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公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公权
出生1897年11月29日
 大清江西省南安县
逝世1981年11月4日(1981岁—11—04)(83岁)
 美国西雅图
国籍 中华民国
职业政治学家
配偶薛织英
亲属萧蘧
代表作
  • 《政治多元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乡村》
    《康有为思想研究》
萧公权院士

萧公权威氏拼音Kung-chuan Hsiao,1897年11月29日—1981年11月4日),原名笃平,字恭甫,自号迹园,笔名君衡巴人石沤,祖籍江西省泰和县,中国政治学与社会史家,学贯中西,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平

[编辑]

1897年11月29,萧公权生于江西省南安县,因为祖父在南安县任教谕。尚未满月的时候母亲汤氏便去世,由两位姑姑抚养,不久祖父辞官回家,两个姑姑也先后出嫁,六岁时祖父逝世,由大伯抚养到重庆居住,也在这年发蒙,后入私塾,师从何笃贞,读经之余还常常评论时事,除此之外还补习过英文和日文,不过所学甚少。[1]十二岁时,父亲因痨病去世。[2]

求学时代

[编辑]

1915年春,萧公权想要去上海念书为了测验英文程度,先去投考重庆法政学堂,到上海后没能考上圣约翰大学附中,不过考上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在上海时深受二伯父和堂哥萧蘧的帮助。萧公权曾说:“余虽早失双亲,仍得教养成人,拜旧家庭之赐也。”[3]1918年夏,自青年会中学毕业,堂哥鼓励他投考清华学校,结果考中,结识了陈岱孙李干富文寿杨石湖刘师舜高惜冰等人。五四时,萧公权与李干等同学四人创办《民锺日报》,不过影响力寥寥。[4]1920年夏,自清华毕业返回上海准备赴美,选择了萧蘧就读的密苏里大学,念新闻。而新闻学院的院长鼓励他多选修别的科目,也因为如此成立在哲学系任教的佘宾英语George Holland Sabine的学生。[5]1923年6月,硕士毕业后经佘宾推荐到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弗兰克·狄理学习政治哲学。6月到8月间转道去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避暑并学习音乐。[2]

执教时代

[编辑]

1926年8月,毕业后回国到上海,在船上结识吴国桢。在上海先到江亢虎南方大学国民大学任教。1927年,萧蘧把他介绍到南开大学教书,同侪里有旧识何廉,也有新认识的蒋廷黻李继侗等人。1929年秋,高惜冰延揽他到东北大学任教,同侪中有梁漱溟,也有清华同学陈钦仁孙国华张忠绂梁思成。1930年春,受燕京大学政治系主任徐淑希邀请到燕大任教。1932年9月,又经萧蘧推荐到清华任教,与浦薛凤张奚若钱端升王化成同事,还结识了吴宓[2]

1937年春,时局动荡,清华准备南迁长沙组织临大,同时受到杭立武邀请和赵守愚一起赴成都国立四川大学任教。但是战事紧张,女儿患病,只好先在北平躲避,期间和熊十力贺麟同住一所两进的院子。后辗转抵达成都,同时在南迁成都的燕京大学光华大学兼课。[5]1939年,张群延揽学者加入国防最高委员会,萧公权也在列,但婉谢。1938年6月,从成都到上海去接家眷的路上还带给身在香港的陈寅恪一个月的薪金。1940年夏,在国立编译馆兼任编撰。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燕大和清华迁回北平,萧公权因为住所未定所以继续在华西川大光华任教,还帮助平息光华学潮。在成都近十年间,萧公权与吴宓朱佩弦交往最多,学作诗。[2]

1947年初夏,国立政治大学顾毓琇邀请萧公权赴南京任教。南京期间经济崩溃,物价飞涨,萧公权写作多篇时论批评政治腐败。1948年,从上海赴台湾,由于仓促只好暂住在校长公馆,在台大短暂任教。1949年底,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远东研究所任客座教授。1955年秋,《中国乡村》付梓。1968年,从华盛顿大学退休。[2][6]

1981年11月4日晨,因胃病卒于美国西雅图其寓所。

思想

[编辑]

多元政治论

[编辑]

萧公权选择这个主题作为博士论文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老师佘宾英语George Holland Sabine的影响。政治多元论是相当于政治一元论而言的,是对旧有政治理论断言国家主权,认为国家代表单一权威和决定权力的反思。君主政治虽然是一元国家,但不代表议会至上论的英国就不是一元国家。萧公权从权威和政治主权的关系入手,认为一元论是近代主权理论的产物,而多元论是为了复兴古代、中世纪的法精神。随后又从宪法理论和国际法的角度切入,认为政治多元论对宪政体制的批判体现了对英美宪法体制的反叛。最后,他注意到政治多元论背后的一元论影子,从重建主权的角度积极评价了政治多元论,这个结论是和他的老师相通的。萧公权在国家与法的关系的讨论中体现了他坚定的立宪主义立场,以及对政党、社会等等主体作为政治现象的关心,这和卡尔·曼海姆政治社会学也有相通之处。[7]

自由社会主义

[编辑]

萧公权在1947年8月2日发表的《二十世纪的历史任务》中,提出了他对自由社会主义的解释。他指出自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方法上一致,但目的有别,和共产主义是方法和目的均不同。他将“自由”和“平等”看得同样重要,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别在于它更加注重人的自由。[8]

中国政治思想史

[编辑]

萧公权将中国史划分为创造(公元前551年-公元前221年)、因袭(公元前221年-公元1367年)、转变(1368年-1898年)、成熟(1898年至成书),逐一进行介绍和考察,但第五编关于三民主义的成立的部分并没有完成。他避开了类型学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注意到历史背景,同时也将各个时代的思想置于中西方整体的大视野中。[9]他对政治思想史的整理工作是自梁启超杨幼炯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著作。[10]

著作

[编辑]
  • "Rural China: 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A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 《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联经出版社,1980年,ISBN 9789570804942
  • 《宪政与民主》,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
  • 《小桐阴馆诗词》,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
  • 《迹园文录》,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
  • 《翁同龢与戊戌维新》,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ISBN 9789570829419
  • 《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台北,联经出版社,2014年,ISBN 9789570852646
  • 《康有为思想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ISBN 9789570837674

脚注

[编辑]
  1. ^ 问学谏往录(1972年),第3页
  2. ^ 2.0 2.1 2.2 2.3 2.4 汪荣祖,黄俊伟(2009年)
  3. ^ 问学谏往录(1972年),第23-29页
  4. ^ 问学谏往录(1972年),第33-39页
  5. ^ 5.0 5.1 问学谏往录(1972年)
  6. ^ 问学谏往录(1972年),第221页
  7. ^ 张允起(2005年),第12-29页
  8. ^ 张允起(2005年),第61-69页
  9. ^ 张允起(2005年),第110-112页
  10. ^ 黄俊杰. 蕭公權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 台大历史学报. 2001.6, (27). 

参考资料

[编辑]
  • 汪荣祖,黄俊伟. 萧公权学记.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9.05. ISBN 9789860181487. 
  • 萧公权. 问学谏往录. 传记文学. 1972.01. 
  • 张允起. 宪政、理性与历史 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0. ISBN 7-301-0968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