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魔王
第六天魔王,又稱六梵天主、天魔主、他化自在天主(巴利文:paranimmitavasavatti,音譯婆羅維摩婆奢跋提),佛教中的魔王。亦作魔波旬(梵文:māra-pāpman)。他是欲界天的最高層——第六層「他化自在天」的天主。第六天魔王以世人沉溺於欲樂為己樂,故極力阻撓修行者擺脫欲望,破壞佛法,使眾生陷入欲望之中,生起「退轉心」,停止精進修行[1][2][3]。
許多人常將色界初禪天主(大梵天)、欲界忉利天主(帝釋天)和欲界他化自在天主(第六天魔王波旬)混淆不清,誤認為他們的天界和身份相同。事實上,這三者的地位與性質各不相同,彼此之間存在顯著區別。
概論
[編輯]魔王波旬,有多種譯名,如波俾掾、波椽、波鞞、陂旬、波俾、播裨、波卑夜、波卑面、波旬逾、波䀏等[4]。其名稱源自梵文pāpīyas(पापीयस्)或pāpman,及巴利文pāpiya或pāpimant,意為「惡者」或「殺者」[5][6]。此外,波旬亦稱為摩羅(梵文:māra),意為「障礙」或「破壞」。因此,其全稱為魔波旬(梵文:māra -pāpman)。《雜阿含經》中也曾稱波旬為夜叉[7]。
欲界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其天人被稱為天魔,魔王波旬是其首領。在第六天中,天人無需自行創造享樂,而是通過化現他人的樂事獲得自在,因此被稱為「他化自在天」。波旬的職責之一便是引誘世人沉溺於欲樂之中,以維持天界的享樂狀態[1][2]。
波旬常以誘惑和脅迫的方式,阻礙修行者的道業[1][2][3]。當他看到悉達多·喬達摩即將成佛,預見佛法的出現將消除欲樂,威脅其自身的享樂時,便全力阻撓悉達多的修行。
在佛經故事中,釋迦牟尼佛修行過程中曾多次拒絕波旬的誘惑,而波旬宣傳日後將千方百計阻撓佛教徒的修行,使他們沉溺欲樂[1][2][3]。波旬有時化身為佛菩薩、僧人、居士模樣歪曲佛法[1][2],甚至更常與其魔眾皆化身為美麗的女性引誘修行者[1][2]。
例如,佛陀訓誡波旬所派魔女:「外表雖美,心卻不端,猶如裝滿污穢的華麗琉璃瓶。」魔女聞言自省,匍匐退去。這些故事顯示了波旬作為修行路上的障礙之深,但也揭示了克服誘惑的重要意義。
儘管波旬以破壞修行聞名,佛教經典也描繪了其從阻撓佛法到願護持正法的轉變。例如,《大方等大集經》中提到,波旬曾向佛陀發願保護佛法,並承諾不再造作魔業:
「魔波旬復作是言:『世尊!若有人能受持是經,我於其人終不造作魔業魔事。』」
波旬還表示願意化身聽聞正法,並護持佛弟子:
「魔波旬白佛言:『世尊!若佛弟子有能讀誦如是神咒,其身清凈,我當擁護不作魔業。我以海慧神通力故舍於魔業。隨有國土城邑村落說是法處,我當化身親往聽受。』 佛言:『善哉,善哉!波旬!汝若能得如是心者,則壞魔業,亦當獲得如是等法。』」
佛經中還記載,波旬聞佛陀說法後,心生歡喜,發願護持佛法,並明確表示不會再施行魔業:
「魔王波旬於系得脫,心生歡喜,即作是言:『如我今聞不可說法而得解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者,亦當如我於顛倒中而得解脫,一切眾魔不得其便。』」
從經中,可以得知波旬也曾聞法歡喜,而且發願擁護不作魔業。
「以上非真實法,是魔所說法」
《大集經》吸收了多民族的鬼神信仰,賦予佛教獨特的鬼神觀念。雖然佛教承認鬼神的存在,但將其視為受業力約束的眾生,而非能左右國運與人生的超然力量。然而,《大集經》改變了這一傳統觀念,將鬼神分為善惡兩類:以波旬為首的惡鬼專門破壞三寶(佛、法、僧);而善神則護佑佛徒,令惡鬼無法為害。鬼神對眾生的態度因眾生對佛法的信仰而轉變。由此,佛教宣揚信仰正法乃唯一出路,使鬼神對佛法形成護持關係。
記載
[編輯]波旬的前世與墮落
[編輯]據《付法藏因緣傳》記載,波旬曾供養過一位辟支佛八戒齋,憑藉這些福報,他得以成為天王(他化自在天主)[8][9]。由於貪慾的驅使,他對正法產生懷疑,甚至誹謗佛法,樂於消滅佛法,因此無法受到佛法的度化,長期與佛為敵。
《大悲經》記載了魔王波旬的最終歸宿。經中佛陀預言,波旬在命終時將現出五衰相,心生恐懼,墮入地獄最深處——阿鼻地獄(無間地獄)。在那裡,他將承受無盡的痛苦,並在這段苦難中深刻懺悔[10]。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則描述了波旬在經歷地獄之苦後,升至忉利天,歸依佛法並與其眷屬共同修行,最終得以脫離苦海成佛[11]。
釋迦牟尼與波旬的鬥爭
[編輯]佛經中提到,魔王波旬因擔心悉達多太子(後來的釋迦牟尼佛)成佛後會影響他的權柄,便多次干擾他的修行,阻撓他圓成佛果。例如,他派出三位魔女:特利悉那(愛欲)、羅蒂(樂欲)、羅伽(貪慾),以嫵媚姿態試圖誘惑太子。魔女盛裝嚴飾,凌波微步來到悉達多太子前殷勤獻媚,但太子深心寂定,對魔女淫蕩的挑逗視而不見,毫不動心,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魔女竭盡種種妖嬈之態淫媟之狀,太子訓誡她們道:
「你們形態雖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盛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
使魔女得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髏骨節,皮包筋纏,膿囊涕唾,魔女意念一轉,匍匐而遁。波旬見誘惑失敗,憤怒地帶領眾魔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來到悉達多太子座前。魔王威脅說: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就讓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樹下。悉達多太子專心修行思考,對魔王的威脅如同沒有聽見。魔王命眾魔刀箭齊發,太子身發淨光,眾魔盡皆跌扑,刀箭都不能挨近太子的身體。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來幫助太子,將魔鬼全部驅散。[12]如此一夜後,悉達多太子終得以成佛,號釋迦牟尼佛。
波旬的兒子商主
[編輯]《大悲經·商主品第二》記載,波旬有五百個兒子,其中長子惡口,亦名商主,雖為魔王之子,卻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他常規勸父親波旬不要行不義之事。佛陀曾授記商主未來將修行成辟支佛。
軼事
[編輯]日本戰國大名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的說法,最早見於《日本耶穌會年報》中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寫給耶穌會的信件。據傳,1572年武田信玄計劃上京時致信織田信長,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的回信則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
然而,戰國史料並未記載武田信玄自稱「天台座主」,僅提到他在覺恕法親王安排下擔任過權僧正。部分資料如《甲陽軍鑑》中的信玄書信提及信長乃「天魔變化也」(《醍醐寺理性院文書》抄本中記為「天魔破旬變化也」 [13])。但《甲陽軍鑑》的史實可靠性存疑,其內容與戰國史料多有矛盾。因此,信長與「第六天魔王」的關聯更可能是後世附會之說。[14]
據說,信長自稱皈依日本佛教法華宗(其墓位於臨濟宗大德寺總見院與真言宗之高野山),並以「妙法蓮華經」等字樣為軍旗。另有說法認為,信長因推行「天下布武」政策,致力於統一日本,與多方佛教勢力為敵。他曾下令燒毀天台宗比叡山,圍剿一向宗的總本山石山本願寺,並派兵包圍真言宗高野山。因此,他被佛門中人憤怒地稱為「第六天魔王」。
參看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佛本行集經》卷第二十八
- ^ 2.0 2.1 2.2 2.3 2.4 2.5 《佛說魔嬈亂經》
- ^ 3.0 3.1 3.2 《佛說大乘十法經》
- ^ 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大五四·三六九上):「旬字,本從目,音『縣』,誤書從日為旬,今驗梵本無巡音,蓋書寫誤耳,傳誤已久。
- ^ 窺基大師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大四五·三四八中):「梵雲魔羅,此雲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中略)……又雲波卑夜,此云惡者,天魔別名,波旬,訛也,成就惡法、懷惡意故。」
- ^ 《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謂「魔名為『自在天王』。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之;而違逆佛與嬈亂僧之罪,乃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極惡』」。
- ^ 《雜阿含經》第1097經:「 時,魔波旬……化作年少,往住佛前……。爾時,世尊作是念:『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汝夜叉當知,眾生群集生,諸有智慧者,孰能不哀愍?以有哀愍故,不能不教化,哀愍諸眾生,法自應如是。』」
- ^ 《付法藏因緣傳》:波旬。汝曾供養一辟支佛受八戒齋。由斯福故得為天王。
- ^ 《付法藏因緣傳》:魔復言曰。我於往昔施辟支佛得為天主。
- ^ 《大悲經》:「(佛說)我涅盤後正法滅已,是魔波旬得大喜悅,以喜悅故墜落魔宮,墮於阿鼻大地獄中,具受無量種種苦惱。何以故?以魔波旬於是大勝慧燈慧光隱滅之時生大喜故。」
- ^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七:「佛復告阿難陀言:此魔波旬,當成佛時,與諸眷屬,於彼彼世界,各各異名。」
- ^ 雜阿含1092經. [2017-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元亀4年(1573年)正月11日付け書狀:「抑信長企逆亂、山上山下消亡(延暦寺)、諸仏物落取、已厳私用、極栄花諸人閉口、頻申眉仕立、偏仏法王法破滅、天魔波旬変化也、合昇殿登高官、奉軽尊體之咎、無所遁其罪、…」。
- ^ 本段引述自《貞元年間 卷(一) 廿卅隨筆》【史.織田信長之《敦盛》】一文, ISBN 978-986-979-390-2 (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