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魏清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清德
出生1887年
 大清台湾省台北府淡水厅
逝世1964年(76—77岁)
国籍 清治台湾(1887-1895)
日治台湾(1895-1945)
 中华民国(1945-1964)
母校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
职业记者
信仰儒教
儿女魏火曜魏炳炎
父母魏笃生(父)
亲属魏清壬(弟)

魏清德(1887年—1964年),字润庵,号佁儗子尺寸园[1][2]台湾新竹市人,记者、作家、翻译家、收藏家。

生平

[编辑]

魏清德出身文人家族,在新竹市颇有名望,家庭信仰儒教并在家中供奉孔子[3]。他少时在张麟书门下学习汉文与曾吉甫门下学习汉诗,在1903年自新竹公学校(今新竹国小)第一届毕业,入总督府国语学校(今台北师范学校),1906年从师范毕业后至新竹中港公学校(今苗栗县竹南镇竹南国民小学)担任训导,并于1909年参加第二回普通文官考试合格。1910年1月,经樱井勉介绍进入《台湾日日新报》,由编辑员做起。[1]

1911年,魏清德因报社特派而赴中国大陆参观,同行54人中多为日本人,同为台湾人的还有新竹乡亲的郑神宾。自1月2日从淡水起程,在厦门登岸,转至汕头潮州香港广州市。5 日抵香港,13日返回台湾。回来后自1月15日至2月22日,他在《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南清游览记录〉分22回记述此旅。[1]

1913年4月13日,魏清德首次赴日旅游,主要目的是参拜伏见桃山陵与参观大阪明治纪念拓殖博览会,16日于日本下关登岸、经大阪京都东京横滨名古屋奈良、再回到大阪至神户,于5月2日返回台湾。为此旅行,他写下〈东游见闻录〉33回及〈东游吟草〉13回、诗62首。途中到访天王寺,一行人坐上空中缆车,不巧所乘缆车中途故障,停滞半小时,次日大阪新闻记者报导此次故障意外,描述在半空缆车上的台湾人害怕落泪。他批评报导夸张失实,反驳就算“台人虽野蛮”,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并提到当时车上无人掉泪,倒是日人与台人起哄玩笑。[1]

政治方面,1920年起,魏清德陆续任台湾劝业无尽株式会社监察役、台北市社会事业委员、台北市学务委员等。1923年获颁学者褒章,同时获颁褒章的还有《台湾日日新报》同事谢雪渔[1]

文化方面,1927年成为台北诗社瀛社副社长。另外是日人汉诗团体南雅吟社中,仅有的台湾人社员。同年1927年7月成为《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主任。1930年7月至8月间,在《台湾日日新报》发表共计 25 篇的〈岛人士趣味一班〉,介绍台湾人的各种嗜好,包括金石书画收藏、台湾的收藏家及其藏品、围棋、猜灯谜、园艺、音乐等等。1936年任台北州协议会会员。[1]

魏清德晚年任台湾省合会公司总经理,仍热心文艺活动[1]。去世前一年的1963年,膺选为国际桂冠诗人[4]

思想特色

[编辑]

中国与日本两次旅行带来的文化冲击,让魏清德思考现代化殖民主义台湾人认同两难等问题,认为国家要富强就要现代化,才能与其他列强并列,因此认同西方现代性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但文学、绘画上,他依然偏爱中国传统文化。[1][5]

魏清德也与胡适梁启超等名人结交。梁启超还曾写给魏清德,信中要托他帮忙代买一份《福尔摩沙》杂志寄到兵库县[2]

魏清德长期担任为《台湾日日新报》(日治时期最大官报)的汉文编辑,对于古典汉文、海外新知多所了解。身居重要媒体的要位,时常在报纸上发表具有现代性色彩的论述,讨论“启蒙”和“殖民”的关联。以东洋本位的文明论述,时常与官方主流论述有所对话。[6]:43-44

作品

[编辑]
魏清德

小说

[编辑]

在20世纪初的台湾,推理小说才刚引进,许多台湾传统文人也开始译写侦探小说,而当时台湾文坛尝试译写最多篇此类小说的正为魏清德,作品常载于《台湾日日新报》,因此成为引介、译写柯南·道尔莫里斯·卢布朗侦探作品的重要翻译家[7]。他认为中国法律虽然严酷,但因政治腐败,使得严刑峻法毋宁是惩罚一般百姓,而欧洲法制之所以值得效法,首先是政治清明再来是对犯罪有科学研究,因此他对有科学成分的推理小说产生兴趣,除翻译外,也创作推理小说,如〈齿痕〉、〈狮子狱〉等[8]

汉诗

[编辑]

魏清德汉诗受到久保天随推崇,发表超过500多首。在连雅堂《雅堂丛刊诗稿》中录有29首。自行出版的《满鲜吟草》、《润庵吟草》有100余首、《尺寸园瓿稿》中的诗作就较有限,诗集容以山水旅游与文人之间唱酬为主。此外他还有100多篇文作,10余篇的小说。[1]

对联

[编辑]

艋舺龙山寺可见到魏清德的对联与诗作,如在三川殿由康有为书写的对联:“龙舸渡迷津,发大慈云,只要众生回首,山门开觉路,入欢喜地,更进十住安心。”[9]、前殿的诗作:“南国不摇落,秋桐叶转深。如何弹指刻,便有去来今。”、“冬颜秀孤松,南山当面起。叶风吹不妨,定力应如此。”等等[10]。他还曾发起地方父老募款给艋舺龙山寺,并委托好友黄土水制作释迦牟尼佛塑像,后因台北大空袭被炸毁,石膏原模由黄土水妻子廖桂枝由日本携回送给魏清德[11]

2014年,国立台湾文学馆台湾大学台文所教授黄美娥出版共8册的《魏清德全集》[4]

收藏

[编辑]

魏清德的书画收藏偏好传统风格书画的水墨画,收藏的书画古今皆有,后人捐赠于国立历史博物馆约327件的书画收藏[2]。如胡汉民行书中堂、伊秉绶行书中堂、何绍基行书七言联、许南英行书条幅、吕世宜书法作品、胡适致魏清德诗页、连雅堂致魏清德信函、于右任诗卷、梁启超诗作手卷、翁方纲楷书七言绝句廿首、丰子恺彩墨画《独立苍茫自咏诗》、甘国宝指画《虎》、周凯山水小景暨扇面中堂等。以及有徐枋笪重光吕世宜谢琯樵林觉汤贻汾等中国画家;日本书画家有日下部鸣鹤山本竟山盐月桃甫木下静涯等。[12]

家庭

[编辑]

魏清德家中排行第二,弟为魏清壬,父亲魏笃生设启英社作育数十年[1]。魏清德儿子魏火曜魏炳炎都曾担任过台大医学院院长[4]

2005年5月到10月,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展出以“先生”风范为家教世代延续的家族人物,介绍新竹北门前街的魏笃生、魏清德、魏清壬及魏火曜等人。魏家后代多人亲临,也有台湾医学界人物聚会。[13]

参考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谢世英.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日治文人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艺术学研究》 (台湾: 国立中央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2011-05, (第八期)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谢世英. 〈魏清德的雙料生涯─專業記者與書畫嗜好〉. 《历史文物》 (台湾: 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7-12, 第十七卷 (第十二期) (中文(台湾)). 
  3. ^ 魏如琳. 〈我的祖父魏清德先生〉(下). 《台北文献》 (台湾: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09-03, (第167期)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林孟婷. 台文館出版魏清德全集. 《自由时报》. 2014-01-29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中文(台湾)). 
  5. ^ 林以衡.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魏清德東北亞紀行的文明之旅與漢文體驗〉. 《汉学研究》 (台湾: 汉学研究中心). 2012-12, 第30卷 (第4期) (中文(台湾)). 
  6. ^ 黄美娥. 發現「魏清德」的意義. 魏清德全集.诗卷 (台北: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3. 
  7. ^ 黄美娥. 〈另類現代性一《台灣日日新報》記者魏清德的文明啟蒙論述〉. 《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 台湾: 麦田出版社. 2005-01-06. ISBN 9867413695 (中文(台湾)). 
  8. ^ 王品涵. 〈由練習到熟習 論魏清德的偵探小說創作〉. 《竹堑文献》 (台湾: 竹堑文献杂志社). 2013-11, (第55期) (中文(台湾)). 
  9. ^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對聯. 艋舺龙山寺官网.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中文(台湾)). 
  10. ^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詩文. 艋舺龙山寺官网.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中文(台湾)). 
  11. ^ 蔡文怡. 《藝林之美》. 台湾: 中央日报出版部. 1983 (中文(台湾)). 
  12. ^ 黄美娥. 《魏清德舊藏書畫》. 台湾: 国立历史博物馆. 2007-11-01. ISBN 9789860118711 (中文(台湾)). 
  13. ^ 蔡聪挺. 「先生世家:魏篤生、魏清德、魏清壬、魏火曜」開幕茶會. 大台湾旅游网. 2005-08-24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