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
外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2/Khata.jpg/220px-Khata.jpg)
哈達(藏語:ཁ་བཏགས་,威利轉寫:Kha bTags,藏語拼音:Kha Ta;不丹語:དར་;蒙古語:ᠬᠠᠳᠠᠭ/хадаг/khadag 國際音標:[χɑtɑk];尼泊爾語:खतक khada)是用長方形絹布製成的禮敬法器[1]。哈達長短不一,一般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長的。大都為白色,象徵純潔、吉祥、繁榮。也有藍、紅、綠、黃等不同種類顏色。哈達一般是生絲織品,稀鬆如網,也有以絲綢為料。質料也有很多種類,大多數人們不計較質料的優劣,只要能表達對上尊者的敬意即可[2][3]。
傳統上,獻哈達,是藏傳佛教寺廟以及蒙古族、藏族的一種普遍而崇高的禮節。以為對方表達純潔、誠心和尊敬。在西藏,凡是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最初是元世祖與八思巴互相交換哈達。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c/195105_1951%E5%B9%B4%E5%8A%B3%E5%8A%A8%E8%8A%82%E7%8F%AD%E7%A6%85%E5%90%91%E6%AF%9B%E6%B3%BD%E4%B8%9C%E8%BF%9B%E5%93%88%E8%BE%BE.png/220px-195105_1951%E5%B9%B4%E5%8A%B3%E5%8A%A8%E8%8A%82%E7%8F%AD%E7%A6%85%E5%90%91%E6%AF%9B%E6%B3%BD%E4%B8%9C%E8%BF%9B%E5%93%88%E8%BE%BE.png)
在現代藏族地區禮賓交往中,哈達已經是一種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
禮儀
[編輯]![](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6/1964-04_1964%E5%B9%B4_%E6%8B%BE%E5%93%88%E8%BE%BE%E6%AF%94%E8%B5%9B.jpg/200px-1964-04_1964%E5%B9%B4_%E6%8B%BE%E5%93%88%E8%BE%BE%E6%AF%94%E8%B5%9B.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3/2017-09-06_%E9%87%8A%E8%BF%A6%E7%89%9F%E5%B0%BC%E4%BD%9B.jpg/200px-2017-09-06_%E9%87%8A%E8%BF%A6%E7%89%9F%E5%B0%BC%E4%BD%9B.jpg)
獻哈達時,獻者必須手捧哈達,將雙疊楞邊對着客人。
- 對有名望的活佛獻哈達時,必須彎腰、低頭至90度,雙手捧哈達過頭頂,獻於活佛座前。
- 對長輩或一般活佛獻哈達,彎腰、低頭雙手捧哈達過頭頂,獻到長輩或活佛手裡。
- 對平輩,只要將哈達送到對方手中或手腕即可。
- 對下輩或下屬,可以將哈達搭在肩上。[4]
在回敬時,活佛可以將原哈達回敬與獻哈達者,或覺得需要回贈另一條也有可能。 平輩回贈哈達可以將奉還一哈達給對方手中或手腕上。 對小輩或下屬獻的哈達可以回敬一條哈達或將原哈達回敬對方肩上或套到脖子上。
參考
[編輯]- ^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宝典. 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寶典. 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0: 1719 [2021-09-03]. ISBN 978-7-80648-3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 (中文).
|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神秘的雪域达摩.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5: 134 [2021-09-03]. ISBN 978-7-80057-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 (中文).
- ^ 雪域梵音: 藏传佛敎槪览. 藏族文化叢書. 中囯藏學出版社. 2002: 126 [2021-09-03]. ISBN 978-7-80057-45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 (中文).
- ^ 哈达与蒙古族文化. 呼倫貝爾日報. 2013-08-14 [2015-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