
(1.76)
34.3
(1.35)
12.1
(0.48)
17.8
(0.70)
73.1
(2.88)
132.8
(5.23)
103.9
(4.09)
92.7
(3.65)
733
(28.9)
月均日照時數 157.7 171.2 217.5 224 267.1 306.1 347.5 315.8 242 187 149.3 139.3 2,724.5
資料來源:infoclimat.fr[4]

行政區劃

[編輯]

尼斯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濱海阿爾卑斯省的一個市鎮,編號為06088,它也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省會[1]。尼斯下轄尼斯區,管理尼斯第一縣法語Canton de Nice-1第二縣法語Canton de Nice-2第三縣法語Canton de Nice-3第四縣法語Canton de Nice-4第五縣法語Canton de Nice-5第六縣法語Canton de Nice-6第七縣法語Canton de Nice-7第八縣法語Canton de Nice-8第九縣法語Canton de Nice-9,同時也是尼斯蔚藍海岸都會區法語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的辦公駐地[1]

尼斯市鎮被劃為11個街區,並實行街區自治制度[地 2]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簡稱「INSEE」)在進行數據統計時,將尼斯及相鄰的另外50個市鎮設為尼斯城市核心區法語Unité urbaine de Nice,並將包括核心區在內的周邊共129個市鎮劃為尼斯城市區法語Aire urbaine de Nice[地 3]。同時,INSEE還將尼斯市鎮分為了146個「塊區」(IRIS[2][地 4],以便於統計人口分布情況。

尼斯行政區劃
地理分區 街區名稱* 街區原名 人口數量*
城中心 尼斯老城 Vieux-Nice 5,470
卡拉巴塞勒 Carabacel 10,150
醫師 Médecin 6,860
東部濱海 聖羅克 Saint-Roch 25,040
里基耶 Riquier 13,100
港口 Le Port 14,880
維奈格里耶 Vinaigrier 2,240
蒙博龍 Mont-Boron 7,430
帕永河岸 阿麗亞娜 Ariane 9,870
羅克比利耶爾 Roquebillière 5,310
巴斯德 Pasteur 11,030
三嶺 蓋羅 Gairaut 4,760
里米耶 Rimiez 11,990
錫米耶 Cimiez 14,280
中北部尼斯 勒賴-尼斯北 Le Ray - Nice-Nord 8,890
聖莫里斯 Saint-Maurice 13,510
聖西爾維斯特 Saint-Sylvestre 19,120
尼斯之丘 聖龐克拉斯-勒馬尼昂 Saint-Pancrace - Le Magnan 1,650
佩西加爾 Pessicart 2,190
曼泰加·里吉 Mantega Righi 8,660
自由-博里廖內 Libération - Borriglione 12,320
韋爾尼耶 Vernier 9,530
勒皮奧勒 Le Piol 7,190
蒂耶爾-音樂家 Thiers - Musicien 7,700
法蘭西街-卡雷多爾 Rue de France - Carré d'Or 9,400
甘必大 Gambetta 4,880
西部濱海 聖安托萬 Saint-Antoine 4,930
旺塔布蘭 Ventabrun 3,810
馬德萊娜 Madeleine 12,430
聖皮耶德費里克 Saint-Pierre-de-Feric 5,330
法布龍 Fabron 10,990
科卡德-加利福尼亞 Caucade - Californie 16,320
博梅特 Beaumettes 5,920
聖菲利普 Saint-Philippe 4,290
山嶺與平原 蘭戈斯蒂耶爾 Lingostière 1,180
聖羅曼德貝萊 Saint-Roman-de-Bellet 1,260
克雷馬 Crémat 840
聖伊西多爾 Saint-Isidore 2,190
聖瑪格麗特 Sainte-Marguerite 5,390
聖奧古斯丁-尼斯西 Saint-Augustin - Nice-Ouest 16,320
機場 阿雷納 L'Arénas 5,914
*中文名稱非官方正式翻譯,僅供參考;人口數量來源:kelquartier.com

交通

[編輯]
尼斯長途汽車站
尼斯城站
尼斯公交10路
有軌電車2號線法語Ligne 2 du tramway de Nice

公路

[編輯]

法國A8高速公路從尼斯市區西部和北部過境,通過五個出入口與市區連接,此外多條濱海阿爾卑斯省省道在尼斯境內交匯,有校車線路可前往周邊部分市鎮[2]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公共運輸法語Zou !提供由尼斯前往馬賽加普格勒諾布爾等地的巴士線路;濱海阿爾卑斯省城際客運法語Transports en commun des Alpes-Maritimes則提供前往省內西部地區主要市鎮(如格拉斯)的城際客運班車,其中100線沿海岸線向東前往摩納哥境內;一些國際性的汽車公司也提供途徑尼斯的長途巴士線路,可前往巴黎、里昂、米蘭、洛桑、波爾多等地,並可通過聯程中轉前往西歐各主要城市[地 5]

2015年,47.4%的尼斯家庭擁有至少一輛的私人汽車[5]。2016年,尼斯境內共發生各類交通事故491起,造成10人遇難、639人受傷[5]

鐵路

[編輯]

尼斯位於馬賽-文蒂米利亞鐵路線上,該鐵路在尼斯市鎮範圍內設有多個車站,其中尼斯城站是當地的主要客運車站,該站每天開行直達巴黎里昂盧森堡第戎方向的法國高速列車以及前往馬賽格拉斯布雷伊芒通方向的區域列車[地 6],自2013年12月起,尼斯城站還停靠一班往返於馬賽米蘭Thello法語Thello列車[地 7]。2018年,尼斯城站累計發送旅客數量達841.5萬人次,是法國鐵路系統當中的a類車站[地 8]。除此之外,馬賽-文蒂米利亞鐵路線上還有尼斯里吉耶站法語Gare de Nice-Riquier尼斯聖奧古斯汀站法語Gare de Nice-Saint-Augustin兩個鐵路通勤乘降所[地 9][地 10]

尼斯也是尼斯-迪涅鐵路的起點站,該鐵路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內唯一運營中的米軌山區鐵路,其起點站尼斯CP站位於尼斯城站北側[2]

航空

[編輯]

尼斯蔚藍海岸機場位於尼斯市區西南部,通過填海造陸而建,2019年,該機場累計發送旅客數量達1449萬人次,是除巴黎以外法國最繁忙的機場法語Liste des aéroports les plus fréquentés en France[地 11][地 12]。該機場常年開行前往歐洲及北非主要城市的航班,自2019年起還新增開了前往北京的航線[社 1]

海運

[編輯]

尼斯是地中海北岸的重要海濱城市。朗皮亞港法語Port Lympia位於尼斯市區東部,建於18世紀,平均水深8.5公尺,可容納20萬噸級別的船舶,是當地主要的港口,開行前往地中海內各主要港口的客貨遊輪[地 13]

城市公共運輸

[編輯]

尼斯城市公共運輸法語Transports en commun de Nice(商業名稱為「Lignes d'Azur」)為這一地區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截至2020年5月,該系統共包含3條有軌電車線路、5條大容量公交線路及數十條普通公交線路,路網覆蓋了都會區內的所有市鎮[地 14]

1900至1953年間,尼斯市區曾運行老式有軌電車法語Tramway de Nice et du Littoral,後因私家車的興起及設施老化而停運[史 37]。現代尼斯有軌電車建成於2007年,截至2020年5月共有3條運營中的線路,已大致形成「H」字型的路網,其中橫穿尼斯市中心的有軌電車2號線法語Ligne 2 du tramway de Nice老城段採用地下敷設的方式,有效減少了地面交通的壓力[2]

政治

[編輯]
尼斯市政府
馬尼昂街區政務中心

尼斯的現任市長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羅西法語Christian Estrosi先生,為共和黨的一名成員,他在2014年的市政選舉法語Élections municipales de 2014 à Nice中獲得了44.98%的支持率,在2020年的市政選舉法語Élections municipales de 2020 à Nice中則獲得了59.3%的支持率[6]

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法國第25任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在尼斯獲得了60.15%的支持率[6]

尼斯歷屆市長
任期 市長 黨派
1945年-1947年 Jacques Cotta
雅克·科塔法語Jacques Cotta
SFIO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1947年-1965年 Jean Médecin
讓·梅德桑法語Jean Médecin
UDSR抵抗運動民主社會聯盟法語Union démocratique et socialiste de la Résistance
1965年-1990年 Jacques Médecin
雅克·梅德桑法語Jacques Médecin
CNIP全國獨立人士與農民中心
RI獨立激進黨法語Radicaux indépendants
UDF法國民主聯盟
RPR保衛共和聯盟
1990年-1993年 Honoré Bailet
奧諾雷·拜萊法語Honoré Bailet
RPR保衛共和聯盟
1993年-1995年 Jean-Paul Baréty
讓-保羅·巴雷蒂法語Jean-Paul Baréty
RPR保衛共和聯盟
1995年-2008年 Jacques Peyrat
雅克·佩拉法語Jacques Peyrat
DVD右翼無黨派人士
RPR保衛共和聯盟
UMP人民運動聯盟
2008年-2016年 Christian Estrosi
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羅西法語Christian Estrosi
UMP人民運動聯盟
LR共和黨
2016年-2017年 Philippe Pradal
菲利普·普拉達爾法語Philippe Pradal
LR共和黨
2017年- Christian Estrosi
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羅西法語Christian Estrosi
LR共和黨

人口

[編輯]

2017年,尼斯市鎮人口數量為340,017,在法國排名第5位。其中男性160,013人,女性182,624人,75歲及以上人口占10.7%,外籍人口數量為47,081人,人口密度為4,728人/平方公里,當地居民被稱為Niçois(男性)或niçoises(女性)[7]。2018年,尼斯境內出生4,486人,死亡人口3,698人[7]

尼斯1936年-2017年人口變化情況
(來源:Cassini[地 15]INSEE[8][9][10]
年份1936194619541962196819751982199019992006201120162017
人口數241,916211,165244,360292,958322,442344,481337,085342,439342,738347,060344,064342,637340,017

經濟

[編輯]
阿雷納開發區內的辦公建築

尼斯是法國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省級工商會法語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de Nice-Côte d'Azur駐地[社 2]。旅遊業是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同時也帶動了餐飲、交通、住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2005年的統計,尼斯境內的第三產業所占經濟比重達87.4%,遠超過法國全國平均水平(71%)[社 3]。而在工業方面,尼斯境內有四處主要的開發區:阿雷納(Arénas)、平原(La Plaine)、梅里迪亞(Méridia)和聖伊西多爾(Saint-Isidore[2],電梯製造商通力在尼斯設有工廠,為當地帶來了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社 4]

財政收入

[編輯]

2018年,尼斯的財政收入總額為601,234,000歐元,財政支出總額為591,692,000歐元,當年的債務總額為474,972,000歐元[社 5]

2014年,尼斯的人均收入總額為2,578歐元,其中高職人員為4,191歐元,普通職員為1,873歐元[社 6]

2016年,尼斯境內的青壯年(15至64歲)失業率為16%,當地44.4%的家庭擁有納稅資格[社 7]

社會事務

[編輯]
尼斯大學的一處教學樓

教育

[編輯]

尼斯是尼斯學區法語Académie de Nice的總部所在地[社 8]。截止2018年1月1日,尼斯境內共有66所幼兒園、113所小學、32所初級中學、26所普通高中和11所職業高中,其中部分高中開設大學校預科班[文 1]。2018至2019學年度,尼斯境內共有中小學生共計30,230名,在當年的法國高中會考中,尼斯斯塔尼斯瓦夫高級中學(Lycée Privé Stanislas)的應屆畢業生通過率為100%,其中87%的學生的總成績超過12分(滿分20分),是尼斯境內成績最好的高級中學[文 2]

在高等教育方面,尼斯大學是法國的一所公立綜合性大學,成立於1965年,其下屬的阿爾松別墅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類學校[文 3]。此外,當地大部分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都位於尼斯市區以西20公里外的法國索菲亞科技園內,後者建於20世紀70年代初,是法國南部主要的高科技園區,被稱為「法國矽谷」[社 9]

醫療

[編輯]
阿爾謝醫院

截止2017年1月1日,尼斯境內共有全科醫生493名、保健師616名、牙醫422名、護士1,025名、耳科醫生26名、眼科醫生51名、皮膚科醫生46名、助產士34名、兒科醫生30名和婦科醫生70名。境內共有藥房196家,養老院43家,殘疾人幫扶中心27家[社 10]

尼斯大學中心醫院法語Centre hospitalier universitaire de Nice是法國的30所大學教學醫院之一,是尼斯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創建於1973年,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公立綜合性醫院,在尼斯市區內設有五個病區[社 11]

  • 阿爾謝醫院(Hôpital L’Archet
  • 巴斯德醫院(Hôpital Pasteur
  • 錫米耶醫院(Hôpital Cimiez
  • 聖羅克醫院(Hôpital Saint-Roch
  • 尼斯兒童醫院(ESPIC Hôpitaux pédiatriques de Nice CHU-Lenval

住房

[編輯]
尼斯之星商業中心法語Nicetoile
安聯里維耶拉球場

2015年,尼斯境內共有各類住房227,692套,其中73.2%為常住房屋[社 12]。集中式居民區主要分布在市區北部的阿里阿德涅街區[2]

商業

[編輯]

2017年,尼斯境內共有各類商鋪39,748家,其中餐飲服務類15,771家[社 13]尼斯老城和市中心的尼斯之星商業中心法語Nicetoile是當地主要的商業購物區,除此之外,市區西部的聖伊西多爾和蘭戈斯蒂耶爾兩個街區均建有大型開放式商業街區[2]

體育

[編輯]

2017年,尼斯境內共有11家游泳池、20間健身房、6座綜合體育場、88處網球場、3處馬術場、22處足球或橄欖球場以及21處籃球或排球場[11]

尼斯因尼斯蔚藍海岸奧林匹克體操俱樂部而聞名,後者為當地的一支職業足球隊,成立於1904年,自1932年起參加職業足球聯賽,2020至2021賽季參加法國足球甲級聯賽,該隊歷史上曾獲得四次該項目的總冠軍和三次亞軍,同時還獲得過三次法國杯的冠軍[文 4]。其主場安聯里維耶拉球場位於市區西北部,2013年建成,可同時容納3.5萬名觀眾,是當地規模最大的體育設施,曾作為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的分會場[文 5]

除足球外,尼斯也因橄欖球而聞名,尼斯體育會法語Stade niçois是當地的一支橄欖球俱樂部,成立於1912年,後因財政問題而於2001年和2012年兩次破產重組,2019至2020賽季參加法國橄欖球丙級聯賽法語Championnat de France de rugby à XV de 1re division fédérale[文 6]

環境

[編輯]

尼斯的環境事務由其所屬的公共社區負責[社 14],尼斯都會區致力於當地的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境內共設有13處Natura 2000觀測點[社 15]。而在日常居民生活方面,尼斯都會區內共有14處取水點、數十處存水站、54處大小不一的污水處理設施和13個生活垃圾處理中心,可滿足尼斯正常城市運轉需求[社 16]

2017年,尼斯境內共有8家污染企業[社 17],當年的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為37µg/m³,臭氧濃度平均值為56.3µg/m³[11],二氧化硫濃度平均值為1µg/m³,顆粒物平均值為26.7µg/m³[社 18]、水體坤化物含量為2µg/L、氮化物含量為5.3 mg/L,均未超過污染界限[社 19]

治安

[編輯]

尼斯市區內共有3個派出所[社 20]、2個國家憲兵隊[社 21]。濱海阿爾卑斯省省級消防中心位於尼斯市區西部約20公里外的盧貝新城境內[社 22]

2014年,尼斯及附近地區共發生各類案件33,475起,其中盜竊類案件21,142起,經濟類案件2,678起,毒品交易類案件1,497起[社 23]

文化

[編輯]

2017年,尼斯境內共有3個劇場、8個電影院、13個博物館及1個音樂廳[11]

尼斯,里維埃拉的冬季度假城市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Nice, Winter Resort Town of the Riviera(英文)
Nice, la ville de la villégiature d'hiver de riviera(法文)
位置 法國歐洲
標準文化:(ii)
參考編碼1635
登錄年份2021年(第44屆會議

都市計畫

[編輯]

尼斯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部,市區坐擁在山麓之上,面朝地中海,呈扇形分布。因其地形原因,近郊主要街道呈南北走向且普遍較為崎嶇[2]尼斯老城位於地中海海濱,地形相對平坦,而現代城區則沿戈爾貝拉大街(boulevard de Gorbella)和帕永河法語Paillon兩條軸線向北延伸[2]。沿地中海岸所建的盎格魯街全長7公里,建於1820年,現開闢有健身步道及休憩設施,是尼斯的地標性街道[2]馬塞納廣場是兩條軸線的南側交匯點,同時連接了老城、新城和海灘三個部分,通常被認為是尼斯的城市幾何中心[文 7]

建築

[編輯]

尼斯境內的建築大部分建於中世紀以後,主要集中於尼斯老城內,其中尼斯主教座堂港口聖母堂拉斯卡里斯宮等為當地的代表性建築物。19世紀末,受巴黎都市計畫的影響,尼斯市中心興建了大批鄂圖曼風格的建築,代表建築包括尼斯市政宮尼斯歌劇院[2]

宗教

[編輯]
尼斯主教座堂的鐘樓

尼斯是天主教尼斯教區的首府,該教區下轄12個堂區[文 8]尼斯聖萊伯拉大主教座堂是其主教座堂,建於17世紀末,自1906年起被列入法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文 9]

尼斯境內亦有大規模的穆斯林團體,截止2020年5月,當地共有5處清真寺、3處禱告室和2個穆斯林聯盟會[文 10],其中尼斯拉瑪大清真寺(مسجد الرحمة‎)是濱海阿爾卑斯省境內規模最大的伊斯蘭宗教場所[文 11]

旅遊

[編輯]

尼斯是法國南部重要的旅遊城市,被《米其林旅遊雜誌》評為「三星級推薦」[文 12]。1864年,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曾在尼斯度假,使得尼斯在俄國及東歐地區獲得一定知名度[社 24],20世紀後,隨著交通的發展,尼斯吸引了大批來自北方寒冷地區的遊客,當地興建了多處旅遊及相關服務設施[社 25]。1912年,位於尼斯市中心的內格雷斯科酒店建成,成為當地最豪華的酒店設施,於2009年被評為五星級酒店,其建築本身亦為法國文物保護單位[社 26]。2018年,尼斯境內設有一處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共建有171個賓館共計9,873間房間[11]

媒體

[編輯]

法國主要的媒體均可在尼斯接收,法國電視三台下屬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頻道在部分時段播出尼斯所屬區域的地方新聞[社 27]

語言

[編輯]

尼斯地區歷史上通用尼斯方言,後者是奧克語普羅旺斯方言的一個次方言[文 13]。自19世紀後,隨著現代法語的推廣和普及,尼斯方言已不再被當地民眾使用[文 14]

美食

[編輯]

尼斯的地方美食被統稱為「尼斯菜法語Cuisine niçoise」,該菜系兼有義大利菜和普羅旺斯菜的特點,以海產品及地中海農產品為主材料。其代表性菜餚包括尼斯沙拉法語Salade niçoise波爾凱塔烤肉法語Porchetta、尼斯水餃、尼斯煎蛋餅、蓬蒿餅法語Tourte de blettes尚索爾奶酪法語Tome du Champsaur[文 15][文 16]

尼斯亦為法國普羅旺斯葡萄酒產區的組成部分,當地所產的貝萊葡萄酒法語Bellet (AOC)為法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社 28]

相關人物

[編輯]

義大利政治家朱塞佩·加里波底出生於尼斯,當地建有其雕像及以其命名的廣場[2]

友好城市

[編輯]

截至2020年4月,尼斯共與28座城市互為友好城市關係[1]

參考資料

[編輯]

著作

[編輯]
  • Maurice Bordes. Histoire de Nice et du pays niçois. Toulouse: Privat. 1976: 488. ASIN B0014L8E6Q (法語). 
  • Michel Derlange. Les Niçois dans l'histoire. Toulouse: Privat. 1993: 295. ISBN 978-2708994140 (法語). 
  • Paul Catesla. Nice, une capitale historique. Gilletta Editions. 2006: 570. ISBN 978-2903574741 (法語). 

分類

[編輯]
歷史類
  1. ^ Ernest Nègre. Toponymie générale de la France. Genève: Librairie Droz. 1990: 288. ISBN 978-2-600-02883-7 (法語). 
  2. ^ Henry de Lumley. vol. I : Cadre géographique-Historique-Contexte géologique-Stratigraphie-Sédimentologie-Datation. Terra Amata, Nice, Alpes-Maritimes, France. Toulouse: CNRS. 2009: 488. ISBN 978-2271069399 (法語). 
  3. ^ Alain Ruggiero. Nouvelle histoire de Nice. Toulouse: Privat. 2006: 17. ISBN 978-2708983359 (法語). 
  4. ^ Maurice Bordes. Histoire de Nice et du pays niçois. Toulouse: Privat. 1976: 488. ASIN B0014L8E6Q (法語). 
  5. ^ Adolfo J. Domínguez. An Inventory of archaic and classical pole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7–171 (英語). 
  6. ^ Michel Bats. Les Phocéens, Marseille et la Gaule (viie-iiie s. av. J.-C.). Les diasporas grecques du VIIIe à la fin du IIIe siècle av. J.-C.. Pallas. 2012: 145–156. ISBN 978-2-8107-0226-8 (法語). 
  7. ^ 3le 2eme siecle avant JC. reconstitution-romain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8. ^ ville de Nice. PRÉSENTATION DU MUSÉE ARCHÉOLOGIQUE DE CIMIEZ. 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9. ^ Le Point. Quand Nice était romaine. lepoint.fr. 2010-10-28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0. ^ Ugo Bellagamba. La Huitième colline de Rome. Saint-Laurent-du-Var: Mémoires Millénaires. 2009: 179. ISBN 978-2-9526647-5-2 (法語). 
  11. ^ Vincent Boqueho (編). Les derniers sursauts de l'Antiquité (VIe-VIIe siècles) - Les premiers royaumes germaniques (476-561). herodote.net. 2019-11-07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2. ^ Gianluigi Barni. La Conquête de l'Italie par les Lombards -vie siècle-, les Événements. Paris: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75. ISBN 2226000712 (法語). 
  13. ^ GUIZOT François. Collection des mémoires relatifs à l'histoire de France, depuis la fondation de la monarchie française jusqu'au xiiie siècle. Paris: J.L.J Brière. 1823 (法語). 
  14. ^ Nebla (編). 1108 - 2008 : anniversaire capital pour Nice, il y a 900 ans, les Niçois instauraient une république consulaire indépendante. paisnissart.com. 2008-11-27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5. ^ Thierry Pécout. Raymond Bérenger V : l'invention de la Provence. Paris: Éditions Perrin. 2004. ISBN 978-2262019228 (法語). 
  16. ^ dé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編). Crise et reconstruction. departement06.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7. ^ Giuliano Ferretti. Les États de Savoie, du duché à l’unité d’Italie (1416-1861). Paris: Garnier Classiques. 2019: 683. ISBN 2406094154 (法語). 
  18. ^ André Compan. La sécession niçoise de 1388 (PDF). Provence historique. 1953: 17–34 [2020-05-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08) (法語). 
  19. ^ 1494-1559 - Les guerres d'Italie. herodote.net. 2019-09-17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0. ^ Abbé E. Tisserand. Histoire civile et religieuse de la cité de Nice et du dé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Nice: Librairies Visconti et Delbecchi. 1862 (法語). 
  21. ^ Christian Estrosi. Nice l'inattendue. Michel Lafon. 2019: 556. ISBN 978-2-7499-4115-8 (法語). 
  22. ^ Georges DOUBLET. Documents inédits sur le siège de Nice de 1543. Revue Nice Historique. 1935 (法語). 
  23. ^ Marie-Nicolas Bouillet et Alexis Chassang. Dictionnaire universel d’histoire et de géographie. 1878 (法語). 
  24. ^ ville de Nice. 1705, le dernier siège de Nice (pdf). 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09) (法語). 
  25. ^ le dé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1793 Création du premier dé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departement06.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6. ^ Albert Malet et Jules Isaac. Révolution, Empire et première moitié du xixe siècle. Paris: Hachette. 1929 (法語). 
  27. ^ LA CAMPAGNE D’ITALIE DE 1859. napoleon.org.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8. ^ Jacques Basso. Les élections législatives dans le dé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de 1860 à 1939. Paris: Librairie générale de droit et de jurisprudence. 1968: 397. ASIN B0014YIZ1W (法語). 
  29. ^ La place du modèle Haussmannien. unt.u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8) (法語). 
  30. ^ EHESS. Nice. cassini.ehess.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法語). 
  31. ^ Nice Matin. Du 15 août au 12 septembre: voici comment s'est déroulé le débarquement allié en Provence. nicematin.com. 2019-08-09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2. ^ Jeannine Verdès-Leroux. Les Français d'Algérie, de 1830 à aujourd'hui. Paris: éditions Fayard. 2001: 506. ISBN 978-2213609683 (法語). 
  33. ^ Le HuffPost avec AFP (編). À Nice, une "rue de la honte" en l'honneur de Jacques Médecin. huffingtonpost.fr. 2019-11-22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4. ^ Le traité de Nice (2001). touteleurope.eu. 2008-08-27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5. ^ 20 Minutes (編). Attentat de Nice: Comment un camion de location est devenu une arme meurtrière. 20minutes.fr. 2016-07-15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6. ^ Nice attack: Mayor says deadly stabbing points to terrorism. BBC. 2020-10-29 [202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37. ^ Jean Robert. De Nice à Chamonix : Les réseaux secondaires des Alpes-Maritimes. Montreuil: Fuseau impr. 1961: 101 (法語). 
地理類
  1. ^ BRGM. Info Terre. brgm.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3) (法語). 
  2. ^ collectivites-locales.gouv.fr. Les conseils de quartier. collectivites-locales.gouv.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法語). 
  3. ^ insee.fr. Base des aires urbaines. inse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法語). 
  4. ^ sig.ville.gouv.fr. Tableaux disponibles. sig.ville.gouv.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5. ^ ZOU!. horaires. services-zou.maregionsud.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6. ^ TER PACA (編). GARE NICE-VILLE. ter.sncf.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7. ^ Michel BOVAS (編). Thello pourrait relier Marseille, Nice et Monaco à Gênes et Milan. tourmag.com. 2013-07-10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8. ^ SNCF Open data (編). Fréquentation en gares. ressources.data.sncf.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9. ^ TER PACA (編). GARE NICE-RIQUIER. ter.sncf.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0. ^ TER PACA (編). GARE NICE-ST-AUGUSTIN. ter.sncf.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1. ^ Union des aéroports français (編). Statistiques mensuelles passagers commerciaux totaux (pdf). aeroport.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11) (法語). 
  12. ^ Vincent Esposito (編). Aéroports : Quels sont les plus grands aéroports de France ? (2018). vol-retarde.fr. 2019-02-22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3. ^ Côte d'Azur. Informations Port Lympia. cote.azur.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4. ^ Lignes d'Azur. Plans. lignesdazur.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5. ^ Cassini. Nice. cassini.ehess.fr. [202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法語). 
社科類
  1. ^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尼斯-北京盛大开航. airchina.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中文). 
  2. ^ Chambr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 de Nice-Côte d'Azur. Ma CCI. cote-azur.cci.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 ^ Alain Ruggiero. Nouvelle histoire de Nice. Toulouse: Privat. 2012: 383. ISBN 978-2708983359 (法語). 
  4. ^ KONE (編). AGENCE KONE NICE - ASCENSEUR, PORTE AUTOMATIQUE, ESCALATOR. kon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5. ^ JDN (編). Budget municipal à Nice (06000). journaldunet.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6. ^ JDN (編). Salaire moyen à Nice (06000). journaldunet.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7. ^ JDN (編). Impôts à Nice (06000). journaldunet.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8. ^ Académie de Nice (編). Présentation. ac-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9. ^ La technopole de Sophia Antipolis. ville-valbonn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0. ^ Santé et social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1. ^ Nos hôpitaux. chu-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2. ^ Immobilier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3. ^ Entreprises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4. ^ 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 Environnement. nicecotedazur.org.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5. ^ 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 Natura 2000 Métropole. nicecotedazur.org.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6. ^ Métropole Nice Côte d'Azur. Les Stations d'épuration : grands travaux réalisés et à venir. nicecotedazur.org.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7. ^ Pollution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8. ^ Pollution de l'air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9. ^ Pollution de l'eau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0. ^ demarchesadministratives.fr. COMMISSARIAT DE POLICE À NICE 06000. demarchesadministratives.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1. ^ demarchesadministratives.fr. GENDARMERIE À NICE 06000. demarchesadministratives.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2. ^ Infos générales (06. ALPES-MARITIMES). pompiercenter.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3. ^ Délinquance à NICE (06000), les chiffres.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4. ^ Vincent-Xavier Morvan (編). Comment Poutine a récupéré les reliques d'Alexandre II à Nice. lefigaro.fr. 2018-09-09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5. ^ UNESCO (編). Nice, la ville neuve née du tourisme, ou l’invention de la Riviera. whc.unesco.org.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6. ^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編). Immeuble de l'Hôtel Negresco. pop.culture.gouv.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7. ^ France 3 Provence-alpes-cote-d-azur (編). votre recherche " Nice ". france3-regions.francetvinfo.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8. ^ Institut national de l'origine et de la qualité (編). Bellet ou Vin de Bellet rouge - Présentation. inao.gouv.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文化類
  1. ^ Collèges et lycées à Nice.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 ^ Education à NICE (06000). villedata.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3. ^ ville de Nice. Villa Arson. nic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4. ^ OGC Nice. PALMARÈS. ogcnic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法語). 
  5. ^ OGC Nice. L'ALLIANZ RIVIERA. ogcnic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6. ^ Stade Niçois Rugby. LE RUGBY À NICE DEPUIS 1912. stadenicoisrugby.ovh.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7. ^ Le Routard (編). Place Masséna Nice - Guide et photos. routard.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8. ^ Diocèse de Nice (編). Bref historique d’un territoire entre France et États de Savoie. nice.catholiqu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9. ^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Cathédrale Sainte-Reparate. pop.culture.gouv.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0. ^ Les 15 mosquées à Nice - 12 résultats correspondent à votre recherche. lamosqueeducoin.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1. ^ MOSQUÉE AR-RAHMA. umam06.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2. ^ Michelin Voyage (編). Alpes-Maritimes - Nice: Vaut le voyage. voyages.michelin.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13. ^ Louis Alibert. Gramatica occitana segon los parlars lengadocians. Toulouse: Institut d'Estudis Occitans / Institut d'Estudis Catalans. 2000: 530. ISBN 2-85910-274-4 (奧克語). 
  14. ^ Hervé Abalain. Le français et les langues historiques de la France. Éditions Jean-Paul Gisserot. 2007: 317. ISBN 978-2-87747-881-6 (法語). 
  15. ^ Jacques Médecin. La Cuisine du Comté de Nice. Paris: Edition Julliard. 1972. ISBN 2-26000-025-8 (法語). 
  16. ^ Hélène Barale. La Cuisine niçoise d'Hélène Barale : Mes 106 recettes. Gilletta Éditions. 2006: 144. ISBN 9782915606447 (法語). 
綜合類
  1. ^ 1.0 1.1 1.2 1.3 communes.com. La ville de Nice. communes.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Géoportail. Carte. Géoportail.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9) (法語). 
  3. ^ νίκη in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194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revised and augmented throughout by Jones, Sir Henry Stuar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cKenzie, Roderick. Oxford: Clarendon Press. In the Perseus Digital Library, Tufts University.
  4. ^ 4.0 4.1 Station météorologique de Nice - Côte d'Azur. infoclimat.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5. ^ 5.0 5.1 Automobile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6. ^ 6.0 6.1 Le Monde (編). Résultats des élections municipales. lemond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5) (法語). 
  7. ^ 7.0 7.1 Nice (06000),alpes-maritimes. linternaute.fr.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8. ^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 2017-12-27, Wikidata Q156616 
  9.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6,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 2018-12-27, Wikidata Q63330390, (原始內容存檔於4 January 2019) (法語) 
  10. ^ Populations légales communales depuis 1968.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 [2021年6月4日]. 
  11. ^ 11.0 11.1 11.2 Sport, loisirs et tourisme à NICE (06000). linternaute.com.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9) (法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