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拔斯王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拔斯帝國
阿拔斯伊斯兰哈里发国
الخلافة العباسية الإسلامية
750年—1258年
阿拔斯王朝国旗
国旗
公元800年,哈伦·拉希德时期的阿拔斯王朝极盛时的领土疆域
公元800年,哈伦·拉希德时期的阿拔斯王朝极盛时的领土疆域
首都巴格达
常用语言阿拉伯语 (官方语言),亚拉姆语亚美尼亚语柏柏尔语格鲁吉亚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科普特语波斯语突厥语[来源请求]库尔德语[1]
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主要)
什叶派基督教犹太教(其他)
政府君主制
哈里发 
• 721-754
阿布·阿拔斯
• 786-809
哈伦·拉希德
• 1261-1262
穆斯坦绥尔
• 1242-1258
穆斯台绥木
历史 
• 建立
750年
• 终结
1258年
面积
12,600,000平方公里
人口
• 
28,600,000
货币阿拉伯 第纳尔
前身
继承
倭马亚王朝
法蒂玛王朝
蒙古帝国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语: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2]。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斯王室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伦·拉希德马蒙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古代中国(新唐书旧唐书)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由唐代开始,“大食”成为中国对阿拉伯的统称,“大食”来自波斯语Tay之音译,为伊朗一部族的名称,于《经行记》、《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均有记载。由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以黑色为家族标志,服装也是黑色为主,由此得名。[3][4]

历史

[编辑]

建立

[编辑]

公元746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呼罗珊木鹿城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阿拔斯王朝吸引了非阿拉伯穆斯林,他们被倭马亚王朝视为次等阶级。于746年—749年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攻占了全部的大伊朗地区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推翻了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建立了“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国”或“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之后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将他的部队派往中亚,在那里他的部队在怛罗斯之战中与唐朝作战。[5]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掠倭马亚余党,几乎杀害了全部倭马亚家族,只剩下最后一个男丁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后还趁机处决了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倭马亚王朝拉赫曼一世退到伊比利半岛,后建立后倭马亚王朝,中国称之为“白衣大食[3]

改革

[编辑]

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754-775),王朝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6],于762年迁都至此,巴格达更接近阿拔斯王朝的支持基地--呼罗珊,此举满足了他们减少阿拉伯人在帝国中地位的需求,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阿拔斯王朝还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即维齐尔,行使总理的权力,其权力仅次于哈里发。地方上则将权力下放给埃米尔。相对于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扮演了更多的仪式性角色。维齐尔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旧阿拉伯贵族的角色慢慢被波斯官僚机构所取代。[7]

阿拔斯王朝在推翻倭马亚王朝时依赖波斯人,阿布·阿巴斯的继任者曼苏尔也欢迎非阿拉伯穆斯林来到他的宫廷。虽然这有助于整合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但它疏远了他们的阿拉伯支持者,特别是在与倭马亚人的战斗中支持他们的呼罗珊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逐渐由越来越多的皈依穆斯林组成,阿拉伯人只是其中众多种族之一。[8]

全盛时期

[编辑]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希德(786-809)和马蒙(813-833)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2860万人的居民。

公元8~9世纪时的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此间,帝国的科学文化也获得许多重要成就。在伊斯兰征服波斯后,巴格达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波斯数学家、代数之父花剌子密来到巴格达,在哈里发马蒙创立的智慧之家担任学者[9],钻研科学及数学,还翻译了一些以希腊语梵语写成的手稿。而九世纪至十三世纪,许多博学的穆斯林学者都在智慧之家。而阿拔斯王朝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去的[3]。在包括天文学、炼金术、数学、医学及光学等领域中,阿拉伯科学家都是科学进步的前锋。[10]

此时期阿拉伯-拜占庭战争于782年再度展开,阿拔斯多次入侵拜占庭帝国安纳托利亚。但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并非没有内乱,哈伦·拉希德于809年死后,哈里发阿明和得到呼罗珊支持的兄弟马蒙之间的内战分裂了帝国。这场战争以对巴格达为期两年的围攻和阿明最终于 813年的死亡而告终,之后马蒙统治了20年相对平静的时期。

833年,穆阿台绥姆掌权,他的统治标志着强大哈里发时代的终结。他用突厥雇佣兵加强了他的个人军队,并重新开始了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虽然他的舰队被风暴摧毁导致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努力失败了,但在838年成功洗劫阿莫里乌姆,阿拔斯王朝对拜占庭的侵略持续至863年,被拜占庭击败。

没落

[编辑]
905年的伊斯兰世界分裂概况。

836年穆阿台绥姆亲率突厥奴隶军团,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一百公里处的萨迈拉。861年穆塔瓦基勒被长子穆恩塔西尔教唆突厥军人古拉姆杀害,阿拔斯王朝进入萨迈拉无政府时期英语Anarchy at Samarra。另一方面阿拔斯王朝的各地埃米尔行使了更大的自治权,并利用这种日益增强的权力,开始使他们的职位世袭,并独立于阿拔斯王朝的控制,仅在表面服从哈里发的宗教权力,[7]例如伊朗的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阿拔斯王朝发现他们无法再从巴格达维持一个庞大的政体。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东罗马帝国的再次崛起而造成的威胁,帝国更加依赖突厥人雇佣军古拉姆而使其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同时,为了维持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津芝叛乱卡尔马特起义[11]

穆阿台迪德统治期间 (892 - 902)曾将埃及、叙利亚和呼罗珊的部分地区带回了阿拔斯王朝的控制之下,但是在其死后,帝国再次分裂。909年代,法蒂玛王朝统治者自称哈里发,法蒂玛王朝是一个什叶派教派王朝,法蒂玛王朝于 969 年进军埃及,并在开罗附近建立了首都,作为什叶派宗教和政治的堡垒,挑战阿拔斯王朝的主要政治和意识形态--逊尼派伊斯兰教,此时阿拔斯王朝已经分裂为几个总督,总督虽然承认巴格达的哈里发权威,但实际上自治,哈里发本人仅控制伊拉克和伊朗西部。

934年,由来自于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在945年最终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的伊斯兰哈里发之后,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此后就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白益王朝在11世纪初衰落,1055年塞尔柱土耳其从白益王朝手中夺取了控制权。[7]11世纪末塞尔柱帝国陷入内乱,12世纪初期哈里发穆格台菲在维齐尔伊本胡拜拉的帮助下摆脱塞尔柱人独立,1157年阿拔斯王朝击退塞尔柱人对巴格达的围攻。纳赛尔则在12世纪末让阿拔斯重新控制整个伊拉克地区。

灭亡

[编辑]

尽管阿拔斯王朝在12世纪末复兴,但是13世纪整个旧世界都受到蒙古帝国的威胁。1258年2月10日,旭烈兀西征时率领的12000大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投降后被杀,阿拔斯王朝结束[12]

1260年时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形式上在埃及复位,但已成为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傀儡,权力仅限于宗教事务[13]

中国史书记载

[编辑]

唐代贾耽的《四夷述表》曾提及黑衣大食的兴起。[14]

文化

[编辑]

公元762年—13世纪之间的500年,相当于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在这段时期,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家、工程师、学者、诗人、哲学家、地理学家及商人辈出,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上保留并促进了艺术、农业、经济、工业、法律、文学、航海、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各方面的发展,并在基础之上对这些方面实施改革创新。[15]

贸易

[编辑]

在阿拔斯王朝统治下,波斯湾的海上贸易蓬勃发展,阿拉伯帝国本就以商业贸易著称,巴格达和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奢侈品的需求,阿拉伯商人组织长途商队进行贸易,船只往南远至马达加斯加,东至中国,甚至韩国和日本。与欧洲的贸易更为频繁,远至不列颠群岛、俄罗斯和瑞典的部分地区都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阿拉伯硬币,证明了阿拔斯王朝建立的全面贸易网络。[8]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列表

[编辑]

被马木路克带到开罗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编辑]

世系图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PDF). [2010-05-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1-20). 
  2. ^ 阿拔斯王朝的文化传播媒介. 伊斯兰之窗. 2007-12-20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3. ^ 3.0 3.1 3.2 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失效链接]. 金诺人文. 2006-04-23 [2013-11-10] [永久失效链接]
  4. ^ 孙咏珊. 歷史與空間:楊良瑤出使黑衣大食. 2012-03-11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3) –通过文汇报 (中文). 
  5. ^ 史海:帝国的碰撞——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之战. 网易. 2005-06-06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6-26). 
  6. ^ 巴格达(BAGDAD). 亚非商签.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7. ^ 7.0 7.1 7.2 卡尔加里大学应用历史研究小组. The Islamic World to 1600-- The Abbasid Dynasty (750-1258). 1998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5) (英语). 
  8. ^ 8.0 8.1 Bobrick, Benson. The Caliph's Splendor: Islam and the West in the Golden Age of Baghdad.. Simon & Schuster. 2012. ISBN 978-1416567622. 
  9. ^ Jean-Eric Aubert、Jean-Louis Reiffers. Knowledge econom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toward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03年: 第xi页. ISBN 0821357018 (英语). 
  10. ^ Huff, Toby E, The Rise of Early Modern Science: Islam, China, and the We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8, 2003 
  11. ^ 阿拉伯帝国的衰亡. 浙江省伊斯兰教协会. 2004-12-06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12. ^ 李一新. 旭烈兀西征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4月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13. ^ 阿拔斯王朝簡介. 重生的灭唐.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5). 
  14. ^ 文谓:“开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种(即古莱须部落),代为酋长。孤列中又有两姓,一号盆尼夷深(哈须姆部落),一号盘尼末换(马万部落)。其夷身后有摩诃末(穆罕默德)著,勇健多智,众立之为王,东西征伐,开地三千里,兼克夏猎(阿勒颇),一名钐城(沙姆)。摩诃末后十四代,至末换(马万二世)。末换杀其兄伊疾(雅吉德三世)而自立,复残忍,其下怨之。有呼罗珊末(木鹿)人并波悉林(阿布·穆斯林)举义兵,应者悉令著皂衣。旬日间众盛数万,鼓行而西,生擒末换杀之,遂求得夷深种阿蒲罗拔(阿布·阿拔斯)立之。自后末换以前种人谓之白衣大食(乌玛雅王朝)自阿蒲罗拔以后改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15. ^ Howard R. Turner. 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 芝加哥: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Distribution Center. 1997: 270. ISBN 0292781490.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