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编辑]
古典音乐,亦称西洋古典音乐[1],指根植于西方书面记录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6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别之处在于对细节的处理也进行了描述,例如装饰音[2]与力度变化[3],然而这些装饰音通常是为了尚未精通即兴演奏艺术的初学者而写的[4],另一方面,力度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标示,需要仰赖演奏者对音乐的内在了解去做诠释[5]。与其他乐种一样[6],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当高度的发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颇为不同。
释义
[编辑]古典音乐一词最早见于19世纪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至于“艺术音乐”一词的解释和定义,则有以下几个:[7]
- 杨燕迪:“‘艺术音乐’以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着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内涵和严肃审美义趣的开掘,在音乐表现上讲究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
- 田耀农:“指人类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表达自身感受的声音世界的实践活动。”
- 布思(Gregory D. Booth)及库恩(Terry Lee Kuhn):“艺术音乐不是由集体中断生存活动和一致同意给予直接援助,而是要求集中社会的非生存活动的收入支援比较少数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有钱的个人或机关团体的直接赞助大大改变了音乐可能性的范围⋯⋯这种音乐倾向于以个人创新来扩大基本原则的范围。常常着重在个人的创造精神的扩大的、有一定规格的演出是艺术音乐传统的重要特点。艺术音乐系统的音乐工作者是专业的,是通过多年集中训练产生的。⋯⋯艺术音乐⋯⋯的听众和演员之间的界线划得很清楚。”
- 贝克尔(Judith Becker):“它们能够自立、有效地从场合中分离出来,经得起深入细致地分析,凭本身的质量给人以审美的满足。”
特征
[编辑]由于古典音乐包含了极其众多的形式、风格、流派和历史时期,因此很难列举出适用于全部古典音乐作品的普适特征。然而,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其他音乐类型所不具备的,只有古典音乐所独有的特征。[8]
记谱法
[编辑]古典音乐的特征之一为详尽的记谱方式,除了基本的节奏和声高之外,还包含不同声部间的协调,和力度变化的标示。然而力度的变化细节其实很难用乐谱标明,且会随着诠释风格而不同,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标示的,因此古典音乐的记谱法主要是为了具有复杂旋律组成的作品而存在。以巴赫的赋格为例,作曲者惊为天人地将大胆鲜明的多条旋律线条以对位法编制在一起,同时又不失密切关联的和声逻辑。[9]。
乐器
[编辑]古典音乐中使用的多数乐器都是在19世纪中叶之前发明(通常比这还要早得多),在18、19世纪纳入乐队编制的。他们包括管弦乐团、弦乐团、管乐团中的各类乐器,还包括一些独奏乐器,如钢琴,大键琴和管风琴。交响管弦乐团是最为人熟知的古典音乐媒介[10],它包含了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有时管弦乐团也会使用钢琴、竖琴、马林巴琴等色彩乐器丰富音色,也有大锤、马鞭、牛铃、大炮等比较独特的乐器。管乐团是另一类演奏古典音乐的团体,它包含了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形式
[编辑]相较于以歌曲为主的众多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发展出高度复杂的器乐形式,[11]包括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组曲、练习曲、交响诗及歌剧等。
古典音乐的作曲者多半渴望用其情感及智力的内涵,以及之间复杂的关系,更加追求对于音乐技法的探求而不是取悦大众,将这些层面放在其音乐中。其中许多杰出的作品会在不同的段落中,将动机或是音乐观念,以不同形式一再的重复过程。像赋格及奏鸣曲中就有许多这类的音乐元素。
技法
[编辑]作曲家想在作品创作中施展高超的技法,而古典音乐的表演者也想表现其演奏的技术。有许多学校及音乐学系都在从事古典音乐的研究及教学。
复杂性
[编辑]专业的古典音乐演奏需要专业的视奏及乐团合作能力,也要理解调性及和弦的原则,了解演奏实践,以及熟悉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作曲者或特定作品中的音乐风格,这些是受古典音乐训练音乐家的基本能力。
古典音乐的作品在使用对位法、主题、乐句、和声、转调、织体及音乐形式上,都会表现出艺术的复杂性。较大规模的组成形式(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或清唱套曲)是由像乐句、乐段、乐章等较小的单位组成。乐曲的曲式分析都是希望对这些元素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在聆听乐曲时更可以有意义的聆听,也更可以欣赏作曲者的风格。
观演礼仪
[编辑]在当代古典音乐会中,约定俗成的观演礼仪是观众在乐章之间应当保持安静,不应鼓掌。该习俗起源自19世纪一些作曲家开创性的作品要求。例如门德尔松要求他的《第3号交响曲》演出中不应设置中场休息,而马勒在《悼亡儿之歌》之中明确表示该作品不应被观众掌声所打断。[12]
实际上,在更早期的古典音乐会中,观众在乐章之间鼓掌甚至叫好被作曲家视为作品的成功。莫扎特在给家人的信件中曾多次提到观众在作品演奏期间的掌声。例如在1778年7月3日他第一次指挥《第31号交响曲》时,观众对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报以热烈掌声,他因此开心地去吃冰淇淋庆祝。[13]在一些演出中如果观众对一些乐章反响特别强烈,该乐章甚至会被重复演奏。勃拉姆斯也将其《第1号钢琴协奏曲》演奏中观众的安静视为作品的失败。[14]
在19世纪,古典音乐会上开始出现职业喝彩人(claques),受雇在音乐会上鼓掌喝彩。这样的现象受到马勒、舒曼等作曲家反感,也促使他们在作品中加入观众不应鼓掌、不应中场休息等要求。在20世纪,随着音乐会现场录制的普及,乐章之间不鼓掌也成为更加普遍的礼仪要求。[15]
历史
[编辑]西方古典音乐历史 | ||||||||||||
---|---|---|---|---|---|---|---|---|---|---|---|---|
早期 | ||||||||||||
|
||||||||||||
共晓时期 | ||||||||||||
|
||||||||||||
转向新音乐(现代音乐) 19世纪晚期、20世纪及21世纪早期 | ||||||||||||
|
||||||||||||
古典音乐的来源是教会的礼仪音乐及古希腊时期的研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塞诺斯及毕达哥拉斯就已经有关于音乐的研究,古希腊的阿夫洛斯管及里拉琴也渐渐发展为现代的乐器,这个时期一般是计算到罗马帝国结束(476 AD)为止。当时留下来的音乐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古希腊的音乐。若依年代来区分,古典音乐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早期古典音乐时期:包括中世纪音乐(500–1400),文艺复兴音乐(1400–1600)和早期的巴洛克音乐(1600–1650)。
- 共晓时期:包括中后期的巴洛克音乐(1650–1750),古典主义音乐(1750–1830)和浪漫主义音乐(1804–1910)。
- 二十世纪音乐及当代古典音乐时期:包括现代主义音乐(1890–1930),印象主义音乐(1875或1890–1925),新古典主义音乐(1920–1950),极端现代音乐(1930至今),后现代音乐(1930至今),实验音乐(1950至今)和当代音乐(1975至今)。
上述的时期只是约略的定义,有些时期之间有重叠,音乐家和其归类时期的音乐风格也不全然相同。例如对位和赋格是巴洛克音乐的特征,但也使用这二种音乐形式的海顿也被归类是古典主义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勃拉姆斯是也常使用对位和赋格,但由于其音乐的其他特征,被归类在浪漫主义的音乐家。
体裁
[编辑]以下是被定义为古典音乐特有的的体裁,主要是指管弦乐和合唱的作品。
- 交响曲:为管弦乐团创作,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有些较短的交响曲可能称为序曲或交响诗。
- 奏鸣曲:为一至二件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一般会有三至四个乐章,需注意区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者的差异。
- 协奏曲: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
- 歌剧: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
- 合唱:集体性的歌唱艺术。人员分成若干声部,分别采用不同的旋律,同时唱歌。
- 室内乐:一种小型的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为几件在室内演奏的乐器合奏所作。
- 芭蕾舞:一种没有对白或歌词,完全以动作和舞蹈表演的表演剧情的舞蹈。
- 组曲:类似交响曲和协奏曲的管弦乐多部式器乐曲,但较自由没有标准化的规格。
以下是和其他类型音乐重复的体裁,但在商业的使用上要求较高难度的专业化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歌曲和轻音乐等。
- 独奏:单件的乐器演出或个人的无伴奏清唱。
- 艺术歌曲:其实只是歌曲,往往原意是给人自娱而编写,但在古典乐需要以依赖声乐的歌唱技巧。
- 舞曲:为了伴舞演奏的乐曲,因为很多样化所以超出流行古典分类。像迪斯科的音乐当然被定义为流行曲,但舞曲如果使管弦乐团便会被看作古典音乐。
- 轻歌剧和音乐剧:歌剧向流行曲的方式发展的结果,拥有真正的对白而没有宣叙调。
- 现代舞:类似芭蕾舞的动作和舞蹈戏剧,但动作较大和服装较随意,可能使用古典音乐式的乐曲,但没有较严格的指定。
- 背景音乐: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高官贵族娱乐的地方,经常由乐手演奏优闲的音乐如巴洛克音乐中的小乐队音乐。现代常指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动画、电子游戏等,经常没有歌词作为演员演出的场景专用音乐,但没有一定是古典音乐,可古典音乐常被用于这些用途。
- 跨界音乐:一部古典和流行音乐间,互相借鉴和人员合作交流的形式,如歌剧流行音乐。
- 管乐团:本来主要演奏进行曲和行军调的军乐队,但现代很多单纯商业或学校的管乐团和行进乐队出现,演奏的曲式多元化。
- 轻音乐: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首先把这种风格正名轻音乐。本来从古典音乐小品或由民歌或流行乐改编发展出来的风格。部分虽然需要高超演奏技巧和编曲手法,如嬉游曲和小夜曲或圆舞曲。但因为其短小和较多单乐章的结构,内容不十分严肃不怎适合在正式的音乐会上演奏,较适合在晚会或舞会演出,从演众角度易欣赏和得到普及。后来更产生了像新纪元音乐等当代的音乐风格。
和其他音乐的关系
[编辑]流行音乐
[编辑]古典音乐作曲者在作曲时,常常会将当时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古典乐中,像勃拉姆斯就将当时学生的饮酒歌用在学术节庆序曲中,寇特·威尔的三文钱的歌剧,以及在二十世纪初期及中期,爵士乐对莫里斯·拉威尔等作曲家的影响等[16]。一些后现代主义、简约主义及后简约主义的音乐家承认其概念来自流行音乐[17]。
许多流行音乐也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包括从古典音乐衍生的歌,像卡农在1970年代就开始用在流行音乐中,也有出现跨界音乐的情形,也就是古典音乐家在流行音乐界受到好评的现象。[注 1]
民间音乐
[编辑]古典音乐作曲者常会将民间音乐(由未受到古典音乐训练的人所创作的音乐,常常是口传的)用在古典音乐中。像安东宁·德沃夏克及贝多伊齐·斯美塔那等音乐家[18]用民间的音乐使其作品有特定民族的风格,而其他作曲家(像巴托克·贝拉)会使用来自民间音乐传统的特定主题[19]。
重金属音乐
[编辑]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音乐学家劳勃·瓦尔瑟表示:“重金属音乐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几位音乐家,都曾经钻研过古典音乐。他们对古典乐典范的改编与撷取,在重金属的发展史上走出崭新的路线,而且激发了近代金属音乐中和声与旋律语言的变化。”[20]
《葛洛夫音乐百科全书》线上版写着:“1980年代之后,具有影响力的金属吉他手如埃迪·范·海伦、兰迪・罗兹和英格威·玛姆斯汀等人,在和弦上广泛借鉴了18世纪的欧洲古典乐,特别是巴赫、瓦格纳与维瓦尔第。”[21]
美国金属乐团信徒成员科特・巴克曼指出:“如果做法正确,金属乐和古典乐的元素能十分吻合。古典跟金属可能是两种最共通的音乐,它们在音感、织体与创造力上有太多相似之处。”[22]
加拿大音乐制作人鲍伯·艾思林在纪录片《重金属之旅》采访中表示:“大多数早期专业、优秀的乐团,都是某些黑暗古典乐的乐迷。例如瓦格纳,他加进了低音大喇叭、超低音乐器,和两倍大的超低音巨型提琴,要两个人拉,一人在椅子上按弦一人拉弓。演奏开始时梁柱都跟着震动,太多低音了。当时扩大机还没发明,但古典乐已经开始有重金属味了。”[23]
根据苏格兰赫瑞瓦特大学的一份学术报告,由亚德里安・诺斯教授领导,针对六个不同国家、三万六千人进行的研究指出,金属乐迷与古典乐迷在个性上通常有其非常相似之处。亚德里安・诺斯教授向英国广播公司新闻表示:“我们认为原因是古典乐与重金属,这两种音乐具有某种相通的灵性内涵,它们充满戏剧性的激情,而且都具备充沛的张力”[24]。
商业化
[编辑]古典音乐现今并不十分被人重视,因为主流音乐多为嘻哈乐与流行乐等等,而且古典音乐其商业价值降低,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久,音乐品质极高。其听的价值并没有被抛弃,所以现在在商业当中,多作为广告曲,背景乐以及电影配乐出现。例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被BBC用作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题音乐,并由三大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哥、何塞·卡雷拉斯及卢奇亚诺·帕华洛帝演唱[25]。理查德·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曲因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而出名,卡尔·奥夫的《布兰诗歌》则经常用在恐怖片中。在美国动画黄金时代,许多作品会用古典音乐为其配乐。著名的作品有华特·迪士尼的《幻想曲》、猫和老鼠的《约翰老鼠》以及华纳兄弟的《歌剧理发师》[注 2]。
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其他曾用于各种节目的古典音乐作品还有:
- 朱塞佩·威尔第《安魂曲》中的《最后审判日》(Dies irae)
- 爱德华·格里格《山大王的宫殿》
- 贝多芬第5号交响曲
- 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
-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
-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
- 维瓦尔第《四季》
-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 焦阿基诺·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 ^
许常惠. 中國新音樂史話. 乐韵出版社. 1998: 65. ISBN 9789579222792.
西洋古典音乐作曲理论……
吕炳川. 呂炳川音樂論述集.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79: 28.单以节奏来论,西洋古典音乐节奏变化……
邵义强. 影碟中所見的西洋古典音樂. 复文. 2005. ISBN 9789575365035.
许雪姬. 臺灣歷史辭典.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4: 5. ISBN 9789570174304.……早期以代理西洋古典音乐为主
颜绿芬. 台灣的音樂. 财团法人群策会李登辉学校. 2006: 6. ISBN 9789572975244.……西洋古典音乐研究
-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GroveOnline > Improvisation > §II: Western art music. January 28, 2015.
Composers wrote out embellishments for the benefit of amateurs or students, who, unlike the composer or virtuosos, were not expected to have mastered the art of improvisation
- ^
GroveOnline > Dynamics > 3. Performing practice..
In many cases dynamics are not explicitly notated but must be inferred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r’s understanding of form, content and expression.
- ^ 薛宗明. 《臺灣音樂辭典》.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3. ISBN 9570518197.
- ^ 高士杰. 从历史发展,认识西方音乐的文化本质.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12月, 第33卷 (第4期): 006.
- ^ Kennedy, Michael (2006),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p. 178
- ^ Knud Jeppesen: "Bach's music grows out of an ideally harmonic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voices develop with a bold independence that is often breath-taking." Quoted from Adele Katz(1946; reprinted 2007)
- ^ Kirgiss, Crystal. Classical Music. Black Rabbit Books. 2004. ISBN 978-1-58340-674-8.
- ^ Julian Johnson (2002) Who Needs Classical Music?: Cultural Choice and Musical Value: p. 63.
- ^ Why don’t we clap between movements?. Classic FM.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英语).
- ^ Does Classical Music Have a Clapping Problem?. WFMT. 2017-10-20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美国英语).
- ^ Why Don't We Clap Between Movements at Classical Concerts? | WQXR Editorial. WQXR.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英语).
- ^ Why don’t we clap between movements?. Classic FM.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英语).
-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See, for example,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Yeomans, David. Piano Music of the Czech Romantics: A Performer's Guid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2. ISBN 0-253-21845-4.
- ^ Stevens, Haley; Gillies, Malcolm. The Life and Music of Béla Bartók.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3: 129. ISBN 0-19-816349-5.
- ^ Robert Wals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1993)ISBN 0-8195-6260-2,第58页
- ^ Robert Walser《Heavy metal》. 葛洛夫音乐百科全书. 2012-01-12 [2010-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英语).
- ^ Robert Wals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1993)ISBN 0-8195-6260-2,第156页
- ^ Metal - A Headbanger's Journey. Veoh.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英语).
- ^ Classical and metal fans: birds of a feather?. 卫报. 2008-09-08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英语).
- ^ 王崇刚. 三大男高音1994年演唱会20周年纪念. 河北新闻网. 2014-09-23 [2015-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 文献
- Copland, Aaron (1957)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rev. ed. McGraw-Hill. (paperback).
- Gray, Anne; (2007) The World of Women in Classical Music, Wordworld Publications. ISBN 1-59975-320-0 (Paperback)
- Grout, Donald Jay; Palisca, Claude V. (1996)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Fifth edition. W.W. Norton & Company. ISBN 0-393-96904-5 (hardcover).
- Hanning, Barbara Russano; Grout, Donald Jay (1998 rev. 2009) Concis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W.W. Norton & Company. ISBN 0-393-92803-9 (hardcover).
- Kamien, Roger (2008) Music: an appreciation; 6th brief ed. McGraw-Hill ISBN 978-0-07-340134-8
- Lebrecht, Norman. When the Music Stops: Managers, Maestros and the Corporate Murder of Classical Music. Simon & Schuster. 1996. ISBN 978-0-671-01025-6.
- Lihoreau, Tim; Fry, Stephen (2004) Stephen Fry's Incomplete and Utter History of Classical Music. Boxtree. ISBN 978-0-7522-2534-0
- Scholes, Percy Alfred; Arnold, Denis (1988) 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311316-3 (paperback).
- Schick, Kyle (2012). "Improvisation: Performer as Co-compos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sical Offerings: Vol. 3: No. 1, Article 3.
- Sorce Keller, Marcello (2011) What Makes Music European. Looking Beyond Sound. Latham, New Jersey: Scarecrow Press.
- Taruskin, Richard (2005, rev. paperback version 2009)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ISBN 978-0-19-516979-9 (Hardback), ISBN 978-0-19-538630-1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