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注音符号
粤语注音符号 | |
---|---|
类型 | |
创造者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
使用时期 | 1932年至今 |
语言 | 粤语 |
相关书写体系 | |
父体系 | |
姊妹体系 | 台湾方音符号、苗语注音符号 |
Unicode | |
范围 | U+3100-U+312F U+31A0-U+31BF |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粤语注音符号是为广东话标音的拼音方案,用注音符号拼写广东话发音,1930年代至1950年代发明。
历史
[编辑]民国政府时期
[编辑]官话注音符号制订后,全国各地拼写当地汉语。为此,广东省注音符符号推行委员会成立,其推行办法草案第五项为:“编辑方音注音符号传习小册及注音符号本地同音常用字汇,用本地话解释,以利推行……”委员会成员包括赵雅庭,其先作“粤语注音横推直看拼音一览表”,该表在省立注音符号传习所及中华国音快字研究会实验过,演讲不及一小时,全场参与者都能通晓。然后,他在1931年出版《民众识字粤语拼音字汇》,即以注音符号标列广州市粤音。为了标示粤音,他新增粤语独有的“”([kʷ])和“”([kʷʰ])符号,用来取代原本“ㄍㄨ”、“ㄎㄨ”的拼法,不过在书中并不统一,时而使用新符号,时而仍旧使用“ㄍㄨ、ㄎㄨ”。元音[œ]及[ɵ]也使用新增的“”号。[ts]、[tsʰ]、[s]用“ㄐ”、“ㄑ”、“ㄒ”来写。至于粤语独有的元音[ɐ],赵雅庭没特别设符号。他借“ㄟ”代表[ɐi]而非[ei]([ei]改作“ㄝㄧ”);借“ㄡ”代表[ɐu]而非[ou]([ou]改作“ㄛㄨ”);借“ㄣ”及“ㄥ”来表示[ɐn]及[ɐŋ](本表示官话的/ən/和/əŋ/,但粤语无此音);[ɐm]则以“ㄜㄇ”标示。换言之赵雅庭以“ㄜ”代表粤语的[ɐ]元音,但他尽可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减少使用“ㄜ”。韵尾[m]、[n]、[ŋ]、[p]、[t]、[k]写为“ㄇ”、“ㄋ”、“ㄫ”、“ㄆ”、“ㄊ”、“ㄎ”,与声母及元音一样大小,其下方也没有附点。音节鼻音使用“ㄇ”和“ㄫ”。
然而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并没怎么采用或吸收赵雅庭的方案。其于1932年四月初版、由赵元任主编的注音符号总表中,有以注音符号为基础修改而成的广州闰号分表,采用的标示方法与赵雅庭使用的相差很远。在国语注音符号的基础上删去了12符[1],并新增了“([ts])、([tsʰ])、([s])、([ŋ])、([ɐ])、([œ]及[ɵ])、([am])、([ɔn])、([ɔŋ])、(韵尾及音节鼻音[m])、(音节鼻音[ŋ])”11符;并将“(-p)、(-t)、(-k)”附于元音后来记入声韵。方案包含15声母符号以及24韵母符号(包括用于韵腹和韵尾的符号),共39符(声母“ㄆ、ㄊ、ㄎ”与韵尾“ㄆ、ㄊ、ㄎ”分别计算)。本条目后列的民国政府方案,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方案,非赵雅庭方案。
人民政府时期
[编辑]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1950年代颁布了新的粤语注音方案。与民国政府方案相比,多了粤语独有的“([kʷ])”和“([kʷʰ])”符号,用来取代原本的“ㄍㄨ、ㄎㄨ”拼法。[ts]、[tsʰ]、[s]由“、、”改为“ㄐ、ㄑ、ㄒ”。“ㄟ”代表的音从[ei]改为[ɐi](而[ei]改作“ㄝㄧ”);“ㄡ”代表的音从[ou]改为[ɐu](而[ou]改作“ㄛㄨ”);“ㄣ”及“ㄥ”改为代表[ɐn]及[ɐŋ]——“ㄣ”和“ㄥ”在广州闰号只作韵尾[n]及[ŋ],与韵腹元音结合,不单独使用。[œ]及[ɵ]的写法改作“”;同时删减了广州闰号的[am]、[ɔn]、[ɔŋ]三符。韵尾[m]、[n]、[ŋ]的写法由“ㆬ、ㄣ、ㄥ”改为“ㄇ、ㄋ、ㄫ”。音节鼻音改为“ㄇ”和“ㄫ”,弃用“ㆬ”与“ㆭ”。“[jʊŋ]”也改作“ㄧㄨㄫ”,视为属于“[ʊŋ]”韵,弃用民国政府方案的“ㄩㄥ”。方案包含了17声母符、16韵母符(并没有计算用于韵尾的“ㄇ、ㄋ、ㄫ、ㄆ、ㄊ、ㄎ”),共33符。
综合来说,人民政府方案主要建基于赵雅庭方案,不过从民国政府方案中吸收了“”来代表元音[ɐ],不用“ㄜ”。同时,也统一以“”和“”来表示声母[kʷ]和[kʷʰ],不再混杂“ㄍㄨ、ㄎㄨ”的写法。为使韵尾清晰,人民政府方案在韵尾下加上附点(本条目因排版技术问题,无法加上附点,改以缩小字元显示)。
近代
[编辑]后来出现的各种粤语拉丁化方案受到更广泛使用,目前于日常生活使用粤语注音符号的人已很少,只在少数粤语研究者或爱好者之间使用。[2]
同时,统一码并未收录部分粤语注音符号,无法在电脑输入;不过有民间爱好者借用统一码已收录的台湾方音符号、日语片假名等符号,拼成完整的粤语注音。2020年3月推出的统一码13.0版补足了人民政府方案的粤语注音符号,不必再找其他符号借代。
注音符号表
[编辑]统一码收录不全,符号表以图档为准。若已收录,则加于图档右旁;若还未收,则只显示图档。
民国政府时期
[编辑]声母 | 介音 | 韵母 | 辅音韵尾 | |||||||
---|---|---|---|---|---|---|---|---|---|---|
ㄅ | ㄉ | ㄍ | ㄧ | ㄚ | ㄞ | ㆬ | ㆬ | |||
ㄆ | ㄊ | ㄎ | ㄨ | ㄛ | ㄟ | ㄢ | ㆭ | ㄣ | ||
ㄇ | ㄋ | ㄫ | ㄩ | ㄝ | ㄠ | ㄤ | ㄥ | ㆶ | ||
ㄈ | ㄌ | ㄏ | ㆿ | ㄡ | ||||||
唇音 | 舌尖中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半元音 | 单音韵母 | 复音韵母 | 鼻音 复音韵母 |
辅音 音节化 |
鼻音韵尾 | 入声韵尾 |
人民政府时期
[编辑]声母 | 半元音 | 韵母 | 辅音韵尾 | ||||||||
---|---|---|---|---|---|---|---|---|---|---|---|
ㄅ | ㄉ | ㄐ | ㄍ | ㆼ | ㄧ | ㄚ | ㄞ | ㄢ | ㄇ | ㄇ | ㄆ |
ㄆ | ㄊ | ㄑ | ㄎ | ㆽ | ㄨ | ㄛ | ㄟ | ㄣ | ㄫ | ㄋ | ㄊ |
ㄇ | ㄋ | ㄒ | ㄫ | ㄩ | ㄝ | ㄠ | ㄤ | ㄫ | ㄎ | ||
ㄈ | ㄌ | ㄏ | ㆿ | ㄡ | ㄥ | ||||||
ㆾ | |||||||||||
唇音 | 舌尖中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圆唇音 | 半元音 | 单音韵母 | 复音韵母 | 鼻音 复音韵母 |
辅音 音节化 |
鼻音韵尾 | 入声韵尾 |
注音方案
[编辑]汉字的粤语注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组合而成,具体方案见下方三者的列表。
声母表
[编辑]声类 | 声母 | 国际音标 | 例 | |
---|---|---|---|---|
字 | 注音 | |||
唇 | ㄅ | [p] | 波 | ㄅㄛ |
ㄆ | [pʰ] | 婆 | ㄆㄛ | |
ㄇ | [m] | 摸 | ㄇㄛ | |
ㄈ | [f] | 科 | ㄈㄛ | |
舌 | ㄉ | [t] | 多 | ㄉㄛ |
ㄊ | [tʰ] | 拖 | ㄊㄛ | |
ㄋ | [n] | 挪 | ㄋㄛ | |
ㄌ | [l] | 罗 | ㄌㄛ | |
齿 | (国) ㄐ(人) |
[t͡s]* | 支 | ㄧ(国) ㄐㄧ(人) |
(国) ㄑ(人) |
[t͡sʰ]* | 雌 | ㄧ(国) ㄑㄧ(人) | |
(国) ㄒ(人) |
[s]* | 思 | ㄧ(国) ㄒㄧ(人) | |
牙 | ㄍ | [k] | 家 | ㄍㄚ |
ㄎ | [kʰ] | 卡 | ㄎㄚ | |
ㄫ | [ŋ] | 牙 | ㄫㄚ | |
合口 | ㄍㄨ(国) (人) |
[kʷ] | 瓜 | ㄍㄨㄚ(国) ㄚ(人) |
ㄎㄨ(国) (人) |
[kʷʰ] | 夸 | ㄎㄨㄚ(国) ㄚ(人) | |
喉 | ㄏ | [h] | 哈 | ㄏㄚ |
半母音 | ㄧ | [j] | 也 | ㄧㄚ |
ㄨ | [w] | 蛙 | ㄨㄚ |
- 零声母字不必补声母符号;“ㄧ、ㄨ、ㄩ”行的韵母也同样不用补。
- 粤语现今有“[t͡s]~[t͡ʃ]~[t͡ɕ]”、“[t͡sʰ]~[t͡ʃʰ]~[t͡ɕʰ]”、“[s]~[ʃ]~[ɕ]”三只咝音;每只都有三种发音,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异,但在二百年前皆分为“精庄组”和“知章组”,换言之有六只咝音。
韵母表
[编辑]末行为国际音标,标于方括间。
- [ɛːu]、 [ɛːm]、 [ɛːn]、 [ɛːp̚]、 [ɛːt̚]是口语音或白读音而非传统读书音。原方案无此音,今按其体系类推。
- [jʊŋ]为[j]声母跟[ʊŋ]韵母的组合,但在国民政府时期写作“ㄩㄥ”而非“ㄧㄨㄥ”。
声调表
[编辑]《注音符号总表》指,声调可不标,如必须标注时可用下列方法,标于末尾符号的右上角。
小号的辅音韵尾按标准的注音符号方式排版。横排时,小号辅音韵尾标于韵母右方的左下角;竖排时,小号辅音韵尾标于韵母下方的右上角。台湾方音符号因为注式过长而在竖排时把辅音韵尾放置在韵母右方,并不是正常的注音符号排版方式。
名称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上阴入 | 下阴入 | 阳入 |
---|---|---|---|---|---|---|---|---|---|
调值 | 55/53 | 35 | 33 | 11/21 | 23 | 22 | 5 | 3 | 2 |
国际 音标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 | ˉ 通常不标 |
ˇ | ˋ | ˊ | ˘ | ˆ | ˙ | 不标 | ʻ |
横向 例子 |
通常不标 |
||||||||
竖向 例子 |
通常不标 |
范例
[编辑]1932年注音符号总表广州闰号分表范例语句
[编辑](注:为排版之便,“、、、”借用形似的“¥、ㄗ、ㄘ、ㄙ”表示。)
1950年代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粤语注音方案
[编辑]电脑支援
[编辑]目前统一码支援下列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 Bopomofo[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10x | ㄅ | ㄆ | ㄇ | ㄈ | ㄉ | ㄊ | ㄋ | ㄌ | ㄍ | ㄎ | ㄏ | |||||
U+311x | ㄐ | ㄑ | ㄒ | ㄓ | ㄔ | ㄕ | ㄖ | ㄗ | ㄘ | ㄙ | ㄚ | ㄛ | ㄜ | ㄝ | ㄞ | ㄟ |
U+312x | ㄠ | ㄡ | ㄢ | ㄣ | ㄤ | ㄥ | ㄦ | ㄧ | ㄨ | ㄩ | ㄪ | ㄫ | ㄬ | ㄭ | ㄮ | ㄯ |
注释 |
注音符号扩展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1Ax | ㆠ | ㆡ | ㆢ | ㆣ | ㆤ | ㆥ | ㆦ | ㆧ | ㆨ | ㆩ | ㆪ | ㆫ | ㆬ | ㆭ | ㆮ | ㆯ |
U+31Bx | ㆰ | ㆱ | ㆲ | ㆳ | ㆴ | ㆵ | ㆶ | ㆷ | ㆸ | ㆹ | ㆺ | ㆻ | ㆼ | ㆽ | ㆾ | ㆿ |
注释
|
字型支援
[编辑]目前有开源字型一点明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全字库注音符号修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支援所有统一码已收录的粤语注音符号字元。
早期字元替代
[编辑]起初统一码并未收录部分粤语注音符号,只有官话用的注音符号。1999年9月,3.0版增加了台湾方音符号;2010年10月,增收了注音字母苗文,却仍缺乏对粤语的支援。直至2019年4月,在陈永聪(Eiso Chan)与内木一郎等人倡议[5],并获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PanLex计划的Ben Yang和议[6]后,统一码在2020年3月推出的13.0版终于补足了人民政府完整的粤语注音符号,此时才有上表中排最末那数个字元“ㆻ、、、、”。而国民政府方案的“、、、”,目前还未收录。
在统一码13.0版前,用户一直无法用电脑输入完整粤语注音;不过有民间硏究者借用统一码已收录的台湾方音符号、日语片假名甚至其他符号,来拼成完整的粤语注音。有些甚至改动了原方案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做法如:
- “”借用形似的日语片假名“ハ”表示。现在统一码已增收“ㆿ U+31BF”,可以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或“”借用形似的货币符号“¥”、西里尔字母“Ұ”、数学符号“⩝”、日语片假名“サ”甚至汉字“廿”来表示,或假借粤语不使用的“ㄜ”。有些方案还会区分[œ]和[ɵ],例如以“サ”来表示前者,以“¥”或“廿”来表示后者。现在统一码已增收“ㆾ U+31BE”,后者可以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借用“ㄗ、ㄘ、ㄙ”表示。
- “”借用同音的台湾方音符号“ㆰ”表示。
- “”借用汉字“干”来表示。
- “”借用同音的台湾方音符号“ㆲ”、垂直符号“⊥”,甚至汉字“丄”来表示。
- 入声韵尾不论“ㄅ、ㄉ、ㄍ”还是“ㄆ、ㄊ、ㄎ”皆借用“ㆴ、ㆵ、ㆶ”表示。这三码位的原意是收录前者,但统一码作业错误,令初时本来要给“ㄍ”的码位变了“ㄎ”的形状。统一码现已增收“ㄍ U+31BB”,可用“ㆴ、ㆵ、ㆻ”来表示。
- “”回退到民国政府时期写法“ㄍㄨ”,或假借粤语不用的“ㄓ”,甚至汉字“广”或“巛”来表示。统一码现已增收“ㆼ U+31BC”,可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 “”回退到民国政府时期写法“ㄎㄨ”,或假借粤语不用的“ㄔ”,甚至汉字“亏”来表示。统一码现已增收“ㆽ U+31BD”,可直接标示,不必以其他符号借代。
部分适应电脑方案对照
[编辑]这对照表列出一部分适应统一码的方案[7],并附上国民及人民政府时期原方案、国际音标、粤拼作对照。
声母
[编辑]声类 | 国际音标 | 声母 | 国民 | 人民 | 冯氏 | 陈氏 | 图略 | 方扩 | 一脑 |
---|---|---|---|---|---|---|---|---|---|
唇 | [p] | 帮 | ㄅ | ㄅ | ㄅ | ㄅ | ㄅ | ㄅ | ㄅ |
[pʰ] | 滂 | ㄆ | ㄆ | ㄆ | ㄆ | ㄆ | ㄆ | ㄆ | |
[m] | 明 | ㄇ | ㄇ | ㄇ | ㄇ | ㄇ | ㄇ | ㄇ | |
[f] | 非 | ㄈ | ㄈ | ㄈ | ㄈ | ㄈ | ㄈ | ㄈ | |
舌 | [t] | 端 | ㄉ | ㄉ | ㄉ | ㄉ | ㄉ | ㄉ | ㄉ |
[tʰ] | 透 | ㄊ | ㄊ | ㄊ | ㄊ | ㄊ | ㄊ | ㄊ | |
[n] | 泥 | ㄋ | ㄋ | ㄋ | ㄋ | ㄋ | ㄋ | ㄋ | |
[l] | 来 | ㄌ | ㄌ | ㄌ | ㄌ | ㄌ | ㄌ | ㄌ | |
齿 | [ts]、[tʃ] | 精 | ㄗ | ㄐ | ㄐ | ㄗ | ㄗ | ㄓ | ㄗ |
[tsʰ]、[tʃʰ] | 清 | ㄘ | ㄑ | ㄑ | ㄘ | ㄘ | ㄔ | ㄘ | |
[s]、[ʃ] | 心 | ㄙ | ㄒ | ㄒ | ㄙ | ㄙ | ㄕ | ㄙ | |
牙 | [k] | 见 | ㄍ | ㄍ | ㄍ | ㄍ | ㄍ | ㄍ | ㄍ |
[kʰ] | 溪 | ㄎ | ㄎ | ㄎ | ㄎ | ㄎ | ㄎ | ㄎ | |
[ŋ] | 我 | ㄫ | ㄫ | ㄫ | ㄫ | ㄫ | ㄫ | ㄫ | |
合口 | [kʷ] | 古 | ㄍㄨ | ㄬ | ㄓ | ㄍㄨ | 巛 | ||
[kʷʰ] | 困 | ㄎㄨ | 亏 | ㄔ | ㄎㄨ | 亏 | |||
喉 | [h] | 晓 | ㄏ | ㄏ | ㄏ | ㄏ | ㄏ | ㄏ | ㄏ |
半母音 | [j] | 以 | ㄧ | ㄧ | ㄧ | ㄧ | ㄖ | ㄧ | ㄧ |
[w] | 云 | ㄨ | ㄨ | ㄨ | ㄨ | ㄪ | ㄨ | ㄨ |
韵母
[编辑]声调
[编辑]调名 | 国际音标 | 例字 | 国民 | 人民 | 冯氏 | 陈氏 | 图略 | 方扩 | 一脑 |
---|---|---|---|---|---|---|---|---|---|
阴平 | ˥/˥˧ | 丁 | ˉ | 无 | 无 | ˋ | ˉ/¹ | 无 | ˉ |
阴上 | ˧˥ | 顶 | ˇ | 无 | 无 | ˊ | ˇ/² | ˋ | ˊ |
阴去 | ˧ | 碇 | ˋ | 无 | 无 | 无 | ˋ/³ | ˪ | ˋ |
阳平 | ˩/˨˩ | 停 | ˊ | 无 | 无 | ˚ | ˍ/⁴ | ˊ | ˍ |
阳上 | ˩˧/˨˧ | 挺 | ˘ | 无 | 无 | ˇ | ˬ/⁵ | ˇ | ˏ |
阳去 | ˨ | 定 | ˆ | 无 | 无 | 〝 | ˎ/⁶ | ˫ | ˎ |
上阴入 | ˥ | 的 | ˙ | 无 | 无 | ˋ | ˙/⁷ | 无 | ˉ |
下阴入 | ˧ | 踢 | 无 | 无 | 无 | 无 | ˚/⁸ | 无 | ˋ |
阳入 | ˨ | 敌 | ʻ | 无 | 无 | 〝 | ./⁹ | ˙ | ˎ |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赵雅庭:《民众识字粤语拼音字汇》,广州:广州神州国光社,1931年。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职工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 冯田猎:《粤语同音字典》,香港:东联学供社,1974年。
注释
[编辑]- ^ 被删去的12个注音符号为ㄐ、ㄑ、ㄒ、ㄓ、ㄗ、ㄘ、ㄙ、ㄔ、ㄕ、ㄖ、ㄜ、ㄦ。
- ^ WANG Hai QIN Yiou YIN J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Illustrations of Men and Things in Kwangtung Based on The Chinese Repository[J]. CJJC, 2016, 38(7): 41-58.
- ^ 存档副本.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 ^ 存档副本.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 ^ Eiso Chan: Preliminary proposal to encode four extended Bopomofo letters for Cantonesein BMP (PDF).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3).
- ^ Ben Yang: Proposal to encode Cantonese Bopomofo Characters (PDF).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3).
- ^ 中文字元資料頁:粵語注音方案 (PDF).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