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信息性社会、信息型社会、信息化社会),被视为社会自农业社会经由工业革命形成工业社会后,产生信息革命而进入的一个新的社会阶段[1]。信息社会的目标是要通过具创意而有成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以获取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经济上相对应的就是知识型经济,即通过开发知识来创造财富。有方法参与这种社会的人有时被称为数字公民。[2]。 造成这种急剧改变的可能是科技、经济、职业、空间、文化,或者是以上所有因素的结合[3]。在一个信息型社会中,信息的创造、分发、散播、使用、集成和操纵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与信息社会有紧密关系的概念包括:后工业社会、后福特主义、后现代社会、知识型社会、远程通信社会、信息革命、液态现代性,以及网络社会(曼纽·卡斯提尔)。
农业化以前的社会
[编辑]大部分是以狩猎采集为生以维持生计,在这小的劳动市场中,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与技巧进行传播也极为容易,例如,族谱或古老传说,以口头方式进行世代相传,又称口传文化(oral cultures),而在现代工业化及信息化的社会中仍然倚赖这种方式传递消息。
农业化经济
[编辑]人们大多在农田内工作以获取资源,此种社会偏向定居集中的生活形式,也发展出特定的职业如工匠、战士、祭司、商人、政治领袖等,也逐渐形成了社会层次结构(social stratification)的落差。
极少数的人有时间以及机会学习阅读和写字,一部分人是接受宗教指示,担负保存、写字、阅读书信的责任。而在欧洲地区,十四世纪以后才开始有阅读的能力,大部分的传播或沟通都是以口头来进行,但在速度及时效上则较为缓慢。社会日益的复杂与需求人员的专门化,需要有更多人具有阅读与写字的能力,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国与地区之间的商业行为也日益增加,包括像商人、组织的领导人也就更需要有阅读及书写的能力了。事实上,各种技艺也必须透过求学或阅读的途径来获得成果[1]。
工业化以前的介质
[编辑]在活字版印刷、机械式印刷术被发明以前,将书籍加以复制是困难的,因为书籍仍能广为流传,也算是大众介质一环。其次是对于那些具有权势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希望一般大众有阅读的能力。直到十四世纪时,更多从事贸易或从商者才开始借由书籍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在十四世纪以前,只有被视为菁英或中坚份子者才有机会读书,所有的书籍介质也是为了他们而生产[4]。
工业化与介质
[编辑]约翰尼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于1450年发明活动式金属铅字及机械式印刷技术而有了古腾堡圣经,科技也使得在经济与社会上都能够对新介质进行开发,当印刷技术变得更符合经济效益时,能够针对新的读者而生产更多种类的书。
在读写的社会里,舆论(public opinion)的概念逐渐出现,人们也开始察觉大众介质很有可能对舆论的形式产生影响,例如,1640年英格兰政治领袖奥利佛.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便利用新闻界配合政治活动获得一般大众支持。
都市化、介质与社会
[编辑]在工业社会中具有读写能力(literacy)的人数随之增加,人们为了要符合工作需求,而在高度工业化国家中,对于居住在都市里的人来说,求学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事情。教育也使人们文明化,以强调教育的功能,而并非娱乐。
工业化介质的诞生
[编辑]社会大众对于印刷产品需求日益增加,都市中的印刷媒体也不断增加,对于文盲及贫穷人来说,他们无法负担报纸的费用,导致他们阅读能力不够,所谓社会阶级(Social Class)的概念。尤其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中产阶级虽仍然只是少数,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可观[1]。
影片、无线电广播与流行介质
[编辑]二十世纪初,许多人尚无足够资本来获取印刷介质等,对美国人来说,影片成为一项重要的大众介质,尤其是移民至美国,并集中在都市地区者,影片更是一项重要介质,甚至是一些休闲娱乐(例如,歌舞剧场)。
公元1920年,无线电广播也成为一种流行介质,当报纸、书籍、电影等仍然是以都市为主要发展,无线电广播已扩及整个乡下地区,拓展乡村文化。
工业化介质、广告与大众市场
[编辑]透过工业化、都市化等三方面的过程,各种媒体与市场也成为了企业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公司中的重要部门,并开始为已存在的媒体赚进大把钞票。
十九世纪初,商人在谷仓或车子两边的漆上标示,并提供口嚼烟草等产品情报,同时也以更为醒目的方式出现在各大报纸与杂志中。随着时间变迁,广告对报纸也相当重要,公元1880年,报纸仅提供四分之一版面给广告,公元1990年,大约占了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公元1920年中期,美国无线电广播就被定义为是高度商业化,而且也是靠广告支持的介质。 现今,无线电广播听众数量增加,广告商对于听众的喜好也极为关注,广告在无线电广播的时间又增加了,一当无线电广播的节目开始针对某特定族群的听众时,广告也以此特定族群为主[1]。
大量生产与文化产业
[编辑]科技与经济透过工业上的结合,对于广大的受讯者而言,产生所谓“大量生产的文化”(mass production of culture),自公元1880年爱默生(Ralph Waldo culture)直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更谓“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就是经由书籍、电影、歌曲等介质方式传达给大众,文化的概念,尤其是书籍以及音乐等是否应是借由摘取古典文化的精华,而将新的想法传递给大众,作为教育并能够提高质量的方式,这也攸关着人们的价值观。
工业化时代的信息技术
[编辑]早期的美国西部,由一种驿马快信制(Pony Express)的快捷服务,人员携带着邮件,骑着快马由一站奔驰至另外一站,而将邮件递交给等在那里的传递人员,再送往最后目的地。
借由电子科技,演进到电子方式发送,先是经由电线,接下来是无线电波,如同铁路以及电信,运输以及通信科技彼此互补与支持的功能,所谓公共运输者(common carriers),皆以中立性的态度创造有关内容与形式上的业务。历史学家丹尼尔.席创(Czitron)[5]。便将电信称为闪电产业,是由于电信发送速度的便捷,这些科技的问世,让商业消息或新闻报导等都能以更快的速度,而能够发送到更远的地方。
信息化社会
[编辑]丹尼尔.贝尔(Bell)、艾尔文.多佛勒(Toffler)等学者认为,美国及一些少数国家中,已由工业化的经济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经济及社会。
后工业化社会
[编辑]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由美国、日本及其他先进国家体系中,自商品制造转变为服务及信息的处理,也就是说,信息是创造财富以及经济活动的来源,是成长最迅速的产业,及雇用人力最多的行业。所谓的信息工作(information jobs),定义为信息之制造、处理或分配主要关连的工作,例如,记者、介质制作人等,以及信息业的工程人员、设计人员等[1]。
与信息性工作相比来说,服务性的工作(service jobs)通常在待遇上都比较低一些,纵使在服务业中也存在着许多高待遇的工作,信息性工作也存在于制造业或服务性质的公司之内,待遇一般而言则较高。其实,美国已是极度集中于信息工作之国家,其他高度工业化国家中,也都朝向信息化社会的趋势迈进,例如,原先存在于韩国低薪资之制造业,已经转移至其他亚洲国家内(原先在国内制造的低价位商品,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时,就已成为工业化的国家),而像新加坡,则已成为与信息工作有高度牵连的状况[6]
信息化经济
[编辑]波瑞特[7]将信息的主要部分分为信息的市场(Markets for information)、市场中的信息(Information in Markets)、信息的下游组织(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关于信息的处理,例如,印刷、电讯传播、信息商品的制造产业(例如,电视机、电脑等)、信息商品的批发及零售商(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in information goods)、信息活动的支持设施(Support facilities for information activities),包括信息产业使用的建筑物等。
市场中的信息
[编辑]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主要信息之企业也随之诞生,例如,海外股票市场的详细信息。
信息的市场
[编辑]数字宽带技术出现,传媒制作简易化,营销通路普及化,包括电脑业、通信业、信息内容业(娱乐、出版、广告)和传统媒体业(广播或电视)之间产生了新的数字宽带传播产业,数字宽带,成为了所有大众媒体的混和体,也是新经济体系的龙头,经历了合并、结盟、并购等过程[1]。
信息的基础建设
[编辑]1967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毛额中,信息的基础建设占了百分之二十一,1970年-1980年间,其成长更是快速,对经济等各方面而言,伴随着信息技术,企业内部通信、员工及客户获取信息通道(channel)、以及企业本身的网络延伸至客户处也因应而生。
大约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家庭,以及超过三分之二的学校都拥有电脑设备,已是普遍,而电话系统也是必备的基本网络。目前,大型公司所使用的电讯传播网络,是借由不同的网络系统及资料通信服务,扩展网络工作环境。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蔡念中、张宏源 (2008)。汇流中的传播介质-以美国与台湾为例。台北市:亚太。
- ^ Beniger, James R. The Control Revolution: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 ^ Webster, Frank. Theorie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Cambridge: Routledge. 2002.
- ^ Burke, J.(1991).Communication in the Middle Ages.In Crowley & Heyers (Eds.),Communication in history.New York : Long-man.
- ^ Czitron,D.(1982).Media and the American mind : From Morse to Mcluhan.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 Dordick,H.,& Wang,G.(1993).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York : Longman.
- ^ Porat,M.(1997).The informa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Washington,D.C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