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 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 | |
---|---|
阿拉伯之春的一部分 | |
日期 | 2010年12月17日-2011年1月14日 |
地点 | |
方法 | |
伤亡 | |
死亡 | 338[1] |
受伤 | 2,147[1] |
茉莉花革命(阿拉伯语: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法语:Révolution de jasmin),指发生于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斯反政府示威导致政权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国花而得名[2][3]。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岁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Mohamed Bouazizi)自焚,触发境内大规模街头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活动。事件导致时任总统本·阿里政权倒台[4][5],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第一场因人民起义导致推翻现政权的革命。
如此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在突尼斯历史中非常罕见[6]。事件发生前,各界普遍认为突尼斯相对邻近国家是较富裕和稳定的[7]。
这次反政府示威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西迪普吉德起义”(ثورة سيدي بوزيد,Sidi Bouzid Revolt)[8][9] 及“尊严革命”(ثورة الكرامة,Dignity Revolution)。另有人认为一些新媒体将当地情况传播至各地,有助于推翻本·阿里的政权[10][11],因此又称作“Twitter革命”[12] 或“WikiLeaks革命”[13]。
茉莉花革命对北部非洲及中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示威抗议的模式亦受一些国家的民众所效法(如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导致反政府示威浪潮在一个月内席卷整个北部非洲与中东地区。突尼斯此后成立过渡政府,并成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达成和平过渡完成民主转型的国家。
背景与起因
[编辑]本·阿里于1987年发动同样称作“茉莉花革命”的不流血政变推翻时任总统哈比卜·布尔吉巴而上台[14],此后他在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四次连任突尼斯总统。[15] 从1987年起的大约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接近5%的速度增长。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导致旅游业走下坡,失业率上升。[16] 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指出,突尼斯的经济增长率为3.8%,但失业率达14%,其中又有30%是年轻人[17],另有报导指青年失业率可能高达52%[18]。
此外,通货膨胀、政治腐败[19]、言论缺乏自由[20] 及生活条件不佳也是造成此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研究表明,小麦生产和消费方面均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在2010年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小麦歉收而不得不依赖进口,引发小麦价格暴涨。而埃及是世界最大小麦进口国,粮食价格的暴涨也是引发人们走上街头的诱因之一[21]。
除了上述的民生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原因来自于互联网。2010年12月,维基解密揭露2009年6月的美国外交电文,内容为引述当时美国驻突尼斯大使Robert Godec的报告,指出指突尼斯是“警察国家”,本·阿里家族及其兄弟手足与掌管该国经济的一名黑道份子勾结,并指第一夫人勒伊拉泽鲁·本·阿里(ليلى بن علي,Lelia Ben Ali)靠兴建贵族学校赚取利益[22][23]。揭露外交电文后加深了民众对于政府不满的情绪,而这起揭露事件也成为骚乱爆发的重要导火线之一[24]。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
[编辑]整起事件起因是发生在该国南部城市西迪普吉德,一位26岁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拉着一部摊车在街上贩卖蔬菜水果,但因为没有申请摆摊执照而被警察部门没收摊车[25]。不久之后,他因为抗议警察执法而于2010年12月17日自焚[26],导致一连串反政府的示威抗议正式开始并逐渐扩散至全国。
2011年1月4日,因为自焚而送去医院急救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不治身亡[27]。
早期的示威抗议
[编辑]布瓦吉吉自焚之后,数百名年轻的抗议者在西迪普吉德进行示威,并聚集在市府大楼前。警察则使用催泪瓦斯进行驱赶,而社交网站Facebook及YouTube上已经有人将警察与示威民众发生冲突的影片上传。12月19日,当局已经调来更多警察在西迪普吉德街头维持秩序[28]。
12月22日,一位名叫拉汉森·纳吉的抗议者表示自己受够了“饥饿和失业”,于是爬上电塔并使自己触电[29]。
抗议活动随着时间逐渐扩大。12月27日的抗议活动已经蔓延到首都突尼斯市[29],并且有1000名市民声援且加入示威抗议的行列[30]。此外,苏塞、斯法克斯和麦克奈斯也有大规模骚乱抗议的事件传出[31]。
12月28日,时任总统本·阿里在一次的全国电视直播上表示,那些走上街头示威抗议的群众是“极端分子和雇佣军”,并警告他们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他还批评部分外国电视频道广播“在没有核查的基础上做出虚假的指控,以扭曲的观点鄙视突尼斯”[32]。不过他的言论并没有使抗议活动停止,群众依旧在街上进行示威抗议活动[33]。
12月29日,本·阿里开除时任通讯部长Oussama Romdhani,同时也向业界宣布将对手工艺品、宗教事务、通讯系统及青年投资创业等做出改变[34]。隔天,他还解雇西迪普吉德省、坚杜拜省和宰格万省的省长[35]。
2011年1月3日,约有250名学生来到西迪普吉德的一座清真寺附近示威、放火烧轮胎以及攻击宪政民主联盟的办公室,而警察则使用催泪瓦斯进行驱赶[36]。
群众除了要求本·阿里和其他官员下台外,希望政府能取消网络审查也是示威抗议的诉求之一。在示威抗议的同时已经有不少媒体的图像被播出。此外,突尼斯政府还涉嫌进行网络钓鱼,控制网站用户的密码和批评言论。同时国有及非国有的网站也遭到骇客攻击[37]。
1月6日共有8000名律师参与了罢工,也就是约有95%的突尼斯籍律师走上街头抗议[38]。隔天,部分教师也加入罢工的行列[39]。
1月11日,为了抵抗军警镇压,有不少工人在首都突尼斯市洗劫建筑物、焚烧轮胎及烧毁一辆公共汽车和两辆汽车。示威者高喊:“我们不害怕,我们都不怕,我们怕的只有上帝。”军事人员也已经布署在全国各个城市[40]。
由于社会示威游行活动持续,1月10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境内所有学校和大学[41],而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及周边地区于1月12日晚开始实行宵禁并部署了军队[42]。当天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还宣布,该国内政部长拉菲克·贝勒哈吉·卡西姆已被解除职务,所有示威游行活动中的被捕人员也已被释放[43]。
1月14日,一名欧洲新闻图片社的记者卢卡斯·多雷卡(Lucas Dolega)被突尼斯警方以近距离拿催泪瓦斯罐击中头部,并在两天后宣告死亡[44]。
本·阿里在流亡前曾经表示并不会修改宪法,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之前就已经承诺在2014年下台[45]。
本·阿里下台与临时政府
[编辑]2011年1月14日,总统本·阿里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于当晚离开突尼斯,出走沙特阿拉伯,结束他长达23年的执政[4]。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随即发表声明,宣布根据宪法接管总统职权并在国会众、参两院议长的监督下宣誓代行总统职权。但是对于总理出任临时总统,突尼斯有人质疑它的合法性,认为应该按照宪法规定由众议长代理总统。按照突尼斯宪法第56条规定,如果总统离开国家或暂时不能履行职权时,应通过委托书形式授权总理代行总统职权。而第56条规定如果总统“彻底不能履行职责”时,应由众议长代行总统职权。于是次日上午突尼斯宪法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认为加努希总理继任共和国总统违反宪法,认定突尼斯共和国的总统职位“处于永久性空缺状态”,应由众议长——福阿德·迈巴扎代行总统职权,并最迟在60天之内举行大选[46]。因此福阿德·迈巴扎就任突尼斯代理总统[47],加努希于翌日宣布组织内阁。
在本·阿里逃往沙特阿拉伯之后,他的亲戚也纷纷准备要逃离突尼斯,以免受到骚乱事件影响。5名本·阿里的亲戚在14日试图在突尼斯航空一班前往法国里昂的客机等待起飞许可时追加座位并登机,37岁的机长默哈迈德·本·凯利拒绝追加乘客的要求并径自驾机起飞。本·凯利也因为此事件而被突尼斯人民称赞为“真英雄”[48]。
成立临时政府
[编辑]加努希于17日宣布,将有12名新阁员上任,其中有宪政民主联盟执政时期的三个反对党的主席(民主和自由论坛党的穆斯塔法·本·贾法、Ettajdid运动的艾哈迈德·易卜拉欣及突尼斯民主进步党的纳吉·艾哈迈德·沙比)[49]、三名突尼斯总工会(UGTT)的代表及其他民间代表(包括著名部落格作者斯利姆·阿曼蒙)[50][51]。但临时政府成立1天后,3名加入临时政府的总工会成员和穆斯塔法·本·贾法宣布退出并表示“不信任”临时政府,他们认为部分宪政民主联盟在本·阿里时期的官员仍是临时政府的成员之一[52][53]。
2011年1月20日,新政府在其第一次会议中宣布,所有被取缔的政党都将被合法化,并将释放所有政治犯[54]。
反宪政民主联盟和临时政府的示威
[编辑]虽然总统出走,但全国各地暴力事件仍然未平息,甚至位于首都的主要火车站也被烧毁[55],而军队已经部署在全国各地[56]。突尼斯政府于2011年1月16日拘捕了倒台的总统阿里的保安首长塞里亚迪将军及总统侍卫,他被指挑起近日的暴乱[57],另外亦大举搜捕本·阿里的家族成员[58]。其中本·阿里妻子的侄子伊麦德·传博勒斯被砍了一刀后送医不治[59],成为本·阿里家族中首位受害者[60]。
1月18日,数百名反对宪政民主联盟的民众在斯法克斯、加贝斯、比塞大、苏塞及莫纳斯提尔进行示威抗议[61]。隔天抗议依然持续著,而示威者表示,他们希望本·阿里的“前盟友”不应该继续留在政府。尽管宵禁依旧持续,但数百名示威者仍在内政部前静坐[62],并要求宪政民主联盟解散[63]。
1月20日,为了避免骚乱持续扩大,所有跟本·阿里同属于宪政民主联盟的官员宣布全体退党[64][65][66]。虽然官员退出了宪政民主联盟,但隔天却还是有数千名示威者在内政部前抗议[67]。同日,时年66岁的突尼斯驻日本大使努尔丁·哈谢德(Noureddine Hached)以“支持突尼斯国民与(在抗议游行中死亡的)殉教者”为由辞职[68],以此表示他对“茉莉花革命”的支持[69]。哈谢德准备于近期回国[68]。
1月22日下午加努希发表承诺,透明且自由的选举将在6个月内举行[70],另外宣布在大选后将退出政坛[71]。
1月23日,上千名警察在突尼斯展开街头示威,主要原因是不满薪资过少,以及认为不应该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进行骚乱的镇压[72]。1月25日,示威者持续违抗宵禁命令,在街头示威抗议[73]。
1月26日,国际刑警组织对本·阿里及他的6名亲友发布国际通缉令[74]。
内阁改组
[编辑]1月27日,总理加努希宣布,6名曾经隶属宪政民主联盟的官员退出临时政府。其中还包括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和内政部长,而此举被认为是临时政府在示威者的压力下所做出的让步[75]。此外,突尼斯总工会(UGTT)已经对于这个做法表示支持[76]。律师Farhat Rajhi成为新任内政部长,已退休的职业外交官Ahmed Ounaies成为新任外交部长,住在法国的经济学家Elyes Jouini则成为新任经济部长[77]。
反加努希的示威
[编辑]截至2011年1月28日,已经有数百名示威抗议者在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的临时政府办公室抗议[78]。一名参与示威抗议的学生说:“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直到加努希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政府。”[78] 另一名示威者表示:“新的阵容(政府)就像一个剧场。旧政权的符号依然留着,比如说像加努希。他为什么留下来?我们数百万人中,肯定有人能代替他。”[78]
2月2日,前内政部长拉菲克·贝勒哈吉·卡西姆被他的继任者逮捕,同时被指责与本·阿里试图推翻国家[79]。
2月3日,突尼斯当局为了顺应民意,将所有24个地区的省长给撤换掉[80]。
2月4日,西迪普吉德再度传出大规模冲突事件,并造成两名示威者死亡。上百人在当地的各个派出所丢掷石块,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亦表示,他们发现疑似是受害者的焦尸。隔天,一名示威者卡夫呼吁当地警察局长Khaled Ghazouani停止他的权力滥用并下台。示威者也持续在街上丢掷石块和燃烧弹,以及焚毁两辆小型汽车,其中一辆是警车。警方在第一时间使用催泪瓦斯进行镇压,然后向示威者开枪,造成两人当场死亡、两人送医后不治身亡,还有15个人被打伤[81]。西迪布宰德的省长Mohamed Najib Tlijali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并将警察局长逮捕[81]。
临时政府的回应与行动
[编辑]2月6日,宪政民主联盟遭到内政部取缔,被勒令暂停任何活动[82][83]。
2月7日,突尼斯国防部征召已退伍的士兵加入军队来遏止持续的动乱,且只要是5年内退役的士兵都被强制征召[84]。另外,临时过渡政府还打算采取一项给予代理总统紧急权力的法案,允许总统可以不理会宪政民主联盟所主导的议会[85]。
2月8日,突尼斯总工会与临时政府达成有关提名新省长的协议[86]。
一项关于授予突尼斯代理总统福阿德·迈巴扎紧急权力的法案在2月9日获得通过。迈巴扎表示,关于各方一些事务的禁止将在近期合法化[87]。该法案还允许迈巴扎可在不经议会的同意下签属国际人权的条约[88],如《联合国防止强制失踪条约》、《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等多项条约[89]。
由于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导致不少民众的死伤,时任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于2011年2月27日宣布辞职,并由律师兼政治家的贝吉·凯德·埃塞卜西接任[90]。
3月7日,临时政府宣布解散秘密警察[91]。3月9日,宪政民主联盟被突尼斯法院勒令解散,但党中央表示仍会继续上诉[92]。
2011年4月14日,突尼斯法院宣布,因是次革命而流亡的前总统本·阿里将面临18项罪名,包括蓄意杀人和贩毒。他的家人和前内阁成员也会面临相关刑责[93]。
2011年10月24日,举行了突尼斯革命后的首次选举——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革命前被视为违法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党赢得了41%的选票,获得了217个席位中的89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开始主导突尼斯的政治,成为执政党[94][95]。
国际间的反应
[编辑]-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警告,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将让所有阿拉伯国家陷入一波大骚动,并要求各国人民和领导人都能够有所克制[96]。
-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艾希顿说:“支持和承认突尼斯人民和他们的民主诉求,应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敦促“所有各方表现出克制,保持冷静,以避免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暴力。”欧盟还表示“愿意帮助找到持久的民主办法来解决目前的危机。”[97]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政治局势发展迅速,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所有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建立和平解决问题,防止损失、暴力进一步的扩张和升级。”[97]
-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表示“只有对话才能带来民主和持久地解决当前的危机”[97]。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马丁·阿布里(Martine Aubry)则建议法国政府采取更严厉的方式看待突尼斯政府[98]。2010年1月24日,巴黎的国家检察官办公室宣布,将开始调查本·阿里所持有的资产[99]。
- 伊朗议会议长阿里·贾尼(علی اردشیر لاریجانی,Ali Larijani )赞同突尼斯人民透过抗议来“恢复自己的权利”。他还指责一些西方国家对于突尼斯的同情是“假装的”[100]。
- 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表示声援示威抗议的群众,理由是:“抗议活动将赶走旧有制度,且能保持与以色列的和平状态。”[101]
- 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1月16日在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谈及本·阿里和茉莉花革命:“你(本·阿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且对突尼斯没有帮助。突尼斯,发达的国家,是一个旅游景点,但现在成为蒙面分子的猎物,遭受火灾及暴力的威胁。”[102] 他还指责WikiLeaks“愚弄突尼斯人民,并制造混乱”[103]。
- 摩洛哥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与突尼斯人民“团结一心”,并希望突尼斯能尽快恢复和平[104]。
- 瑞士当局表示,他们已经冻结本·阿里在瑞士的银行账户[105]。
- 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威廉·黑格谴责暴力,并呼吁突尼斯能“迅速恢复法律和秩序,约束各方,有序的走向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并立即扩大政治自由”[97]。紧急包机也将突尼斯的英国公民载回国[106]。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称赞突尼斯人民的勇气、用抗议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敦促所有各方保持冷静,避免暴力状况发生[107]。他还呼吁突尼斯政府尊重人权和在未来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108]。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引用了茉莉花革命来表示对于民主的支持[109][110]。
- 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菲律宾当局正“密切注意突尼斯临时政府成立后的事态发展”,还表示支持突尼斯人民的意愿,并敦促各方尽快恢复平静,来准备“自由、公平和透明”的选举[111]。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编辑]布瓦吉吉的自焚与突尼斯人民示威抗议的行动在中东地区及北部非洲引起广泛的模仿及回响。埃及的时任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30年的政权被推翻[112];邻国利比亚也从零星的街头示威抗议演变成内战[113] ,并导致多国对该国进行空袭;巴林、也门及阿尔及利亚也传出大规模警民冲突事件。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Report: 338 killed during Tunisia revolution.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 ^ Eltahawy, Mona. Tunisia's Jasmine Revolution. Washington Post. 2011-01-15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2).
- ^ Tunisia's 'Jasmine Revolution' jolts Arab world. 法新社 (Ahram Online). 2011-01-15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0).
- ^ 4.0 4.1 Wyre Davies. BBC News – Tunisia: President Zine al-Abidine Ben Ali forced out. BBC. 2010-12-15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 ^ Uprising in Tunisia: People Power topples Ben Ali regime : Indybay. [201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Deadly Riots in Tunisia Shut Down Schools. Cbsnews.com. 2011-01-10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Protesters killed in Tunisia riots. English.aljazeera.net. 2011-01-09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6).
- ^ Niet compatibele browser | Facebook. [201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1).
- ^ The Sidi Bouzid Revolution: Ben Ali flees as protests spread in Tunisia | libcom.org. [2011-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3).
- ^ Luke Alnutt (2012)TANGLED WEB Tunisia: Can We Please Stop Talking About 'Twitter Revolu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on 2011-01-15.
- ^ Tunisia, Twitter, Aristotle, Social Media and Final and Efficient Causes | technosociology. [201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7).
- ^ Lynch, Marc. Tunisia and the New Arab Media Space. 外交政策. 2011-01-15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 ^ Dickinson, Elizabeth. The First WikiLeaks Revolution?. 外交政策. 2011-01-13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7).
- ^ FIDH. De la révolution de jasmin à la révolution « RCD » (retour à la case départ). 21 October 1999 [16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UNdata Record View Per Capita GDP at Current Pri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nited Nations。
- ^ Hashem Ahelbarra. Tunisia: The end of an era. Blogs.aljazeera.net (Al Jazeera Blogs).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30).
- ^ チュニジア大統領、次期選挙に不出馬表明 民主化を約束. 日本経済新闻 日経电子版. 2011-01-14 [201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 ^ 突尼斯骚乱致总统外逃 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1-22.
- ^ Spencer, Richard. Tunisia riots: Reform or be overthrown, US tells Arab states amid fresh riots. Telegraph.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8).
- ^ Ryan, Yasmine. Tunisia's bitter cyberwar.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1).
- ^ 中国谷物歉收动摇国际政治?. 日经中文网. 2013-05-08 [201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 ^ (法文) Séréni, Jean-Pierre. "Le réveil tunisi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 Monde Diplomatique. January 6, 2011. Retrieved January 13, 2011.
- ^ Kirkpatrick, David D. Behind Tunisia Unrest, Rage Over Wealth of Ruling Fami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3, 2011. Retrieved January 13, 2011.
- ^ 突尼斯社会动荡加剧. 中工网. 2011-01-13 [201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中文(中国大陆)).
- ^ Tunisia suicide protester Mohammed Bouazizi d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January 5, 2011.
- ^ Suicide protest helped topple Tunisian regime. [201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8).
- ^ Tunisian who sparked rare protests dies: relatives -Reuters. Af.reuters.com. 2011-01-05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Images posted on social-network sites show police intervening to halt disturbances ignored by national media. Al Jazeera. 20 December 2010 [20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8).
- ^ 29.0 29.1 Protests continue in Tunisia. Al Jazeera. 26 December 2010 [26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7).
- ^ Tunisia jobless protests rage – Africa – Al Jazeera English. English.aljazeera.net. 2010-12-28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2).
- ^ Job protests escalate in Tunisia – Africa – Al Jazeera English. English.aljazeera.net. 2010-12-28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8).
- ^ Tunisia president warns protesters. Al Jazeera. 28 December 2010 [28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 ^ Tunisia struggles to end protests. Al Jazeera. 29 December 2010 [29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9).
- ^ Tunisian president removes ministers after protests. Al Arabiya. 29 December 2010 [29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1).
- ^ More heads roll in Tunisian social crisis. Radio Netherlands Worldwide. 30 December 2010 [30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0日).
- ^ Bilal Randeree. Violent clashes continue in Tunisia – Africa.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04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3).
- ^ Yasmine Ryan. Tunisia's bitter cyberwar – Features.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06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1).
- ^ Thousands of Tunisia lawyers strike – Africa.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06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Sandels, Alexandra. Rioting spreads across Tunisia; unrest also reported in Algeria. LA Times. 2011-01-08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8).
- ^ Tunisia unrest spreads to capital – Africa.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BBC News – Tunisia closes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following riots. Bbc.co.uk. 2011-01-10 [201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 ^ 突尼斯首都及周边地区实行宵禁. 网易. 2011-01-13 [201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中文(中国大陆)).
- ^ 突尼斯骚乱蔓延 内政部长遭免职. 搜狐. 2011-01-13 [201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Olivier Laurent, "([//web.archive.org/web/20110330101427/http://www.bjp-online.com/british-journal-of-photography/news/1937417/french-photographer-dies-tuni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ESCO, French government call for investigation of Lucas Dolega's death [update 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1-19.",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16 January 2011; David Walker, "Photographer dies of injuries in Tun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hoto District News, 18 January 2011; Matthias Bruggmann, et al., "Lucas Mebrouk Doleg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sa pour l'image, 18 January 2011; Michel Puech, "Lucas Dolega succumbs to a hand grenade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1-21", La Lettre de la photographie, 22 January 2011. All accessed 22 January 2011.
- ^ Ben Ali rules out 'presidency for life' as chaos spreads. France 24. 13 January 2011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 ^ David D. Kirkpatrick. New Change of Power Raises Questions in Tunisia.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2).
- ^ 突尼斯政局风云突变 总统职位一天内两次更换. 网易新闻. 2011-01-16 [201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中文(中国大陆)).
- ^ 突尼斯机长毅然阻止总统亲戚出逃. 共同网. 2011-01-17 [201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1) (中文(简体)).
- ^ Tunisian prime minister invites all political parties to form unity governm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 ^ Angelique Chrisafis, "Tunisia's caretaker government in peril as four ministers qu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18-01-2011). [retrieved 22-01-2011]
- ^ David D. Kirkpatrick, "Protesters Say Ruling Party in Tunisia Must Dissol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erald Tribune(21-01-2011). [retrieved 22-01-2011]
- ^ Angelique Chrisafis, "Tunisia's caretaker government in peril as four ministers qu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18-01-2011). [retrieved 22-01-2011]
- ^ David D. Kirkpatrick, "Protesters Say Ruling Party in Tunisia Must Dissol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erald Tribune (21-01-2011). [retrieved 22-01-2011]
- ^ Tunisia mourns unrest victims. Al Jazeera. 21 January 2011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8).
- ^ Army on streets amid Tunisia unrest – Africa –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1).
- ^ Paris prêt à bloquer les comptes du clan Ben Ali en France. January 15, 2011 [January 1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
L'identité de ces hommes n'a pas été établie, mais un haut responsable militaire, s'exprimant sous couvert de l'anonymat, a affirmé que des éléments loyaux au président Ben Ali se déployaient à travers la Tunisie.
|journal=
被忽略 (帮助) - ^ BBC News – Tunis gun battles erupt after Ben Ali aide arrested.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6).
- ^ Tunisia army tries to restore calm – Africa –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
- ^ Tunisia hit by widespread looting – Africa –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 ^ Tunisia PM to unveil new government.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8).
- ^ Tunisia announces withdrawal of 3 ministers from unity gov't: TV. People's Daily Online. 2011-01-18 [201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 ^ Tunisia leader vows break with past. Al Jazeera. 2011-01-19 [201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
- ^ Tunisia: New government leaders quit ruling party.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2).
- ^ 班阿里所属政党官员 全体退党[失效链接] 新浪新闻2011-01-20 [2011-01-20]
- ^ Regierungsbildung in Tunesien: Ben Alis Partei ohne Politbüro - taz.de.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7).
- ^ 存档副本.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Tunisia cabinet to lift party bans. Al Jazeera. 2011-01-20 [201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 ^ 68.0 68.1 突尼斯前驻日大使期待日本提供援助. 共同网. 2011-01-30 [201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3) (中文(简体)).
- ^ 突尼斯驻日大使辞职投奔“茉莉花革命”. 共同网. 2011-01-27 [201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3) (中文(简体)).
- ^ 存档副本.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突尼斯总理称大选后退出政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新闻,2011-01-22
- ^ Now even the Tunisian police are protesting on the streets. 2011-01-24 [201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1).
- ^ Anti-govt protests intensify in Tunisia. IBNLive. 2010-02-03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9).
- ^ CNN Wire Staff. Tunisia issues warrant for ousted leader, family members. CNN.com. 2011-01-26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Tunisia announces major cabinet reshuffle after protest. 2011-01-27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 ^ Most Members of Old Cabinet in Tunisia Step Down.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Tunisian labor union backs reshuffle of interim govern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eople's Daily Online, 28 January 2011
- ^ 78.0 78.1 78.2 Noueihed, Lin. Tunisia protesters turn government HQ into campsite. Reuters. 2011-01-28 [201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9).
- ^ 存档副本.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存档副本. [201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4).
- ^ 81.0 81.1 http://www.chron.com/disp/story.mpl/ap/top/all/7414844.html[永久失效链接]
- ^ Tunisia suspends activities of ex-ruling party. Reuters.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8).
- ^ Ben Ali’s RCD Party Banned By Interim Tunisian Government : NewsTime : World News. NewsTime.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 ^ Tunisia calls up reserve troops amid unrest.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8).
- ^ Sofia Bouderbala. Tunisian lawmakers approve emergency powers. AFP. 2011-02-07 [201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0).
- ^ Tunisian gov't reaches agreement with labor union on governor nomination - People's Daily Online. English.people.com.cn.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 ^ BBC News – Tunisia senate agrees to widen presidential powers. BBC News.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Kommentar posten. Tunesiens Parlament entmachtet sich – Tunesien – derStandard.at › International. Derstandard.at.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3).
- ^ France-Diplomatie. Diplomatie.gouv.fr.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8).
- ^ 加努希辞职 突尼斯代总统任命新总理. 新浪网. 2011-02-28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中文(中国大陆)).
- ^ Tunisia interim leaders dissolve secret police agency. 2011-03-07 [201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存档副本. [201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5).
- ^ Tunisia's former President Ben Ali faces 18 charges. 2011-04-14 [201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Tunisia's New al-Nahd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c Lynch 29 June 2011
- ^ "Post Revolution Tunisia Attempts Painful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PBS Newshour. 15 February 2012 [201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1).
- ^ Arab leaders warned of 'revolution' - Middle East. Al Jazeera English. 2011-01-19 [201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5).
- ^ 97.0 97.1 97.2 97.3 In quotes: Reaction to Tunisian crisis. BBC. 2011-01-14 [January 1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 ^ TUNISIA: France's attitude toward crackdown raises eyebrows.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存档副本. [201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 ^ Iran’s Larijani praises Tunisians’struggle for rights. Tehran Times. 2011-01-17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 Wertheimer, Stef. Nasrallah: Unrest in Egypt will transform Middle East. Jpost.com. [201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 ^ Richard Spencer. "Gaddafi: bring back Ben Ali, there's none better." The Guardian. Jan. 16, 2011. Accessed Jan. 16, 2011.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fricaandindianocean/tunisia/8262859/Gaddafi-bring-back-Ben-Ali-theres-none-better.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onsters and Critics. "Libya's Gaddaffi pained by Tunisian revolt, blames WikiLeaks." Jan. 16, 2011. Accessed Jan. 16, 2011. 存档副本. [201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9).
- ^ Morocco expresses solidarity with Tunisian people.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 ^ Baldwin, Leigh. Switzerland Is Examining Whether Mubarak Has Financial Assets in Country. Bloomberg.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 ^ The brutal truth about Tunisia. The Independent. [201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 ^ Tunisians drive leader from power in mass uprising.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 ^ Obama condemns violence in Tunisia, calls for government to respect human rights.
- ^ Breaking News, State of the Union. Al Jazeera English. 3:00 GMT, 26 January, 2011.
- ^ US: Tunisia example can spur reform. Al Jazeera. 2011-01-14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Philippine Statement on Tunisia. Philippine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2011-01-26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 ^ Westcott, Kathryn. Why do people set themselves on fire?. BBC News. 18 January 2011 [26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Oil Rises Most Since 2009 on Concern Egyptian Unrest to Spre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loomberg, 28 January 2011
延伸阅读
[编辑]
- Alexander, Christopher. Tunisia: Stability and Reform in the Modern Maghreb.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ISBN 9780415274210.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Facebook如何帮助茉莉花革命的推动及使本·阿里23年的政权倒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胡安·柯尔: 突尼斯起义是一个民粹主义革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民主现在!》(Democracy Now!)的视频报告
- (英文)突尼斯的反本·阿里运动: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 Qantara.de
- (英文)推翻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茉莉花和刚·斯莫克 Qantara.de
- (英文)茉莉花革命的专题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