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2月2日) |
郭昕 | |
---|---|
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 | |
前任:爾朱都護 繼任:- | |
朝代 | 唐 |
封爵 | 武威郡王 |
族裔 | 漢 |
籍貫 | 華州鄭縣 |
出生 | 不詳 |
逝世 | 808年 |
郭昕(?—808年)[註 1],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將領。為郭子儀之侄,郭幼明之子。曾巡察河西、安西等地,擔任安西四鎮留後,逐漸主政安西。後唐德宗冊封為安西四鎮節度觀察使,興元元年(784年)晉升安西四鎮節度使外加左僕射虛銜。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安西陷落,郭昕下落不明。[1]
生平經歷
[編輯]漸入安西
[編輯]郭昕幼年不詳,至安史之亂後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平叛,吐蕃趁虛而入,曾占領長安,後向西進軍,攻占隴右諸州。郭昕於唐肅宗末年被委任安西都護兼任四鎮節度使留後;也有說法認為郭昕在郭子儀倡議下,巡撫河西等地,並任西疆守吏直至永泰元年(765年),隴右諸州淪陷,郭昕無法返回,便在西域逐漸升至四鎮留後,仕於安西爾朱都護帳下。[2]
主政安西
[編輯]隴右諸州淪陷後,朝廷與安西隔絕,郭昕等人多次派使節杳無音訊。永泰二年,甘州及州境居延海失陷,吐蕃邊境已達回紇。吐蕃攻勢不斷,大曆元年至大曆十一年(766~776年)肅州、瓜州相繼失陷,沙州被圍。伊西、北庭節度使楊休明在沙州陣亡。閻朝殺欲棄城東歸的河西節度使周鼎,繼續率州人抵抗。德宗立,欲與吐蕃和解,進行和平談判,引起將士不滿。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守軍彈盡糧絕,閻朝以「勿徙他境」為前提投降[3][註 2],安西、北庭形勢危急。郭昕等人派使節借道回鶻抵達京城,皇帝對將士大加嘉獎,郭昕所領官銜全面晉級,成為安西四鎮節度使觀察使、安西大都護,賜爵武威郡王,開始替爾朱都護正式主政安西。[4]
抵抗吐蕃
[編輯]德宗一直對和平談判抱有幻想,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唐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尚結贊等盟於清水西,即清水之盟。後涇原兵變,德宗欲借兵吐蕃並不理想,加上李泌等大多朝臣、大將的反對,德宗大力嘉獎郭昕等人守土之功,而隱瞞了曾經頒布的召李元忠、郭聽還國並割讓二庭的詔書,郭昕被冊封為安西四鎮節度使。[5]在西域郭昕奉行結盟回鶻共抗吐蕃政策,減輕唐軍軍事壓力。並在回鶻幫助下一面抵抗吐蕃,一面發動軍民屯田,自行補給資源,還在當地自鑄貨幣例如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來發展經濟,使之一度出現了邊疆安謐的景象。[1]
下落不明
[編輯]貞元二年(786年)起,隨着沙州,伊州,北庭,西州等重鎮的逐漸淪陷,郭昕已很難完整地統轄安西四鎮。特別是北庭的淪陷,使郭昕與唐廷聯絡的唯一通道被阻斷。雖然在回鶻的幫助下郭昕指揮殘餘力量曾一度收復北庭等安西重鎮,但唐朝勢力已逐漸退出安西,城鎮的反覆易手也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最終在元和三年(808年),安西(龜茲)盡數陷於吐蕃,郭昕亦下落不明,應為最後一位犧牲的唐朝西疆大員。[1]
相關影視
[編輯]影視類型 | 片名 | 年份 |
---|---|---|
微電影 |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 | 2019 |
紀錄片 | 《龜茲·龜茲》第7部 | 2012 |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薛宗正. 郭昕主政安西史事钩沉. 《西域研究》. 2009, (4) [202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3).
- ^ 碧小軍. 北庭的剖面. Beijing Book Co. Inc. 2014. ISBN 9787999019091.
- ^ 李穩, 楊海帆. 編者 , 編. 宕昌县理川区域史研究. Beijing Book Co. Inc. 2015. ISBN 9787226048207 (中文).
- ^ 維基文庫 賜李元忠郭昕詔
- ^ 維基文庫 資治通鑑/卷22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