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迪史洛·史匹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迪史洛·史匹曼
出生(1911-12-05)1911年12月5日
 俄羅斯帝國波蘭會議王國索斯諾維茨
逝世2000年7月6日(2000歲—07—06)(88歲)
 波蘭華沙
國籍 波蘭
職業作曲家,鋼琴家,作家
活躍時期1930-2000
知名於戰地琴人
配偶海林娜·史匹曼(Halina Szpilman)
兒女克里斯托弗·史匹曼(Christopher Szpilman),安傑伊·史匹曼英語Andrzej Szpilman

華迪史洛·史匹曼波蘭語Władysław Szpilman,1911年12月5日—2000年7月6日),波蘭猶太裔鋼琴家作曲家,因2002年羅曼·波蘭斯基改編自其回憶錄英語The Pianist (memoir)的電影《戰地琴人》而為人所熟識,片中史匹曼由安卓·布洛迪飾演。

鋼琴家生涯

[編輯]
華迪史洛·史匹曼的墳墓,位於波蘭華沙波瓦斯基軍人公墓英語Powązki Military Cemetery

史匹曼的鋼琴生涯始於華沙音樂學院,1931年受邀到德國柏林藝術學院學習[1]。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史匹曼回到華沙,很快成為一位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1935年4月1日,史匹曼加入波蘭廣播電台,表演古典音樂爵士音樂,直到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華沙。納粹政府在華沙在內的很多波蘭城市成立了猶太人居住區,史匹曼和家人的公寓也在其中[2]。為了勉強支持一家六口的生計(父母、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和他本人),史匹曼在猶太區的一間餐廳繼續彈奏鋼琴。

1942年,史匹曼的其餘家人被送至特雷布林卡集中營,在毒氣室被殺害,史匹曼則艱苦的四處躲藏努力求生,期間亦接受過對猶太人深感同情的德軍軍官威爾姆·歐森菲德的援助。二戰結束時,只有史匹曼一人奇蹟似的存活下來[3]

作曲

[編輯]

斯皮爾曼從早年在柏林生活開始,從未放棄創作音樂的願望,即使當時住在華沙猶太區。他的作品包括管弦樂作品、協奏曲、鋼琴曲,還有大量的廣播劇和電影音樂,以及約500首歌曲。其中超過100首歌曲在波蘭都是非常著名的熱門歌曲。1950年代,他為兒童創作了約40首歌曲,並於1955年獲得波蘭作曲家聯盟頒發的獎項。

他的兒子安德烈·斯皮爾曼(Andrzej)於1998年評論說,斯皮爾曼的作品在波蘭以外沒有得到更廣泛的受眾,並將其歸因於戰後「歐洲在文化和政治上分裂為兩半」。他的父親「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塑造了波蘭流行音樂界,但波蘭西部邊境對東歐國家的音樂構成了障礙」。 (安德烈·斯皮爾曼為1999年版《鋼琴家》所寫的「前言」,第 8 頁)

斯皮爾曼的作品包括1932年的鋼琴組曲「機器的生活」、1933年的小提琴協奏曲、1937年的「老式華爾茲」、電影配樂:「Świt, dzień i noc Palestyny​​」(1934年)、「Wrzos」(1938年)和「Doctor Murek」(1939年)、「自身主題的釋義」(1948年)、「交響樂團序曲」(1968年)以及許多在波蘭非常流行的歌曲。目前,他的作品以印刷版的形式由紐約、柏林和倫敦的Boosey & Hawkes/Bote & Bock音樂出版社出版。

1961年,他發起並組織了每年夏天在波蘭舉辦的索波特國際歌曲節(Sopot International Song Festival)。他創立了波蘭流行音樂作家聯盟。

《華沙之死》

[編輯]

華迪史洛·史匹曼在戰爭結束時寫下了他的經歷,並於1946年出版,當時的書名取自書中某篇章,名為《華沙之死》(The Death of a City,波蘭語Śmierć miasta)。因為波蘭政府的查禁,此書直至五十多年後才再次出版。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zpilman's Warsaw: The History Behind The Pianist." ushmm.org, n.d. [Web. 27 Feb. 2011]
  2. ^ Wladyslaw Szpilman, The Pianist p. 59, Orion Books, 2005
  3. ^ Wladyslaw Szpilman, The Pianist p. 16, Orion Book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