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
章太炎 | |
---|---|
出生 | 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馀杭县 (今属杭州市余杭区) | 1869年1月12日(
逝世 | 1936年6月14日 中国江苏省吴县苏州城内锦帆路寓所 (今属苏州市姑苏区锦帆路章太炎旧居) | (67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
配偶 | 先妻:王 氏 (1892年结婚—1903年结束) 后妻:汤国梨 (1913年结婚—1936年结束) |
子女 | 王氏所出:
汤氏所出: |
施影响于 | 鲁迅;黄侃;钱玄同等 |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原名学乘,字枚叔[注 1],一作梅叔。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浙江馀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家、注音符号设计者、中国医学院首任院长。
生平
[编辑]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
[编辑]章太炎生于1869年1月12日,书香门第,并且家庭富有,有藏书楼,家中还有医学家传。1880年,十三岁的章太炎到外祖父朱有虔处启蒙。据他自己回忆,祖父章鉴及外祖朱有虔让他阅读《东华录》,了解扬州、嘉定、戴名世、曾静的事。[2]1883年,也就是十六岁时,他奉父之命参加童子试,但因病未能赴试,遂放弃功名。隔年他上书李鸿章,自称其学‘一以荀子、太史公、刘子政为权度’,提出政治改革的方案,不过未获回音,随后在家自学。[3]1890年,章遵从父亲章濬遗命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
1894年清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捐款予维新派强学会,与康南海、梁启超通信。1896年,梁启超和夏曾佑派叶浩到杭州请章太炎来上海任《时务报》主笔。他担任主笔不过四个月便因反对孔教,发生与麦孟华等人“拳殴”之事件。此后回到浙江,与较为稳健改革派王仁俊、宋恕等人相往来。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正学报》,但未出刊便辞谢离去。7月,到上海参与汪康年所办的《昌言报》。戊戌政变后,章氏仍遭通缉。12月4日,避祸流亡到台湾,居台北万华剥皮寮[4],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主编《台湾日日新报》汉文栏,与日本人馆森鸿等相往来。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转赴东京。太炎在台论文计有41篇,诗文评、诗16篇,多数刊在《台湾日日新报》,同情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这些论文占章氏著作份量并不多,却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当重要的资料,《正疆论》谓“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文中并推崇延平王郑氏,贬抑降清将领洪承畴、李光地,反映章氏虽厕身台湾,反满的汉族民族意识仍甚为急切。在台亦参加玉山吟社[5]的唱和,与复审法院院长水尾训和(诗号晚翠)、报馆主笔籾山衣洲“以文字订交”,来往甚密。[6]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后,章氏写给大众阅览的文字转变为通俗的文笔,曾做为张我军鼓吹台湾新文学运动的理由之一,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时,新旧双方各执章氏文字风格之一端以彰显己方立论的正确性。
1899年5月,东渡日本,借住于横滨梁启超处,在京都、东京活动,并通过梁启超结识了孙中山。7月,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结识唐才常。此时章太炎之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由梁启超题签。他认为当时所有的时弊都是满洲统治造成的,故立宪革命并不能解决问题;故对宋恕说:“当前不可苟效立宪政以迎之,莫若理其本,当除胡虏而自植”。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趋新之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张园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并策划自立军起义,章太炎应邀参加。在会上,章太炎反对光绪帝复辟,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但章氏仍与康、梁等人保留着联络。[3]
1901年,至苏州东吴大学任教,宣扬民族民主革命,引起江苏巡抚恩铭注意。
革命与讲学
[编辑]1902年,二月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极力调解孙文与康有为二派的关系。三月计划在东京举办“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支那亡国”意指南明永历帝政权的灭亡,预定的举办日期为明思宗殉国之日,但是纪念会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压下被禁止[7]。这时他通过日本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当年夏回上海后,重新改定《訄书》[8],并有撰写《中国通史》的计划,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此期间,参加上海爱国学社,且常于《苏报》发表文章。
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9],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10],刋于6月10日的《苏报》内,遂发生震惊中外之“苏报案”,乃与清廷两曹对质,被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判刑,入狱三年。在入狱期间,章太炎亦笔耕不辍,常为香港《中国日报》撰写论文[11],又著《癸卯狱中自记》,内文有“上天以国粹付余”,是“国粹”一词在中国出现之始。
1906年,章太炎出狱,由同盟会迎往日本东京[11],担任《民报》主笔。由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主张立宪,反对暴力革命,章太炎在《民报》撰文批驳,与梁启超论战。此时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国定“国号”之功。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
1907年,因《民报》经费问题与孙文有矛盾[12]。四月,章太炎与张继等人在东京成立“亚洲和亲会”,主张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1908年,四月开始,为留学生开设讲座。10月,《民报》因宣传中国革命被查禁。1909年,因《民报》复刊及筹款等事,与孙中山发生冲突,章太炎指复刊之《民报》不合法,并攻击孙中山。1910年,二月,章太炎、陶成章等于东京重组“光复会”,章太炎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与同盟会正式分裂。1911年,章氏继续在东京讲学,当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东京,他即中断讲学回国,11月15日,抵达上海[13]。
此前,1903年章太炎与近代古文经学另一重镇刘师培定交,此后因学术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后刘师培由其妻何震出面,接受端方的收买,写了自首信——《上端方书》。1908年2月,刘师培返回日本东京,充当端方暗探,并且续办更为激进的《衡报》,鼓吹无政府主义革命。同时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1908年5月24日,上海《神州日报》刊载刘师培夫妇伪造的《炳麟启事》,大意为章太炎声称将“不理世事,专研佛学”。6月10日,东京《民报》上刊载章太炎应对的《特别广告》,他愤怒抨击《神州日报》捏造事实,指称刘氏夫妇是清廷密探。后又发生有人欲谋害章太炎的“毒茶案”,经调查,投毒者是刘师培姻弟汪公权。东京留日学生界一片哗然。其间,日本政府应清廷要求,查禁了《民报》等报刊,刘师培夫妇的《天义报》也未能幸免。
刘师培夫妇在东京不能立足,只得返回国内。刘师培因恶气难消,遂写信向黄兴揭露章太炎曾应允满清总督张之洞、端方:“只要给两万元,便可舍弃革命宣传,赴印度出家”之事,此事令章太炎难以辩驳,十分狼狈[来源请求],此时他又与孙文、汪精卫、黄兴等因《民报》不合,乃由提倡光复转入专心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
讲理学与救学弊
[编辑]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15日,章太炎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孙文聘任章为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4]。5月,他与张謇、伍廷芳、那彦图同为新成立共和党理事[15]。11月,袁世凯委任章为东三省筹边使[16]。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时值宋教仁被刺后,善后大借款风潮又起,南北变色,5月,章太炎到武昌,试图调停,不久到北京接受袁世凯给他的勋二位[17]。6月15日,与汤国黎结婚[18]。此时,章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19],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1913年8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更被监视居住,终日蜗居于共和党本部内[20]。1914年1月7日,大闹总统府[21][22][23],后被移押至龙泉寺内居住[24],说章太炎是精神“瞀乱”。袁世凯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为生活费用,同时亲自手书下人八条保护准则,其中包括:“饮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计”,“毁物骂人,听其自便,毁后再购,骂则听之”,诸如此类的条款[25]。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木刻本。1916年5月,章太炎尝试逃离北京,但被追回[26]。袁世凯病死,章太炎终恢复自由,6月杪,重回上海[27]。
1917年2月,中国政府应美国政府要求,抗议德国使用潜艇攻击中立国船只的行为遭到章与谭人凤联名反对[28]。6月初,因北洋系督军宣告独立,要求解散国会,章太炎与孙文发电给陈炯明,声言:“以保障国会,歼灭叛徒为限,一事未成,必不罢兵旋旆[29]。”7月,二人到广州,发起护法运动,非常国会推举孙文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后,孙即任命章太炎为元帅府秘书长,为孙文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9月26日,章太炎与吴景濂等人到云南力劝唐继尧接任元帅[30],后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19年1月12日,章太炎致函孙中山,反对南北议和。
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年4月7日,上海成立反赤救国大联合会,章太炎被推为理事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曾遭国民党上海党部通缉。1928年,批评蒋介石改换国旗:“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党治国者,皆背叛民国之贼也。”19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
思想
[编辑]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著成的《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佛法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3]。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的色彩。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
轶事
[编辑]- 俞曲园因太炎提倡排满革命,曾声言“曲园无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谢本师》一文,收入《訄书重订本》,又有《俞先生传》,收入《太炎文录》。但太炎治学,由小学入门,主张音韵文字相通,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学,恢弘清代诸子学之门户,其方法一本曲园师承,绝非自立门户。
- 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汉字偏旁创造“纽文”“韵文”等记音符号,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1914年,由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中华民国国语的标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 章太炎一直不肯相信殷墟甲骨文真的是古文字,认为龟甲不可能在地下埋藏数千年而不朽烂。他在《国故论衡》中写了一篇《理惑论》,是专门抨击金文和甲骨文的。讲到龟甲文时,他说:“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国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贤者信以为真,斯亦通人之蔽。……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龟甲何灵而能长久若是哉!”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在其遗著《甲骨学六十年》中亦曾论及此事,说“章氏小学功深,奉《说文》为金科玉律。不容以钟鼎甲骨,订正《说文》之讹误”。
- 章太炎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
-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口中犹骂声不绝,以粗话辱袁。据说,袁极为生气,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32]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 太炎有一致胡适之的白话文书信,抬头刻意写曰:“适之你看”,盖直译旧时信函“某某大鉴”之体也。
- 受刘歆《七略》的影响,以《国故论衡》中《原学》等篇为代表,章太炎主张“九流皆出王官”说,而后来胡适著《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提出相反的意见。[33]
-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做媒人,与汤国梨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34]
- 章太炎素恶伍廷芳,伍离世后,其子伍朝枢过上海,特地拜谒过章太炎,章对伍廷芳有多番讥讽,譬如将其比作春秋时狼狈逃难过昭关的伍子胥。而对话不欢而散后,章次日又遣人给伍朝枢送上挽廷芳之联:“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35]
- 章太炎逝世的时候,只愿以五色旗覆盖棺木,不承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 章太炎逝世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编辑了若干章太炎诗文、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1980年代以后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
弟子
[编辑]东京时期:钱玄同、许寿裳、朱希祖、黄侃、汪东、沈兼士、马裕藻、龚宝铨、陈寅恪、周树人、周作人、胡以鲁、易培基、陶焕卿、钱家治、朱宗莱、余云岫等
北京时期:吴承仕等
上海时期:马宗霍
家庭
[编辑]1892年,23岁的青年章太炎,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36],育有三女。1903年,王氏病故。
1912年,特立独行的章太炎在在40多岁的时候,在北京、上海的各大报章公开刊登征婚启事,择偶条件是“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后经过蔡元培介绍,1913年,44岁的章太炎与时年30岁的浙江人汤国梨在上海哈同花园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章太炎过于兴奋,把皮鞋都左右穿反。
章太炎夫妇育有二子。[37]
儿子[38]
- 长子章导(1917年—1990年,母汤国梨),经前国务总理李根源介绍,曾娶苏州尚书第彭氏长女彭雪亚为妻,后离异。共成婚二次,婚生子女五人,非婚生子女三人。
- 次子章奇(1924年—2015年[1],母汤国梨),单身无子女
女儿
章太炎共育有四个女儿,都是古字命名。三个女儿到了适婚年龄,都没人提亲,因为想提亲的人不懂读她们的名字,不敢提亲。章太炎得悉此事后,在宴会中“无意间”说出她们名字的念法,三个女儿的婚事才不至于因为“不会念名字”而耽误[39]。
- 长女,章㸚(止也。系也。“㸚”,拼音:li4,南京官话:li4,中古拟音:leh,郎計切,音同“戾”[40],1893年—1915年,母王氏),字蕴来[41],丈夫龚宝铨,无子女。1915年9月,自缢死,章太炎为女儿写了一篇《亡女事略》[41]。
- 二女,章叕(聮也。“叕”,南京官话:zho5,中古拟音:tryet,陟劣切,音同“辍”[42],1897年—1992年,母王氏),随章太炎长兄章篯生活[37][43]
- 三女,章㠭(展古字[44],1899年—1973年,母王氏),丈夫朱铎民(镜宙),一女
- 四女,章㗊(众口也。“㗊”,南京官话:zä5,中古拟音:crip,阻力切,音同“仄”。《字汇补》又说是“雷”古字。[45])。
著作
[编辑]丛书、全集类
[编辑]- 《章氏丛书》,1915年右文社铅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木刻本。
- 《章氏丛书续编》,北平1933年。
- 《章氏丛书三编》,1939年章氏国学讲习会铅印本。
-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点校本。
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
[编辑]- 《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东京秀光社。
- 《国故论衡》,1910年东京秀光社本,丛书增订本。陈平原点校本,朱维铮点校本(《全集》第9集,对照本)。
- 《国学概论》,曹聚仁笔记本(又有张冥飞本,劣)。1922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 《菿汉三言》,虞云国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
- 《国学略说》,涂小马校点,上海文化出版社。
- 《章炳麟论学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 《章太炎书信集》,马勇编。
- 《章太炎的白话文》,1921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影印誊钞本,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 《章太炎演讲集》,章念驰编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年谱及学术自述
[编辑]-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国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国学讲习会删改排印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 《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
- 《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 《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 学术自述:《自述学术次第》,1913年;《菿汉微言》末条,1915年;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
章太炎著作的注疏
[编辑]- 《国故论衡疏证》,庞俊注,1940年华西大学铅印本。仅含中、下卷;郭诚永补注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全排印本。
- 《齐物论释注》,缪篆注,油印本。未见。
- 《齐物论释训注》,荒木见悟注,九州大学文学部哲学研究会《哲学年报》29-31。未见。
- 《章太炎选集》(注释本),朱维铮、姜义华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訄书详注》,徐复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 《文学总略注》,程千帆《文论十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
译作
[编辑]主笔刊物
[编辑]《时务报》、《昌言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亚东时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国粹学报》、《教育今语杂志》、《大共和日报》、《华国》、《制言》等
评价
[编辑]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国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希祖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当年二十七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参见章太炎《与柳诒徵书》)。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46]强调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对忽略其学术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至1980年代大陆评价与研究章太炎的主调。[原创研究?]
纪念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做名人的后代非常不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2016年5月18日
- ^ 自定年谱(1965年)
- ^ 3.0 3.1 3.2 3.3 王汎森(1985年)
- ^ 走過亭仔腳,回首剝皮寮】紀錄片重現艋舺昔日風情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 台灣詩社資料索引.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明治32 (1899) 年 [Mar. 11,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日文).
- ^ 冯自由. 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 维基文库. 1939-06.
- ^ 即《訄书重订本》,1906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革命军序
- ^ 11.0 11.1 大同学会 (编). 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史 卷一. 新光书店. 1929-11 [202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章在狱中,常为香港《中国日报》撰著论文。丙午,期满出狱,同盟会派代表龚炼百等迎至东京
- ^ 冯自由. 章太炎事略. 维基文库. 1939-06.
丁未(一九〇七年)正月,日政府徇清公使杨枢之求,馈总理赆仪数千元,令之出境,总理因此取途赴南洋,濒行留给《民报》维持费二千元。章与宋教仁、谭人凤、张继、田桐、白逾桓、日人平山周等对于总理受日人赆金事,大起非议,经黄兴、刘揆一、何天炯等多方排解,风潮始息。
- ^ 中華民國之征伐電報. 神州日报 (上海). 1911-11-15.
章太炎君于(阴历)廿二日自东京起程,昨日到长崎,即乘‘春日丸’到沪。九月二十四日长崎特电。按章君今日可到沪,本社记者并已接到章君电矣。
- ^ 樞密顧問之敦聘書. 新闻报 (上海). 1912-02-13.
孙大总统致章太炎书云:自金轮失驭,诸夏沉沦,炎黄子姓,归于儓隶。天佑厥衷,人神奋发,禹域所封,指顾奠安,实赖二三先达启牖之功,文亦得密勿以从于诸君子之后。惟日孜孜,犹多陨越,光复闳业,惧有蹉失,唯冀耆硕之士,为之匡襄,砥厉民德,纲维庶政,岂惟文一人所榘臬,冠裳所及,实共赖之。执事目空五蕴,心殚九流,撷百家之精微,为并世之仪表,敢奉国民景仰之诚,屈为枢密顾问,庶几顽懦闻风,英彦景附,昭大业于无穷,垂型范于九有。伫盻高风,无任向往,急惠轩车,以惠饥渴。
- ^ 共和黨成立大會記. 新闻报 (上海). 1912-05-11.
- ^ 章太炎與籌邊使. 时事新报 (上海). 1912-11-27.
章太炎近来大思为政治上之活动,故大总统有任命为仓场总督之意,嗣因太炎以闲官与政治无甚关系,雅不欲就,大总统以太炎近日往来东三省,考揽山川,留心物产,拟即任命为东三省筹边使,曾提交国务会议,会议之结果,不必明发命令,但以筹边使名义,由总统给与委任状,会同东三省各都督筹办地方事宜,闻不日可起程云。
- ^ 章太炎之勛位所由來. 时事新报 (上海). 1913-05-28.
- ^ 章太炎之婚期. 神州日报 (上海). 1913-06-14.
……现定于阳历六月十五日午后三时,假哈同花园举行结婚礼……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驳建立孔教议
- ^ 徐一士. 章炳麟被羈北京軼事. 一士类稿 (上海: 古今出版社). 1944-11: 72页.
章氏方作寓于前门内大化石桥共和党本部,自以为无患,而党部门前,已军警布列,名为保护,实行监视
- ^ 章太炎之瘋魔復發. 神州日报 (上海). 1914-01-12.
- ^ 章太炎行蹤詳誌. 盛京时报 (奉天). 1914-01-14.
- ^ 記太炎. 申报 (上海). 1914-01-14.
- ^ 章太炎移居龍泉寺之眞相. 盛京时报 (奉天). 1914-03-03.
- ^ 林輝:看看民國政府是如何對待知識份子的. [2024-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2).
- ^ 再誌章太炎出京被阻. 新闻报 (上海). 1916-05-25.
- ^ 章太炎先生尅日南歸電. 时事新报 (上海). 1916-06-28.
上海泥城桥百二十六号浙议员公鉴:章太炎先生准二十七乘奉天轮南旋,约三十日抵申。特闻。思
- ^ 公電·譚人鳳章炳麟致北京電. 新闻报 (上海). 1917-02-11: 3.
闻近有加入协约之议,不胜怪诧……此事有百害而无一利……勿以国家为孤注也
- ^ 孫文章炳麟致陳競存電. 时事新报 (上海). 1917-06-10.
- ^ 章太炎入滇之歡迎會. 神州日报 (上海). 1917-10-21.
- ^ 國學大師章太炎昨晨在蘇逝世. 民报 (上海). 1936-06-15.
- ^ 徐忠友. 章太炎曾被袁世凱囚禁龍泉寺 被罵「頑固不化」. 人民政协报. 2014年4月10日 [2020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30日).
- ^ 胡适:〈致章行严书两封〉,见姜义华编《胡适学术文集-语言文字研究》
- ^ 兴国. 隨想國】由章太炎談起. 文汇报 (香港). 2018-06-29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 ^ 两岸史话-革命哲学家章太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时电子报 2017-06-01
- ^ 章太炎自订年谱说“纳妾王氏”
- ^ 37.0 37.1 章太炎遺囑. 中国评论新闻网,原文:写于1994年4月16日,发表于《学术集林》第一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12页。. [201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简体中文).
- ^ 记者:邹金灿. 章念驰祖父不需要刻意纪念. 南方人物周刊,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2-11-13 [201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6) (简体中文).
- ^ 关之英:《谈名字》,载2008年1月31日《明报》F8“生活语文”专栏
- ^ 㸚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 ^ 41.0 41.1 章太炎撰述亡女事略. 时事新报 (上海). 1915-09-30.
- ^ 叕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 原文:1893年因“伯兄(章篯)年四十七,无所出,抚叕为己女以归”(章太炎《自定年谱》,1928年。),从此随太炎先生长兄生活。恐为1903年之误。王氏在1903年去世后,几个孩子“丧母后均依其伯父居”。
- ^ 㠭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 ^ 㗊康熙字典. [200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 ^ 鲁迅.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维基文库.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6-10-09.
- 黄侃. 太炎先生行事記. 维基文库. 1913.
- 沈延国. 記章太炎先生 再版. 上海: 永祥印书馆. 1948-04.
- 章炳麟.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龙门书店. 1965.11.
- 汤志钧. 章太炎年谱长编 增订本.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03. ISBN 7-101-08946-1.
- 谢樱宁. 章太炎年谱摭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12. ISBN 7-5004-0232-5.
- 姚奠中,董国炎著. 章太炎学术年谱.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4.03. ISBN 978-7-5457-0927-8.
- 王汎森. 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 台北市: 时报文化. 1985-05-10. ISBN 957130395X.
- 汪荣祖. 章太炎散论.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11. ISBN 978-7-101-06211-3.
- 姜义华. 章太炎评传.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5.03. ISBN 978-7-5500-1189-2.
- 章太炎传. 湯志鈞.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 ISBN 9789570513295.
- 陈平原,杜玲玲编. 追忆章太炎 修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04. ISBN 978-7-108-03112-9.
- 章念驰. 章太炎生平与学术.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6. ISBN 7-208-13791-2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小林武. 章炳麟と明治思潮 もう一つの近代. 研文出版. 2006-11. ISBN 9784876362660.
- 太炎先生紀念專號. 制言半月刊. No. 25期 (苏州: 章氏国学讲习会). 1936-09-16.
- 汪荣祖:〈章太炎对现代性的迎拒与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康有为章炳麟合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黄克武:〈章太炎的早年生涯:一个心理的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严寿澂:〈章太炎思想儒道渊源略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罗志田:〈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丘为君:〈批判的汉学与汉学的批判:章太炎对考据学的反省及对戴震汉学的阐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慕唯仁:〈重新思考章太炎与现代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坂元弘子:〈章太炎与道家思想——有关进化、种族、民族认同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杨际开:〈章太炎与辛亥革命——以清学史的政治困境为线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纪蕙:〈势‧法‧虚空:以章太炎对质朱利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庄子、毕来德与章太炎的“无”:去政治化的退隐或是政治性的解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