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
外观
毕生发展心理学(Life-sp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新兴发展心理学科目,由巴尔泰斯和沙伊厄等人于1970年代提出。他们认为,发展心理学应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死亡的全部过程,而不应只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过去以发展为名的心理学,多数只限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研究,但忽视成年及老年的发展;但这些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人类也很重要,加上人的发展是扣扣相连的连续过程。所以,生命每一阶段都受以前时期影响,也影响以后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和衰老不只是生理过程,也是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尽管茱蒂·哈里斯出版的《教养的迷思》一书认为,父母教养对子女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一般学界的共识认为,先天与后天的因素,都对心理发展有影响,且在后天因素中,父母教养的影响是不容否认的。研究一般认为,不论其他先天与后天的因素,教养本身对子女将来的成就有20%至50%的影响[1]。
发展史
[编辑]传统的发展心理学建基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焦点聚焦于儿童心理;但近年来,长者心理健康引起关注,引起大家开始研究,发现不少老年人的问题是成年期积压而成。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编辑]- 终身学习:学习并不只限于儿童期,任何一个阶段的人都需要学习。
- 多元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过程、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情绪发展过程。
- 多方向发展过程:人的生命可以很长久,因此人的选择,不论是工作或家庭,也不一定需要唯一。
著名学者
[编辑]参考书目
[编辑]- Santrock, J. W. (2004) "Life-span Development"
参考资料
[编辑]- ^ Flaherty, Serena Cherry; Sadler, Lois S. A Review of Attachment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Parent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1 March 2011, 25 (2): 114–121. PMC 3051370 . PMID 21320683. doi:10.1016/j.pedhc.2010.02.005.
外部链接
[编辑]这是一篇与心理学及精神疾病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