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航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2月15日) |
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 |
---|---|
Wan Hai Lines Limited | |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臺證所:2615(1996年5月16日上市) |
統一編號 | 11395000 |
成立 | 1965年2月24日 |
創辦人 | 陳勇、林伯壽 |
代表人物 | 董事長:陳柏廷 總經理:謝福隆 |
總部 | ![]() 臺北市內湖區新湖一路361號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36號10樓 |
標語口號 | WE CARRY, WE CARE. |
營業據點數 | 全球 |
業務範圍 | 全球 |
產業 | 航運業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 24,401,272,120元 |
網站 | tw.wanhai.com |
萬海航運(英語:Wan Hai Lines, Ltd.)又稱萬海海運,是台灣一家大型海運公司,旗下集團企業超過百家,包括士林紙業(臺證所:1903)、泰安產物保險、八仙樂園、晶片光電(臺證所:2448)、新加坡聯合科技等。現為臺灣第三大、全球第11大海運公司,與長榮海運、陽明海運並列為臺灣的「航運三雄」或「貨櫃三雄」 。雖然近年陸續開闢遠洋航線,但仍以經營亞洲市場線為主。
主要業務
[編輯]主要的業務包括船舶運送、船務代理、船舶及貨櫃買賣、港口貨櫃集散場站的經營、船舶及貨櫃出租業務,這其中船舶運送佔整個公司業務營收比重達九成以上。
歷史
[編輯]1965年2月24日,萬海航運由陳勇與林柏壽等人所創立,初期以從事台灣、日本、東南亞間原木運輸為主要營業範圍。
1976年7月,鑑於國際海運有逐漸邁入貨櫃化服務之趨勢,萬海航運於民國65年7月間購置全貨櫃輪,開始台灣至日本貨櫃運輸服務,而從此樹立了萬海航運貨櫃服務的里程碑。往後數年陸續擴充船隊、船舶設備,並積極開闢新航線,在基隆港、台中港及高雄港均設有專用碼頭,目前共開闢了68條航線,84個直靠港,同時擁有87艘貨櫃輪的船隊,為遠東地區航次及服務網最密集的航運公司之一。
1999年,開闢越太平洋航線。
2008年6月,萬海航運陳家第二代三兄弟陳朝傳、陳朝亨及陳清治皆退出萬海航運董事會,陳柏廷由陳清治手上接下萬海航運董事長,正式完成家族接班[1]。
2002年,印度子公司成立並開闢紅海航線。
2003年,即自行派船以擴大紅海航線的經營;同年於日本東京承租大井五號專用碼頭。
2004年,開闢歐洲線,航線停靠安特衛普、鹿特丹及漢堡,但目前已停駛。
2016年第二季底,公司擁有94艘營運船舶,分別為自有船72艘,租船22艘,運力達萬24.3萬TEU,Alphaliner運力排名世界第19名。在碼頭方面,至本年度第二季底為止,共擁有高雄港第63,64,79,81號碼頭、臺中港第34號碼頭,日本大井5號碼頭,此外並與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共同經營台北港,與韓進海運,商船三井(MOL)共營越南的蓋梅碼頭。
2023年12月19日,高雄港79,81 號碼頭櫃場興建工程,於(19)日吉時舉行動土祈福典禮。
創始股東
[編輯]船隊
[編輯]簡介
[編輯]萬海航運在2020年前一直以營運東南亞航線為主,旗下船隊因此以中小型船舶為主,但隨着航運市場逐漸復甦,為滿足市場需求,萬海航運開始擴大運力,在2021年訂造載櫃量超過13,000個TEU的新巴拿馬型貨櫃船,並將部署在北美、中東、南美等航線。
截至2025年2月,萬海航運擁有服役中的貨櫃船數量為112艘,其中110艘為自有船,2艘為外租船。船隻多數由日本、韓國和中國的造船商建造。
船隊編號
[編輯]有別於其他航運公司,萬海航運會用數字為旗下船隻命名,通常以公司的英文名為首,配上3位數字編號[註 1]。例如:100至300系為支線型船隻,載櫃量多數少於4,000個TEU;500至700系為巴拿馬型貨櫃船,載櫃量在4,000至7,000個TEU之間。而在2022年中後期投入服務,能裝載超過13,000個TEU的新巴拿馬型貨櫃船的命名則以英文字母A為首,配上2位數字。
船隊列表
[編輯]以下是萬海航運於2025年2月為止現役船隊的概況:
1,000-3,000 TEU
[編輯]船級編號 | 造船廠 | 數量 | 建造期 | 載櫃量(20呎標準貨櫃) | 狀態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201-203、205-207 | 內海造船 | 6 | 1989年至1992年 | 1,057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211-213、215-216 | 內海造船 | 5 | 1992年至1993年 | 1,329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221-223、225 | 內海造船 | 4 | 1993年至1994年 | 1,368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161-163、165 | 新來島高知重工 | 4 | 1996年至1998年 | 1,088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261-263、265-267 | 新來島造船 | 6 | 2001年至2002年 | 1,658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301-303、305-307 | 內海造船 | 6 | 2001年至2003年 | 2,496 | 全數售出或退役 | ||
311-313、315-317 | 裕廊船廠 | 6 | 2004年至2008年 | 2,646 | 全數服役 | [2] | |
171-173、175、271-273、275 | 台灣國際造船 | 8 | 2008年至2012年 | 1,805/1,871 | 全數服役 | [註 2] | |
101-103、105 | 台灣國際造船 | 4 | 2011年至2012年 | 1,068 | 全數服役 | ||
283、285-293、295-296 | 廣州文衝船廠 | 12 | 2020年至2022年 | 2,038 | 全數服役 | [3][4] | |
331-334、335 | 台灣國際造船 | 4 | 2022年至2023年 | 2,988 | 全數服役 | [註 3] | [5][6] |
3,000-5,000 TEU
[編輯]船級編號 | 造船廠 | 數量 | 建造期 | 載櫃量(20呎標準貨櫃) | 狀態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501-503、505-510 | 台灣國際造船 | 9 | 2003年至2008年 | 4,333 | 全數服役 | [註 4] | [9] |
511-513、515-517 | 台灣國際造船 | 6 | 2011年至2013年 | 4,680 | 全數服役 | [10] | |
321-323、325-329、351-353、355-363、365-373、375-377 | 日本海洋聯合 | 32 | 2020年至2024年 | 3,013/3,055 | 全數服役 | [註 5] | [11][12] [13][14] |
5,000 TEU以上
[編輯]船級編號 | 造船廠 | 數量 | 建造期 | 載櫃量(20呎標準貨櫃) | 狀態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A01-A03、A05-A13、A15-A20 | 現代重工 三星重工 |
18 | 2022年至今 | 13,216/13,458 | 全數服役 | [註 6] [註 7] |
[15][16] [17][18] |
相關企業
[編輯]傳統產業
[編輯]- 士林紙業
- 三和塑膠
- 新光實業
- 中和紡織
- 臺實貿易
- 誼遠實業
- 誼詳實業
- 承聯實業
- 藍月投資實業
- 誼超實業
- 勇誼實業
- 亞柏加油站
航海運輸
[編輯]- 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
- 怡春通運
- 長春貨櫃
- 亞太國際物流
- 新實運輸
投資創投
[編輯]- 臺全投資
- 大興投資
- 楓丹白露
金融保險
[編輯]- 泰安產物保險
光電與科技
[編輯]- 晶片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新加坡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休閒觀光
[編輯]慈善
[編輯]- 萬海慈善基金會
- 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
- 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
建設
[編輯]- 松府建設
- 家甫營造
網絡媒體
[編輯]- 太報[19](隸屬亞太國際物流公司)
獲獎紀錄
[編輯]- 2015年亞洲區間年度最佳航商肯定
- 2016年AFLAS 2016最佳環保航商獎
- 2017年蟬連年度最佳遠東區間成長航商殊榮
- 2018年七度榮獲印度-遠東區間年度最佳航商
- 2021年八度榮獲印度-遠東區間年度最佳航商
相關排名
[編輯]2008年,陳勇士紙萬海家族(士林萬海陳家)被美國福布斯雜誌列為2008年台灣最有錢家族列表第29名,家族資產值超過千億新台幣。
註釋
[編輯]- ^ 考慮到風水原因,萬海航運一般不會用含有4的數字為旗下船隻命名。
- ^ 173和175原屬韓進海運船隊,分別為韓進聖保羅號(英語:Hanjin Sao Paulo,現已更名為173)和韓進胡志明號(英語:Hanjin Ho Chi Minh,現已更名為175),兩艘船均是在2016年購入。
- ^ 4艘船均由台灣國際造船主動自建,在2022年8月出售給萬海航運。
- ^ 502和505曾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別出租給川崎汽船和商船三井,其中出租給川崎汽船的502改名為東海大橋號(英語:Dong Hai Bridge),出租給商船三井則改名為商船三井王朝號(英語:MOL Dynasty),兩艘船已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歸還給萬海航運[7][8]。
- ^ 船隻共分3次訂造,第一批次(321-323、325-329)在2018年訂造,共8艘。第二批次(351-353、355-363)在2021年1月訂造,共12艘。第三批次(365-373、375-377)在2021年6月訂造,共12艘。
- ^ 5艘由現代重工建造(A01-A03、A05-A06),13艘由三星重工建造(A07-A13、A15-A20)。
- ^ 船隻採用雙島型(Twin-Island)設計,可避免甲板上的貨櫃影響駕駛台視線,減少瞭望死角,增加駕駛台視野與貨物裝載空間。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慜蔚. 陳柏廷接任萬海董座. 蘋果日報. 2008-06-19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Wan Hai 316(光春輪) (072087). Register of ships. 日本海事協會. [2025-02-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Wan Hai Lines completes takeover of all twelve 2,038 TEU eco-friendly boxships. www.offshore-energy.biz. 2022-07-29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Wan Hai 283(蘭春輪) (40752). ABS Record. 美國驗船協會. [2025-02-15].
- ^ Wan Hai Emerges as Buyers for CSBC’s Four Speculative Newbuilds. maritime-executive.com. 2022-08-15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Wan Hai 331(雋春輪) (23286649). ABS Record. 美國驗船協會. [2025-02-15].
- ^ Wan Hai 502(盈春輪) (24982). DNV GL Vessel Register. 立恩威. [2025-02-15].
- ^ Wan Hai 505(海春輪) (053887). Register of ships. 日本海事協會. [2025-02-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Wan Hai 501(豐春輪) (24981). DNV GL Vessel Register. 立恩威. [2025-02-15].
- ^ Wan Hai 511(勇春輪) (29060). DNV GL Vessel Register. 立恩威. [2025-02-15].
- ^ Wan Hai orders 12 boxships at JMU. splash247.com. 2021-01-27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Wan Hai Lines orders 12 boxships. www.offshore-energy.biz. 2021-06-28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3,055 TEU コンテナ船 (PDF). www.jmuc.co.jp. [2025-02-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4-08-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日語)
- ^ Wan Hai 321(吉春輪) (40443). DNV GL Vessel Register. 立恩威. [2025-02-15].
- ^ Wan Hai assigns $1 bn to buy up to nine 13,000 TEU boxships. www.offshore-energy.biz. 2021-03-26 [202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Wan Hai orders four boxships at Samsung Heavy. splash247.com. 2021-05-31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2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
- ^ Wan Hai A07(虹春輪) (22284309). ABS Record. 美國驗船協會. [2025-02-15].
- ^ Wan Hai A01(瀚春輪) (43459). DNV GL Vessel Register. 立恩威. [2025-02-15].
- ^ 太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