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福格爾
外觀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Fogel | |
---|---|
出生 | 1926年7月1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 |
逝世 | 2013年6月11日 美國伊利諾伊州奧克朗 | (86歲)
國籍 | 美國 |
研究領域 | |
學派 | 芝加哥學派 |
受影響於 |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 |
影響於 |
經濟系列 |
芝加哥經濟學派 |
---|
經濟學主題 哲學主題 |
羅伯特·威廉·福格爾(英語:Robert William Fogel,1926年7月1日—2013年6月11日),美國經濟學家,1993年與道格拉斯·諾斯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其在計量史學領域的貢獻而聞名。
生平
[編輯]福格爾出生於紐約市,是一位俄羅斯裔猶太人移民的兒子。1944年他從史岱文森高中畢業後[1],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他主修歷史學、輔修經濟學,並成為了共產主義組織American Youth for Democracy校園分部的主席。1948年畢業後,他成了共產黨的職業組織者。但之後他放棄共產主義,並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58年,他獲得碩士學位,後又於1964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
福格爾曾分別在多所大學任教,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958-1959年)、羅徹斯特大學(1960-1965年、1968-1975年)、芝加哥大學(1964-1975年、1981年至今)、劍橋大學(1975年,擔任庇特美國歷史機構講座教授)、哈佛大學(1975-1981年)。福格爾與伊妮德·卡珊德拉·摩根(Enid Cassandra Morgan)於1949年結婚並育有兩個子女。
2013年6月11日,福格爾在伊利諾州Oak Lawn的健康照護服務中心因病辭世[2]。
著作
[編輯]- 《聯邦太平洋鐵路》(1960年)
- 《鐵路與美國的經濟增長:計量歷史學文集》(1964年)
- 《不公正時代:美國黑奴經濟學》(1974年,與斯坦利·恩格曼合著)
- 《美國奴隸制度的興衰》(1989年)
- 《經濟增長、人口理論和生理學》(1994年)
- 《四次偉大的覺醒與平等主義的未來》(2002年)
- 《奴隸制爭論:回顧1952-1990年》(2003年)
- 《擺脫飢餓與夭折,1700-2100年》(2004年)
參考
[編輯]- ^ Gibson, Lydialyle. The human equ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gazin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3). 參數
|journal=
與模板{{cite magazine}}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journal}}
或|magazine=
) (幫助) - ^ Robert Fogel, Won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1926-2013.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 2013-06-11 [2013-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外部連結
[編輯]- Nobel prize autob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view of Fogel's "Escape from Hunger and Premature Dea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ance Davis review essay on Fogel's Railroads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omas Weiss review essay on Fogel and Engerman's Time on the Cross
- Podcast Interview with co-author Stanley Engerman on Time on the Cro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EconTalk at Econlib
- RePEc (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pdated information about Robert W. Fogel
- Feature article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agaz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DEAS/RePE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