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陆子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陸之武

陆子隆(524年—570年),兴世吴郡吴县[1][2]南梁南陈官员。

生平

[编辑]

陆子隆的祖父陆敞之是南梁嘉兴县令,父亲陆悛则是南梁的封氏县令。陆子隆年少慷慨大方,立志建立功名,以东宫直后起家。侯景之乱时,他在家乡聚集群众,当时的吴郡太守张彪引荐为将领;张彪徙任会稽太守,陆子隆跟随。陈蒨讨伐张彪,张彪的将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人都投降,唯有陆子隆力战到底,最终失败。陈蒨欣赏他的忠义,给他继续率领部下,任命为中兵参军,历任始丰永兴二县县令[1][2]

陈蒨嗣位为陈文帝,陆子隆领兵保卫宫殿,很快就随侯安都栅口拒守王琳。王琳平定后,授为左中郎将。天嘉元年(560年),他受封益阳县子,食邑三百户,外任高唐郡太守;次年(561年)除授明威将军、庐陵太守。当时周迪临川造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和应,率兵攻打陆子隆,势力巨大。陆子隆在外边安排伏兵,城门则紧闭示弱。脩行师部队来到就两边夹击,脩行师大败投降,他准许并送脩行师到京师[3]。天嘉四年(563年),周迪引导陈宝应从临川出兵,他跟随都督章昭达讨伐周迪。周迪退兵,二人跨越东兴岭征伐陈宝应。官军至建安郡后他负责管理本郡。陈宝应据守建安的湖边抵抗官军,他和章昭达各自据守营地,章昭达先和敌军战斗,失利而失去战鼓和号角。陆子隆知道后率兵支援,击败叛军,取回章昭达失去的羽仪甲仗。晋安平定,他的功劳最大,迁任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仍然为将军如故,不久改封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陈废帝即位,进号智武将军,加员外散骑常侍,其余依旧[4][5]

华皎湘州叛陈,考虑陆子隆驻守重镇,因此觉得忧患,频频派使节召唤投靠,他不愿意,于是华皎派兵攻打,又未能攻克。华皎于郢州被打败,他出兵偷袭华皎后部,和官军会合。陆子隆获授职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进爵朝阳县侯,增食邑到七百户。不久迁任都督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依然为持节、常侍。其时荆州新设立,治所公安县,城池不稳固,他修建城郭,安抚笼络人民,得到民心,号称称职。任职三年后,居民都上表请求立碑赞颂他的功绩,朝廷准许。太建元年(569年),进号云麾将军,次年(570年)去世,虚岁四十七。赠散骑常侍,,子陆之武嗣爵[6][7]

[编辑]

陆之武,十六岁时,领其旧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郡太守,吴明彻于吕梁败绩,陆之武逃归,被人所害,时年二十二岁。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祖敞之,梁嘉兴令。父悛,封氏令。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起家东宫直后。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丰、永兴二县令。
  2. ^ 2.0 2.1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陆子隆字兴世,吴郡人也。祖敞之,梁嘉兴令。父悛,封氏令。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仍随彪徙镇会稽。及文帝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文帝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3. ^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出为高唐郡太守。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4. ^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以子隆监郡。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武州刺史,将军如故。寻改封朝阳县伯,邑五百户。废帝即位,进号智武将军,加员外散骑常侍,余如故。
  5.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文帝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封益阳县子,累迁庐陵太守。周迪据临川反,子隆随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讨陈宝应。晋安平,子隆功最,迁武州刺史,改封朝阳县伯。
  6. ^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七百户。寻迁都督荆信祐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赠散骑常侍,谥曰威。子之武嗣。
  7.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子隆不从,攻又不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袭其后,因与大军相会。进爵为侯。寻迁都督、荆州刺史。荆州新置,居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立城郭,绥集夷夏,甚得人和,号为称职。吏人诣阙求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卒,谥威。子之武嗣。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陈书·卷22》,出自姚思廉陈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67》,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文献

[编辑]
  •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