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调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调类是基于历史来源对汉语声调的分类,反映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的继承与分化。相关概念有四声平仄和声调的阴阳。

调类与声调的不同

[编辑]

广义的汉语声调包括调类调型调值。汉语方言学音韵学研究中,调类指声调的历史来源,而声调有时则偏指声调的语音实现:狭义的声调只指调型和调值。试举一例。

各汉语方言中“三”字的声调[1]
方言名 发音 调类 调值 调型
北京话 san⁵⁵ 阴平 55 高平
济南话 sã²¹³ 阴平 213 低降升
徐州话 sa²¹³ sæ̃²¹³ 阴平 213 低降升
西安话 sã²¹ 阴平 21 低降
银川话 san⁴⁴ 44 中高平
扬州话 siɛ̃²¹ 阴平 21 低降
武汉话 san⁵⁵ 阴平 55 高平
昆明话 sᴀ̃⁴⁴ 阴平 44 中高平
汾阳话 sã³²⁴ 阴平 324 中降升
苏州话 sa⁴⁴ sᴇ⁴⁴ 阴平 44 中高平
祁门箬坑话 sɔ̃ːɐ¹¹ 阴平 11 低平
南昌话 san⁴² 阴平 42 中高降
双峰话 sia⁵⁵ 阴平 55 高平
梅州话 sam⁴⁴ 阴平 44 中高平
香港话 sam⁵⁵ 阴平 55 高平
泸溪梁家潭话 suo⁴⁴ soŋ⁴⁴ 阴平 44 中高平
台湾闽南语 sam⁵⁵ sã⁵⁵ 阴平 55 高平
福州话 saŋ⁴⁴ 阴平 44 中高平

尽管方音各异,但所有方言的“三”都属于“阴平”调类——因为中古汉语“三”的调类属于阴平。这些汉语方言,或从中古汉语演变而来、或被中古汉语强烈影响,这让它们均遵循该项规律。

在几乎所有汉语方言中,“三”“加”“天”“金”“肩”“车”“西”的声调都相同:中古汉语为阴平的字,无论后世方言的南腔北调、升降高低,也都基本归属阴平调类。调类是一个基于中古汉语历史语言学概念。[2][3]

  1. ^ 漢字音典. mcpdict.sourceforge.io. [2025-03-11]. 
  2. ^ 麦耘. 音韵学概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1 – 13. ISBN 9787534393150. 
  3. ^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3 – 59. ISBN 978730101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