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價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世紀油價走勢圖
台灣的價格表

經濟學及營商的過程中,價格是一項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為商品服務資產[1]所訂立的價值數字。在微觀經濟學之中,資源需求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

傳統定義

[編輯]

在現代社會的日常應用之中,價格一般指進行交易時,買方所需要付出的消費支出

經濟學角度來說,價格泛指買賣雙方就買賣商品的訂立的兌換比率,舉例說:假如買賣過程中,商品甲換得兩個單位的商品乙,一單位的商品甲的價格便為兩單位的商品乙,而一單位的商品乙的價格則為半單位的商品甲。由於現代社會以金錢交換為主流的買賣方式,買賣雙方其中一方會以金錢付款,因此商品的價格便可以以金錢作為單位,不同商品的價格亦因單位相同而能夠比較。

留意一件商品的價格,與其用途或傳統觀念的「價值」並無必然的直接關係。在經濟學角度來說,一件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商品的供應需求,商品甲即使在用途上較商品乙少,但亦能因為其供應量與需求比例小,而較商品乙有更高的價格,可參見鑽石與水悖論

相對價格與名義價格

[編輯]

金錢價格是指商品以特定貨幣進行交易下的價值數字相對價格則指產品與交換物品進行交易時的兌換比率,假定金錢的供應不變的話,商品之間與金錢相對價格是可以比較的,商品之間亦可以以金錢價格比較出相對價格。

然而當特定金錢或貨幣的供應增加,該金錢或貨幣與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均出現下降(即通貨膨漲)時,商品在金錢或貨幣的供應增加期間的金錢價格便出現變動,在金錢或貨幣供應增加的前後期間,商品以該貨幣所訂的名義價格上升,同時商品之間的實際相對價格維持不變。

價格形成

[編輯]

市場機能

[編輯]

定義:供需雙方共同決定的價格/數量

市場均衡:供需雙方互相調整價格後,當市場供給量=需求量時,稱作市場均衡,成交價格及為均衡價格成交數量均衡數量

政府政策

[編輯]

定義:以公權力干預商品價格與生產數量。

市場狀況

[編輯]

供過於求

[編輯]

定義:需求量<供給量(產品過剩)

影響:因生產過剩價格下跌,生產者減少供給量,消費者增加購買量。

供不應求

[編輯]

定義:需求量>供給量(產品缺貨)

影響:因生產不足價格上升,生產者增加供給量,消費者減少購買量。

供需均衡

[編輯]

定義: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交會點,又稱市場均衡

參考

[編輯]
  • Milton Friedman, Price Theory
  • George Stigler, Theory of Price
  • Simon Clarke, Marx, marginalism, and modern sociology: from Adam Smith to Max Weber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2)
  • Makoto Itoh & Costas Lapavitsas, Political Economy of Money and Finance
  • Pierre Vilar, A history of gold and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