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郑用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用锡
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1928年) 所载之郑用锡像
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1928年)
所载之郑用锡像
 大清诰授二品通奉大夫礼部员外郎
籍贯台湾淡水厅
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今金门县
族裔汉族
原名蕃、谱名文衍
字号字在中,号祉亭
出生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七日
(1788年6月10日)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龙
逝世咸丰八年二月初七日
(1858年3月21日)(69岁)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竹堑北门街
墓葬竹堑竹子坑郑用锡墓
亲属郑崇和(父亲)
出身
  •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举人
  •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赐同进士出身
著作
  • 《北郭园全集》

郑用锡台湾话Tīnn Iōng-sik;1788年6月10日—1858年3月21日),名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浯江(今金门县)。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通奉大夫,葬于竹子坑。

生平

[编辑]

家世

[编辑]

郑用锡之先祖于明朝末年由福建漳州府漳浦迁居至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乾隆四十年(1775年),其祖父郑国唐携子崇和渡海至台,在淡水厅后龙(今属苗栗县)居住,郑国唐稍后(1776年)即在竹堑城(今北门)大街上开立恒利号商铺。崇和后成博士弟子员

出生与早年

[编辑]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七日(1788年6月10日),郑用锡出生于后龙,为郑崇和之次子。嘉庆十一年(1806年),全家迁居竹堑(今属新竹市)。

仕途

[编辑]

郑用锡自幼颖异,拜入王士俊门下,通晓,日日必读,尤其精于《易经》,曾主任明志书院山长讲席。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科乡试中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赴京参加癸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赐同进士出身。台湾入清一百馀年来,真正属于台湾籍贯的考生首次登科,当地以为盛事,郑用锡遂有“开台进士”或“开台黄甲”之誉。

道光六年(1826年),郑用锡与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李慎彝等禀请改建淡水厅城(竹堑城之别名),并获准将原来的土墙改为石砌。工程于次年(1827)展开,由台湾道道员孔昭虔亲自履勘,历时两年、于1829年完成。督建城池有功,加同知衔。

道光十四年(1834年),赴京秩,前往京师,籖分兵部武选司任职,1835年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兼仪制司。因不习官场应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侍亲为由,请求归养老母;返乡后,开始兴建自宅,即“进士第”,并写〈慨时〉诗一首:

无才堪报国,笑汝竟为官。
鸡犬升天易,牛羊在牧难。
兢兢谁自履,琐琐尽高冠。
洗耳吾归去,何如乐涧槃。
— 郑用锡, 〈慨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犯大安口,郑用锡率先募乡勇援救,受赏花翎,不久又以剿敌之功加四品衔。

咸丰元年(1851年),郑用锡在竹堑城北修筑“北郭园”以自娱。咸丰三年(1853年),台北发生顶下郊拼械斗(1852年就已发生泉漳械斗),郑用锡亲与台北仕绅陈维英一起主持和解事宜,活人甚多。咸丰四年(1854年),郑用锡奉旨与进士施琼芳等协办团练事务,并助捐米粮,获得二品封典,并写下《劝和论》,告谕台湾百姓以和为贵,勿分类械斗

逝世

[编辑]

咸丰八年二月初七日(1858年3月21日),郑用锡逝世,享寿六十九岁。

同治八年(1869年),入祀乡贤祠。同治《淡水厅志》有传[1]

开台进士

[编辑]

郑用锡是清朝建立台湾府后第一位台湾本籍进士,有“开台进士”、“开台黄甲”之誉。在其之前,台籍已有陈梦球王克捷庄文进三人考取进士,然而陈梦球属于旗人籍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以汉军正白旗籍中举,故有一说称王克捷为“开台进士”,庄文进为“开凤进士”,郑用锡为“开淡进士”[2][3],但王克捷为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籍,移居台湾寄籍诸罗县,庄文进以台湾府凤山县籍登科后,又回归祖籍晋江县,因此“开台进士”之说依然是以郑用锡为主。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武进士榜(曹曰玮榜),台湾府台湾县人阮洪义,考取第三甲第三十三名,为台籍首位武进士。

乡贤

[编辑]

清代台湾的乡贤入祀,只有五人,新竹郑家就占了三位,不仅是台湾史上仅有,即使清代其他府县,恐怕也少有其匹。郑用锡是崇和之子,郑用鉴则是崇和之侄。乃以“父子兄弟叔侄乡贤”与“开台黄甲”并传为佳话[4]

著作

[编辑]

郑用锡精通儒家经学,著有《周礼解疑》及《周易折中衍义》。因淡水厅尚未有志书,曾自纂《淡水厅志》(为与正式出版者区分,又称初志稿、初稿),虽未刊行,却成为日后陈培桂编写《淡水厅志》的重要参考。[1]用锡工诗文,好吟咏,与当地文士多有唱和。

同治九年(1870年),次子郑如梁委托福建举人杨浚整理用锡诗文遗稿,刊刻《北郭园全集》十卷行世。杨浚对其诗评价极高,称“其品格在晋为陶靖节、在唐为白乐天、在宋为邵尧夫,间有逼肖元遗山者。”[5]

郑用锡以〈劝和论〉受到台湾文学界的肯定,该文也被中华民国教育部选为101课纲“三十篇文言文范文”和108课纲“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第五学习阶段)推荐选文15篇”之一,今日常被各教科书出版社选为高中国文课文。根据《百年见闻肚皮集》考证,《劝和论》是“咸丰四年作”(1854年)。但因为原本的注解误植为“咸丰三年作”(1853年),被学者误会。其实《劝和论》是为了咸丰三年的械斗(即“顶下郊拼”)所作,文章写于咸丰四年。

家族

[编辑]
新竹长和宫内郑用锡之子郑如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所立“海邦赫濯”

郑用锡严于治家,曾编写家规,子孙恪守。[1][6]

遗迹

[编辑]

文庙

[编辑]

在尚未考取进士之前,曾与林绍贤等人捐资建造淡水厅文庙。《淡水厅志》卷十五‧附录一文征(上)〈捐造淡水学文庙碑记〉记载:“是役也,倡谋捐建不惮勤劳著正总理则有林玺、林绍贤等,副总理则有郑用锡、郭成金等。若吴振利、罗秀丽、陈建兴、吴金吉等共董其事,亦与有力焉。麋金二万□千□百有奇,不费公帑一丝。肇工于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告竣于道光四年四月初十日。盖自夫子之庙成,而淡始获睹整齐严肃之规也。”[7]

竹堑城

[编辑]
竹堑城仅存之迎曦门

道光六年(1826年),郑用锡与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李慎彝等禀请改建淡水厅城,即竹堑城,并获准将原来的土墙改为石砌。工程于次年展开,由台湾道孔昭虔亲自履勘,历时两年完成。用锡督建城池有功,加同知衔。

故居

[编辑]
新竹进士第

郑用锡宅第,又称进士第,位于竹堑城北门外,即今新竹市北区北门街。建筑群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共三开五进院落,整体风格与金门民居相同,特征为山墙马背较大而弧度较缓。建筑木雕精美,极具地方特色,整体建筑特色——闽南砖打造成。二战期间,后三进院落遭遇美军轰炸焚毁,仅前二进幸存至今。现为二级古迹[8][9]

书院

[编辑]

道光九年(1829年),郑用锡任院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郑用锡赴京任官,由堂弟郑用鉴接任;咸丰二年(1852年)郑用锡归里再任。咸丰八年(1858年)郑用锡卒,由子郑如松接任。

园林

[编辑]

北郭园为郑用锡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竹堑城北兴建,取唐朝李白名句“青山横北郭”之意境。俗称“外公馆”。北郭园曾是台湾最富盛名的庭园之一。郑用锡身后,园林由家人继续经营。日治时期,被迫开路。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最终于1978年夏拆除。[8]

宗祠

[编辑]
  • 东溪郑氏家庙,位于金门县金沙镇大洋里东溪14号,由郑用锡于道光十年(1830年)在祖居地创建。建筑座东南、朝西北,是典型的清朝中叶闽南特色建筑。庙内的木制栋架、雀替、斗栱等,均为镂空雕精品。庙内尚存进士匾额、石香炉、金瓜筒、趖瓜筒、狮子斗座、神龛看架等精美文物。[10]
  • 新竹郑氏家庙:位于新竹市北区,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隔壁依序为吉利第、春官第与进士第。

会馆

[编辑]

鹿港金门馆原称浯江馆,本为仕绅许乐三的宅邸,嘉庆十年(1805年)变卖后改为浯江馆;道光十一年(1831年)时,鹿港游击温兆凤倡议重建,但未动工便升任艋舺迎参将,后来继任的刘光彩继续倡议,该工程由郑用锡担任总理,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动工,道光十四年(1834年)四月落成。

墓葬

[编辑]
郑用锡进士墓之简介

郑用锡墓,俗称“开台进士墓”,在今新竹市南星大众庙山,军人公墓右侧,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是台湾现存规格较高的墓葬建筑。

墓葬依郑用锡生前品秩而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约638(2,112平方公尺)。墓茔呈椭圆形,神道两侧石象生保存尚好,有文武官像及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原为二级古迹,现为国定古迹[11]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淡水厅志·卷九·先正》页十四~十五: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崇和子。少颖异,淹通经史百家,尤精于易,好吟咏。主明志书院讲席,汲引后进。淡自开辟,志乘无书,乃纂稿藏之。嘉庆戊寅举于乡,道光癸未成进士。开台二百馀年,通籍自用锡始。丁亥,督建堑城,功加同知衔,复捐京秩,籖分兵部武选司,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精勤称职。旋因母老乞养。壬寅,洋船扰大安口,率先募勇赴援,以功赏花翎。继获土地公港草乌洋匪,加四品衔。甲寅,在籍协办团练,助捐津米,给二品封典。曾捐榖三千,赡父党母党之贫乏者。南北漳泉粤各庄互鬬,用锡躬诣慰解,并手书劝告,辄止,存活尤多。凡倡修学宫、桥渡及赈饥恤寒,悉力为之。治家最严,所编家规,子孙犹恪守之。晚筑北郭园以自娱。著述日富,有诗文若干卷。请祀乡贤祠。
  2. ^ 王鸿鹏. 台湾科举史料.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3. ^ 台灣發展史·拾 清代台灣的宗教與學術發展. [永久失效链接]
  4. ^ 存档副本.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5. ^ 《北郭园全集》序
  6. ^ 開台進士鄭用錫 台灣科考里程碑. 中时电子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7. ^ 台湾方志/一七二 淡水厅志/卷十五(上) 附录一 文征(上)/捐造淡水学文庙碑记 吴性诚[永久失效链接], 台湾方志
  8. ^ 8.0 8.1 《新竹市古迹简介》
  9. ^ 進士第——開台進士(二級古蹟). 《新竹文化地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10. ^ 東溪鄭氏家廟. 金门县文化观光网. [永久失效链接]
  11. ^ 鄭用錫墓. 台湾建筑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参考书籍

[编辑]
  • 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
  • 郑藩派,《开台进士——郑用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金门:金门县政府文化局,2007。
  • 范文凤,《淡水名绅郑用锡暨其〈北郭园全集〉研究》,台中:白象文化公司,2008。
  • 潘国正,《新竹文化地图》,新竹:齐风堂出版,2007。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