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Z-29號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納粹德國
船名 Z-29號
下訂日 1938年4月23日
建造方 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
船廠編號 963
鋪設龍骨 1940年3月21日
下水日期 1940年10月15日
完工日期 1941年7月9日
退役日期 1945年5月7日
結局 1946年12月16日鑿沉
技術數據
船級 1936級
船型 驅逐艦
排水量
  • 標準:2,657噸
  • 滿載:3,691噸
船長 127米
型寬 12米
吃水 4.62米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36(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
續航力 2,950海里以19節
乘員 12名軍官、315名水兵
武器裝備

Z-29號(德語:Z 29)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十五艘1936A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驅逐艦之一。它於1940年3月21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同年10月15日下水,至1941年7月9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儘管曾於1942年初作為護航部隊的旗艦前往德占法國參加了「海峽衝刺」行動,該艦於二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仍是在挪威水域度過,負責護衛德國船隻和布設雷區。Z-29號也曾參與1942年底難分勝負的巴倫支海海戰,期間協助擊沉了一艘英國掃雷艦。1943年9月,它在突襲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西西里行動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中受損,此後又在英國飛機於1944年7月襲擊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時被炸傷。當德國人自同年10月開始從挪威北部撤離該時,該艦主要為運兵船隊提供護航,直到12月開始進行大規模改裝。隨着戰爭在改裝完成之前便已結束,Z-29號在德國向盟軍投降。1945年末,在盟軍對倖存的納粹軍艦進行分配過程中,它被割讓予美國。但由於仍未完全適航,該艦於1946年末被美國人鑿沉斯卡格拉克海峽入口處。

設計

[編輯]
戰時盟軍繪製的1936A型驅逐艦識別圖

1936A型驅逐艦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較之前的1936型稍大,武器裝備也更重。其水線長全長分別為121.9米和127米,有12米的舷寬以及最大4.62米吃水深度;艦隻的設計排水量為2,657噸,滿載時則可達3,691噸。Z-29號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3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則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可以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該艦的設計航速為36(67公里每小時),最多可貯存825噸燃料油,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950海里(5,46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1名軍官和321名水兵。[1]

該艦裝備有四門150毫米36式魚雷艇炮,架設在帶有炮擋英語Gun shield的單裝炮座上。其中一門位於艦艛前側、三門位居艦艉,並從前到後編為1至4號。防空武器則包括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並排的一對雙聯裝炮座上的四門37毫米30式速射炮和七門單座20毫米30式高射炮組成。此外,該艦還在水上部分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安裝有八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均提供兩次重新裝填。[1]四個深水炸彈發射器和布雷導軌則安裝在艉後部甲板室英語Deckhouse的兩側,最多可貯存60枚水雷[2]作為探測潛艇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動式水聽器,並可能安裝有一套主動式聲納系統。在艦橋頂部則配備了FuMo-24/25型英語FuMO 24 radar[1][3]

改動

[編輯]

在1944-1945年的改裝過程中,Z-29號安裝了一台FuMO-63「霍恩特維爾」型德語Hohentwiel (Radar)雷達代替艉部探照燈。原本的單座150毫米炮則被替換成與其姊妹艦們相同的雙聯裝150毫米LC/38型炮塔。這加劇了該型艦在艦艏進水的趨勢,使其最高航速被降低至32.8節(60.7公里每小時)。[1]3號炮也被拆除,以便為「芭芭拉計劃」增加的高射炮騰出空間。到戰爭結束時,它的防空武器(可能)包括兩門實驗性的55毫米58式裝置高射炮、九門單裝和雙聯裝的37毫米炮以及二十門單裝、雙聯裝和四聯裝的20毫米炮。即便若非全部,大部分的37毫米炮都已更換為射速更快的M42型高射炮英語3.7 cm Flak M42[註 1][6]

歷史

[編輯]

Z-29號於1938年4月23日由納粹德國海軍所訂購,自1940年3月21日開始在不來梅德希馬格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威悉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963。它於同年10月15日下水,至1941年7月9日在首任艦長、海軍少校庫爾特·雷歇爾德語Curt Rechel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7]經過在波羅的海的戰備訓練後,該艦被編入第8驅逐區艦隊參與護航任務,並成為戰列艦提爾皮茨號於1942年1月14日至17日從亞德河口英語Jade Bight到挪威特隆赫姆的護航艦之一。Z-29號於1月27日前往德占法國布雷斯特,為護送三艘主力艦穿越英吉利海峽返回德國的「地獄犬行動」作準備。[8]德國艦群於2月11日離開布雷斯特開始突圍,令英國人始料未及。Z-29號此時擔當驅逐艦首長德語Führer der Zerstörer、海軍上校埃里希·拜英語Erich Bey旗艦,帶領編隊、指揮護航。英國人對德國艦艇的攻擊大多以無效告終,惟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於15:30在斯海爾德河口附近不慎觸雷。行動總司令、海軍中將奧托·齊里亞克斯英語Otto Ciliax遂召喚Z-29號將他從無法動彈的戰列艦上接走。[9][10]當驅逐艦試圖靠近時,卻意外地撞上沙恩霍斯特號艦艉,損壞了自身艏樓,但成功接走了齊里亞克斯。當天晚些時候,一枚150毫米炮彈在艉部炮座中發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切斷了輸油管道,並使左舷渦輪機失效。齊里亞克斯只得於18:25轉移到Z-7「赫爾曼·舍曼」號驅逐艦上,Z-29號則前往威悉明德德語Wesermünde進行維修。[8]

1942年10月,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及包括Z-29號在內的護航艦在前往特隆赫姆的途中

維修完成後,Z-29號於1942年5月15日至26日為裝甲艦呂措號從德國前往挪威的博根灣英語Bogen, Evenes提供護航,並在途中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布設了水雷。9月5日至8日,它又夥同Z-4「理夏德·拜岑」號和姊妹艦Z-30號一起在新地島瓦伊加奇島之間的卡拉海峽布設雷區。當月下旬,該艦還與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號和姊妹艦Z-23號Z-28號和Z-30號共同參與了「女沙皇行動英語Operation Zarin」,於9月24日至28日在新地島附近執行布雷任務。10月23日至24日,Z-29號負責護送提爾皮茨號和裝甲艦舍爾將軍號從博根灣到特隆赫姆,繼而陪同舍爾將軍號繼續前往丹麥哥本哈根,然後與輕巡洋艦紐倫堡號一起返回阿爾塔峽灣英語Altafjord[8][11][12]

巴倫支海海戰

[編輯]

1942年12月30日,呂措號和希佩爾將軍號在包括Z-29號在內的六艘驅逐艦的護送下,離開納爾維克執行「彩虹行動英語Operation Regenbogen (Arctic)」,意圖攻擊德國情報部門報稱只有少量護航的盟軍JW-51B號船隊英語Convoy JW 51B。行動總司令、海軍中將奧斯卡·庫梅茨的計劃是把他的部隊分成兩組;他將率領希佩爾將軍號、驅逐艦Z-4號、Z-16「弗里德里希·埃科爾特」號和Z-29號一組在船隊的北面實施攻擊,並引開護航兵力。然後,呂措號和另外三艘驅逐艦將從南面攻擊這支沒有護航的船隊。[12]三艘驅逐艦與希佩爾將軍號分開進行搜尋,於12月31日上午順利找到船隊,從而引發巴倫支海海戰。當德艦在8,000米的範圍內開火時,英國驅逐艦頑固號英語HMS Obdurate (G39)才發現了它們,並駛近偵察。[13]

頑固號隨後掉頭返回,在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的情況下重新加入船隊,德國驅逐艦也未繼續追擊,因為它們接到了與希佩爾將軍號會合的命令。在進行機動以靠近船隊的過程中,德國人發現了英國掃雷艦懸鈎子號英語HMS Bramble (J11),它於早前從船隊中分離出來搜尋掉隊的商船,驅逐艦遂奉命將其擊沉,而希佩爾將軍號則與護航船隊交戰。由於能見度很低,此舉花費了一些時間;與此同時,由英國輕巡洋艦謝菲爾德號牙買加號英語HMS Jamaica (44)組成的掩護部隊英語Covering force突然現身使希佩爾將軍號措手不及。擊沉懸鈎子號之後,Z-4號和Z-16號試圖重新與希佩爾將軍號會合,殊不知英國巡洋艦就在附近。就在這個時候,Z-29號與其餘兩艘僚艦失去了聯繫。當後者在4,000米的射程內發現敵方時,又將謝菲爾德號與希佩爾將軍號混淆了。正值錯愕之際,謝菲爾德號利用所有火炮向距離最近的Z-16號開火,使其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便斷成兩截,連同全體官兵一同葬身大海;Z-29號和Z-4號則毫髮無損地逃脫了。[14]

後續行動

[編輯]

1943年1月24日,Z-29號又與另外兩艘驅逐艦護送受損的希佩爾將軍號和輕巡洋艦科隆號從阿爾塔峽灣返回基爾,並於2月8日抵達。翌日,該艦前往威悉明德的北德意志-勞埃德船廠接受改裝。[8]在此期間,艦長一職發生了變化:海軍少校特奧多爾·馮·穆蒂烏斯德語Theodor von Mutius於4月1日接管了Z-29號,並指揮該艦直至戰爭結束。[15]完成改裝並在波羅的海進行訓練後,Z-29號於7月22日在Z-33號的陪同下返回挪威北部,7月26日到達特隆赫姆,至8月3日在阿爾塔峽灣被編入第4驅逐區艦隊。9月6日至9日,它與提爾皮茨號、沙恩霍斯特號以及第4、第5和第6驅逐區艦隊的九艘艦艇一起參加了襲擊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西西里行動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該艦在行動中負責炮擊巴倫支堡氣象站及周邊地區,但遭到四枚100毫米口徑的海岸炮命中,其中兩枚擊中艦體,造成3人陣亡、3人負傷。由於艦體上的孔洞導致適航性降低,Z-29號在返程時不得不身居兩艘戰列艦的背風處。12月25日晚,第4區艦隊的Z-29號、Z-30號、Z-33號、Z-34號Z-38號在隊長、海軍上校羅爾夫·約翰內松德語Rolf Johannesson的帶領下,跟隨沙恩霍斯特號執行「東線行動」,意圖攔截駛往蘇聯的英國JW-55B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JW 55B。但所有護航驅逐艦都在第二天被分離,以增加攔截船隊的可能性,因此並未參加隨後的北角海戰,而是於27日返回阿爾塔峽灣。[16]

Z-29號於1944年初完成了鍋爐整修,並在當年餘下的時間裡幾乎一直留在挪威海北冰洋服役。7月17日,在針對提爾皮茨號的「福神行動英語Operation Mascot」中,該艦遭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航空隊的戰鬥機掃射,但只受到表面損傷。隨後,它與第4區艦隊的另外四艘艦一同在希爾克內斯北角沿岸支援第19山地集團軍德語XIX. Gebirgs-Korps (Wehrmacht),該軍自10月7日以來便在蘇軍發動的佩察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下節節敗退。從10月23日至31日,第4區艦隊每日都負責撤退和清除掩護,從瓦爾德洪寧斯沃格撤離德軍,並在塔納峽灣充當哨艦。11月6日至18日,Z-29號又在「北極光行動德語Unternehmen Nordlicht (1944)」中為冰洋戰線德語Eismeerfront塔納段的清空以及第20山地集團軍逐步撤退至靈恩提供側翼保護。[8]11月18日,該艦再次回到阿爾塔峽灣,進而於24日轉往特羅姆瑟修理排水泵德語Lenzen (Hydraulik)。12月16日,它又與Z-31號一起在洪寧斯沃格附近布設雷區。[17]一周後,Z-29號從拉峽灣書面挪威語Lafjorden (Nordkapp)駛往威悉明德開始進行新一輪改裝,包括將艦艏炮替換為雙聯裝樣式,並大大增強了它的防空武器。[18]

戰爭於1945年5月結束,此時改裝工作尚未完成,Z-29號遂於7日退役,三天後由英國警衛司令部占領。同年年底,當盟軍就倖存的德國海軍艦艇進行分配時,該艦作為戰爭賠償被授予美國。但由於它的維修狀況不佳,美國海軍拒絕接收。英國皇家海軍只得拆出艦上有用的零件,繼而裝滿化學武器,於1946年6月10日將其鑿沉在斯卡格拉克海峽的西側入口處。[19]

注釋

[編輯]
  1. ^ 關於艦上防空武器的數量,各消息源的說法不一。Koop & Schmolke沒有提供總體數量,但聲稱Whitley給出的數量是在原有配置的基礎上增加的。[4]Gröner則表示,到戰爭結束時,該艦的配置為十一門37毫米炮和二十九門20毫米炮。[5]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1.3 Gröner,第203–204頁.
  2. ^ Whitley,第68頁.
  3. ^ Whitley,第71–72頁.
  4. ^ Koop & Schmolke,第34頁.
  5. ^ Gröner,第203頁.
  6. ^ Whitley,第73–74頁.
  7. ^ Koop & Schmolke,第24, 110頁.
  8. ^ 8.0 8.1 8.2 8.3 8.4 Koop & Schmolke,第110頁.
  9. ^ Rohwer,第143頁.
  10. ^ Whitley,第118–119頁.
  11. ^ Rohwer,第197頁.
  12. ^ 12.0 12.1 Whitley,第142頁.
  13. ^ Llewellyn-Jones,第93頁.
  14. ^ Whitley,第143頁.
  15. ^ Bradley, Würzenthal & Model,第348–350頁.
  16. ^ Whitley,第172頁.
  17. ^ Rohwer,第379頁.
  18. ^ Koop & Schmolke,第111頁.
  19. ^ Whitley,第19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