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斯伯格悖论
外观
(重定向自艾爾斯伯格悖論)
艾尔斯伯格悖论(英语:Ellsberg paradox)是决策论中的一个悖论,1961年由学者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提出,以证明预期效用理论存在逻辑不一致的问题。
概论
[编辑]196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个罐中有90个球,已知其中有30个红球,其余的60个要么是黑球,要么是黄球。现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并设计4个赌局如下:
赌局A:若是红球,赌客得到100元;若是其它颜色得到0元。
赌局B:若是黑球,赌客得到100元;若是其它颜色得到0元。
赌局C:若是红球或黄球,赌客得到100元;若是其它颜色得到0元。
赌局D:若是黑球或黄球,赌客得到100元;若是其它颜色得到0元。
实验调查结果发现多数人在A、B之间选择A而非B,因为A几率已知;在C、D之间选择D而非C,因为黑黄球几率已知。
数式表达
[编辑]假设某人估计抽到红球、黄球和黑球的机会率分别是R、Y和B。若某人坚定地选A而非B,根据期望效用理论,这是因为A的效用较高,以数式表达如下:
其中,代表效用函数,上面数式可简化为:
因(即坚定地选$100而非$0)
同时,若某人坚定地选D而非C,可得到下面的不等式:
简化为:
出现了矛盾,反映某人的选择并不符合期望效用理论。
实验结论
[编辑]实验结论即艾尔斯伯格悖论,它表明人是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e)的,即,不喜欢他们对某一博弈的概率分布不清楚,也即,人在冒险时喜欢用已知的概率作根据,而非未知的概率。人在决策是否参赌一个不确定事件的时候,除了事件的概率之外,也考虑到它的来源。
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这是一篇与统计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