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 | |
---|---|
羅馬拼音 | Duānmu hóngliáng |
出生 | 曹漢文 1912年9月25日 中華民國奉天省昌圖縣 |
逝世 | 1996年10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84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別名 | 曹京平 |
母校 | 天津市南開中學 清華大學 |
配偶 | 蕭紅(1938年-1942年) 鍾耀群(1960年-1996年) |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後因仰慕屈原而改名曹京平[1],筆名有荃葉、羅旋、辛人、葉之琳、曹坪等,男,滿族,遼寧昌圖人,中國作家、《紅樓夢》研究者。天津南開中學畢業、清華大學肄業。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中國東北地區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為他創作於1936年的短篇《鴜鷺湖的憂鬱》,是反映日本控制下的滿洲國人民生活的代表。
生平
[編輯]1912年生於遼寧省昌圖縣鴜鷺樹村,原名曹漢文,1928年在天津讀中學時因仰慕詩人屈原而改名曹京平。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2]
1933年創作了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成為1930年代東北作家群的重量級力作,長期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其間著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鬱》《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短篇小說,風格獨異。1938年4月,身懷六甲的蕭紅與端木在武漢大同酒家結婚[3]。
後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投身於新品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其中有《新都花絮》《風陵渡》《紅燈》《紅夜》《鵰鶚堡》等名作。[2]
1950年代後多次到深入農村、工廠和部隊,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
文革結束後,端木創作了一批新時期文學特色的散文和文化隨筆和中短篇小說《江南風景》等。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頗大。[2]
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96年10月5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2]
人物軼事
[編輯]筆名由來
[編輯]第一種說法是,中國畫家端木夢錫曾經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筆會上相遇,因為同姓端木,所以二人談到各自的家世。端木蕻良說,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隨養父改的姓,後來用這個筆名發表了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鬱》。
第二種說法是,曹漢文在1936年經鄭振鐸推薦給《文學》雜誌發表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鬱》時,為了避免遭到迫害,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筆名。於是用了「端木」這個複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但囿於當時國共局勢,責編王統照認為「紅」字在當時惹眼犯忌,建議換成一個較生僻的「蕻」字。後覺「蕻梁」二字組合起亦不理想,便又改為「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