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桂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桂系
存在時期1922年-1953年(32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部門中華民國 桂軍(1922年-1925年)
中華民國 國民革命軍(1925年-1947年)
中華民國陸軍(1947年-1953年)
種類陸軍
參與戰役統一廣西
國民革命軍北伐
中國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李宗仁
白崇禧
黃紹竑
黃旭初
李品仙

新桂系,指相對於舊桂系,在1920年代崛起,以李宗仁白崇禧廣西出身者為代表之軍閥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後因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失利,新桂系也隨之瓦解。

創建

[編輯]

曾在護國軍第六軍林虎部任統領的李宗仁,在第二次粵桂戰爭後不願隨上司開赴廣東,率部千餘人進入廣西六萬大山發展。李宗仁主動聯絡其廣西陸軍小學堂同窗黃紹竑白崇禧效力。1922年5月,自立旗號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李宗仁部控制玉林、容縣等7縣市,在整合其盟友後軍力增至3000餘人。此後,李宗仁一度在名義上接受陸榮廷改編,改稱「廣西陸軍第五獨立旅」。期間他開辦了玉林幹部教練所、士官教導大隊訓練軍官、軍士長及上等兵,這些措施為後來的新桂系軍隊的戰鬥力奠定了基礎。不久,李宗仁聯軍發展到六千餘人。

1923年6月,白崇禧廣州拜訪孫中山,在孫支持下,黃紹竑以「廣西討賊軍總指揮」的名義攻克桂東重鎮梧州。新桂系在政治上正式與舊桂系脫鈎,開始在廣西壯大。同年10月,「李、黃、白」加入改組中的中國國民黨,其部隊改名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1924年初,孫委任李為廣西省綏靖督辦,黃為綏靖會辦,白為軍參謀長。

崛起

[編輯]

1924年5月23日,李發表「統一廣西宣言」,開始逐步武力統一廣西。李、黃、白採用「合縱連橫」之策略,首先一鼓盪平陸雲高部;其後趁陸榮廷與沈鴻英發生激戰,與沈鴻英南北夾擊陸榮廷,同年秋擊潰陸榮廷部,攻佔省會南寧;隨即與沈鴻英決戰,至1925年4月消滅其勢力,統一廣西。舊桂系至此被消滅。

在新桂系與沈鴻英決戰期間,孫中山於北京病危逝世。隨後滇系軍閥唐繼堯即聯絡廣東軍閥陳炯明鄧本殷劉震寰等,準備東下入粵推翻廣州國民黨政府。李宗仁拒絕同唐繼堯合作,唐繼堯遂派龍雲盧漢唐繼虞等率領7萬滇軍,分三路入桂。自1925年2月至7月,歷經崑崙關柳州沙埔、南寧諸役,新桂系終將三路滇軍擊潰。7月22日,各路滇軍殘部全部潰退回滇。由名將蔡鍔一手訓練、裝備精良之滇軍系統自此失勢。

新桂系統一廣西後效忠廣州國民政府。1925年10月,國民政府二次東征陳炯明之際,熊克武鄧本殷林俊廷申葆藩等見廣州空虛,遂乘機叛變,組織3萬餘叛軍圍攻廣州,國民政府遂檄調李宗仁部出師解圍,新桂系部隊幾乎全軍出動,激戰至12月7日,終將各路叛軍消滅。同時蔣中正東征亦告大捷,陳炯明部完全覆滅。兩廣完全統一於國民政府之下。1926年3月,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軍長黃紹竑黨代表白崇禧參謀長,全軍4萬餘人。當時國民政府下轄七個軍,除第七軍外,其他六軍之黨代表均由中國共產黨黨員擔任。不過,新桂系也派李宗義王公度韋永成謝蒼生等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新桂系拒絕中國國民黨廣西省黨部由黨中央主建,令廣州國民政府被迫同意由李宗仁、黃紹竑擔任省黨部正、副主任委員;但作為妥協,新桂系亦接受國民政府派遣共產黨員梁六度周錫桓陳立亞等人擔任省黨部常務委員(後在四一二事件清黨期間,此三人被處決)。中國共產黨黨員黃日葵則出任第七軍政治部主任,馬邁耶夫出任俄國軍事顧問。北伐開始後,此二人在李宗仁、黃紹竑打壓下無法正常工作,先後返回廣州。

北伐戰爭

[編輯]

作戰

[編輯]

1926年5月初,李宗仁派鍾祖培旅北上支援受北洋軍閥吳佩孚攻擊的湖南軍閥唐生智,由此打響北伐第一槍,直接促成了北伐的進行。6月,北伐全面開始,李宗仁率第七軍2萬餘人作為主力部隊北上,二號人物黃紹竑留守廣西,三號人物白崇禧被蔣中正破格提拔為北伐軍代理參謀總長兼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經過衡陽汨羅江汀泗橋賀勝橋諸戰役後,北伐軍主力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七軍、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擊潰直系吳佩孚的二十萬軍隊,圍困武昌。9月,第七軍奉命進入江西戰場。經過箬溪德安王家鋪九仙嶺四場血戰,擊破孫傳芳的主力部隊10餘萬人,為國民政府控制江西奠定了基礎,獲得蔣中正明令褒獎。

1927年2月下旬,第七軍轉戰江南,3月攻下安慶蕪湖,孫傳芳之安徽省長陳調元率所部2萬餘人投誠;同時,白崇禧指揮以第一軍為主的東路軍攻佔浙江上海,至3月23日程潛第6軍佔領南京,整個長江流域已為國民政府所有。鑑於第七軍的戰功,第七軍被民間和官方宣傳稱為「鋼七軍」。

清黨事件

[編輯]

1927年1月底,蘇俄鮑羅廷在武漢遊說李宗仁,希望其取代蔣中正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遭李拒絕,雙方並就當下激烈的工農運動產生爭執。李宗仁返回南京後,全力支持蔣中正反俄清共。4月12日,新桂系聯合蔣中正發動清黨。李宗仁率領第七軍在南京警戒可能左傾之軍隊,在采石磯將意圖暴動之程潛林祖涵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包圍繳械,並在第一軍劉峙第2師逮捕共產黨員。白崇禧則在上海直接指揮清共,黃紹竑、李濟深同時在廣西、廣東清黨,處決大批中國共產黨分子、中國國民黨內部左翼人士。7月15日,汪精衛亦開始分共,中國共產黨至此在中國轉入地下活動。1927年12月起,在新桂系統治湖北期間,剿共尤其殘酷。

9月初,在南昌暴動失利的中共軍隊向廣東撤退。國民政府立即命黃紹竑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兩省剿共,連戰皆勝。9月底,第十五軍在廣東潮汕地區擊破共軍主力,10月初共軍瓦解,殘部約800人,由朱德陳毅帶領竄往湖南。

中國共產黨認為,新桂系應對四一二政變負主要責任,所以長期對新桂系作為一股軍閥勢力進行批判。

繼續北伐

[編輯]

馮玉祥調停下,南京、武漢皆同意分路繼續北伐。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5月11日,第七軍佔領巢縣,13日於柘皋大破直魯軍。15日晚第七軍在合肥梁園擊破直魯軍宿將馬濟率精銳4萬餘人並1千餘名白俄騎兵。20日又攻克鳳陽,22日,佔領重鎮蚌埠,6月2日,克復徐州。第七軍第一師師長夏威升任第七軍代軍長。6月23日,第七軍進攻山東,25日佔領嶧縣,27日在臨城全殲直魯軍精銳馬玉仁師。

7月初,武漢軍在許昌鄭州迭破張學良奉軍後,突然自前線全部掉頭南下;7月中,唐生智張發奎兩部30萬大軍在鄂東集結,欲東征南京,打倒蔣中正。李宗仁立即率第七軍自山東前線兼程南下,駐防蕪湖、安慶一線。第七軍撤離後,直系孫傳芳,直魯系許琨徐源泉等組成聯軍向徐州反撲,北伐軍大敗,徐州失守。至8月5日,蔣中正率敗軍退回江南,江北除個別據點皆被孫傳芳軍佔領。李宗仁得悉友軍徐州慘敗後,遂放棄安慶,第七軍全軍向蕪湖、南京收縮,漢方唐生智軍遂進佔安慶,集結東下。

問鼎中原

[編輯]

蔣中正下野

[編輯]

8月,新桂系成功聯合何應欽逼迫蔣介石下野,達成南京與武漢兩國民政府的統一,史稱「寧漢合流」。蔣中正下野後,李宗仁立即將第七軍第二師、第三師分別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第十三軍,原二師師長胡宗鐸任第十九軍軍長,第十三軍軍長則由白崇禧自兼,將第七軍廣西留守部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黃紹竑親任軍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校長亦由白崇禧擔任,直到蔣復出。8月底,為打擊蔣中正的勢力,桂系人物張定璠被任為上海市市長。隨後第七軍又在龍潭戰役中擊敗來犯的孫傳芳部隊。龍潭之戰導致孫傳芳的軍隊損失殆盡,孫傳芳從此淡出中國政壇。

寧漢戰爭

[編輯]

9月,新桂系與唐生智為爭奪政治權力,爆發寧漢戰爭。唐生智被擊敗,其部隊被新桂系改編。其中,葉琪廖磊李品仙三人日後成為新桂系核心人物。新桂系勢力從廣西擴展到兩湖,並且由於與粵系首領李濟深的聯合,使得新桂系勢力還進入廣東。

期間,李宗仁將原駐武漢三鎮之唐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由原第十九軍第1師師長陶鈞任軍長。而胡宗鐸、陶鈞兩人均為湖北人,皆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分任19、18兩軍軍長後,清一色使用鄂籍保定官校背景之幹部,在新桂系中形成鄂系軍事團體。

廣州事變與驅汪

[編輯]

1927年11月16日,張發奎在汪兆銘指示下於廣州發動政變,企圖刺殺黃紹竑,黃僥倖逃脫。12月,張發奎部與第七軍第十五軍展開血戰,張部將領許志銳戰死,黃鎮球重傷,餘部由薛岳繆培南朱暉日率領逃往江西,張發奎黃琪翔下野流亡海外。戰後,第十五軍第二師師長黃旭初升任代軍長,並新編王應榆獨立師長期駐防粵北,直至蔣桂戰爭結束。新桂系在軍事上消滅唐、張兩部後,發動強大政治攻勢,要求凡是在「四一二清黨」期間,反對南京國民政府,態度同情共產黨國民黨黨員皆須要檢討自咎,並不得擔任黨內領導職務,矛頭直指汪精衛。李宗仁在黨務大會上直稱汪精衛賣黨賣國,是黨賊國賊;白崇禧更是宣稱要逮捕處決汪精衛。汪兆銘一系終被新桂系打倒,於12月15日總辭職,汪本人流亡赴法。

新桂系不到半年時間,便將蔣中正孫傳芳汪兆銘唐生智張發奎共產黨等各路力量一一逐出中國政治中心,問鼎南京國民政府。新桂系主導國民政府期間,在軍事上以自身系統為重心,並聯合何應欽程潛;在政治上平反西山會議派,恢復其黨籍及黨內領導地位。然忽略了黨工、財政金融兩項,未將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予以更換,使得中央黨部中央銀行財政部等要害部門仍控制在蔣中正手中,成為蔣日後復出的重要基礎。

挫折與二次北伐

[編輯]

1928年初,蔣中正趁廣州事變及「桂系排汪」造成的影響,得以復出。1月9日,蔣中正正式在南京復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白崇禧第十三軍被迫撤出南京,調駐武漢。新桂系的發展受到挫折。

4月初,李宗仁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政治分會主席,白崇禧任副總司令。第四集團軍主要由新桂系嫡系部隊和改編的原唐生智部隊所組成,共轄16個又6個獨立師,有兵力20餘萬,轄區為兩廣、兩湖。4月10日,蔣中正指揮四大集團軍發動二次北伐,進攻以奉系張作霖為首的北方各軍閥。第四集團軍以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率領第13軍及唐生智改編部隊參加二次北伐。至5月30日,白崇禧部解閻錫山之圍後,率先進抵北京南郊。6月4日,張作霖遭日本關東軍炸死於皇姑屯。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中國。而新桂系則隨着「二次北伐」擴展至平津和河北地區。6月14日,《大公報》社論:廣西軍隊打到北京,乃中國歷史上破天荒之事。此時,新桂系達到發展巔峰。

1928年10月,第七軍按照國民政府指定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夏威任師長,轄四旅:第4旅旅長李明瑞,第5旅旅長李朝芳,第6旅旅長尹承綱,第7旅旅長楊騰輝。同月,李宗仁撥款改建了國立武漢大學

中原大戰

[編輯]

兩次蔣桂戰爭

[編輯]

1929年,蔣介石與新桂系間因爭奪地盤而爆發了蔣桂戰爭。蔣介石利用唐生智對舊部的影響力將河北的新桂系部隊瓦解,白崇禧隻身逃離。在湖北,蔣介石利用新桂系內部矛盾,成功促成原新桂系人物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最後蔣介石發動各方政治勢力和大小軍閥圍攻廣西,新桂系被擊敗。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國外,新桂系部隊損失慘重。

蔣介石隨後任命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但二人政治面貌為左翼親共,還在廣西引入鄧小平陳豪人等共產黨人進行活動。蔣介石隨即於1929年10月將二人的部隊擊敗。俞作柏避居香港,鄧小平到上海匯報,而李明瑞則和陳豪人、張雲逸俞作豫等人潛伏下來,並趁機發動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建立了左右江根據地。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趁亂返回廣西,並且掌握了一部分武裝。蔣介石又命粵軍進攻廣西,但新桂系聯絡張發奎、薛岳部搶先進攻廣東,桂張攻粵之戰爆發。雙方互有勝負,遂形成對峙局面。

參加中原大戰

[編輯]

1930年5月,新桂系北上參加中原大戰。初期新桂系自桂林北上後勢如破竹,但最後軍事不利而潰敗。最後新桂系、馮玉祥、閻錫山三大派別在中原大戰中都被蔣介石擊敗。雖然中原大戰的失敗並未動搖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但是二號人物黃紹竑是年底脫離了新桂系,在不出賣新桂系團體以及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諒解之下,赴蔣介石的中央任職。新桂系「李白黃」三人體系瓦解。不過黃紹竑並沒有積極地為蔣介石工作。

在新桂系部隊北上失利的同時,盧漢率領3師滇軍趁虛入桂,於7月中包圍南寧。1930年9月桂軍發動反攻,10月10日解南寧之圍,戰至11月初,盧漢部潰不成軍,殘部逃回雲南。為表彰第15軍韋雲淞師以2000多人堅守南寧孤城3個月,彈盡糧絕仍死守待援的勇氣,李宗仁宣佈每年10月10日為「旌忠節」以為紀念。

為使團體內部不再出現叛變投敵的事例,李宗仁於1930年9月1日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同志會,以嚴密組織,其中最要害的部門是「組織訓練委員會」,實際為特務情報機構,由王公度任主任。

治理廣西

[編輯]

剿共

[編輯]

1930年3月,李宗仁命第15軍梁朝磯師進剿中共左江根據地,18日,梁師克復龍州;月底,在憑祥靖西寧明擊破紅八軍主力,紅八軍軍長俞作豫、政治部主任何世昌率殘部數百人進入十萬大山。

將滇軍驅逐出省後,新桂系立即開始全力剿共。1930年10月在邕寧俘獲俞作豫、何世昌並押往南寧處決。11月,新桂系進剿中共右江根據地,擊敗紅軍。次年1月,紅七軍總指揮李明瑞、政委鄧小平鑑於在廣西無法立足,遂決定韋拔群率紅21師留下打游擊,主力則離開廣西轉往江西中央蘇區。1932年10月17日,第七軍在東蘭西山全殲紅二十一師,擊斃韋拔群。1934年湘江戰役中,廖磊第7軍、夏威第15軍重創彭德懷紅三軍團紅5師(原紅7軍);全殲紅軍少共國際師;重創紅五軍團,其中紅34師被全殲;幾全殲紅八軍團,僅周昆羅榮桓等個別人得以脫逃。

新桂系在剿共作戰中,既不允許紅軍入境,亦不允許蔣中正的中央軍入境。新桂系還積極鎮壓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起事,在金秀瑤變中,捕殺大批瑤族民眾;同時對左右江地區支持中共的壯族苗族民眾掃蕩。

東方斯巴達

[編輯]

1932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委任李宗仁為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黃旭初為廣西省政府主席,是為「後李白黃」體制。到1949年底,黃旭初實際主政廣西19年,最卓越之成就是開辦廣西大學,並在廣西實現了「高小全民義務教育」。自1932年至1936年,新桂系經營廣西,完善民團制度,消除了廣西境內的匪患,新桂系一改數千年來中國官府對於盜匪「剿撫並重」的政策,只剿不撫。民團保甲制度使廣西治安大幅好轉,亦能最大幅度的徵集後備兵員支持軍隊作戰。

新桂系的治理,使得廣西從邊遠落後省份逐漸現代化,其主要政策有「三自」和「三寓」政策,時稱「東方斯巴達」,亦獲譽三民主義模範省。廣西的政治、經濟、科技工業教育文化衛生交通航運等各方面得到長足的發展,截至抗戰爆發,新開公路24000多公里,成人受教育人數由不到3萬人增至近100萬人。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新桂系在廣西創設了10間兵工廠;進口德國步槍6萬支;成立廣西航空軍事學校,並附大型飛機配件廠,到抗戰爆發前有各式英日戰機60架[1]。抗戰期間,廣西空軍將士全部殉國。

兩廣事變

[編輯]

1936年6月,新桂系聯合粵系陳濟棠,發動了兩廣事變。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二中全會決議撤銷西南執行部與政委會,並改任兩廣軍事長官[2]:33。因部下余漢謀等被蔣介石收買倒戈,陳濟棠因而對前途失望而出走香港。後蔣介石調動部隊欲進攻廣西,新桂系則動員20萬兵力準備應戰。同時,蔡廷鍇將其十九路軍閩變失敗的餘部送入廣西,由區壽年翁照垣率領,後李宗仁將其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八軍(原第十五軍)176師,區任師長。後在全國人民強烈呼籲停止內鬥,以及各方政治勢力的斡旋下,9月中旬,新桂系與蔣介石達成協議:桂系擁戴蔣中正為全國領袖;在全面抗戰開始之時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出兵抗日;蔣介石允諾不動搖新桂系在廣西之統治地位。兩廣事變得以和平解決。

1937年2月,廣西桂軍接受中央統一番號,原使用的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番號取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兵力約5萬人:

參加抗日戰爭

[編輯]

前期

[編輯]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8月2日,蔣中正任命白崇禧為參謀次長,28日,國民政府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新桂系部隊立即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上將)、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上將)北上抗戰,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上將)則留駐廣西。是次廣西徵兵10萬人,報名人數逾百萬,需要抽籤決定。10月10日10時10分,李宗仁在完成抗日動員誓師工作後,飛往南京參加抗戰。

1937年10月,蔣中正廖磊全軍趕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此役,第21集團軍因首次與現代化日軍進行立體作戰,損失嚴重,其主力部隊第7、第48軍少將以上高級將領夏國璋龐漢禎秦霖等三人陣亡、另重傷兩人,基層官兵傷亡過半。11月12日,第21集團軍退出上海,第48軍(軍長韋雲淞中將)撤至常熟,第7軍(軍長周祖晃中將)則在吳興長興阻擊日軍第六師團,26日,因長江江陰要塞失守,日軍蜂擁登陸,第21集團軍乃奉命退往浙西。隨後,新桂系部隊在蘇北參加了淮河戰役。

中期

[編輯]

徐州會戰後結束後,桂系部隊主力撤到大別山。從1939年春季開始,安徽境內桂系部隊的同意蔣中正的方針,與當地共黨部隊相互傾軋。[3]

崑崙關戰役時,白崇禧以桂林行營主任擔任全局指揮。傳聞為了保存桂系實力;李宗仁儘量使用非桂系部隊作戰:夏威的十六集團軍只擔任助攻任務;在武鳴和追欽路西側打些「風流仗」;致使會戰失敗。[4]

皖南事變中,根據蔣介石國民黨的部署,白崇禧指示新桂系,將二十一集團軍四十八軍的鄭榮 176 師主力,佈防於長江北岸的無為一帶,任務是「阻止」新四軍北渡長江,並肅清江北的新四軍游擊隊,配合顧祝同、上官雲相作南北夾擊北上的皖南新四軍之態。[5]

1943年3月14日,重慶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率第八十九軍、保安第三縱隊、獨立第六旅等部偷渡運河;進佔中共淮北根據地中心區唐莫圩山子頭等地;計劃接應皖北國軍王仲廉部東進;合殲新四軍第四師於洪澤湖畔。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率領主力部隊迎戰韓德勤部隊。經兩天戰鬥,殲滅韓部的領導機關及重建的保安第三縱隊和獨立第六旅,俘韓德勤以下 1000 餘人。

後期

[編輯]

1944年的豫湘桂會戰中,由於新桂系內部保存實力的戰略思想;加之廣西空虛;未能對日軍的入侵做出有效反擊。僅在桂平等地與日軍爆發激烈戰鬥。在後期的桂柳會戰中,桂系守軍聯手廣西民團;與日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日軍使用了毒氣。而在桂林七星岩,八百壯士擊斃多名來犯日軍;最終全員殉國。桂林被攻佔後;幾乎全城被毀壞。相較起衡陽城下的長期僵持;桂林城則迅速淪陷;只經過10日的戰鬥日軍便成功佔領桂林;同日進據柳州。桂柳會戰以日軍擊敗新桂系國軍告終。

抗戰後與國共內戰前期

[編輯]

重慶談判期間,在華中的李品仙部隊曾與共產黨李先念部發生大規模激烈戰鬥。1945年8月底,李宗仁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名義上統帥冀、魯、察、綏、熱、平、津、青五省三市。10月3日,國民政府恢復白崇禧陸軍一級上將軍階;1946年1月7日,出任陸軍總司令;同年5月15日,白被任命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1946年,新桂系軍隊動員,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由於華中野戰軍主力在被絆長江北濱地區,部署在安徽第七軍第四十八軍迅速打通蚌埠徐州段的津浦線,在8月初國民革命軍第七軍172師於泗縣以一師之力抵擋九倍解放軍的逆襲後,8月底第七軍向東反攻,十日後攻陷宿遷,接着聲北擊南,三日內攻陷泗陽,之後以本身兩萬多人的兵力,北路使山東野戰軍的南下增援的五萬精銳於漁溝裹足不前並潰敗,掩護第七十四軍攻陷淮陰。到年尾,第七軍又隨第七十四軍聲南擊西,鏟平解放軍在蘇中最後一個基地──漣水

1947年,新桂系進一步動員原駐守後方的第四十六軍,北上參加山東戰役。但經過兩淮諸戰後的華東野戰軍異常強狡。千里迢迢北上,編在北路的第四十六軍率先在萊蕪之役全軍覆沒,第七軍在攻陷沂水後又增援失敗,導致第七十四軍孟良崮戰役全滅。當第二野戰軍國民黨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山東而南下大別山時,新桂系軍隊便撤離山東,隨新任九江指揮部指揮白崇禧南下,成功阻止解放軍第三次在大別山地區建立解放區,劉伯承在苦戰半年後撤回西。而新桂系之後便轉移到更富庶的湖北地區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部隊進行「千里躍進大別山」 戰略進攻後,國民政府調集中央軍與滇軍、新桂系、粵軍等部隊與解放軍進行多次戰鬥。由於解放軍避開戰鬥力較強的中央軍和新桂系部隊,不停的打擊戰鬥力較弱的粵軍、滇軍,使得國民政府對大別山地區的進攻多次失利。隨着解放軍勢力的不斷增強和華東,中原戰場上國民革命軍的逐漸失勢,新桂系部隊逐漸退出安徽省。

1947年11月,蔣中正決定於次年3月召開行憲國大,並選舉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李宗仁在壓力下堅持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在桂系眾人的幫助下,1948年4月29日以1,438票:1,295票擊敗蔣中正所支持的孫科,當選副總統

1948年6月1日,蔣中正任命何應欽為國防部長,白崇禧被蔣調任華中剿總司令長官。白不肯就職,後在蔣同意華中剿總不受國防部、參謀本部節制,直接對總統負責的條件後,方於6月16日赴武漢就職。此舉使桂系控制近30萬部隊,新桂系勢力再次膨脹。

末路

[編輯]

李宗仁任代總統

[編輯]

1948年底,三大戰役之後蔣介石的中央軍系受到嚴重打擊,國民政府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便是白崇禧華中剿總。桂系趁機逼蔣下野,欲以李宗仁為代總統與共產黨談判,進一步欲逼蔣出國。因形式緊迫,李宗仁最終態度軟化,於1949年1月21日接任中華民國代總統,與共產黨進行和談。

和談及破裂

[編輯]

李宗仁任代總統後,在江防計劃上李、蔣之間依然南轅北轍,李宗仁計劃以南京為重心,向上下游展開;蔣介石的安排則以上海為防禦重心。此外2月4日,行政院長孫科擅自將行政院遷至廣州,李宗仁力壓,最終孫科被迫於3月9日辭職,12日由何應欽接任行政院長,然何應欽在李代總統、「平民」蔣介石間無法自處而辭職,由閻錫山接任。另蔣介石命令將中央銀行所有黃金、白銀、美鈔外匯運往台灣,使得李宗仁政權雖取得南京、上海工商業界的支持,但試圖穩定貨幣之努力仍告失敗;李多次令台灣省主席陳誠將國庫金銀運回大陸終無果。而美國政府堅持要在台灣的金融資產運回大陸後,才可提供先前承諾的經濟援助,李宗仁屢次請求美國援助均未果。

1949年4月1日,李宗仁派張治中、黃紹竑等六人談判團赴北平,與共產黨談判。中共許以李宗仁未來中央政府副主席頭銜,桂系軍隊可保留30萬人且3年內不改編,廣西省2年內不實施土改;對於白崇禧如果願意任職地方,可擔任中南軍區司令員,如果想任職中央,則保證其地位不低於林彪。條件是李宗仁必須取消南京的國民黨政府,未來中央政府必須在北平,解放軍一定要渡江,但可在2年內不進入桂系軍隊駐紮的地區;首批43名戰犯中的某些人一定要逮捕。最終國共談判未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政府的長江防線崩潰。

李白揚鑣

[編輯]

解放軍渡江後,李宗仁飛赴桂林,決心在廣西自行重組政府;與蔣中正主導之國民黨中央徹底決裂。然而實現這個計劃的基礎;便是白崇禧手上的七個兵團,五十萬大軍。但白崇禧不願再度分裂;與李產生分歧。4月29日,白崇禧飛離武漢前往桂林;欲勸說李宗仁。飛機臨近桂林時突降暴雨;白只得改飛廣州。當晚蔣中正在黃埔軍校舊址晤白崇禧;說服白與自己合作。白崇禧自此未再見李宗仁;李白二人走向殊途。

軍事反擊與失敗

[編輯]

由於白崇禧的指揮得當,在湖北、湖南,解放軍都無法捕捉新桂系部隊的主力進行決戰。先前國軍將領陳明仁率軍隊投降共產黨,但在新桂系部隊的攻擊和收編下,陳明仁的軍隊損失近五萬多人。隨後,在湘南青樹坪,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個師因冒進,遭到新桂系三個主力軍的圍攻,損失3,000多人;是為青樹坪戰役

10月1日,中共建政。2日,林彪抓住戰機發動衡寶戰役,以13個師、17萬人的兵力將桂系精銳第7軍171、172師及軍部直屬部隊,第48軍138師、176師包圍,激戰至11日,僅第7軍軍長李本一率172師1個團,及138師師長英彥率該師大部逃出。這四個師是三大戰役後國軍最後的菁英,尤其是第七軍兩個師的消滅嚴重打擊剩餘國軍的士氣。此戰消滅新桂系主力部隊第七軍和其他部隊約五萬人。白崇禧指揮新桂系部隊退入廣西。隨後第四野戰軍以長距離迂迴追擊作戰,展開廣西戰役,聯合第二野戰軍第一野戰軍雷州半島,貴州等地對新桂系部隊進行大包圍。 最後攻入廣西,將新桂系十餘萬部隊消滅。

李宗仁在衡寶戰役後,對時局徹底失望,加之蔣介石復出,於是避居美國;白崇禧則前往台灣,願意服從蔣中正領導之中華民國政府;黃紹竑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參加中共召開的政協黃旭初則前往香港,接受中華民國政府的任職,組織國共兩黨之外的「第三勢力」進行活動,但並無成效。新桂系軍閥至此最終失敗並消亡。

解放軍攻佔廣西全境後;約有五萬新桂系部隊退入東南亞越緬泰邊境,在韓戰爆發後轉運台灣,這些部隊漸被播遷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直接控制,失去了「新桂系」的性質。

主要人物

[編輯]

陸軍一級上將李宗仁白崇禧

陸軍二級上將黃紹竑 投降黃旭初葉琪胡宗鐸陶鈞夏威廖磊李品仙劉士毅韋雲淞

中將少將夏國璋鍾毅 周元 鍾祖培楊騰輝賀維珍蘇祖馨黎行恕張淦陳濟恆 闞維雍 陳雄呂煥炎伍廷颺王公度覃連芳顏僧武、李本一(被俘) 處決莫德宏張文鴻徐啟明譚何易鍾紀張湘澤程思遠張光瑋凌壓西馮璜周祖晃海競強潘宜之韋永成張定璠張義純莫樹傑梁重熙曾志沂

特殊人物

[編輯]

俞作柏俞作豫李明瑞劉斐 投降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中國飛機尋根:抗戰前廣西空軍所使用的各式飛機. [2010-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0). 
  2. ^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3. ^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二師淮南研究分會. 战斗在淮南: 新四军第二师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5. ISBN 7-5321-2840-7. 
  4. ^ 李新, 孫思白. 民国人物传 - 第 7 卷. 1978. 
  5. ^ 《中国现代史》第 1-6 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999. 

書籍

[編輯]
  •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1988年2月第1版,《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 劉志超等著,1998年3月第1版,《民國軍閥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 西南軍閥史研究會 編,1982年8月第1版,《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一輯。四川人民出版社。
  • 西南軍閥史研究會 編,1983年6月第1版,《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二輯。貴州人民出版社。
  • 榮維木 著,2008年3月第1版,《李宗仁大傳》。北京:團結出版社。
  • 魏碧海 著,2002年第2版,《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國防大學戰史室,1990年2月第1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第二卷: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出版社。
  • 軍事歷史研究部編 著,1996年10月第1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
  • 莫濟傑、陳福霖[美] 著,1991年8月第1版,《新桂系史》,第一卷。廣西人民出版社。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