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戰役
外觀
南泉戰役 | |||||||
---|---|---|---|---|---|---|---|
| |||||||
參戰方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劉伯承 鄧小平 |
胡宗南 宋希濂 | ||||||
傷亡與損失 | |||||||
1.7萬人,3,000餘人失蹤 | 3萬餘,被俘7萬[1] |
南泉戰役,也稱重慶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部隊與中華民國國軍發生的最後一場攻打特大城市的戰役。
背景
[編輯]1949年10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為主力的西南部隊攻入貴州,整個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重慶便成為了國共戰爭中國軍控制的最後一座特大型工業城市。守衛重慶的國軍兵力有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從成都平原勞師行軍到達重慶的3個兵團,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部5個兵團等部,總計37個軍約45萬人。
戰役進程
[編輯]第一階段
[編輯]- 1949年11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3兵團全面進攻宋希濂部川東防線,攻克川東南門戶秀山縣。
- 11月11日攻克酉陽縣、建始縣、恩施縣,並分路11日佔領咸豐縣、12日攻克黔江縣,11月21日進入彭水縣,在涪陵縣重創宋希濂主力第2軍9師,22日涪陵縣被攻克。自此重慶已經危在旦夕。
第二階段
[編輯]- 11月24日,解放軍開始發起對重慶主城區的攻擊。在南溫泉一線,解放軍與胡宗南嫡系第一軍展開殘酷的拉鋸戰。解放軍11軍損失慘重,被迫停止攻擊南溫泉。
- 11月26日,解放軍轉向重慶外圍發起衝擊。第二野戰軍第12軍103團再次南泉激戰三天,吸引了國軍主力注意力,但國軍頑強的抵抗依舊造成解放軍3,000人以上的傷亡。在解放軍久攻不下再次撤離南泉戰場的同時,遭受沉重打擊的胡宗南部167師亦彈盡糧絕退出南泉。
- 11月27日,第12軍35師攻佔綦江縣進入江津縣,迂迴重慶主城區。此時,解放軍對重慶主城區已形成東、西、南三面合圍之勢。國軍開始撤退,同日,重慶城中發生大火,全城大半被毀。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的政治犯被屠殺,只有極少數人脫險,史稱「重慶一一·二七大屠殺」。
第三階段
[編輯]- 11月28日,解放軍第三兵團和第47軍將宋希濂部3萬餘人殲滅於南川縣,並重慶外圍殲滅胡宗南的國軍第1軍一部。
- 11月29日,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安排對全重慶市兵工廠、發電廠、鋼鐵廠等許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實施破壞,30日凌晨6時,在重慶白市驛機場乘機自重慶飛往成都。
- 11月30日,解放軍發起對渝中半島的總攻。47軍從朝天門,11軍從南紀門、儲奇門、南坪攻入市區,攻佔重慶。[1]。
總結
[編輯]南泉戰役以解放軍佔領重慶告終,國軍退出永久陪都重慶後,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輿論上都已經宣佈其在大陸的勢力基本滅亡。
但解放軍在南泉的重大傷亡,在戰役結束的很多年後,自己亦是四川人(巧合的是劉的出生地開縣在數十年後亦劃入新的重慶直轄市)的總指揮劉伯承元帥依然對此作出了檢討,認為是眼光局限於南泉一點造成了不必要的傷亡。此外,重慶主城被縱火,這在解放軍攻打特大城市的歷史上是唯一一次城市基本全部被毀的失敗,這場火災也使得重慶工業、商業癱瘓,在幾十年時間內失去了和北京、上海、武漢、廣州一樣的中心城市地位,影響深遠。加之關押在中美合作所的政治犯沒有及時被營救以至於大部分被處決,都被認為是這場戰役解放軍一方戰鬥指揮不完美之處。然而另一方面來講,重慶地形複雜,渝中半島三面臨江,一面有佛圖關天險,整體地形又天然呈碉堡狀,自古易守難攻。炮兵、重步兵數量的優勢幾乎無從發揮,加之作戰初期即制訂目標,要求像解放北京、上海乃至武漢一樣解放重慶,避免市區工商業設施被毀,導致處處進攻過度小心謹慎,造成解放軍久攻不下。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