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楚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骚体
萧云从绘离骚图经

楚辞,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楚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1]楚辞还包括这部诗集以外的其他的地作品,在西汉初期曾是对有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称。[2][3]

影响

[编辑]

楚辞为汉赋骈文之先河、辞赋之祖、南方文学代表,也属于贵族文学。

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骚体之“骚”,因屈原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4],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鼻祖,是南方文学的代表。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5][3]

作者及篇章

[编辑]

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其他如唐勒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篇章。刘向编成《楚辞》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并为全书作注,成书《楚辞章句》。今存王逸《楚辞章句》中,保存了贾谊淮南小山淮南王刘安门客的笔名)、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

四库全书·总目》说:“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16卷,是为总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17卷,而各为之注。”晋代郭璞有《楚辞注》3卷。在四库全书之中为集部之首。

在其各篇著作中以屈原宋玉的作品最受注目。而部分篇章作者未明,如《招魂》在《艺文类聚》卷79载梁沈炯《归魂赋》认为是“屈原著”,而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却同意王逸的说法,归诸宋玉的作品。

形式特点

[编辑]

楚辞篇幅较长,句子长短不一,五、六、七言句较多。和《诗经》比起来,章句较少重复,多直陈。许多楚地的方言:如虚字句首发语词“羌”、“蹇”,句中或句末用语气词“兮”,并常以“乱”(乱辞)来作全文总结、收结。

风格

[编辑]

楚辞风格华美浪漫、感情激越奔放,内容多写神话、个人情志与想像;具有民歌的风格,运用楚国音调,采用楚国方言,描写楚国的特殊名物。楚地盛行巫觋信仰,楚辞也吸收大量神话故事。

楚辞受南方民族性的影响表达方式热情而浪漫,内容充满宗教色彩。借由对神话和传说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更能呈现精彩细腻的艺术技巧,诸如比喻、象征、联想等表达手法,在此得到更大的发展与运用。

逸闻

[编辑]

在楚辞的文句中,含有草木之类的名字甚多。与诗经不同的是,楚辞的植物多数不为人所知。此外,诗经中,楚辞则对植物的经济属性并不看重。例如“薇”则指野豌豆,具有浪漫性。此外,在楚辞中出现最多的植物是白芷和泽兰,且受到人们赞颂的《橘颂》中,屈原则着重写其忠臣品行。且千年之后,屈原笔下的三峡橘子为中国海内外所知,名声大噪。[6]

参见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 藤野岩友著,韩基国编译:《巫系文学论——以《楚辞》为中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 游天恩(即游国恩). 楚辭概論.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9. ISBN 9789570516159. 
  • 熊良智. 楚辞文化研究. 巴蜀书社. 2002. ISBN 978780659387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含兴,高祖王兄子子濞,于吴招致天下娱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故世传楚辞。
  2. ^ 宋文鉴》卷92: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差、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苹、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
  3. ^ 3.0 3.1 林家骊(译注). 楚辞. 中华书局. 2010. ISBN 9787101072730. 
  4.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 ^ 林良浩.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Esphere Media (美国艾思传媒). 2010. ISBN 9787807428602. 
  6. ^ 《楚辞》中的蔬菜、水果与香料. 南方都市报. 2022-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楚辞 (四部丛刊本)
维基语录有关楚辞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