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齒常之
燕國公 黑齒常之 | |
---|---|
大周燕國公,食邑三千戶 | |
大周 左武威衞大將軍、檢校左羽林軍、上柱國 贈左玉鈐衞大將軍 | |
國家 | 唐朝→武周 |
時代 | 唐周之際 |
主君 | 唐高宗→唐中宗 |
姓 | 黑齒 |
名 | 常之 |
字 | 恆元 |
封爵 | 浮陽郡開國公(672年,二千戶) 燕國公(686年,三千戶) |
族裔 | 百濟扶餘人 |
出生 | 大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 |
逝世 | 大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11月26日) 63歲 |
黑齒常之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黑齒常之 | ||||||
簡化字 | 黑齿常之 | ||||||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흑치상지 | ||||||
漢字 | 黑齒常之 | ||||||
|
黑齒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字恆元,百濟將領,投靠中國唐朝後成為唐朝大將。
唐朝名將
[編輯]其先出自扶餘氏,封於黑齒,子孫因以為氏。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為二品官),為百濟西部人。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
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唐朝將領蘇定方受命率軍13萬滅百濟,此後唐朝在百濟設立五都督府。黑齒常之率領部下跟着眾人投降唐朝。蘇定方統率的唐羅聯軍中有五萬新羅兵,而新羅和百濟又有世仇,有可能在破城後趁機對百濟進行報復劫掠子,百濟人的成年人很多被殺死。黑齒常之害怕,與手下十多人逃歸本部,收集逃亡失散的士卒,保守任存山,結起柵欄以加強防守,一月之間歸附的有三萬多人,「八月二十六日他以任存山(位於今韓國全州)兵多地嶮的地形為根據地,抵檔住蘇定方派遣出去的軍隊,征討軍雖沒攻克任存山大柵但攻破小柵,蘇定方因為十二月十六日唐高宗李治授命的攻高句麗戰事即將開始,以及糧草供應緊張,唐朝任命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率所部趕往百濟,因此蘇定方認為,劉仁願的1萬唐軍,加上王文度的軍隊,應該可以控制百濟局勢,並於九月三日率唐軍主力回國了。偏偏事不湊巧,王文度9月28日猝死了,所部未能前往百濟 只留下劉仁願的一萬人少量兵力留鎮百濟本土,但沒想到唐朝主力大軍一回國,百濟餘黨見劉仁願鎮守兵力太少又再次反叛。這其中也包括黑齒常之。「百濟首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之自蘇定方軍回後,鳩集亡散,各據險以應福信」。九月二十三日,百濟叛亂蔓延全國,「百濟人叛而應者二十餘城」,黑齒常之9月23日發動進攻後,首先攻破了泗沘的外圍城防,搶奪軍械物資,然後繼續進攻,以期奪取泗沘,攻勢較為猛烈,險些將泗沘攻破。但劉仁願依靠留守的1.7萬唐羅聯軍,經過艱苦作戰,擊退了黑齒常之的進攻。黑齒常之退下來之後,就在泗沘南嶺築起四五個軍柵,繼續包圍泗沘,並伺機抄掠城邑,10月9日,新羅王春秋率領太子法敏及新羅諸軍趕來解泗沘之圍,首先進攻爾禮城,這個爾禮城應該是反叛的百濟20餘城之一,而且是比較重要的一個。10月18日,新羅軍攻破爾禮城,並派人管理守衛,百濟20餘城又紛紛向新羅投降。至此,由黑齒常之進攻造成的百濟危險局勢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緩解。10月30日,新羅軍又進攻泗沘南嶺軍柵,斬首1500餘,泗沘之圍初步得解,留守唐軍得到了所需軍糧。 第一次泗沘之戰後,直到公元663年白江之役,黑齒常之一直沒有什麼重大行動,龍朔三年(663年),唐軍徹底平定百濟復國活動,唐高宗李治派遣使者招降黑齒常之,黑齒常之於是率領部眾到劉仁軌處投降。劉仁軌派黑齒常之、沙吒相如率領他們的部眾前往攻取任存城,還支援他們糧食和武器。孫仁師說:「這類人人面獸心,怎麼可以相信!」劉仁軌說:「我看這兩人都忠勇有謀略,注重信義;只是前次投奔錯人,現在正是他們感激立功的時候,不必懷疑。」於是發給糧食和武器,分兵跟隨他們,最終攻下任存城,任存城守將遲受信拋棄妻子兒女,投奔高句麗。後來,黑齒常之多次升遷至左領軍員外將軍、洋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授折衝都尉,鎮守熊津城,深受士眾歡迎。咸亨三年(672年),以功加忠武將軍,行帶方州長史,不久遷任使持節沙泮州諸軍事,沙泮州刺史,授上柱國。任內受到皇帝嘉獎,轉為左領軍員外將軍,兼熊津都督府司馬,加封浮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縱橫青藏
[編輯]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吐蕃內亂,唐朝政府認為有機可乘,令劉仁軌出鎮洮河,相機進攻吐蕃,黑齒常之作為劉仁軌的部將,出任洮河道經略副使,也被調往吐蕃前線。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任命中書令李敬玄為河源道經略大使、諸軍大總管,與吐蕃名將論欽陵對峙於青海湖一帶。七月,雙方發生青海之戰,唐將赤水軍大使劉審禮中吐蕃誘敵之計孤軍深入,於九月全軍覆沒。李敬玄遂立即率軍撤退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附近),被吐蕃追兵包圍,幸得黑齒常之冒死率500人夜襲吐蕃軍,吐蕃首領跋地設棄軍逃走,李敬玄方得解圍。戰後,黑齒常之以軍功被擢升為左武衛將軍,升為河源軍副使,進入唐朝軍隊高層。
調露二年(680年)七月,黑齒常之率軍三千襲吐蕃軍,在良非川擊敗噶爾·贊婆,獲羊馬數萬,代替李敬玄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負責河源地區的防禦。黑齒常之上任後在當地展開屯田,開營田五千餘頃,歲收百餘萬石,使得駐軍糧食得以自給,並設置烽戍七十餘所,穩定了河源戰線,加強西部邊防。開耀元年(681年)五月廿一,黑齒常之率精兵一萬騎擊敗同樣企圖在青海屯田的噶爾·贊婆,斬首2000級,燒毀吐蕃的儲存糧食。黑齒常之在青海七年,吐蕃對其深畏憚之,不敢擅開邊隙。
嗣聖元年(684年),黑齒常之升任左武衛大將軍,仍然檢校左羽林軍。
唐朝干城
[編輯]武則天掌權後,為鞏固自身統治,大力任用黑齒常之等邊將。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十一月初四,武則天令黑齒常之率軍進討,十一月十八,平定徐敬業起義。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黑齒常之開始主管全國邊務。
垂拱二年(686年),後突厥汗國可汗骨咄祿入侵河東道,黑齒常之遷任左鷹揚衛大將軍、燕然道副大總管,率軍抵抗,在兩井之戰中取得大勝,進爵燕國公,食邑三千戶。
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再次入侵朔州,黑齒常之改右武威衛大將軍,充任神武道經略大使,以李多祚、王九言為副手。追躡突厥軍至黃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餘里,突厥軍散走磧北。當時有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上表請求窮追突厥余寇,武則天令黑齒常之改任懷遠軍經略大使,與爨寶璧兩軍聯合,一起追擊。但爨寶璧貪功冒進,撇開黑齒常之先行進軍,全軍一萬三千人盡數戰死。
受誣而死
[編輯]永昌元年(689年),酷吏周興誣陷黑齒常之與右鷹揚將軍趙懷節謀反。武則天因此將黑齒常之下獄,十月初九(11月26日),黑齒常之在獄中自縊而死,享年六十。黑齒常之愛惜士兵,將前後所得賞賜的金帛,都分給手下將士;被誣陷自殺後,當時人們都為他而嘆惜。聖曆元年(698年),黑齒常之沉冤得雪,被追贈為左玉鈐衛大將軍,勛封如故。
黑齒常之有一子黑齒俊,後任右豹韜衛翊府左郎將。一女嫁給同族的天兵中軍副使、右金吾衛將軍、遵化郡開國公勿部珣(景龍元年(707年)有造像記)。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黑齒常之
- 三國史記明確交待任存山之戰過程,不存在所謂的《資治通鑑》卷201:定方遣兵攻之,常之拒戰,唐兵不利;常之復取二百餘城,定方不能克而還, 定方縶其王及太子,縱兵劫掠,壯者多死。常之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