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布斯堡王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布斯堡王朝
This is the "left" image described in the overall caption
This is the "right" image described in the overall caption
:“古代”哈布斯堡,哈布斯堡伯爵的徽章:一头猖獗的红色王冠蔚蓝的狮子(“哈布斯堡之狮”);:“现代”哈布斯堡/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徽章,奥地利大公:原为奥地利和施蒂利亚公爵巴本堡家族的徽章
国家
创立11世纪:哈布斯堡伯爵拉德波特
现任领袖卡尔·冯·哈布斯堡
末代君主玛丽亚·特蕾西娅(父系祖先血脉)
卡尔一世(母系祖先血脉)
头衔
格言A.E.I.O.U.和“Viribus Unitis”
消亡1780年11月29日(父系血脉)
分支

哈布斯堡王朝(德语:Haus Habsburg,或译哈普斯堡家族),或称奥地利王朝(德语:Haus Österreich;西班牙语:Casa de Austria),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奥地利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注 9](1864年—1867年)和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区若干王国、公国的国王、大公与公爵。

16世纪中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退位后,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在累代基因缺陷下,继承者纷纷出现身心理的健康问题。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国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予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朗索瓦三世(法兰切斯科二世),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早期历史

[编辑]

名称使用

[编辑]
哈布斯堡城堡——哈布斯堡家族的源地

哈布斯堡城堡名称的起源尚不清楚,关于这个名字是源自高地德语的鹰堡(Habichtsburg),还是源自中古高地德语单字浅滩(hab/hap)存在争议,因为附近有一条河和一个浅滩。哈布斯堡王朝本身首次使用该名称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108年。

哈布斯堡王朝的名字并没有被家族成员持续使用,因为他们经常强调自己更有声望的亲王头衔。因此该王朝长期以来被称为“奥地利王朝”。作为补充,在某些情况下,家庭成员是透过出生地来识别的。查理五世年轻时因其出生地为根特的查理而闻名。当他成为西班牙国王时,他被称为西班牙的查理,当选皇帝后,被称为查理五世。

在西班牙,这个家族被称为奥地利王朝,包括奥地利的约翰和奥地利的约翰·约瑟夫等私生子。玛丽亚·特蕾莎与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结婚后,“哈布斯堡”这个概念与奥地利祖先的统治联系在一起,被用来表明旧王朝及其继承的所有权利仍在继续。

最近的家族成员,例如奥托·冯·哈布斯堡卡尔·冯·哈布斯堡,其姓氏被视为“冯·哈布斯堡”或更完整的“冯·哈布斯堡-洛林”。亲王和家族成员使用18世纪弗朗茨·斯蒂芬采用的三方徽章。

瑞士起家

[编辑]
哈布斯堡王朝在现代瑞士地区的领土如图所示为    哈布斯堡    萨伏依    策林根    基尔堡

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阿尔萨斯,后扩张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里亚公国,旋即分封予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直至于一战战败为止。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王朝阿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但因其与英国结盟很快遭到厌弃,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选为对立国王,并在1298年击败阿道夫,正式登基。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施瓦本的约翰杀害,自此后虽然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曾被选举为对立国王,并与巴伐利亚路德维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后的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开始退缩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家族领地,并把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陆续划入治下。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北部的鹰堡,转移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此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发展鼎盛

[编辑]

东疆首善

[编辑]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皇帝帝位后,继续保有奥地利与施蒂里亚为领地。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在14世纪中叶开始自称“大公”,以期与选帝侯的权位相抗衡,但该称号未得到皇帝查理四世的承认。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并没有因为1450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绝嗣而统一,利奥波德支系的两个分支老蒂罗尔支系和施蒂里亚支系控制着不同的领土。直至1490年老蒂罗尔支系绝嗣,哈布斯堡家族领地才由施蒂里亚支系的马克西米连一世统一。

到了13世纪下半叶,鲁道夫一世伯爵(1218-1291)已成为孚日山脉和博登湖之间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领土领主。1273年10月1日,他作为妥协候选人被选为罗马人国王,并获得德意志的鲁道夫一世的称号。随后他率领联军对抗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后者利用大空位期向南扩张,分别接管了巴本堡家族(奥地利、施蒂利亚、萨维尼亚)和斯潘海姆家族(卡林西亚和卡尼奥拉)的遗产。1278年,鲁道夫和他的盟友在马奇菲尔德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奥托卡,他所获得的土地归还给德国王室。透过1286年的《格奥尔根堡条约》,鲁道夫为他的家族获得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公国的所有权。奥托卡前领地的南部地区卡林西亚、卡尼奥拉和萨文贾被戈里齐亚家族的鲁道夫盟友占领。

随着鲁道夫于1291年去世、阿尔伯特一世于1308年被暗杀,以及美男腓特烈未能为自己夺得德意志/帝国王冠,哈布斯堡王朝暂时失去了在帝国的霸主地位。14世纪初,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波希米亚王国。1306年8月4日瓦茨拉夫三世去世后,普热米斯利德王朝已无男性继承人。哈布斯堡王朝的后裔鲁道夫一世随后当选,但只持续了一年。波希米亚王权是选举产生的,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期间重新征服了捷克土地后,直到1626年才以世袭的方式获得了这一职位。1307年后,哈布斯堡王朝随后试图获得波希米亚王冠,但首先遭到波希米亚的亨利(戈里齐亚王朝成员)的挫败,然后遭到卢森堡王朝的挫败。

相反他们能够向南扩张:1311年,他们占领了萨文贾;1335年亨利死后,他们在卡尼奥拉卡林西亚掌权。1369年,他们继承了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在蒂罗尔的王位。1374年戈里齐亚的阿尔伯特三世去世后,他们在伊斯特拉半岛中部的帕津(Pazin)取得了立足点,随后于1382年到达的里雅斯特。与此同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初的家乡(位于现在的瑞士),包括拥有哈布斯堡城堡的阿尔高地区,都被占领了。14世纪,在莫尔加滕(Morgarten,1315)和森帕赫(Sempach,1386)战役之后,被不断扩张的瑞士联邦击败。1415年,哈布斯堡城堡最终落入瑞士人之手。

哈布斯堡家族将奥地利公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统治,这最终导致了内外奥地利分治。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两位兄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利奥波德三世签定协议。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孙将拥有奥地利大公国(后来被称为下奥地利),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重登帝位

[编辑]
显示奥地利大公国组成土地的地图:奥地利公国,包括以林茨为中心的上奥地利和以维也纳为中心的下奥地利内奥地利,以格拉茨为中心,包括施蒂里亚卡林西亚卡尼奥拉公国,以及奥地利滨海区;和远奥地利,主要包括桑德高领土以及阿尔萨斯南部的贝尔福镇,毗邻莱茵河以东的布赖斯高地区,通常是蒂罗尔伯国。远奥地利和奥地利公国之间的地区是萨尔茨堡采邑总主教区

1422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女儿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英年早逝,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拉斯洛五世)。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远房堂弟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及拉迪斯拉夫一世)。但不幸的是,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正式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家族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逐渐步入鼎盛期。

散叶欧洲

[编辑]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克西米利安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第公爵独女勃艮第的玛丽。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北部至荷兰比利时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普,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普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带入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与法兰西冲突的火种。

马克西米利安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一世于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亚王后安娜·雅盖洛,次年,斐迪南的妹妹玛丽亚郡主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而哈布斯堡王朝便是通过联姻在欧洲的影响使哈布斯堡家族的帝国势力大大增强。

臻于极盛

[编辑]
哈布斯堡在欧洲的最大疆域(1547年)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帮助之下,他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25年的帕维亚之战,西班牙大败法国,接替为西欧的第一强权

1506年,查理的父亲美男子菲利普登基为卡斯蒂利亚共治国王费利佩一世,但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尼德兰(今日的荷兰比利时)的统治者。1509年,查理的外祖父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将查理的母亲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架空后关在一家修道院里,但费尔南多再婚所生之子夭折,最终未能影响到查理的继承权。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病逝。查理成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而名义上为共治女王的胡安娜则继续被关在修道院里。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查理前去继承帝位期间,爆发了拥立胡安娜女王的公社暴动,失败后,胡安娜仍被囚禁如初。

此时,查理五世成为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儿子菲利普王子,而在奥地利是他的弟弟斐迪南大公。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征战并未止歇。

1521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发觉其国被哈布斯堡领土包围,于是攻击西班牙在意大利的属地,再次引起两国的冲突。法国先后在比克卡会战(1522年)、帕维亚之战(1525年,弗朗索瓦本人被虏)受挫。结果,被查理俘虏的弗朗索瓦退出战争,再次放弃米兰予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为取得自由,不惜签订割让勃艮地(给查理)、布列塔尼(给英王亨利八世)等领土的屈辱条约。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国,就宣布撕毁条约,拒绝割让土地给查理和英国。

1525年,查理五世帕维亚之战中大败法国,使很多意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担心他将会继续扩张势力。很快地,教宗克莱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国及意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义宣布,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所签订的割地条约无效;克莱孟七世还主动参与针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科涅克同盟战争(1526-1529年)。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渐渐厌倦克莱孟七世教宗干预他认为与宗教毫无关系的事务,所以在1527年攻陷罗马,使教宗蒙羞。结果,以后克莱孟七世与继任的教宗在与世俗势力交往时,都显得加倍谨慎,不敢违背西班牙国王。1529年,教宗与查理签署巴塞罗那和约,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因为教宗需要查理的西班牙出兵,以推翻趁机自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1533年,教宗克莱孟七世拒绝让英王亨利八世离婚,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触怒亨利八世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外甥查理五世,令罗马再度被洗劫。

东方用武

[编辑]
1526年后匈牙利领土的瓜分
  皇家匈牙利  特兰西瓦尼亚
  奥斯曼帝国  哈布斯堡奥地利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与奥斯曼帝国苏丹“大帝”苏里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以南约200公里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战胜匈牙利军,拉约什二世不幸战死沙场。


但奥斯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以路易的姐夫身份,继承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打败,靠着奥斯曼帝国的保护才在匈牙利东部立足。自此,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名义上的匈牙利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1699年奥地利大公兼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统一全部的匈牙利),直至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王朝分裂

[编辑]
1700年左右的哈布斯堡领地,黄色:奥地利王朝;红色:西班牙王朝

1555年,一直被关在修道院里的胡安娜女王驾崩后,查理五世正式成为西班牙的唯一君主。1556年,查理五世自觉年老,打算退位,但他认为过去他一人兼任多国的国君实在吃力,再加上欧洲其他国家的压力,因此决定将西班牙王位传位给儿子菲利普,而将奥地利大公传位给弟弟斐迪南,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时期一人统领王朝领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现。

奥地利王朝

[编辑]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斐迪南为神圣罗马帝国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斐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斐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首位君主。

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西班牙王朝

[编辑]
1598年的伊比利亚联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统治下
  卡斯蒂利亚议会英语Council of Castile管理之领土
  阿拉贡议会英语Council of Aragon管理之领土
  葡萄牙议会英语Council of Portugal管理之领土
  意大利议会英语Council of Italy管理之领土
  印度议会管理之领土
  佛兰德议会英语Supreme Council of Flanders管理之领土

1516年,查理五世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在1556年卡洛斯一世退位,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普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普及其后裔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序页。此后在哈布斯堡国王的统治下,西班牙进入了黄金时代,成为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而无后嗣,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五代196年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生前体弱且有残障,在宫廷亲法兰西的权贵压力下,他临终前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这表示西班牙王位将落入法兰西王室波旁家族手中,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英国皆怕西两国从此合并,故反对菲利普继承西班牙王位,并结盟与法国西班牙开战,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然而不久后,奥地利与反波旁同盟拥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卡尔大公意外继承无后的亡兄约瑟夫一世的奥地利皇位,让全欧洲都开始担心一个超越查理五世帝国的哈布斯堡大帝国的复活。最终双方妥协,西班牙波旁王朝西属尼德兰那不勒斯王国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米兰公国等西属意大利领地割让予奥地利,以及直布罗陀梅诺卡岛割让予英国,并且承诺波旁王室西法两支系将永不共主,以换取列强承认波旁王室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也因此而终结。

联姻洛林

[编辑]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莎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家出身的托斯卡纳大公弗朗茨·斯蒂芬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统治时代,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蕾莎女皇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改组奥匈帝国,对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实施二元统治

二元帝国

[编辑]
奥匈帝国行政区划

奥匈帝国内的王国及国家: 内莱塔尼亚[1]:1.波希米亚,2.布科维纳,3.克恩滕,4.克雷恩,5.达尔马提亚,6.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7.奥地利滨海地区,8.恩河以下奥地利,9.摩拉维亚,10.萨尔茨堡,11.上下西里西亚,12.施泰尔马克,13.蒂罗尔,14.恩河以上奥地利,15.福拉尔贝格外莱塔尼亚[1]:16.匈牙利,17.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共管区:18.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1867年的奥匈帝国妥协创造了一个真正的联盟,匈牙利王国被授予与奥地利帝国平等的地位,从此不再将匈牙利王国视为王权。奥地利和匈牙利土地成为享有平等地位的独立实体。根据这种安排,匈牙利人将他们的统治者称为国王,而不是皇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哈布斯堡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于1918年被奥地利和匈牙利废黜。

1918年11月11日,随着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奥地利的卡尔一世(同时在位的匈牙利查理四世)的帝国崩溃,他发布公告,承认奥地利决定国家未来的权利,并放弃在国家中的任何角色。事务。两天后,他为匈牙利单独发布了一份公告。尽管他没有正式退位,但这被认为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终结。

1919年,新的奥地利共和政府随后通过了一项法律,将哈布斯堡王朝驱逐出奥地利领土,直到他们放弃所有重新夺回王位的意图并接受普通公民的身份。查理多次试图夺回匈牙利王位。哈布斯堡王朝并没有正式放弃对王位的宣称,直到查理一世的长子奥托·冯·哈布斯堡于1961年5月31日放弃对王位的所有要求之前,人们对其重新掌权充满了希望。

退位之后

[编辑]
1938年,奥地利民众齐聚在维也纳英雄广场聆听德国元首希特勒宣告德奥合并

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分支的于1700年绝嗣,而奥地利分支则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一次大战后,帝国解散,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

1918年11月11日,卡尔一世放弃了德属奥地利的“任何国家事务份额”,11月13日,他还放弃了匈牙利国王查理四世的角色。由于卡尔没有正式退位,与德意志帝国不同,任何提及当时6岁王储奥托的内容都可以省略。1918年10月31日,匈牙利透过结束皇家联盟而解散了二元君主制的其他部分,独立于统治家族,与查理没有联系。1919年3月,他与家人搬到瑞士,以避免在奥地利被拘留。

1919年4月3日德属奥地利的哈布斯堡法将卡尔以及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所有其他成员永久驱逐出境,只要他们没有正式放弃“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会员资格(即:自称是“共和国的忠诚公民”。此外哈布斯堡家族的资金被没收(但不是“明显的个人私人资产”)。众议院议员部分选择了共和奥地利,部分则选择了新共和国以外的生活。直到2010年联邦总统选举为止,根据1920年联邦宪法第60条第3款第2句,最近的版本是2007年7月1日,哈布斯堡家族或以前的家族的成员没有资格当选联邦总统。直到2011年6月16日,哈布斯堡王朝段落才被奥地利国民议会作为2011年选举法修正案的一部分废除,新版本(第60B-VG条)于2011年10月1日生效,。

1921年两次试图从瑞士复辟匈牙利国王查理四世(即卡尔一世)失败后,匈牙利议会于1921年11月6日决定废黜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匈牙利在帝国行政长官米克洛斯·霍尔蒂的领导下仍然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第二次复辟尝试后,卡尔被盟军从匈牙利流放到马德拉,并于1922年因重病去世。他的遗孀齐塔直到1982年才被允许返回奥地利。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布斯堡家族是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烈反对者。在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完全反对哈布斯堡家族长达数百年的原则,即在很大程度上允许其统治下的当地社区维持传统的民族、宗教和语言习俗,他对哈布斯堡家族充满了仇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欧爆发了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抵抗运动,遭到纳粹和盖世太保的彻底迫害。这些团体的非官方领导人是奥托·冯·哈布斯堡,他在法国和美国进行反对纳粹和争取自由中欧的活动。大多数抵抗​​战士,例如成功向盟军传递了V-2火箭、虎式坦克和飞机的生产场地和计划的海因里希·迈尔,都被处决。哈布斯堡家族在铁幕的倒塌和共产主义东方集团的崩溃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今日,哈布斯堡王室的后裔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现时他们的族长是卡尔·冯·哈布斯堡。卡尔的父亲是奥地利末代皇储、曾任欧洲议会议员的奥托·冯·哈布斯堡

家族墓地

[编辑]
  • 玛丽亚·特蕾莎的棺椁
    皇家墓穴(德语:Kaisergruft)也称为嘉布遣会墓穴(Kapuzinergruft),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嘉布遣会修士会朴素的教堂和修道院下方。它涵盖了三十年战争和大革命战争兴起等关键事件,提供了对统一欧洲概念的深入了解。墓室由当时的杰出艺术家设计,墓室展示了权威的象征,反映了欧洲的雄心壮志哈布斯堡王朝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墓穴内的文物巧妙地承认了死亡和信仰,强调了个人对神的信任和对造物主的谦卑敬畏。地穴有其深远的意义。如今墓穴成为150名哈布斯堡王朝人物的最后安息之地,深刻地提醒人们权力的短暂性和人类存在的持久复杂性。
  •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皇家墓穴(西班牙语:Cripta Real del Monasterio de El Escorial,也被称为国王万神殿(西班牙语:Panteón de Reyes),位于西班牙圣洛伦索-德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内,埋葬有自查理五世至今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以及波旁王室的西班牙君主共26位。
  • 公爵墓穴(德语:Herzogsgruft)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内,由公爵鲁道夫四世于1363年建立,一直到1576年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墓地。葬于此的著名成员包括鲁道夫四世、阿尔贝三世、阿尔贝四世、利奥波德四世。腓特烈三世最初安葬于此,后来被转移到大教堂南部唱诗班的高墓。从1564年到1878年,墓穴里的瓮里存放着已故哈布斯堡王朝成员的肠子。玛丽亚·特蕾莎于1754/1755年扩建并翻新了墓穴,将祖先的遗骸搬入新棺材中。如今公爵墓穴已成为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遗产的深刻象征。
  • 王侯墓穴(德语:Pfalzsgruft),在匈牙利语中也称为Nádori kripta,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布达城堡内,是哈布斯堡王朝匈牙利分支的墓地。墓穴由拥有匈牙利王权伯爵头衔的约瑟夫大公建造,安放着26具遗骸。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布达城堡为数不多的几个经受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并在随后的重建工作中得以保留的内部区域之一。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Britannica 1911". 1911encyclopedia.org. Retrieved 24 March 2012.

注释

[编辑]
  1. ^ 依据妻权
  2. ^ 依据妻权
  3. ^ 头衔宣称。
  4. ^ 君权受到挑战。
  5. ^ 依据妻权
  6. ^ 依据妻权
  7. ^ 头衔宣称。
  8. ^ 君权受到挑战。
  9. ^ 1864年4月10日,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怂恿下即位,至1867年被墨西哥军事法庭以颠覆墨西哥共和国的罪名判处枪决。

来源

[编辑]
  • Wheatcroft, Andrew: The Habsburgs: Embodying Empire (Viking Adult, 1st ed., 1996) ISBN 0-670-85490-5
  • Henry Bogdan: Histoire des Habsbourg: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 Paris: Perrin, coll. « Tempus », n° 107, 2005. 425 pp., 18 cm. ISBN 2-262-02376-X.
  • Dorothy Gies McGuigan: Familie Habsburg 1273 bis 1918 : Glanz und Elend eines Herrscherhauses, Berlin, 2003 (10. Auflage). ISBN 3-548-33173-4.
  • Brigitte Hamann (Hrsg): Die Habsburger. Ein biographisches Lexikon, Wien/München 1996 (3.Auflage).
  • Heinz-Dieter Heimann: Die Habsburger - Dynastie und Kaiserreiche, München 2004 (2. Auflage).
  • Thomas Lau (Hg.), Österreichische Familien. Machthaber, Mimen und Magnaten. Böhlau Wien, 2006. ISBN 978-3-205-77543-0. (enthält ein Kapitel über die Familie Habsburg).
  • Richard Reifenscheid: Die Habsburger in Lebensbildern. Von Rudolf I. bis Karl I., Wien 1990 (4. Auflage).
  • Karl Vocelka/Lyenne Heller: Die Lebenswelt der Habsburger, Kultur- und Mentalitätsgeschichte einer Familie, Graz/Wien/Köln 1997.
  • Karl Vocelka/Lyenne Heller: Die private Welt der Habsburger. Leben und Alltag einer Familie, Graz/Wien/Köln 1998.
  • Brigitte Vacha (Hrsg.): Die Habsburger. Eine Europäische Familiengeschichte, Graz/Wien/Köln 1992, ISBN 3-222-12107-9
  • Adam Wandruszka: Das Haus Habsburg. Die Geschichte einer europäischen Dynastie, Wien 1989 (7.Auflage).
  • Brewer-Ward, Daniel A. The House of Habsburg: A Genealogy of the Descendants of Empress Maria Theresia. Clearfield, 1996.
  • Evans, Robert J. W. The Making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 1550-1700: An Interpretation. Clarendon Press, 1979.
  • McGuigan, Dorothy Gies. The Habsburgs. Doubleday, 1966.
  • Wandruszka, Adam. The House of Habsburg: Six Hundred Years of a European Dynasty. Doubleday, 1964 (Greenwood Press, 1975).
  • Crankshaw, Edward.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Habsburg. Sphere Books Limited, London, 1970. (first published by Longmans in 1963)

外部链接

[编辑]
前朝:
(大空位时期)
拿骚王朝
卢森堡王朝
神圣罗马帝国王朝
1273-1291
1298-1308
1438-1558
后朝: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巴本堡王朝
奥地利王朝
1278-1520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卢森堡王朝
亚盖隆王朝
匈牙利王朝
1437-1439
1444-1457
亚盖隆王朝

卢森堡王朝
波希米亚王朝
1437-1439

亚盖隆王朝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
西班牙王朝
1516-1556
1516-1555与特拉斯塔马拉王朝名义共治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