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投票/人物条目勋衔使用方案投票
投票主题
[编辑]在人物传记条目中,勋衔的表示方式。
先前讨论
[编辑]先前社群在此问题上曾有多次讨论,分歧严重但未有结果。近日来,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进行了时间极长且非常激烈的争论,其讨论串之长多年未见。因而双方均同意通过投票解决争端。
关于本次讨论的详情,请见本投票页面的讨论页。
备选方案
[编辑]方案一
[编辑]- 方案提要:在人物传记条目,参考相关政府的规定,在首段人物中文姓名后加上英文勋衔缩写或中文勋衔全称。
- 范例:范例一、范例二
- 实际应用情况:例子
- 理据扼要:某些地方的政府,例如英国、马来西亚、香港和澳门等,习惯会颁授一些附带勋衔缩写的勋章或荣誉,并订定了这些勋衔缩写的使用法则,规定如何在姓名后加上勋衔的缩写式全写。在条目首段的中文姓名后按规定加上勋衔缩写,是最理想的做法。
- 第一:这是正规标示姓名连勋衔缩写的方法,在不少正式文书中使用,在主要的国际《名人录》也会列出,因此在条目开首展示最为合适。此外,在中文语境中也一直存在这种于中文姓名后加上勋衔缩写的做法;按照相关政府的规定展示勋衔也是对合法政权的承认,符合中立方针;
- 第二:勋衔缩写已附上内连结,读者可连往有关资料读取相关勋章的资料,也可在浮标悬停在内连时显示勋衔全名,再加上条目附上荣誉附表列出勋衔全名,不会构成阅读困难;
- 第三:按各地的做法展示勋衔缩写是对各地差异的尊重,在中文语境下可包容的前提下,应予采用,并不应该因为某些地方少用勋衔缩写而摒弃这些知识;以英文维基百科为例,英文维基百科以所有英语用者为对象(包括哪些没有使用勋衔缩写的地区),不过英文维基百科也有展示勋衔缩写的做法,也未见有读者出现阅读困难;事实上,不少勋衔缩写本身比勋衔的中文全名更为常用,很多勋衔中文全名在Google等搜寻器根本没有结果。
方案二
[编辑]- 方案提要:建基于正式方案一的妥协方案,在条目首段中文姓名后的勋衔缩写后方再加上“注脚连结”,可让读者即时跳到条目的荣誉附表了解勋衔的全写。
方案三
[编辑]- 方案提要:基于方案四的妥协方案。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的传主外文姓名之后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并在勋衔缩写之后使用注解链接,使读者可以跳转到条目附录的荣誉列表了解传主所获勋衔的中文名称。同时,传主的勋衔情况还可以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
方案四
[编辑]- 方案提要: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姓名后不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
- 范例:范例一、范例二
- 实际应用情况:例子
- 理据扼要:
- 第一,百科全书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看懂。由于姓名后接勋衔外文缩写的写法在传统中文语法中没有先例,因此这种英式的勋衔表达方式会给绝大多数中文读者带来理解方面的困难,他们不仅不能意识到中文姓名后的缩写代表勋衔,更不知道这些缩写的具体含义(参见达师的调查)。另一方面,虽然少数用户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能理解英式的勋衔表达方式,但理解中式描述的勋衔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任何障碍。因此,我们建议使用本方案——可以让所有中文用户都能正确理解的方式。
- 第二,即使在英文语境下,头衔缩写也不是人物条目必须的部分。例如,《不列颠百科》等英文百科全书就没有在条目内使用任何勋衔。因此,即便是对少数深受英文环境影响的读者来说,姓名后没有勋衔缩写并不违反英式的表达习惯,因此谈不上不尊重他们的习惯。
- 第三,维基百科必须注意打印版本的可读性,只提供外文缩写却不同时提供中文名称不符合这一要求。即使注释或者附录提供了勋衔缩写的中文说明,但打印版无法利用超链跳转到这些说明。
投票规则
[编辑]- 投票资格:讨论开始时(2013年1月23日15:09)为自动确认用户,方可在此投票。这一时限较早,请新用户注意。禁止使用傀儡投票。
- 每位用户只需在上述四个方案中选择一个认为最合适的方案即可。在相应标题下署名即视为支持。不设反对、中立或其他票。
- 投票自2013年4月14日00:00:00开始开始公示,为期一天。
- 投票时间为两周,自2013年4月15日00:00:00至2013年4月29日00:00:00止。投票截止前可以改票。
- 投票结束后,经清点,支持票数最多的方案获选。
- 如需发表意见,请至意见区。投票意见过长、在投票区回应他人意见的,均会移动至意见区。
投票区
[编辑]现在的日期与时间是协调世界时2024年12月25日06时25分。※按此更新
方案一
[编辑]在人物传记条目,参考相关政府的规定,在首段人物中文姓名后加上英文勋衔缩写或中文勋衔全称。
- Vanros Kloud Kim Son Hyun Benson Chao Cheng Yu Edward Hyde Steinway I ,Ioannes Pavlvs X™ 2013年4月25日 (四) 15:29 (UTC)
方案二
[编辑]建基于方案一的妥协方案,在条目首段中文姓名后的勋衔缩写后方再加上“注脚连结”,可让读者即时跳到条目的荣誉附表了解勋衔的全写。
- --耶叶爷♥VC XC 2013年4月15日 (一) 02:44 (UTC)
- --黑雪姬(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03:04 (UTC)
- 这个方案采取的所有措施,相信在参考各地造法的同时,已可合理地期望任何能阅读中文的人,都不会因为勋衔缩写影响对条目的理解。--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03:56 (UTC)
- 支持此方案。Gz deleted(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08:10 (UTC)
- 赞成此案。--NVMENOR(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08:13 (UTC)
- 既能尊重勋衔缩写的使用习惯,同时又可让不了解勋衔缩写的读者明白个中意思。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4月15日 (一) 12:51 (UTC)
- 理由不再重复。Oneam 01:00 AM(留言) 2013年4月16日 (二) 03:03 (UTC)
- 这个折中方案不错,比全英文甚至干脆不写要好得多。 --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3年4月16日 (二) 11:27 (UTC)
- 这种小事情没必要做各种限制--ALIEN(留言) 2013年4月16日 (二) 16:06 (UTC)
- 同上。--chaus(留言) 2013年4月16日 (二) 17:02 (UTC)
- 加个“注脚连结”跟方案一没什么分别,根本没必要投方案一。-Hijk910 登り坂 2013年4月18日 (四) 16:01 (UTC)
- 倾向支持此方案。--晃晃(留言) 2013年4月19日 (五) 11:44 (UTC)
- 支持--太刻薄(留言) 2013年4月19日 (五) 15:32 (UTC)
- 支持--Yangfl(留言) 2013年4月20日 (六) 09:53 (UTC)
- 支持—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4月20日 (六) 13:28 (UTC)
- (+)支持--Carrotkit -> 工作室 / 客栈 (欢迎参加电子游戏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2013年4月21日 (日) 10:26 (UTC)
- --Kolyma(留言) 2013年4月21日 (日) 12:37 (UTC)
- 卍田卐JC1 2013年4月23日 (二) 14:32 (UTC)
- (+)支持 如果可以投票就支持吧...--Temp3600(留言) 2013年4月24日 (三) 14:21 (UTC)
- (+)支持 --北极企鹅观赏团(留言) 2013年4月27日 (六) 07:25 (UTC)
方案三
[编辑]基于方案四的妥协方案。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的传主外文姓名之后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并在勋衔缩写之后使用注解链接,使读者可以跳转到条目附录的荣誉列表了解传主所获勋衔的中文名称。同时,传主的勋衔情况还可以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
- 把中文的人名、头衔和外文的人名、勋衔分开处理,大家都能满意。就让中文的归中文,外文的归外文吧。--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04:04 (UTC)
- 附议。--Kuailong™ 2013年4月15日 (一) 07:33 (UTC)
- 翘仔 2013年4月15日 (一) 19:44 (UTC)
- 我相信很多香港以外的读者根本就不知道中文人名后面跟的英文缩写是勋衔。--铁铁的火大了 2013年4月16日 (二) 01:49 (UTC)
- 以学术角度考虑,认为此方案为最佳。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4月16日 (二) 03:54 (UTC)
- 应该如此。乌拉跨氪 2013年4月16日 (二) 03:58 (UTC)
- Makecat 2013年4月16日 (二) 04:30 (UTC)
- 意见已述。—Snorri(留言) 2013年4月16日 (二) 10:39 (UTC)
- --风雨同舟(留言) 2013年4月17日 (三) 09:27 (UTC)
- --CHEM.is.TRY 2013年4月18日 (四) 18:58 (UTC)
- --InstantNull(留言) 2013年4月21日 (日) 02:21 (UTC)
- 不理解香港编辑对于此类勋衔的笃爱,个人不认为此举符合一些中文的编写习惯,但出于妥协,这个方案不是最差的。--Walter Grassroot (♬) 2013年4月23日 (二) 03:44 (UTC)
- 较为合理。--吃白菜的企鹅(留言) 2013年4月23日 (二) 08:46 (UTC)
- 不要一大堆英文缩写。--Qa003qa003(留言) 2013年4月26日 (五) 00:01 (UTC)
- 作为一个大陆人,我觉得方案四看起来更舒服,折中支持方案三。 yzyzsun☎ 2013年4月28日 (日) 13:05 (UTC)
- 算了,为了达到目的而折中。——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28日 (日) 14:03 (UTC)
方案四
[编辑]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姓名后不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
#第一票。——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5日 (一) 02:26 (UTC)
讨论区
[编辑]- 原位于互助客栈的讨论已经移动至本页面的讨论页,如有需要请前往阅读。非常感谢。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3月16日 (六) 14:06 (UTC)
- 由于勋衔的展示涉及多种不同的配搭,并不可以单靠一个例子,因此上面尽量例举出不同的范例和实际应用例子,供各位较全面地了解勋衔缩写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3月17日 (日) 04:22 (UTC)
- (!)意见,对于方案三、四坚持以困绑形式加入“勋衔在正文首次提及时必须采用全称”的附加条款,我仍然感到很有问题。其一,以上的讨论一直都是关注条目开首的处理方法,正反双方对于条目正文的处理手法根本没有深入讨论;其二,条目正文的写作行文应该给予每位维基编辑合理程度的编辑自主和自由,对于条目遣词如何符合前文后理,每位编辑有自己合理的判断,如有争议应该逐一按个别情况提出讨论,没有理由一刀切作出刻板的规定。参考电脑用词,观乎目前维基百科条目内文采取缩写的情况十分普遍,例如IP地址(而非网际协定地址)、DNS(而非域名系统)IRC即时聊天(而非互联网中继聊天),如果强行规定条目正文不可使用十分常用的勋衔缩写,也就应该同时禁止条目内文使用电脑用语缩写。--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04:54 (UTC)
- (:)回应:“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指的是首次使用勋衔应当用中文使读者明了,而且没有禁止使用缩写,并没有你所说的任何强行规定,你说的附加条款从何而来?——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2:50 (UTC)
- "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方案三和四的这一句请问应该作何解读?--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2 (UTC)
- 这有什么问题吗?你看不懂?——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7 (UTC)
- 这与你上一个留言说的完全是两回事。--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51 (UTC)
- 方案四:“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方案三:“同时,传主的勋衔情况还可以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怎么是两回事?请注意粗体。——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7:06 (UTC)
- 多谢你的解说,但这样看来似乎是方案三和四的遣词有一点语焉不详;参考你的解说,方案三和四也似乎只是容许条目正文首次提及勋衔时,应当使用全称,但可同时附上缩写,这与我之前提出正文未经深入讨论,不应强加规限的看法有出入。我所指的困绑是,从一开始我们焦点都是讨论条目开首的处理情况,但到投票的时候却把正文的处理都写进方案内,这点并不恰妥。还有,我并不清楚"应当"应该解读成"必须",抑或只是一个"建议"。--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7:32 (UTC)
- “应当”是强制性建议,即“should”。关于首段之后正文中的勋衔的表达方式,只要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给出了中文名称,方案三和方案四并不反对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使用勋衔缩写。这样规定,是因为担心假如方案三、四不涉及对正文的规定,可能会被人刻意解释为在整个条目绝对禁止使用勋衔缩写。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作这样的规定也是很有必要的。--Gilgalad 2013年4月14日 (日) 22:08 (UTC)
- 多谢你的解说,但这样看来似乎是方案三和四的遣词有一点语焉不详;参考你的解说,方案三和四也似乎只是容许条目正文首次提及勋衔时,应当使用全称,但可同时附上缩写,这与我之前提出正文未经深入讨论,不应强加规限的看法有出入。我所指的困绑是,从一开始我们焦点都是讨论条目开首的处理情况,但到投票的时候却把正文的处理都写进方案内,这点并不恰妥。还有,我并不清楚"应当"应该解读成"必须",抑或只是一个"建议"。--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7:32 (UTC)
- 方案四:“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方案三:“同时,传主的勋衔情况还可以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怎么是两回事?请注意粗体。——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7:06 (UTC)
- 这与你上一个留言说的完全是两回事。--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51 (UTC)
- 这有什么问题吗?你看不懂?——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7 (UTC)
- "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方案三和四的这一句请问应该作何解读?--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2 (UTC)
- (:)回应:“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指的是首次使用勋衔应当用中文使读者明了,而且没有禁止使用缩写,并没有你所说的任何强行规定,你说的附加条款从何而来?——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4日 (日) 12:50 (UTC)
- 首次使用缩写的时候必须说明全名或者译名,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Gilgalad 2013年4月14日 (日) 13:37 (UTC)
- 你口中的学术规范是哪一种学术规范?--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2 (UTC)
- 假如您写的中、英文论文接受过peer review,那么应当知道学术界对专有名词缩写是怎么处理的。--Gilgalad 2013年4月14日 (日) 22:08 (UTC)
- 你口中的学术规范是哪一种学术规范?--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4日 (日) 16:32 (UTC)
- 首次使用缩写的时候必须说明全名或者译名,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Gilgalad 2013年4月14日 (日) 13:37 (UTC)
对某维基人正事不做,欺善怕恶的做法感到失望。我不觉得这个问题用的着制定一个严格标准,但我会考虑最合适的选项作出投票。--黑雪姬(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03:08 (UTC)
- 又把角标放在标题行是为什么?之前不是已经讨论过不要这样做了吗。乌拉跨氪 2013年4月15日 (一) 04:29 (UTC)
- 我们的三四方案没有这样做啊。——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15日 (一) 15:04 (UTC)
- 之前似乎对于有关建议没有任何共识,这项建议也只属于技术性问题,四个方案都没有对角标放置的位置提出特定的要求,相信有斟酌的空间。--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22 (UTC)
- (!)意见,在方案三之下,一些条目开首由原来如“董建华,大紫荆勋贤(Tung Chee-hwa,1937年7月7日-),”变成“董建华(Tung Chee-hwa, GBM,1937年7月7日-),”,我不认为造到了所谓“中文归中文、外文归外文”的效果,相反是画虎不成,对勋衔作出次一等的处理。--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25 (UTC)
- 中文百科从来就没有在首段人名后面接逗号和中文头衔的做法。否则,
- 中文根本没有这种做法么!我们愿意接受在英文人名后面加勋衔缩写,已经是极大的妥协和善意,请问阁下的妥协和善意在哪里?请不要得寸进尺。--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6:34 (UTC)
- 香港也从来没有什么“董建华,特首”、“曾钰成,立法会主席”。在类比前请不要乱引例子好不好?--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38 (UTC)
- 总理、主席、勋章、元帅对这些人都是终身称号。有什么不一样?各种终身荣誉称号多的是,比如博士、院士等等,为什么这些称号都不加到首句而香港的头衔就例外了?“香港特殊论”?--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0 (UTC)
- 已经说明得很清楚,这是根据相关政府订定的指引,在姓名后列出相应的勋衔缩写或名称(香港政府的例子一、香港政府的例子二)。有没有指引规定“主席”一词要以“胡锦涛,主席”的形式列出?--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5 (UTC)
- 你这个例子很有些意思,下面那一大串“XXX先生”、“XXX女士”、“XXX博士”,哦,还有“机长”、“医生”、“兽医?!”……阁下没看到吗?为什么不根据这个指引,在其他条目首句后面都加上先生女士博士机长兽医这些头衔呢?请一视同仁,不要搞选择性失明。--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6:50 (UTC)
- 不错啊,没有“胡锦涛,主席”,因为中文没这用法。但是按照阁下的“政府用法”理论,既然有“胡锦涛主席”、“孙中山 总理”(注意空格哟!)、“朱德元帅”的官方正式用法,再古老一点的还有“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的官方谥号,维基百科要不要照搬到首句首词呢?--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6:57 (UTC)
- 香港政府没有为姓名是否加上称谓制定政策,但有为勋衔缩写的使用制定政策,事实上也有很多例子都是姓名后直接加上勋衔的(香港政府的例子二、香港政府例子三)。如果中央政府有既定政策规定国家主席姓名后须加上称谓,建议值得考虑,但目前似乎没有这类政策(中国政府例子一)。--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7:00 (UTC)
- 慈禧太后除了有姓名,还有“位号”、“徽号”、“谥号”等,情况比较复杂,请您又不要拿一些没有可比性的例子作类比。--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7:05 (UTC)
- 还有就是,把勋衔、称谓、职衔等等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反映出您对相关领域的认知比较匮乏。--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7:24 (UTC)
- 你又歪曲了。这些是举例说明中文传统中各种头衔的使用方法,有用逗号和英文缩写的吗?没有。--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9:07 (UTC)
- 除非你指的传统中文是文言文,我看不出当代中文有何不能。当代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也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即使是普通话的拼音也要辅以罗马字母。中文是一套应用在很广泛地区的语言,你住的地方并不流行使用勋衔,只代表你这边少接触勋衔,但不代表中文世界没有。--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6日 (二) 01:32 (UTC)
- 你又歪曲了。这些是举例说明中文传统中各种头衔的使用方法,有用逗号和英文缩写的吗?没有。--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9:07 (UTC)
- 已经说明得很清楚,这是根据相关政府订定的指引,在姓名后列出相应的勋衔缩写或名称(香港政府的例子一、香港政府的例子二)。有没有指引规定“主席”一词要以“胡锦涛,主席”的形式列出?--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5 (UTC)
- 总理、主席、勋章、元帅对这些人都是终身称号。有什么不一样?各种终身荣誉称号多的是,比如博士、院士等等,为什么这些称号都不加到首句而香港的头衔就例外了?“香港特殊论”?--Gilgalad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0 (UTC)
- 香港也从来没有什么“董建华,特首”、“曾钰成,立法会主席”。在类比前请不要乱引例子好不好?--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5日 (一) 16:38 (UTC)
- (!)意见,容我在投票结束前提早发表一些总结:投票结束当日是2013年4月29日,刚好是我加入维基百科的七周年纪念日,对于待在维基百科久一点的维基人来说,这段时间不算太长,但也不算短。过去七年来,我自问算是编写了不少人物条目,从不间断,刚查了一下自己的编辑纪录,原来从2006年第一次编辑开始,我已经在人物条目加入勋衔缩写,这个做法经过整整七年,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至近年才开始有个别维基人专门透过条目评选期间提出反对。我对于今次投票感到遗憾,其一,一项专门议题沦为透过简单多数投票表决,试问没有亲身的编写经验,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真正编写条目的维基人的苦况,以及在编写过程中的深入考虑?其二,持反方的几位主要维基人,全部都没有参与编写相关人物传记的经验,个别人士更似乎一直也没有在维基百科参与多少编写,整个讨论和投票都充斥着外行人领导内行的气氛;其三,这种持久和冗长的讨论和投票,已严重虚耗时间,把这些务虚的时间投放到条目创作,明显对维基百科更有建设性。不过,或许这种简单多数制向来就是维基百科处理纠纷的最有效途径,无论如何,这次投票算是君子之争,我不会以退出维基百科云云“要胁”各位投支持票,也不会因为投票结果动摇我对参与维基百科编写工作的热诚,总之希望各方都能够尊重制度和尊重投票结果,多谢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7日 (三) 13:32 (UTC)
- (!)意见:既然连总结都跑出来了,我对结果也不抱什么希望了(讨论期间某管理员说某方不要持着人多势众便不肯找台阶下,我现在理解了)。作为“个别维基人”我要澄清一下,这绝对不是“专门透过评选期间提出反对”,而是在优良评选时才发现的问题。我对Clithering用户多年来的贡献表示敬意。但也希望各位能够根据理据而不是崇拜或热情或同情来投票。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用户投入到维基百科条目的写作和改进上来,也希望有更多的用户能够参与到与条目、方针有关的讨论中来。我认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维基百科都是很重要的。—Snorri(留言) 2013年4月17日 (三) 13:47 (UTC)
- (!)意见:我是个外人,但就我来看,两方势力相当。就目前来说,我觉得,现有票数太少,两方票数也相差太少。应该设置个底线之类的。我知道,统一规格很重要,但就目前来说,暂时同时认可两个方案也不错。——Simon951434(留言) 2013年4月17日 (三) 15:59 (UTC)
有人已经开始总结陈词,那我也说点个人看法。作为争论的参与者,我关于争论本身的意见在前面已经说清楚了,现在试着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一下争论的原因。之前有人说勋衔什么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争吵,但我同意Snorri的看法,这些鸡毛蒜皮的表现背后有其内在的原因。这次的争论实际反映了维基百科用户当中精英主义和平民思想的对撞,比如这些现象:
- 精英主义:
- 以“专家”身份排斥“外行人”意见。认为专家掌握的专门知识是“正常人”都应该了解的。
- 对身份和地位敏感。认为勋衔是人名身份的一部分(或者是必要的附属),能加则必加。
- 多与少I:在讨论处于少数的时候,要求别人尊重他作为少数的意见和习惯。不过在处于多数的时候会提前出来总结定调。
- 多与少II:认为专家贡献卓著,暗示其意见比其他编辑者更重要。
- 平民思想:
- 认为百科以向大众传播知识为目的,应该用最普通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对不常见的知识做清楚的解释。
- 排斥勋衔与人名结合这种对身份差别的强调。认为获得勋衔只能被当成一项事实,作为传主的个人经历在条目里进行记录,头衔能不加则不加。
- 多与少I:要求尊重多数人的意见。
- 多与少II:认为所有维基参与者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不光是普通编辑者,读者的利益也要考虑。
这种矛盾一方面是维基之外这两种思维的对立在维基上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带有维基自己的特点。维基百科本身是开放平台,与传统百科比起来,“人人可编辑”的维基百科先天就有平民和草根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草根精神就一定在维基社群占了上风。因为在实际运行中,尽管维基读者占了网站流量的绝大多数,但他们是沉默的。在维基,是少数人贡献了大多数的内容,因此精英主义的倾向无法避免。这是维基内在的结构性矛盾,这次投票只是这种矛盾的又一次小小爆发。--Gilgalad 2013年4月17日 (三) 19:09 (UTC)
- 我是个外人,在我看来楼上是有几分道理。我是个平民,所以鲜少编辑,也鲜少发言。但是在我看来,你们这群能言善道的都算是菁英啊!
- 还有,如果我想‘在条目首段中文姓名后的勋衔缩写后方再加上“注脚连结”,可让读者即时跳到条目的荣誉附表了解勋衔的全写’,却同时想“传主的勋衔情况应当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在附录中逐个列出。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那我该投哪个方案?又或者,如果我想“人物传记条目在首段的传主外文姓名之后使用勋衔的外文缩写,并在勋衔缩写之后使用注解链接,使读者可以跳转到条目附录的荣誉列表了解传主所获勋衔的中文名称”,却不想“同时,传主的勋衔情况还可以在首段之后的正文中用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达,勋衔首次出现时应当使用中文名称,可在括号内标明勋衔的外文缩写”,那我该投哪个方案?
- 到底,方案二是否就是专业的?方案三是否就是易懂的?
- ——Simon951434(留言) 2013年4月19日 (五) 14:13 (UTC)
- (:)回应:你可能没有看之前的各段讨论,所以比较难了解整个过程。基本上是:香港、澳门政府或一些其他机构喜欢在介绍名人时采用英文的语法,将勋衔的英文缩写放在人名后,变成:“张三,JP”这样的效果。大陆和台湾、新马某些资料也沿用,但实际上中文中也有不在姓名后用勋衔缩写,而是在行文中介绍的写法(这也是中文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常用的做法):张三是XXX人,曾获太平绅士勋衔。至于哪个专业哪个易懂,见仁见智。—Snorri(留言) 2013年4月19日 (五) 14:38 (UTC)
- (:)回应:
- 关于您的“想与同时想”:方案三也支持勋衔缩写(在英文名后面),同时也加注脚连接跳转。
- 关于您的“想却不想”:方案三中“可以”的意思是允许这种做法,但不强制要求。--Gilgalad 2013年4月19日 (五) 14:46 (UTC)
- (:)回应,Simon951434感谢您的意见,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现时的问题不在于专业知识与“平民”对立,而是有人企图以民粹否定专业知识。是否使用勋衔,并不在于勋衔易懂与否,而是在于相关政府对勋衔的使用制定了法则,所以不应个人喜欢“张三是太平绅士”的选择而不用“张三,JP”的规范。“张三是太平绅士”也是很简单的例子,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至于为何要使用勋衔,我在讨论区和上面方案一、二的概述已作出详细解释,在此不赘,但这几个月的讨论中,我对一位维基人的意见十分深刻,就是“按英文维基美国人包容英国人的做作,在中文维基包容香港等地用户行之”,从来都是以大让小,我希望大家贯彻维基百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最后回应您较早时提出“同时认可两个方案也不错”,我认为这与维持现状没有多大分别。多谢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19日 (五) 15:39 (UTC)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过在维基百科,且不说人人平等,就算是最精英的专家,恐怕在学识上还不足以传道授业。至于解惑,曾经有普通编辑和读者询问专家,我们并不知道姓名后面的这些英文缩写就是勋衔呀,这可怎么办?专家的回答是:这些勋衔缩写只要是正常人都应该懂。可见,拥有专业知识的专家,虽然总是要别人尊重他的少数意见,但对于他们口中的广大“民粹”们的苦恼,他是不在意的,也是不打算为他们解惑的。这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 实际上,这次的争论在本质上只是理念的冲突。方案二和方案三的支持者们都来自不同的地区,这说明地域上的不同并不是意见分歧的原因。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专家不止一次想把理念的碰撞歪曲成地域的纠纷,甚至威胁要从维基百科分家单干,这是更为可惜的事情。--Gilgalad 2013年4月19日 (五) 23:27 (UTC)
- 韩愈还有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0日 (六) 11:27 (UTC)
- 简体中文也有使用勋衔缩写的例子,仅供参考:
- 例子一:新华时政(连结)
- 例子二:联合国中文版(连结一、连结二、连结三)
- 例子三:澳洲入籍教材中文版(连结)
- 满屏幕的“XXX先生”,很显然这里是把勋衔和先生、女士都作为尊称使用,跟前面的“医生”、“兽医”同属一类。如果要把这作为根据,那么请先给维基人物条目都加上“先生”、“女士”。--Gilgalad 2013年4月25日 (四) 14:30 (UTC)
- 第一、上面五个连结其中三个没有你提到的情况;第二、根据以上例子,证明你表示中国大陆或“正式”中文并不存在勋衔缩写的宣称并不确切。--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5日 (四) 15:05 (UTC)
- 大陆偶尔用勋衔并不代表这是常用情况,香港甚至英联邦国家不用勋衔也是常有的情况,这又该如何解释?难道一定要让我们接受一种不常有的状况?——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16:23 (UTC)
- 如是者,维基百科莫非应该让编者自行决定应否采用勋衔缩写?勋衔在现实中有时常用,有时不常用,何谓常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难以界定,因此我建议应该参考相关政府的规定。但我最不认同的是有意见认为“中文根本没有这种做法”的看法。--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5日 (四) 16:51 (UTC)
- 大陆偶尔用勋衔并不代表这是常用情况,香港甚至英联邦国家不用勋衔也是常有的情况,这又该如何解释?难道一定要让我们接受一种不常有的状况?——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4月25日 (四) 16:23 (UTC)
- 第一、上面五个连结其中三个没有你提到的情况;第二、根据以上例子,证明你表示中国大陆或“正式”中文并不存在勋衔缩写的宣称并不确切。--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5日 (四) 15:05 (UTC)
- 满屏幕的“XXX先生”,很显然这里是把勋衔和先生、女士都作为尊称使用,跟前面的“医生”、“兽医”同属一类。如果要把这作为根据,那么请先给维基人物条目都加上“先生”、“女士”。--Gilgalad 2013年4月25日 (四) 14:30 (UTC)
- 差点被专家蒙混过去。仔细看一下专家列出的各项“简体”例子:
- 例子一:新华时政——实际是英国驻华大使本人提供的稿件。
- 例子二:联合国中文版——联合国工作语言的翻译版
- 例子三:澳洲入籍教材中文版——澳大利亚人写的
- 专家煞费苦心才找了这么几个“例子”,更说明传统中文并没有这种用法。--Gilgalad 2013年4月25日 (四) 17:38 (UTC)
- 你所谓的正统中文是为了迎合自己喜好而定义的。对于你把对象为中国大陆读者的中文都拒绝当作中文看待,我感到奇怪。(我怀疑你认为我现在和上面写的也不是中文)--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6日 (五) 02:07 (UTC)
- 差点被专家蒙混过去。仔细看一下专家列出的各项“简体”例子:
- 呵呵。国语的标准是由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的经典白话文作品确定的,我没有那个本事搞自定义。我指出你那些“例子”都来自非中文母语人士以后,现在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例子并不能作为标准,于是又转而强调以“中国大陆读者为对象了”。那么我请问,中国人写的以英语人口为读者的新闻,可以作为英语的语法标准吗?我在欧洲见多了各景点自己出的中文小册子,恕我直言,多数只有小学语文水平,我看不会有任何人认为这些“以中国人为读者”的文章能作为中文语法的范例。
- 现在投票已经快结束,我也不在乎说得再坦率一些。WG前面说很不理解为什么你对勋衔如此执着,其实我很理解,因为这是“大英帝国”这个君主制国家的等级制度的封建余孽。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会议,就有法国的前贵族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这些贵族勋位、封号的实际意义:那就是与贵族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虚荣的特权,“权力失去了特权,虚荣也就失去了特权”。因此在所有的共和国,贵族的特权都已经被废除,不再有把所谓勋位和人名强行联系的做法。以法国的艺术文学勋章为例,虽然李安、贝聿铭等人获得了这个勋章,但他们绝对不会有把所谓“勋位”挂在名字后面的想法,因为在共和社会里这种做法不被接受。而哪怕在英国,《不列颠百科》也唾弃了这些冗长浮夸的所谓勋位,这是社会的进步。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在自由的的维基百科,打着自由的旗号,推销等级制的余孽呢?200年前的法国人说的很有道理:这都是为了“虚荣的特权”啊!
- 另外,我想提醒你,不要在维基社群制造地域分裂。本质上,这次勋位的争执是现代社会的平等理念与封建残余的等级思想的对立,你已经不止一次想把这种理念之争引到地区对立的邪路上去。我记得你多次威胁要香港维基人拉出去另立门户,还不止一次把勋位的问题引向所谓“简体”与“繁体”的冲突。你这种做法,虽然能得志于一时,欺骗一些出于好意,以为通过忍让能维持社群和睦的善良的维基人,但终究不可能蒙蔽所有人。因为,无论在大陆、台湾还是香港,都早就脱离了封建时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等级特权的残渣终将被所有人抛弃。--Gilgalad 2013年4月26日 (五) 03:13 (UTC)
- 多谢你提出联合国的中文不是中文的结论。但我不明白你提出法国的例子与香港的有何关系,也请你解释为何香港早已脱离封建社会,但特区政府今天仍继续使用勋衔缩写。最后,请注意我是反对维基分家的,请不要认错人和抹黑,先平伏你的情绪,遵守善意推定原则。--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6日 (五) 03:24 (UTC)
- 我希望你能够尊重历史和文化差异,英法做法不同自有各自的道理,但也请尊重港澳各地获勋人士选择成为你口中"余孽"和"渣滓"的权利。--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4月26日 (五) 03:39 (UTC)
- 红卫兵余孽狂呼打倒封建余孽--北极企鹅观赏团(留言) 2013年4月27日 (六) 07:31 (UTC)
- 要求平等的就是红卫兵?那你连红卫兵都不如。--Gilgalad 2013年4月27日 (六) 21:38 (UTC)
结果
[编辑]投票结果:
- 方案一:1票;
- 方案二:20票;
- 方案三:16票;
- 方案四:0票;
根据投票规则,经清点后,方案二得票最高当选。
- 本投票结束后,应在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传记、Wikipedia:投票中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