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熙
朴正熙 박정희 | |
---|---|
大韓民國第5-9任總統 | |
任期 1962年3月23日—1979年10月26日 代理:1962年3月23日—1963年12月17日 | |
內閣首班 | |
總理 | |
前任 | 尹潽善 |
繼任 | 崔圭夏 |
大韓民國第2任國家重建最高會議議長 | |
任期 1961年7月3日—1963年12月16日 | |
副議長 | 李周一 |
前任 | 張都暎 |
繼任 | 職務廢止 |
大韓民國第3任內閣首班 | |
任期 1962年6月18日—1962年7月9日 | |
總統 | 朴正熙 |
前任 | 宋堯讚 |
繼任 | 金顯哲 |
大韓民國第1任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副議長 | |
任期 1961年5月20日—1961年7月2日 | |
議長 | 張都暎 |
繼任 | 李周一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日治朝鮮慶尚北道善山郡龜尾面 | 1917年11月14日
逝世 | 1979年10月26日 南韓漢城特別市鍾路區宮井洞 | (61歲)
墓地 | 國立首爾顯忠院 |
國籍 | 大韓民國 |
政黨 | 南朝鮮勞動黨(1946-1948) 無黨籍(1948-1963) 民主共和黨(1963-1979) |
配偶 | 金好南(離異) 陸英修(被暗殺) |
兒女 | 朴在玉(金氏所生) 朴槿惠(陸氏所生) 朴槿令(陸氏所生) 朴志晚(陸氏所生) |
父母 | 朴成彬(1871-1938) 白南義(1872-1949) |
母校 | 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南韓陸軍士官學校 美國陸軍砲兵學院 |
宗教信仰 | 佛教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服役 | 滿洲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韓民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1942年-1963年 |
軍銜 | 中尉(滿洲國陸軍) 上將 |
參戰 | 中日戰爭 韓戰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박정희 |
漢字 | 朴正熙 |
文觀部式 | Bak Jeonghui |
馬-賴式 | Pak Chŏnghŭi |
號 | |
諺文 | 중수 |
漢字 | 中樹 |
文觀部式 | Jungsu |
馬-賴式 | Chungsu |
日語名稱 | |
日語原文 | 高木 正雄 |
假名 | たかぎ まさお |
平文式羅馬字 | Takagi Masao |
朴正熙(韓語:박정희/朴正熙 Park Chung-hee;IPA:[pak̚.t͈͡ɕʌŋ.ɦi],1917年11月14日—1979年10月26日),號中樹,大韓民國第5至9屆總統,是南韓憲政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亦是南韓第18任總統朴槿惠的父親[1]。
朴正熙於1917年11月14日(農曆丁巳年九月三十)出生在慶尚北道善山郡龜尾面的一個貧苦佃農家庭,1937年從大邱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聞慶公立小學教書,後在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滿洲國少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大韓民國陸軍軍官。1961年,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南韓第二共和國,掌握大權,後統治南韓長達18年之久,直至1979年10·26事件被其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槍殺。
朴正熙是頗具爭議性的南韓總統。在其執政期間,南韓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他因此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締造者」。另一方面,他實行鐵腕統治,通過犧牲民主的專制制度來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而被稱為獨裁者。同時,他也是南韓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首次當選和就任時年僅46歲。
朴正熙為人簡樸。在其所著的《國家、革命和我》一書中,他說:「我一生的夙願是創建一個以樸素、勤勞、正直和誠實的平民為社會基礎的自主獨立的韓國。用一句話來講,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長、工作,並在平民認可中結束自己的一生。」[2]:原序3
生平
[編輯]出身
[編輯]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出生於今南韓慶尚北道善山郡龜尾面上毛洞,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四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他的本貫是高靈朴氏,來自其中的一個支派—「直講公派」。由於家境貧苦,他的母親白南義在懷孕的時候曾多次試圖用土辦法打掉這個孩子,但都沒有成功。朴正熙出生時,白南義45歲,哺育過6個孩子,已經沒有奶餵養他,只好用粥來餵他。為了讓他能吃上奶,白南義常帶着他坐船渡過洛東江,走30分鐘的山路,到正在哺乳的大女兒朴貴熙的家去。[3]:5-7
他的父親朴成彬在年少時曾武科科舉及第,並被授予了效力副尉的官職。由於不滿朝鮮王朝末期的戚道政治和貪腐橫行,朴成彬於1894年參加了東學黨起義,後被捕入獄並被被判處死刑。在行刑前,由於政府擔心處決會引發另一場暴動,就將朴成彬等人釋放了。不過朴成彬因此失去了官職。朴正熙的母親白南義原本是某位地方鄉紳的千金。在朴成彬一夜間失去官職和世襲財產後,她與丈夫和孩子開始過着慘澹的生活。[4]:2-3[3]:7
少年時代
[編輯]雖然家裏很窮,朴正熙的父母還是將三兒子朴相熙送入了龜尾公立小學。上毛洞是個貧窮的小村,朴相熙是當時村里唯一能上小學的人。朴正熙9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把他送入龜尾公立小學讀書。當年上毛洞只有3個孩子上了小學。學校離家很遠,朴正熙每天都要凌晨起床,跑20里路去上學。一年級下半學期開始,他開始擔任班長。除四年級一次考試全年級第二外,他的成績一直都是全年級第一。[3]:5-7
朴正熙的三哥朴相熙,後成為《朝鮮日報》善山分社的社長,負責《朝鮮日報》和《東亞日報》在當地的發行。1931年5月30日,李光洙開始在《東亞日報》上連載愛國小說《李舜臣》。朴正熙被李舜臣的故事深深震撼。朴相熙是位愛讀書的人,經常從外面借來些好書。一日,朴正熙在他那裏看到了一本《拿破崙傳》,被深深吸引。這是他除課本外,他所讀的第一本書籍。「忠義救國」的李舜臣和富有「挑戰精神」的拿破崙對少年朴正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3]:13-17
1932年,朴正熙小學畢業,他渴望能到大邱師範學校繼續讀書,但家裏卻沒錢供他繼續上學。龜尾小學的校長和班主任非常了解他家的情況,便上門勸說他的父母能讓這位難得的優秀生參加升學考試。龜尾小學自1920年建校以來,一直沒有人能夠考入大邱師範學校。因此他的母親一直盼着他考不上,這樣他可以死心塌地地留在家做個幫手。不過,朴正熙卻成功考入了大邱師範學校,考試成績在885名考生中名列第51名,是龜尾小學建校以來第一位考上大邱師範學校的學生。看到弟弟這麼有出息,朴正熙的哥哥們表示要努力工作賺錢供他上學,勸說母親讓他繼續讀書。就這樣,朴正熙如願進入了大邱師範學校。[3]:25-29
青年時代
[編輯]大邱師範學校是所日式學校,實行全面軍事化管理。由於學校實施的皇民化的教育,朴正熙對此並不很接受。他的文化課成績因此一落千丈。學校的軍訓課程非常多,朴正熙雖然身材瘦小,但他從小就喜歡軍事,在訓練中表現的非常認真、努力。軍訓教官有川大佐是位現役軍官。他非常喜歡朴正熙在軍訓中的表現,經常讓他站出來為大家做示範。學校里有6位朝鮮老師,其中一位叫金永驥是教授韓語的。他偶爾也會在課堂上偷偷地給學生講授朝鮮歷史,並談論在中國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金九、尹奉吉等事情[a]。日本學校的皇民化教育和對日本、朝鮮學生的不同待遇,使許多朝鮮青年產生反日情緒。1937年3月25日,朴正熙從大邱師範學校畢業。在他的畢業相冊中,其它學生都用的是日本年號,可唯獨他使用的是檀紀年號(4270年)來標註。[3]:30-40
從大邱師範學校畢業後,朴正熙開始在聞慶公立小學教書。他經常把在大邱師範學校學到的民族主義精神講給學生聽,教導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個朝鮮人。隨着日本對朝鮮統治的加強,朴正熙愈發感到苦悶和彷徨,他開始特意蓄長髮,但學校的規定是老師要剃軍隊式的短髮。一日,道政府的日本督學來校視察。在日本校長宴請督學的晚宴上,朴正熙與督學和校長因他的長髮發生爭吵,並當場摔碎了酒杯。第二天,日本校長把他叫到校長室內訓斥,並讓他向督學道歉。朴正熙憤怒地揍了日本校長一拳後辭職離開了學校。[3]:40-51
軍人生涯
[編輯]滿洲軍時期
[編輯]自幼好武的朴正熙曾試圖報考滿洲國軍校,但因年齡過大而落榜。1939年再次報考,並附上日語:「一死以テ御奉公」的血書。該血書後於1939年3月31日被滿洲國的一家日文報紙《滿洲新聞》刊登[5]。他昔日的軍訓教官,在關東軍當指揮官的有川大佐看到報道後,寫信邀朴正熙來滿洲找他。朴正熙後去滿洲,有川大佐為他出具了報考滿洲國軍官學校所必需的推薦信[6]:19。朴正熙的這一經歷成為後人指責他是「親日派」的佐證之一[5]。不過澳大利亞作家Michael Keon在其所寫的朴正熙傳記中說,朴正熙報考滿洲國軍校是因為朴正熙認為:只有掌握軍事技能才能最終使他的國家擺脫外來統治[6]:20。1940年春,朴正熙正式成為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生。期間,日本強迫朝鮮人創氏改名,朴正熙改用日本名「岡本實」或「高木正雄」。1942年3月,朴正熙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滿洲國皇帝溥儀親自接見,獎勵朴正熙一塊金錶,並被選為畢業生代表發言,還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57期)深造。[3]:56-64
1944年,朴正熙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日本學習期間,利用假期考察了日本的道路、港灣和工業設施等方面的成就。畢業後,朴正熙被分配到駐紮在東寧的第120師團工兵團(代號:滿洲第635部隊),[7]擔任實習士官,為期三個月。[8]1944年7月,朴正熙被授予滿洲軍少尉軍銜,並從齊齊哈爾調至滿洲國軍第5軍管區[9]步兵8團擔任校官,團長為中國人唐際榮,其他同期軍官包括申鉉俊、李周一、方圓哲,駐紮於熱河省興隆縣半壁山鎮。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第二連連長的身份參與討伐八路軍的行動,但未直接參戰。[10]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朴正熙加入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光復軍,擔任第二中隊中隊長。他期待着早日回國,但當時根據規定,像他這種人,不可以從屬部隊或以光復軍的名義回國。[3]:65-69
南韓陸軍軍官時期
[編輯]經過千辛萬苦,朴正熙最終於1946年5月6日隨美軍運輸艦從天津回國,並於5月8日到達釜山。在首爾難民收容所停留了幾天後,他回到了善山與家人團聚。雖然國家解放了,但他卻沒有了容身之處,整日借酒消愁。最終,他坐上了開往漢城的火車。1946年9月24日,朴正熙成為「朝鮮國防警備士官學校(現南韓陸軍士官學校)」二期學生。由於當時急需能幫助維持秩序的軍官,朴正熙和幾位滿洲軍出身的軍官直接晉升為上尉。1947年9月27日起,他開始擔任第8團警備士官學校連連長,後調到崔昌彥少校手下任第1連連長,教授戰術學。1948年8月1日,朴正熙晉升為少校。同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正式成立。[3]:69-74
在一次由他指揮的訓練中,有兩個士兵在訓練中意外中暑死亡,由於難辭其咎,朴正熙不得不辭去連長的職務。之後,南朝鮮勞動黨的人開始接近他,經常找他一起喝酒。國軍內部起訴南朝鮮勞動黨分子時,朴正熙也被當做赤色分子一起抓了起來,多虧白善燁將軍出手相救,他才免於一死。但由於他與南勞黨走得太近,最終還是被軍隊除名。經過一個多月的牢獄之災後,朴正熙於1949年初被任命為陸軍本部戰鬥情報課課長。由於他被誤認為共黨成員被捕,加之他的三哥朴相熙在大邱10月事件中被警察開槍打死,他的母親受到很大打擊。同年8月12日,朴正熙收到母親病危的電報。在他母親病逝前後,朝鮮半島局勢愈發緊張,最終爆發了韓戰。朴正熙辦理完母親喪事後,接到命令立即回到崗位。因在戰爭中負責召集掉隊的士兵有功,他從此擺脫了赤色分子的嫌疑。[3]:74-78
韓戰期間,朴正熙得到迅速升遷。1950年10月25日,剛昇任中校的朴正熙又被任命為駐紮在大田的第9師參謀長。1951年4月15日,他又因出色表現被晉升為上校,一個月後出任陸軍情報學校校長,1952年12月10日出任為陸軍本部作戰局副局長。1953年初夏,他出任第3軍炮兵司令,再次被派往交戰前線,後赴美國俄克拉荷馬陸軍炮兵學校深造。回國一年後,轉任炮兵司令兼炮兵學校校長。1954至1958年,他相繼擔任第5師師長,第7步兵師師長和第6軍副軍長。1958,朴正熙晉升為少將並擔任第1軍參謀長,1959年任第6軍管區司令。[4]:10-11
1960年,三一五非法選舉引發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隨後發展為4·19革命。李承晚政府宣佈了戒嚴令。朴正熙升任釜山地區戒嚴事務所長,但他從未下達向學生和群眾開槍的命令,而且對圍攻政府機關的人群喊話說部隊是支持他們的。全國現場直播的為在反對三一五非法選舉抗議運動中犧牲的學生舉行的公祭活動中,朴正熙宣讀了祭文。由於他反對非法選舉的態度,他被撤銷第5師師長的職務,改調陸軍大學學習。[3]:95-98
五一六軍事政變
[編輯]早在1960年3月朴正熙擔任釜山軍需基地司令時,他就曾秘密組建由10人組成的領導集團,籌劃經濟建設計劃,推翻李承晚政府。但4.19革命卻搶在了他的前頭。由於南韓國軍內部腐敗現象嚴重,中下層軍官工資低得只能餬口,軍隊和社會一樣希望改革。1960年9月24日,金鍾泌組織16名「下克上軍官」向崔榮喜中將請願,提出懲辦操縱3月份選舉的高級將領,懲罰非法攬財的軍官,清除無能高級指揮官,堅持「軍隊中立」,提高軍人社會地位五條要求。這次「下克上」的自清運動影響很大,朴正熙是幕後的指揮者。不過此次運動以失敗告終,金鍾泌等16名軍官被逮捕,金鍾泌也因此被免職。此次運動的失敗使朴正熙意識到通過和平的改革方式改變現狀是不可行的。[11]:69-70
4.19革命後,以民主黨為首的第二共和國於1960年8月成立。由於以尹潽善為代表的民主黨舊派勢力和以張勉為代表的新派勢力之間的內鬥,第二共和國不僅沒能帶來民眾所期望的安定局面,南韓經濟也每況愈下[12]:70-71。由於政府的無能引發民眾對政府的強烈不滿,南韓持續爆發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政治經濟形勢一片混亂[13]:68-72。在第二共和國短短的9個月中,有95萬人參加了1836次遊行示威。一些從事運動的學生們喊出了「向北方!來南方!」的口號[3]:110-111。在這種極度動盪的社會局勢下,朴正熙與金鍾泌等軍隊將領開始考慮發動軍事政變[14]:116[15]:77。
1961年5月16日凌晨,朴正熙率領大約3500名政變隊伍向漢城進軍。除在漢江橋與憲兵隊發生短暫交火外,整個政變過程幾乎沒遇到阻力。朴正熙的政變隊伍迅速佔領了漢城所有的重要戰略地點[13]:75。朴正熙到達南山KBS廣播局後,空降部隊找到了值班廣播員朴鍾世和相關廣播技術人員。朴正熙向朴鍾世簡單介紹軍事革命必要性後,將革命宣言交給他,讓他進行「革命」廣播。朴鍾世起初推辭,讓朴正熙自己親自宣讀革命宣言。但朴正熙認為用人們熟悉的聲音來宣讀革命宣言,會使大家更有安全感,不會讓大家恐慌。於是他堅持讓朴鍾世播音。革命宣言播出後,人們很吃驚,但並沒有引發大的社會波動。[3]:115-118[2]:29-31
當天早上9點,軍事革命委員會要挾陸軍參謀總長張都暎中將,以他的名義宣佈戒嚴令。之後,朴正熙和張都暎來到青瓦台,要求尹潽善總統追認戒嚴令,但遭到了尹潽善的拒絕。雖然,尹潽善對軍事政變持不支持的態度,但也無積極鎮壓的想法。上午11點在朴正熙一行離開青瓦台後,美國臨時代辦馬塞爾·格林和駐韓美軍司令馬格路德來到青瓦台拜見尹潽善。兩人來前都已發表聲明說反對政變,支持符合憲法的第二共和國政府[2]:34-37。兩人向尹潽善提出調動駐紮在一線的南韓第1軍鎮壓叛亂的要求。但尹潽善以韓軍內部自相殘殺會給北韓入侵南韓創造機會為由拒絕了美方的要求。儘管如此,美國第八集團軍參謀會議還是在17日上午決定聯合南韓第一野戰軍一起鎮壓叛亂。但尹潽善向各野戰軍司令官和軍長發出了要求避免流血衝突的親筆信。之後,南韓國軍第5師和第12師相繼表示支持軍事委員會,而第一野戰軍司令李翰林中將則被軟禁。美軍的反攻計劃因此破滅。被捆住手腳的美軍最終默許了五一六軍事政變的合法性[13]:75-76。
5月18日,第二共和國總理張勉在美國顧問唐納德·惠特克和張都暎的護送下,從藏身地來到國會大廈,主持了最後一次內閣會議。13名內閣成員中有9名出席了會議,會議決定全體內閣成員辭職[14]:127。次日,尹潽善總統也宣佈辭職,但在張都暎的極力勸阻下,最終還是舉行了撤銷下野聲明的記者招待會。當天軍事革命委員會改名為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張都暎任最高會議議長,朴正熙任副議長。國家重建最高會議當天還組建了革命內閣[2]:43-44。6月6日,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公佈了軍事政府的基本法《最高重建非常措施法》。6月10日根據當日頒佈的《國家重建最高會議法》,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內設常任委員會和計劃委員會,朴正熙出任常任委員長。最高委員會還設有「重建國民運動總部」和中央情報部。金鍾泌任中央情報部首任部長。7月2日,《反共法》頒佈的當天,張都暎被解除了最高會議議長等職務,朴正熙直接出任議長之職。之後,張都暎又被以「反革命陰謀罪」被逮捕,其黨羽也被朴正熙清洗出軍事政府的領導機構[13]:77-78[12]:72-73。
1961年8月,朴正熙宣佈將於1963年3月實行總統為中心制的新憲法。1962年3月6日,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公佈《政治活動淨化法》,規定不能通過政治活動資格審查的人員將被停止政治活動至1968年8月。3月22日,尹潽善辭去了總統的職務以表對此法令的抗議。兩天後,朴正熙以議長的身份代行總統職權[13]:80。1962年12月26日,國家重建最高會議頒佈了新憲法,責任內閣制被廢除,恢復了總統制,將兩院制國會改為一院制[12]:73[15]:79。1963年10月15日,南韓舉行了「歸還民政」的總統選舉。朴正熙在此次選舉中以46.6%對45.1%的微弱優勢戰勝民主黨候選人尹潽善,當選南韓第五屆總統。在之後的第六屆國會選舉中,朴正熙的共和黨獲得110個席位,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國會席位[13]:82-83[15]:79。
執政時期
[編輯]政治
[編輯]朴正熙是南韓憲政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從1963年至1979年,他連任5屆(5-9屆)南韓總統,統治南韓長達16年[16]:189。朴正熙認為南韓在獨立後照搬西方民主的做法是錯誤的。他曾在其1963年發表《我與國家和革命》一書闡述此觀點[13]:83。他認為在經濟落後,工業生產水平低,傳統文化勢力強,農村存在大量文盲,城市存在大量失業和社會不滿的南韓推行民主政治,只能被腐敗的政客所利用,「政治黨派通常都表現得極為腐敗、墮落、胡作非為」。在其統治期間,他奉行犧牲民主的專制制度來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11]:85-86。
早期專制
[編輯]朴正熙1963年成立的第三共和國內閣是一個由「事業取向型」的技術官僚和軍人組成的中央辦事機構,負責執行他的總統職務。此外,他還通過中央情報部、民主共和黨、總統秘書室、經濟企劃院和「TK(大邱-慶北)軍團」來強化總統駕馭國家的權力。朴正熙「開發獨裁」體制的初步形成開始於1964年的非常戒嚴令。1964年,金鍾泌在對日建交談判過程中與日本妥協的消息泄露後,引發南韓大規模的學生示威。6月3日,朴正熙當局宣佈在漢城實行非常戒嚴。之後,朴正熙政府加大了對報刊和校園的控制力度,並在大學推行組建「預備役軍官訓練團」的計劃。該計劃對南韓國30所大學的在校生進行每年702學時的軍訓,並要求學生畢業時達到初級軍事指揮官的水準。[13]:83-84
南韓1962年的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而且只有在獲得2/3議員的同意下才能修改憲法有關限制總統連任的規定。為了能夠長期執掌總統大權,湊足可以修憲的2/3國會議席,朴正熙和民主共和黨在第七屆國會選舉依仗其執政黨的優勢在選舉中採用了舞弊,甚至是暴力的非法手段。最終共和黨獲得國會74%的席位[13]:85[12]:76-77。1967年5月和6月,朴正熙及其民主共和黨在南韓第六屆總統選舉和第七屆國會議員選舉中擊敗新民黨候選人尹潽善。蟬聯總統後的朴正熙開始謀求長期執掌大權,並曾在1967年明確表露「絕對不能交出政權」[13]:84-85。
1968年1月21日,31名北韓特工潛入南韓,企圖刺殺朴正熙,史稱「青瓦台事件」。1969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關島期間,提出「尼克遜主義」,並宣佈從南韓撤出曾參加仁川登陸和收復漢城作戰的美軍第7師。國際形勢的變化為朴正熙加強專制統治提供了藉口[3]:217。
三選改憲
[編輯]朴正熙當選第六屆總統後,民主共和黨內部矛盾激化。為牽制金鍾泌的勢力,朴正熙構築了一個由白南檍、吉在號、金成坤和金振晩組成的「四人體系」。1969年4月,由於金鍾泌勢力的倒戈,民主共和黨沒能阻止關於文教部部長不信任案的通過。朴正熙以此為契機,對金鍾泌一派進行無情的清洗。6月,金鍾泌辭去執政黨總裁的職務,再次出國外遊。之後,由「TK軍團」和李厚洛、金炯旭、吉在號等組成的反對金鍾泌的「新主流派」開始推行確保朴正熙第二次連任的「三選改憲」。1969年9月13日,共和黨議員向國會提交了允許總統「三連任」和允許國會議員擔任內閣職務為主要內容的憲法修訂案。9月14日,共和黨議員不顧新民黨議員的靜坐示威,在只有本黨議員參加的情況下,僅用六分鐘以記名投票的方式強行通過了憲法修定案。之後,在經過朝野兩黨一個多月的遊說大戰後,南韓就「三選連任」修憲在10月17日舉行了全民公決。結果修憲案獲得了65.1%的支持率而獲通過,為朴正熙終身執政又掃清了一個障礙。[13]:85-86[12]:76-77
通過「三選改憲」當選總統後,朴正熙開始着手清除執政黨內部以金成坤等四人為代表的希望實行總理負責制的反對派。為清除黨內反對勢力,朴正熙任命金鍾泌派的吳致成為內務部部長,然後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清洗金成坤派在地方和司法部門的親信和追隨者。1971年10月,在野黨提出的對吳致成的免職議案,朴正熙表面上要求執政黨議員投票否決,但暗地裏卻默許金成坤等人在議會投贊成票。在國會通過免職議案後,朴正熙以金成坤等議員抗命為由,嚴令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將金成坤等打個半死,史稱「10·2抗命風波案」。此次事件後,執政黨內部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朴正熙,使他在獨裁專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3]:87
1971年4月,在南韓第7屆總統選舉中,朴正熙遇到在野黨領袖金大中強有力的挑戰。在此次競選中,朴正熙依然是主打經濟牌。金大中則針鋒相對地指出朴正熙長期執政中政府營私舞弊與腐敗、城鄉發展不均衡等種種弊端[12]:77。為確保朴正熙當選,執政共和黨除妨礙金大中的選舉活動外,還在選舉中採取了種種不法舞弊行為[17]:125。最終,朴正熙以不到100萬張選票的微弱優勢險勝金大中,再次當選南韓總統。但在隨後的第八屆國會議員選舉中,金大中的新民黨獲得了89個席位,遠遠超過抵制修改憲法所必須的法定票數65票(三分之一)[18]:161。這是南韓在野黨在國會首次如此接近執政黨的力量,在國會基本形成兩大政黨體制的格局[12]:78。
維新體制
[編輯]在朴正熙贏得第七屆總統和第八屆國會選舉後,南韓青年學生反對朴正熙獨裁的鬥爭更加高漲,並展開了激烈的示威遊行。1971年10月15日,朴正熙派軍警進駐高麗大學鎮壓學生運動,但在野黨和學生們的遊行示威並沒有停止。同年12月6日,朴正熙以國家安保危機為由宣佈國家進入「非常狀態」。12月28日,執政黨為使「非常狀態」合法化,單方面通過了賦予總統超越憲法特權的「特別措施法」。在野黨為此指責「特別措施法」違反《國會法》,應立即廢除。朝野兩黨劍拔弩張[12]:78。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以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和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改革現有體制為由,發佈《非常戒嚴令》,宣佈全國戒嚴,現行憲法作廢,解散國會,禁止一切政治活動,所有大學停課,新聞、報紙、電視台實行軍事管制,史稱「十月維新政變」[15]:81[13]:128。當天,朴正熙還發佈了《總統特別宣言》。10月27日,朴正熙政府頒佈了《志在祖國和平統一的憲法修正案》,即《維新憲法》,11月23日,經國民投票獲得65%的通過[19]:184-185[18]:167。
1972年12月13日,朴正熙作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被國民會議選舉為南韓第8任總統,南韓進入「維新體制」的第四共和國[13]:129。通過十月維新,朴正熙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內閣首班、國軍統帥、國家安全委員會議長、統一主體國民會議議長等大權集為一身,把其獨裁統治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朴正熙利用憲法所賦予的非常措施權,對社會實現全面的超強管制[19]:186-187[18]:169。1978年7月6日,朴正熙通過第二屆統一主體國民議會這個投票機器,再次毫無懸念地當選南韓第九屆總統[20]:76[12]:79。
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南韓民眾的心態開始由60年代的生活溫飽需求,逐漸轉變為民主權利的需求。進入1979年後,民眾對朴正熙政權的不滿情緒日益顯現。以金泳三為代表的民主派勢力與朴正熙的維新派展開了決戰。1979年YH事件後,南韓國會取消了金泳三的國會議員資格。66名新民黨議員因此集體辭職。金泳三被國會除名後,南韓政壇掀起軒然大波。金泳三的政治根據地釜山、馬山和昌原等地爆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即導致「維新體制」垮台的「釜馬事態」。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與金載圭和車智澈一起在晚餐上,就「釜馬事態」與新民黨的問題發生爭執。朴正熙和車智澈認為新民黨是「釜馬事態」的背後主導者,主張逮捕和起訴金泳三。兩人將「釜馬事態」的發生歸咎於情報工作的失誤,並責罵金載圭。在現場看到參加遊行示威的大部分是市民的金載圭,惱羞成怒開槍殺死了朴正熙和車智澈。「維新體制」就此瓦解。[13]:138-140[12]:80-81
經濟
[編輯]1961年朴正熙通過政變掌握大權時,南韓經濟處在低投資——低生產——低收入的惡性循環之中[16]:29。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南韓,經濟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長過快,失業率高居不下,產業結構也非常落後,第一產業比重過大。1961年,南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100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一[21]:15。朴正熙曾說:「當時我感到好像一個被竊空的家或是一個破產了的商行甩給了我,讓我去收拾」[4]:117[19]:167。為擊敗北方共產黨政權,朴正熙將發展經濟當做頭等大事。1961年6月,他將主要經濟決策部門合併成經濟企劃院,由一名常務副總理領導,全面負責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計劃。為監督經濟日常運轉,他還在總統府設立了經濟秘書局。為集中和分配非常有限的金融資源,朴正熙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國有化,同時組建一批專業化銀行如南韓發展銀行(1961年)、外匯銀行(1967年)等[22]:21-22。在他執政的1962-1979年間,南韓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速高達9.2%[12]:169,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南韓從一個貧窮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中等發達國家[16]:190。
經濟開發五年計劃
[編輯]「為果斷地糾正因舊政權無能和腐敗而造成的社會經濟上的惡性循環,實現國民經濟的重建和自立增長」,朴正熙於1962年1月正式發佈了第一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1962-1966年)[23]:90-91。儘管一五計劃在制定和實施上都有不少失誤,但一五期間南韓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5%,給朴正熙政府和南韓國民極大的鼓舞。此外,朴正熙在此期間摸索到了以政府主導、出口主導、非均衡發展為基本內容的適合南韓國情的開發戰略[21]:63-65。1968年,朴正熙借鑑西德經濟發展經驗,不顧各方反對,讓鄭周永的現代建設修建連接南韓兩大城市首爾和釜山的京釜高速公路。兩年零五個月後的1970年7月7日,京釜高速全線通車,創下世界高速公路建造速度記錄,也為南韓經濟騰飛打下良好基礎[3]:153-159[24]:147-149。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朴正熙把重化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1973年1月12日,他在年初的記者會上發表了「重化工宣言」[16]:66。在第三個五年經濟計劃期間,南韓建設了浦項鋼鐵、現代重工等大型企業,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國[25]:40。在朴正熙汽車國產化的政策倡導下,南韓汽車工業在三五期間實現了國產化,並於1976年1月,開始批量出口[26]:171。1977年12月22日,朴正熙在首爾獎忠體育館舉行的第十四次南韓出口節上宣佈,南韓已經正式邁入出口100億美元的國家行列。南韓是繼日本之後亞洲第二個出口超100億美元的國家,成為世界出口大國[3]:199-200。
新村運動
[編輯]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朴正熙很關心農民疾苦,並希望改善農民生活水平[16]:119。1969年7月,慶尚北道和慶尚南道發生特大水災。8月,朴正熙在視察災區的途中,在慶尚北道清道邑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村子神道一里。村子不僅恢復了經濟,而且樹林茂密,房屋、道路乾淨整潔。他特意讓司機停下車,前去考察。該村從1957年開始實行自治、自籌資金改善農村環境。村子是全村人在災後合力重建的。神道村的情況給朴正熙留下深刻印象[24]:100-101[3]:181-182。20世紀70年代,隨着南韓工業化的發展,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為了讓南韓農民「過好日子」,朴正熙在1970年4月22日的全國地方行政長官會議上開始推廣神道村的自助努力精神,並逐漸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村運動[16]:120-121[24]:101。新村運動倡導「勤勉、自助、協同」的精神,通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並配以國家的支持,來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16]:122。1979年,南韓98%以上的農戶用上了電[16]:126,村村都建有村會館[24]:111,村村通自來水,並根除了霍亂、傷寒等瘟疫疾病[3]:190。1970-1978年間,南韓農民人均收入從165美元增加到778美元,增加約四倍。其中1974-1977年,農民的人均收入超過了城鎮勞動者的收入[16]:127-128。
山林綠化
[編輯]日本投降後,南韓亂砍亂伐現象變得嚴重。韓戰時期,南韓大片的山林也被損毀殆盡。20世紀50年代,南韓的綠化面積不足現在的9%。1962年,朴正熙將生活煤炭納入一五計劃中,大幅減少了亂砍亂伐的現象。朴正熙政府同時還制定了《林產品監控法》、《山林法》、《水土保持事業法》等。1967年1月,他成立了專門負責綠化和水土保持的政府部門山林廳,並於1967年引進了國立公園制度。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記者招待會上宣佈:「我們將制定一個為期10年的國土綠化計劃,還南韓一個青山綠水。」1978年,南韓僅用6年時間就提前完成了綠化計劃,共植樹300億棵,造林108萬公頃,實現綠化420萬公頃。世界著名環境學者、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曾如是評價朴正熙在山林綠化上的貢獻:「南韓的山林綠化是世界性的成功傑作,我們同樣可以仿效南韓將全世界變綠。朴正熙是這個傑作的總設計師。」198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其報告中稱:「南韓是二戰後在山林綠化方面做得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3]:205-210
外交
[編輯]對北韓關係
[編輯]20世紀60年代,朝鮮半島南北方保持着李承晚時期相互對峙不妥協的對抗狀態[27]:8。但與李承晚的「武力北進統一」政策不同,朴正熙主張通過發展經濟實現「勝共統一」[12]:169。五一六軍事政變《革命公約》有關對北政策的基本點是強化反共體制,實現「勝共統一」。1961年,北韓領導人金日成曾派遣朴正熙故友,原貿易部部長黃泰成秘密前往南韓意圖利用個人關係和朴正熙早年親共傾向改善南北韓關係,朴正熙為表示反共決心,防止美國人懷疑,將黃泰成作為間諜處決[28][29]。1965年,朴正熙提出「先建設,後統一」的主張[13]:71-72。通過兩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的實施,朴正熙有效地提高了南韓的社會、經濟實力,改變了北韓以往在這些方面的相對優勢[27]:14。60年代後半期,隨着南韓派兵參加越南戰爭,韓美同盟關係得到加強,南北韓關係緊張到一個新的程度。越南戰場成了南北韓的第二戰場。1968年1月,北韓派出31名特工潛入南韓刺殺朴正熙,險些得逞[27]:10。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隨着美中關係的和解,朴正熙也相應地調整了對北政策[27]:10。1970年8月15日,朴正熙在紀念光復25周年祝詞,即「8·15宣言」,中提出要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南北統一。1971年,南北方通過紅十字會進行了首次接觸,討論南北離散家屬問題。1972年5月至6月,雙方實現了部長級的互訪,並於1972年7月4日發表了《南北共同聲明》。「7·4南北共同聲明」的主要內容包括:不依靠外來勢力和在沒有外來勢力干涉的情況下實現統一;統一應以和平的方法實現,不採取武力行動;作為同一民族應當超越意識形態和制度的差別,促成民族大團結;終止相互武裝挑釁和誹謗中傷,制止意外的軍事衝突;儘快展開南北紅十字會會談;架設首爾-平壤直通電話;成立南北協調委員會等[12]:226-228[15]:265[19]:273-276[20]:105。
1973年,朴正熙提出了不反對北韓加入國際組織和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6·23原則」,試圖使南北關係和平化,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和平統一。經過近10年追趕式發展,從1972年開始南韓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經開始顯著穩定地高於北韓。雙方平衡實力的變化使北韓開始拒絕進行南北之間的交流。1975年,北越在越南取得勝利後,北韓曾試圖憑藉其軍事上的優勢在南韓發動革命,對南韓國安全構成巨大威脅[27]:18-19。1978年,雙方紅十字會的會談也被中斷[12]:226-228[15]:265[19]:273-276。
對美關係
[編輯]1960年朴正熙通過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的第二共和國張勉政府後,美國對朴正熙軍政府並無好感。1961年6月13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明確指出南韓的政治經濟形勢處於一種沒有希望的狀態[13]:97-98。同年11月,當時擔任國家重建最高會議議長的朴正熙出訪美國時,美國媒體起初還對朴正熙進行負面報道。不過,朴正熙的反共、反腐和發展經濟的理念,很快使甘迺迪和美國改變了對朴正熙的看法。原本對南韓經濟失去信心的美國人開始對南韓國經濟產生濃厚興趣。訪問結束時,美國媒體對朴正熙的訪問作出了肯定性的評價。《新奧爾良時報》甚至報道說:「在全世界的革命領導人中,像南韓領導人這樣訪問中就已經贏得一定支持的很少,包括甘迺迪總統在內整個美國,都將嚴懲腐敗、深諳南韓經濟現狀的朴正熙評價為一個剛直不阿、具有決斷力的優秀領導人。」此次出訪,朴正熙為韓美關係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130-132。
由於朴正熙在韓日關係、越南戰爭與美國的一致,朴正熙執政後,韓美關係很快進入了「蜜月期」[15]:261。1965年6月22日韓日邦交的正常化使東北亞地區的美日韓同盟正式確立[15]:257。南韓是美國同盟中捲入越南戰爭最早、最深的國家。早在1961年11月朴正熙首次訪美時,他就向甘迺迪表示,如果美國給予承認並提供援助,南韓可以出兵越南。1965年在越南形勢急轉直下時,時任美國總統林登·詹森向其盟國首腦發了20多封親筆信,拉盟友參戰。但只有朴正熙積極表示參加。同年5月,詹森派他的總統專機到漢城接朴正熙來美洽談。5月16-26日,朴正熙以總統身份再次出訪美國,受到詹森的最高禮遇。詹森稱朴正熙是「亞洲的偉大領導人」。美國華盛頓市還將5月17日定為「朴正熙總統夫婦之日」[13]:105-106[3]:151-152。南韓參戰越南戰爭使韓美同盟關係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原本打算撤出駐韓美軍的美國打消了撤軍計劃。作為對南韓國參戰的補償,美國為南韓軍隊武裝了現代化的武器,並給予南韓大量的經濟、技術援助[13]:105。1966-1969年,南韓經濟的年增長率超過了10% [13]:110。
1969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李察·尼克遜在關島發表宣言,提出新的亞洲政策「尼克遜主義」。此後,美國決定將駐韓美軍的數量從6.1萬人裁減到4萬多人,並停止對南韓的無償軍事援助[15]:261[19]:187-188。隨着美中關係的緩和以及駐韓美軍的撤離,朴正熙開始對美國極度猜忌和不信任。感到安保危機的他開始發展自主國防,並試圖發展核武器。韓美之間的矛盾也因此加劇。此後,隨着南韓放棄核計劃,兩國關係得到緩和[13]:124-125[12]:223-224。卡特上台後,美國對南韓國國內的民主與人權問題變得更加關注。「維新憲法」的頒佈和朴正熙政權對民主陣營的鎮壓,使韓美關係產生了陰影。1976年10月24日,美國媒體曝出「南韓門事件」,韓美關係因此雪上加霜。1977年3月,卡特宣佈將在未來4-5年內全部撤走駐韓美軍[b],使韓美關係降到歷史低點[15]:262[12]:224。
對日關係
[編輯]1951年10月,韓日雙方在美國的敦促下,開始了邦交正常化的預備性會談。但前五輪的會談進展緩慢[15]:278[20]:62[19]:155-156。朴正熙上台後,南韓政治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對日問題上也採取了更為務實的態度。1961年11月12日,朴正熙在以最高會議議長身份訪美途中順訪日本。他在機場發表聲明說韓日兩國應「不計小節,本着相互理解的精神相互合作,以誠意解決問題」。他與時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會唔時表示如果日本在「財產請求權」問題上表現誠意,南韓可以不再對日本要求巨額賠償。池田勇人表示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南韓[19]:170-171。之後,南韓中央情報部部長金鍾泌和外務部部長崔德新先後兩次出訪日本為此進行了兩次會談。1962年11月,朴正熙派金鍾泌去東京繼續磋商,與日本外相大平正芳達成《金-大平秘密備忘錄》[19]:171。
1964年12月,韓日舉行了第七次會談。由於美國詹森政府希望日本取代美國對南韓國進行經濟援助,雙方肯定了金鍾泌與大平正芳商定的原則,迅速達成協議。1965年6月22日,韓日雙方在經歷13年零8個月的談判後,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韓日基本關係條約》、《關於旅日北韓僑民法律地位和待遇的協定》、《日韓漁業協定》、《日韓關於解決對日財產請求權和經濟合作的協定》、《日韓關於文物及合作的協定》等文件的簽署儀式。同年12月18日,雙方交換批准書,使條約正式生效,標誌着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172[15]:280。在《韓日基本關係條約》中,日本沒有對其侵略作任何反省,也沒有就此對南韓國進行任何「賠償」,雙方的歷史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雖然這對韓日關係的發展留下了陰影,但通過與日本邦交正常化,朴正熙從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經濟利益,減少了對美國的依賴,並成功將平壤與東京的關係打入長期的低潮[19]:172-175。
進入20世紀70年代,由於「金大中綁架事件」(1973年8月)、「田中狂言」(1974年1月)、「民主青年同盟事件」(1974年2月)和「文世光事件」(1974年8月15日)等事件的發生,朴正熙政府與日本的關係陷入低谷。但後經美國的調停,兩國關係有逐漸得到恢復。[13]:174-178[15]:272
其它
[編輯]為了突破外交孤立,朴正熙政府積極與第三世界國家改善關係。1961-1969年,南韓先後與23個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在非洲建交國家的數量超過北韓(15國)。20世紀60年代末,南韓已與21個拉美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而北韓只有古巴一個國家與其建交[19]:180。1970年,與南韓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已經由1960年的20多個增加到145個[12]:229。
基於共同的反共立場,南韓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友好而密切,1966年2月15日,朴正熙攜夫人陸英修訪問台灣,並與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舉行會談[30]。2月18日,雙方發表聯合公報,重申傳統友誼,同意舉行亞洲自由國家高層會議[31]。1976年12月22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現在美國撰文,不斷對南韓作各種攻擊,大有不打垮朴正熙誓不甘之態度也,倘南韓既被打垮,朝鮮半島落入北韓之範圍,則無異赤劍直對日本心臟」[32]:446。
遇刺身亡
[編輯]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和警衛室室長車智澈在晚餐上責難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在「釜馬事態」上工作失誤。金載圭遂開槍殺死了朴正熙和車智澈[13]:138-140[2]:244-275 。
1979年11月3日,南韓為朴正熙舉行了國葬。時任南韓代總統崔圭夏在朴正熙靈前獻上建國勳章[2]:原序3。
著作
[編輯]1961-1963年,朴正熙先後出版了《一個領導人的方法》、《我們民族的出路》和《國家、革命和我》。1970年代,他應《大英百科全書》的邀請,寫作了《建設一個國家》(To Build a Nation)。在他遇害的前幾個月,朴正熙寫作了《南韓的新生——發展的一種模式》。[14]:90
- 1961年:《指導者之道:在革命過程中如何自處》,由國家重建最高會議出版的刊物,講述5·16政變的正當性。
- 1962年:《我們民族的出路》,反省韓民族過往的歷史,並提出大韓民國今後的發展方向和前景。該書提出從貧困中解放民族,實現經濟自立的目標,以及重建健全的民主主義的構想。
- 1963年:《國家、革命和我》,講述大韓民國自建國以來面對的經濟困局,以及援引外地的成功革命例子,提出如何改變南韓擺脫貧弱的構思。
- 1971年:《民族的潛力》,在朴正熙執政10週年時出版,朴正熙回顧過往十年南韓的發展,並總結經濟得以快速增長的原因為「自主、自立、自助」。
- 1978年:《民族中興之路》,講述十月維新的正當性、新鄉村運動的發展,以及南韓轉型為高技術產業社會的挑戰與展望。
家庭
[編輯]朴正熙在聞慶小學教書期間,曾經家裏牽線和金好南相親結婚,但由於性格不合而離異,兩人生有一女兒朴在玉。1950年8月,朴正熙在大邱師範學校的校友,陸軍本部情報局少尉宋在千幫他與自己的表妹陸英修牽線[33]:30-31。陸英修是忠清北道沃川地區望族陸鍾寬的二女兒[33]:5。由於朴正熙離婚過,比陸英修大8歲,而且是個軍人,故兩人婚事遭到女方父親陸鍾寬的強烈反對。不過兩人還是不顧陸鍾寬的反對於1950年12月12日在大邱市溪山洞舉行了婚禮[33]:37-42。1974年8月15日,在光復節慶祝儀式上陸英修被前來刺殺朴正熙的文世光誤殺身亡[33]:226-231,陸英修被誤殺後,朴正熙無意再娶,女兒朴槿惠代母出任南韓第一夫人。
- 和金好南所生:
- 和陸英修所生:
選舉履歷
[編輯]年度 | 選舉屆數 | 選舉區 | 所屬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備註 |
---|---|---|---|---|---|---|---|
1963 | 第5屆總統選舉 | 大韓民國 | 民主共和黨 | 4,702,640 | 46.64% | ||
1967 | 第6屆總統選舉 | 5,688,666 | 51.44% | ||||
1971 | 第7屆總統選舉 | 6,342,828 | 53.19% | ||||
1972 | 第8屆總統選舉 | 2,357 | 99.92% | 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間接選舉 | |||
1978 | 第9屆總統選舉 | 2,577 | 99.85% | 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間接選舉 |
榮譽
[編輯]南韓勳獎
[編輯]外國勳獎
[編輯]相關影視
[編輯]- 第三共和國 (1993年),由李昌煥、李辰洙飾演。
- 南韓門事件(1995年),由獨孤永宰飾演。
- 第四共和國 (1995年),由李昌煥飾演。
- 總統的理髮師(2004年)
- 那時候的人們(2005年),由宋在浩飾演。
- 第五共和國 (2005年),由李昌煥飾演。
- 南山的部長們(2020年),由李星民飾演。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박정희(朴正熙). 南韓民族文化大百科.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 [2018-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4) (韓語).
- ^ 2.0 2.1 2.2 2.3 2.4 2.5 (韓)趙甲濟著; (韓)李聖權譯. 《总统——朴正熙传》. 南京: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3年6月. ISBN 978-7-5399-6230-6.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韓)丁滿燮著; 王艷麗 金勇譯. 《朴正熙:经济神话缔造者的争议人生》.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5年10月. ISBN 978-7-105-14356-6.
- ^ 4.0 4.1 4.2 (美)玄雄著; (韓)潘屹譯. 《朴正熙》. 北京: 紅旗出版社. 1993年4月. ISBN 978-7-80068-451-7.
- ^ 5.0 5.1 朴正熙为参加满洲军而书写的血书被公开. 韓聯社. 2009-11-05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 ^ 6.0 6.1 (韓)Hyung-A Kim著. 《Korea's Development Under Park Chung Hee》. 倫敦: Routledge. 2004年.
- ^ 部隊通称号索引簿(在満部隊) 昭和27年3月1日.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1109600、部隊通稱號索引簿(在満部隊) 昭和27年3月1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018-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 ^ "목표 위해 죽음 불사할만큼 성실"우등 성적으로 4년만에 '황군' 소위. オーマイニュース. 2004-08-19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韓語).
- ^ 藤田昌雄『もう一つの陸軍兵器史: 知られざる鹵獲兵器と同盟軍の実態』光人社、2004年、p187
- ^ 중위 진급 한달 뒤 일제패망에 낙담 해방 이듬해 패잔병 몰골 귀국선 타. オーマイニュース. 2004-08-24 [2016-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韓語).
- ^ 11.0 11.1 尹保雲. 《韩国为什么成功: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的现代化》. 北京: 文津出版社. 1993年7月. ISBN 9787805541754.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朴鍾錦. 《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30-2476-1.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金光熙. 《大韩民国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10月. ISBN 978-7-5097-6205-9.
- ^ 14.0 14.1 14.2 王加豐. 《朴正熙“开发独裁”体制研究》. 北京: 學苑出版社. 1999年2月. ISBN 7-5077-1479-9.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董向榮. 《韩国》.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朴昌根. 《解读汉江奇迹》.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2年5月. ISBN 9787560847979.
- ^ (韓)金大中著;黃玉今,姜立譯. 《我的人生,我的路:金大中自传》. 北京: 外文出版社. 1998年8月. ISBN 7-119-02236-9.
- ^ 18.0 18.1 18.2 周漢城. 《从死囚到总统—金大中的传奇故事》. 北京: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1年7月. ISBN 7801278887.
-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方秀玉. 《战后韩国外交与中国-理论与政策分析》.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年12月. ISBN 978-7-5326-3500-9.
- ^ 20.0 20.1 20.2 張光軍主編. 《韩国执政党研究》. 廣州: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 ISBN 978-7-5100-2914-1.
- ^ 21.0 21.1 崔志鷹; 朴昌根. 《当代韩国经济》.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0年11月. ISBN 9787560843605.
- ^ 劉洪鐘. 《韩国赶超经济中的财阀制度研究》.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9年10月. ISBN 978-7-5112-0436-3.
- ^ 朴昌根. 《韩国产业政策》.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8年6月. ISBN 7-208-02704-8.
- ^ 24.0 24.1 24.2 24.3 (韓)金正濂; 張可喜 譯. 《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汉江奇迹”与朴正熙》.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3年6月. ISBN 9787501120307.
- ^ 張光軍. 《韩国财团研究》. 廣州: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 ISBN 978-7-5100-2850-2.
- ^ 李東華著. 《韩国科技发展模式与经验—从引进到创新的跨越》.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11月. ISBN 7-107-18312-5.
- ^ 27.0 27.1 27.2 27.3 27.4 孫冀. 《韩国的朝鲜政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年. ISBN 978-7-5161-0111-7.
- ^ Andrei Lankov. Secret emissary from North. The Korea Times.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6).
- ^ Kim Jong-pil. The mysterious visitor from the North. Korea Joongang Daily. Korea Joongang Daily.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6).
- ^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 ^ 呂芳上總策劃,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 ^ 周美華、蕭李居 (編). 《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 台北: 國史館. 2009.
- ^ 33.0 33.1 33.2 33.3 (韓)李英湖,(韓)文武一著; 季莉君譯. 《陆英修:两代总统背后的女人》.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5年10月. ISBN 978-7-105-14355-9.
- ^ [무궁화대훈장]서독 대통령 하인리히 뤼브케 내외. 대한민국 무공훈장 수훈자. 20 October 2017 [2022-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Christine Nasso (編). Contemporary Authors 10. Gale Research. 1983: 360. ISBN 0-8103-1939-X –透過Internet Archive.
Order of Propitious Clouds special cordon, Republic of China;
- ^ Their Royal Highnesses of Thailand (RAMA IX) King Bhumibol and Queen Sirikit 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อยู่หัว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 และ สมเด็จ… | 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 ภาพหายาก, ราชวงศ์. [2022-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4).
參見
[編輯]- 漢江奇蹟
- 青瓦台事件
- 金大中事件
- 文世光事件
- 朴正熙遇刺案
- 首爾新堂洞朴正熙家屋
- 朴正熙總統紀念圖書館
- 大統領讚歌:朴正熙頌歌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 ||
---|---|---|
前任: 尹潽善 |
南韓總統(代行) 1962年-1963年 |
繼任: 自己 |
前任: 自己(代) |
南韓總統 1963年-1979年 |
繼任: 崔圭夏 |
- 1917年出生
- 1979年逝世
- 朴正熙
- 韓國總統
- 韓國國務總理
- 韓國陸軍上將
- 冷戰時期領袖
- 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 軍人出身的總統
- 韓國越戰人物
- 韓國韓戰軍事人物
- 朝鮮籍日本陸軍軍人
- 親日反民族行為認定者
- 滿洲國朝鮮人
- 韓國反共主義者
- 韓國佛教徒
- 韓國遇刺身亡者
- 遇刺身亡的總統
- 朴成彬家族
- 安葬於國立首爾顯忠院者
- 龜尾市出身人物
- 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
- 無窮花大勳章獲得者
- 建國勳章獲得者
- 國民勳章無窮花章獲得者
- 卿雲勳章獲得者
- 王室友誼勳章獲得者
- 聯邦王室勳章獲得者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獲得者
- 皇家六翼天使勳章獲得者
- 西加都納勳章獲得者
- 解放者聖馬丁勳章獲得者
- 大十字級秘魯太陽勳章獲得者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之星勳章獲得者
- 柬埔寨王家勳章獲得者
- 保國勳章獲得者
- 韓國軍政府領導人
- 韓國極右派政治人物
- 極權主義領導人
- 政治屠殺參與者
- 日治朝鮮出生者
- 20世紀男性政治人物
- 陸軍士官學校校友 (日本)
- 陸軍士官學校校友 (韓國)
- 慶北大學校友
- 韓國政黨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