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涅斯特河沿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 |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2年2月4日)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 |
---|---|
国歌:《我们赞美你,德涅斯特河沿岸》 | |
![]()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蒂拉斯波尔 |
官方语言 | 摩尔多瓦语 俄语 乌克兰语 |
官方文字 | 摩尔多瓦文 俄文 乌克兰文 |
族群 | 摩尔多瓦人(32.1%) 俄罗斯人(30.4%) 乌克兰人(28.8%) 保加利亚人(2.5%) 其他民族(6.2%) |
宗教 | 东正教 |
政治体制 | 单一制 双首长制 三权分立 分离主义 |
法律体系 | 大陆法系 |
国家宪法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宪法》 |
政府 | 最高议会 (一院制) |
• 总统 | 瓦季姆·克拉斯诺谢利斯基 |
• 总理 | 亚历山大·罗森贝格 |
现役军人 | 有2,000-3,000人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部队和前苏联武装力量的军队驻扎 |
成立 | |
• “苏维埃德涅斯特”成立 | 1990年9月2日 (自 ![]() |
• 正式成立 | 1991年11月5日 (继承苏维埃德涅斯特) |
面积 | |
• 总计 | 4,163平方公里 |
• 水域率 | 2.35% |
人口 | |
• 2012年估计 | 517,963 |
• 密度 | 124.6人/平方公里 |
货币 | 德涅斯特河沿岸卢布(法定) 俄罗斯卢布(通用) 摩尔多瓦列伊(通用)(PRB) |
时区 | UTC+2 |
• 夏令时 | +3 |
• 历法 | 公历 |
行驶方位 | 向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373(与摩尔多瓦通用) |
ISO 3166码 | 暂无,但与摩尔多瓦通用 |
中央银行 | 德涅斯特河沿岸中央银行 |
国家象征 | 胜利旗 锤子与镰刀 |
最长河流 | 德涅斯特河 |
互联网顶级域 | .md(与摩尔多瓦通用)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a],中文通称德涅斯特河沿岸,简称德左,英语中称德涅斯特里亚(Transnistria,即外涅斯特),位于德涅斯特河和摩尔多瓦-乌克兰边界之间的狭长地带,是俄罗斯军事占领下建立的仆从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只受到作为有限承认国家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承认,大部分国家都认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1]。
“德左”分离主义问题与摩尔多瓦历史空间变迁有关。10—11世纪摩尔多瓦所在的土地基本处于基辅罗斯统治下。13—14世纪,达契亚人分化为三支并分别建立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15世纪后,三个公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859年,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多瓦公国合并,称罗马尼亚,仍隶属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于18世纪末进驻“德左”,1812年,占领摩尔多瓦公国的比萨拉比亚地区。1877年,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918年1月,比萨拉比亚宣布成立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3月,与罗马尼亚王国统一。1924年,苏联在“德左”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纳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年,苏联进驻比萨拉比亚后把该地区南端沿黑海的一部分划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多瓦因此没有黑海出海口),而将其主要部分同“德左”合并,成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1944年,罗马尼亚短暂夺回比萨拉比亚和“德左”。二战结束后,比萨拉比亚和“德左”再次回归苏联。1990年,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更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2]。
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致使“德左”与比萨拉比亚在民族认同、语言文化和政治取向上分歧严重。1990 年在摩尔多瓦民族主义高涨、极右政治力量提出罗马尼亚化和驱逐少数民族等主张的情况下,1990年9月2日,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单方面宣布脱离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称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未得到苏联政府和摩尔多瓦政府的承认。1991年8月25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1月5日,改国名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1992年5月2日-7月21日,与摩尔多瓦共和国发生德涅斯特河沿岸战争,在斡旋同意停火后从此维持分治的局面。
该地在摩尔多瓦官方编制的行政区划中是“德涅斯特河左岸自治领土单位”,属于“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自治领土单位”。
2022年3月,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通过决议,将该领土定义为俄罗斯军事占领区[3]。
地名
[编辑]该国位于东欧的一个特定地域,由于该地区处于德涅斯特河[注 1](罗马尼亚语:Nistru、乌克兰语:Дністер),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东岸,因此有了“德涅斯特河东岸”这个称谓。
不同国家对“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称呼,如下:
有关国家 | 官方名称 | 德涅斯特河名称 | 该国所在位置 | 中文名称 | |
---|---|---|---|---|---|
![]() |
原始名称 | Ре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Нистрянэ | Стынга Ниструлуй | 德涅斯特河左岸 |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德左 |
罗马化名称 | Republica Moldovenească Nistreană | Stânga Nistrului | |||
![]() |
原始名称 | 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Днестр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
罗马化名称 | Pridnestrovskaja Moldavskaja Respublika | Dnestr | |||
![]() |
原始名称 | Придністровська Молдавська Республіка | Дністер | 德涅斯特河东岸 | 德涅斯特河东岸共和国 |
罗马化名称 | Prydnistrovska Moldavska Respublika | Dnister | |||
英语 | 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 | Dniester | 通称:Transnistria | 通称:德涅斯特河沿岸 |
历史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5/Romania_MASSR_1924.png/220px-Romania_MASSR_1924.png)
该地区传统上属于摩尔多瓦。1504年该地区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直接统治,成为土耳其保护下自治的摩尔多瓦公国的一部分。1792年,俄罗斯帝国根据《雅西和约》放弃了这块土地。当时,这里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摩尔多瓦人/罗马尼亚人,不过也有一部分游牧民族──鞑靼人。
18世纪晚期,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开始对这里进行殖民活动,作为帝俄扩展边疆活动的一部分。1812年,该地区随同整个比萨拉比亚被土耳其割让给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摩尔多瓦本土于1918年宣布独立,旋即并入罗马尼亚,但是该地区留在了乌克兰境内,并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名义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当时,罗马尼亚人依然是当地居民的主体,罗马尼亚语学校也照常开设。
1940年,苏联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地区,将德涅斯特河东岸与北比萨拉比亚合并,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将这一地区归还了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摩尔达维亚,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在苏联时代,作为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上万的罗马尼亚族人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与此同时,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了该地区。当时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各种经济成分中则是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根据1990年公布的数据,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贡献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GDP总值的40%,和发电量的90%。为了防止这一区域并入罗马尼亚,苏联武装力量第14军自1956年以来一直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
1989年,摩尔多瓦人在首府基希讷乌(苏联时期称为“基什尼奥夫”)宣布把摩尔多瓦语(事实上是罗马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并开始准备与罗马尼亚合并。德涅斯特河东岸的斯拉夫人则在1990年9月2日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改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随后一场内战在1992年爆发,大约1500人在战争中丧生。最后由于群众的大规模抗议,内战中止。停火协议签署之后,俄罗斯政府遗留下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以“维和部队”的名义驻扎在该地区。由于俄罗斯在该地区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这一行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从此以后,摩尔多瓦政府一直没有在事实上控制过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虽然在1994年摩尔多瓦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俄罗斯须撤出它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的所有军队,但俄罗斯国家杜马至今一直没有批准该协议。
2004年持分离主义立场的德涅斯特河斯拉夫族民兵组织开始强行关闭教授罗马尼亚语的学校,一些教师和反对这一行动的家长被逮捕。摩尔多瓦政府决定对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实行制裁以达到孤立该政权的目的。出于报复,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也采取了行动来间接打击脆弱的摩尔多瓦经济。由于在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绝大多数发电设施都建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摩尔多瓦的其他地区常常受到断电的威胁。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他们的首席谈判代表,保加利亚前总统斯托扬诺夫为缓解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进行了斡旋。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选票支持该地区独立并在未来加入俄罗斯联邦,94%的选民反对放弃独立成为摩尔多瓦的一部分[4]。2007年亲摩尔多瓦当局的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得以成立,其党魁安德烈·萨佛诺夫参加了总统选举失败。2011年“复兴”运动领袖叶夫根尼·舍夫丘克以73.88%的得票率获胜,当选总统[5]。
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德涅斯特河沿岸议会负责人,时任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向俄罗斯国家杜马(国会下议院)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提出了请求,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6][7][8][9]。2014年12月5日,俄罗斯向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派遣了60辆卡车,称装载着“人道主义”援助物资[10]。
2017年11月6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领导人瓦迪姆·克拉斯诺谢利斯基在俄罗斯TSV电视台节目中表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政府需要俄罗斯的贷款来进行改革[11]。11月底,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新一轮“5+2”模式谈判在维也纳举行。基希讷乌与蒂拉斯波尔作为冲突方参加谈判,俄罗斯、乌克兰和欧安组织作为调解方,欧盟和美国则作为观察方出席。会上达成《维亚纳议定书》,其中包括,各方计划2月底前商定德涅斯特河沿岸公路加入国际道路网络的相关机制[12]。未获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领导人瓦迪姆·克拉斯诺谢利斯基在3月1日在宾杰里表示,俄罗斯在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过程中予以了全力支持。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期间的2022年4月22日,俄罗斯中央军区副司令鲁斯塔姆·明涅卡耶夫(俄语:Рустам Миннекаев,英语:Rustam Minnekayev)在会议上表示,俄军在乌克兰的“第二阶段军事行动”战略目标为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和乌克兰南部,以打通一条顿巴斯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及德涅斯特河沿岸的走廊[13][14][15][16]。3天后,位于蒂拉斯波尔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国家安全部大楼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分支机构遭火箭推进榴弹多次轰炸,隔日格里戈里奥波尔的一座大功率广播发射台也遭到袭击[17][18][19]。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称这是俄军在摩尔多瓦领土发起的假旗行动,将袭击嫁祸给乌克兰政府[20][21][22][23][24];俄方和瓦季姆·克拉斯诺谢利斯基则指责乌克兰试图将德涅斯特河沿岸拖入战争[25][26]。
政治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4/%D0%92%D0%B5%D1%80%D1%85%D0%BE%D0%B2%D0%BD%D1%8B%D0%B9_%D1%81%D0%BE%D0%B2%D0%B5%D1%82_%D0%B8_%D0%BF%D1%80%D0%B0%D0%B2%D0%B8%D1%82%D0%B5%D0%BB%D1%8C%D1%81%D1%82%D0%B2%D0%BE_%D0%9F%D0%9C%D0%A0.jpg/220px-%D0%92%D0%B5%D1%80%D1%85%D0%BE%D0%B2%D0%BD%D1%8B%D0%B9_%D1%81%D0%BE%D0%B2%D0%B5%D1%82_%D0%B8_%D0%BF%D1%80%D0%B0%D0%B2%D0%B8%D1%82%D0%B5%D0%BB%D1%8C%D1%81%D1%82%D0%B2%D0%BE_%D0%9F%D0%9C%D0%A0.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a/Soviet_Znamya_Pobedy.svg/220px-Soviet_Znamya_Pobedy.svg.png)
德涅斯特河沿岸有多党制和一院制议会最高议会。立法机构有多个单一选区选举产生的43人组成[27]。总统由5年一度的公投选举产生。
伊戈尔·斯米尔诺夫自1990年独立以来连任四届德涅斯特河沿岸总统。他也在2011年参与民主竞选,但是在第一轮就被击败。
德涅斯特河沿岸最高苏维埃的大部分席位属于复兴党,2005年该党击败了伊格尔·斯米尔诺夫领导的共和国党,并在2010年选举获得更多席位。复兴党领袖兼任领导人叶夫根尼·舍夫丘克赢得2011年总统大选。
反对派权力归人民党和权力归人民运动在2000年初就被取缔[28],而且最终解散[29][30]。
欧盟发出的一份名单禁止一些德涅斯特河沿岸领导人去欧盟国家旅行[31]。
2007年,社会民主党被允许注册。该党由前分离运动领导者、宣扬与摩尔多瓦建立自由结合关系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领导人安德烈·萨佛诺夫领导。
2007年9月,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共产党领导人奥列格·赫尔扬因为组织未经许可的抗议活动被判刑一年半[32]。
根据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进行的2006年公投,97.2%投票选择“从摩尔多瓦独立并于俄罗斯自由联合”[33]。欧盟和其他西方势力阵营国家拒绝承认公投结果。
行政区划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Pridnestrian_Administration.png/220px-Pridnestrian_Administration.png)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由5个区和2个直辖市组成。其中,宾杰里市完全位于德涅斯特河右岸,通常被认为其属于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实际控制的摩尔多瓦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领土。
政治地位
[编辑]国际上大多都认为这块区域是摩尔多瓦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前属于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即使是扶植德左政权的俄罗斯联邦也曾于2012年通过法案承认此地归属摩尔多瓦,但在乌俄战争期间,俄国普京政权又于2023年废除了这一承认[34]。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被认为是未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其政权自认是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法理上的继承残存国家。德涅斯特河沿岸独立后仍沿用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但已经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即使未有对此地建立实际统治和有效控制,摩尔多瓦政府于2005年7月22日通过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特殊法律地位基本条款法》,将德涅斯特河东岸部分地区(除了宾杰里和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宣称拥有主权却由摩尔多瓦控制的地区)设立为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个特殊的自治区。这部法律的通过没有经过任何与德涅斯特河沿岸当局协商,德涅斯特河沿岸政权方面称之为挑衅并不予理睬。
人口
[编辑]当地人口555,000人(2009年)。90%人口拥有未获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国籍[35]。德涅斯特河沿岸人有双重或三重国籍。包括:
- 摩尔多瓦国籍[36]——有300,000人(包括俄罗斯(20,000人[37])或欧盟成员国(80%)罗马尼亚[38][39]、保加利亚、捷克双重国籍)。
- 俄罗斯国籍——有150,000人(包括15,000人有白俄罗斯、以色列、土耳其双重国籍);不含俄罗斯及罗马尼亚双重国籍者(20,000人)。
- 乌克兰国籍——有100,000人[40]。20,000-30,000人有双重国籍(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或俄罗斯与乌克兰)或三重国籍(摩尔多瓦、俄罗斯与乌克兰)。包括许多乌克兰公民[41]。
- 无国籍——有20,000-30,000人。
外交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2/Recognition_of_Transnistria_new.svg/220px-Recognition_of_Transnistria_new.svg.png)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目前仅获得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一共2个非联合国会员国的承认。但与俄罗斯联邦保持密切的特殊国家关系。德涅斯特河沿岸一直以来与乌克兰及摩尔多瓦之间举行关于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有关会谈和讨论。
- 德涅斯特河沿岸建交国列表
国家 | 承认日期 | 注释 |
---|---|---|
![]() |
2006年11月17日 | 2007年9月26日建交 |
![]() |
2006年11月17日 | 2007年9月26日建交 |
联合国决议A / 72 / L.58
[编辑]联合国大会 第A / 72 / L.58号决议 | |
---|---|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徽 | |
日期 | 2018年6月22日 |
会议 | 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 |
编号 | A / 72 / L.58 |
主题 | 呼吁“完全无条件撤离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摩尔多瓦共和国领土的外国军事力量”。 |
投票 | 64票赞成 15票反对 83票弃权 31票缺席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缺席投票
非联合国会员 票缺席 |
结果 | 通过 |
2018年6月22日,摩尔多瓦共和国提交了一项联合国决议,呼吁“完全无条件撤离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摩尔多瓦共和国领土的外国军事力量”[42]。该决议获得通过[43]。
赞成(64) | 弃权(83) | 反对(15) | 缺席(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观察员国家: ![]() ![]() |
保持特殊关系的国家
[编辑]主权国家 | 有关条目 | 注释 |
---|---|---|
![]() |
摩尔多瓦和俄罗斯关系 | 在此区域驻军支持分离主义武装分子,但尚没有与该国正式建交 |
![]() |
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关系 | 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不承认其主权地位 |
![]() |
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关系 德涅斯特河沿岸海关争议 |
视为摩尔多瓦共和国的领土,不承认其主权地位 |
经济
[编辑]该地区2004年的GDP总值为4.2亿美元,人均662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从这个数值上看,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虽然略富于摩尔多瓦其他地区,但仍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此致德涅斯特河沿岸成为了欧洲的罪恶温床,不论是军火走私[44]或漏税洗钱[45]均在当地活跃。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是首个使用塑料硬币的国家[46]。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总统瓦迪姆·克拉斯诺谢利斯基请求莫斯科帮助削减该共和国高昂的国家支出。预计10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总理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马丁诺夫访问莫斯科期间将讨论这个问题。此前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财政部长伊琳娜·莫洛卡诺娃向记者表示,政府请求莫斯科提供1.3亿美元的长期贷款。《生意人报》报道,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总统克拉斯诺谢尔斯基在1月23日的信函中请求莫斯科帮助拨款审计支出,审计工作应由俄罗斯公司进行。该信写给俄副总理、俄罗斯和摩尔多瓦政府间委员会共同主席、俄总统驻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特别代表德米特里·罗戈津。 据报道说,文件已经转交俄财政部审议,将于2017年2月10日抵达莫斯科访问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总理马丁诺夫可能提出这个问题。
该报援引信函内容称:“不得不承认,经济形势危机和不利因素恶化造成居民生活水准低下。自2000年代初以来国家实际支出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增加到占50%。我请求在考虑拨款审计并让俄审计公司制定提高国家支出效率建议的问题上给予协助。”[47]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海关委员会新闻处发布消息称,2017年外贸呈稳步增长态势,出口增长52%,其中对俄出口增长45%。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海关委员会网站发布初步数据称,2017年共和国外贸额达13亿美元。消息指亦出:“与此同时,进口增长29%,出口增长52%,其中对俄出口增长45%。”[48]
9月28日,在阿布哈兹工商会阿布哈兹工商会主席根纳季·格古里亚被授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加强国际合作”的勋章。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驻阿布哈兹官方代表处主任库帕尔巴·加里·谢尔盖耶维奇(Kupalba Garry Sergeevich)给阿布哈兹工商会主席该奖章后,根纳季·格古里亚表示感谢。在与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共和国驻阿布哈兹官方代表处主任会面时,阿布哈兹工商会第一副主席Adgur Lushba出席[49]。
2015年4月28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发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钞。该纪念钞采取水印区加盖的形式,分1卢布和10卢布两种面值,各发行7,070张,其中2,000册套装将作为收藏品出售。纪念钞右侧的苏俄英勇勋章(背景为圣乔治绶带)上方刊“伟大胜利70周年”俄文字样,下方为1945-2015纪念年份[50]。
军事
[编辑]![]() |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2022年2月3日) |
人权
[编辑]美国“自由之家”声称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为“非自由”的领土,“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当权者的独裁”,并宣称该地区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十分糟糕”[51]。
美国国务院的报告称,在2006年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政府限制该国的公民权利和投票权利”。据报导,德涅斯特河沿岸当局“继续使用酷刑及任意逮捕和拘留异见人士”,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当局“高度限制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当局通常不允许公民自由集会”,而且本身分离主义明显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当局继续拒绝接受天主教、基督新教宗教地位和骚扰少数宗教群体相关人士。该地区一直是欧洲贩卖人口的重要源头和集中地,昔日存在大量军火走私问题,导致治安日益恶化,社会秩序十分动荡,是整个欧洲最不甚安宁的地区之一,不过近年军火走私问题有所改善。而同性恋和同性婚姻在该国是非法的,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歧视”[52]。
其他
[编辑]电力和航天、军工业发展
[编辑]德涅斯特对载人太空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尤为斐然。德涅斯特是苏联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为苏联在西南部航天事业提供电力等基础供应,被誉为“苏联航空的奶牛”。在前苏联时代,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是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工业中心,曾贡献了摩尔达维亚GDP总值的40%和发电量的90%。其地区早期以从事园艺业为主,是苏联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后大力发展轻工业。值得一提的是,摩尔达维亚虽然在前苏联仅占有前苏联的不到0.2%的领土面积,但是摩尔达维亚的农业输出几乎占苏联的2.5%(其中酒类输出占40%左右)。在电力奇缺的苏联时代,该地区更是为整个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供应,使得苏联航空等各项科技研究、武器制造顺利开展。[53]
苏联解体后至今其发展不佳,目前其占摩尔多瓦GDP之比重已降至10%左右。而其电力出口在俄罗斯的影响下成为对摩尔多瓦之施压手段[54]。摩尔多瓦也寻求借助乌克兰电网来间接从罗马尼亚等地获取电力,这被认为招致俄罗斯对此区域的乌克兰电力设施进行导弹袭击以阻止摩尔多瓦获得足够能源[55]。
数位货币
[编辑]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政府通过一项讯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法律,新立法使数位货币开采合法化,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奖励,被邀请建立采矿设施的企业家甚至不需要注册一家当地公司,他们可以利用免关税的采矿设备进口,不受限制地获取廉价能源[56]。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编辑]位于摩尔多瓦东部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是前苏联地区中,各个“非正常”政治实体里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个地区的居民由数量相当的摩尔多瓦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组成,通行俄语,也受到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势力主导。在三月份出现第一例新冠病例之后,德涅斯特河沿岸就开始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暂停公共交通、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等,但疫情依然在当地蔓延开来。到5月19日,该政权实控区的确诊病例已经突破800例。学校停课也让德涅斯特河沿岸遇到了另一重麻烦,由于该政权与摩尔多瓦关系紧张,致使不少技术设备都被搁置在了两地边境,使得开展在线教育的计划也随之停摆;而由于与乌克兰的边境也在疫情爆发后关闭,该政权实控区需要的一批医用物资也卡在了边关无法入境[57]。
图集
[编辑]-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多瓦、乌克兰的相关位置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地理位置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国旗国徽标牌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空军军徽和国籍标志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国防部和军队和警察标志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军队和警察标志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国境图片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在摩尔多瓦的位置
-
德涅斯特河沿岸国旗和版图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护照
-
蒂拉斯波尔城区
-
勒布尼察城区
-
德涅斯特河沿岸央行
-
飘扬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国旗
-
在德涅斯特河沿岸选举投票的选民
-
德涅斯特河沿岸总统府
-
杜伯萨里的俄联邦军队“联合控制委员会”
-
蒂拉斯波尔最著名的前苏联T-34坦克
-
德涅斯特广场的徽章广告
-
格里戈里奥波尔,德涅斯特
-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列宁雕像
备注
[编辑]- ^ 在Google地图显示的名称为“德涅斯特河”
参考文献
[编辑]- ^ About Abkhazia – Abkhazia.info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7-21.. English translation: Google transla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nk was not available/working 21 December 2014.
- ^ 赵会荣. 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摩尔多瓦——兼议“德左”的走向 [J]. 俄罗斯学刊, 2023, 13 (06): 67-85.
- ^ Necșuțu, Mădălin. Council of Europe Designates Transnistria 'Russian Occupied Territory'. balkaninsight.com. Balkan Insight. 2022-03-16 [2022-03-19].
- ^ ЦЕНТРИЗБИРКОМ ПМР ОБНАРОДОВАЛ ОКОНЧАТЕЛЬНЫЕ ИТОГ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俄外交部:俄罗斯希望与德涅斯特河沿岸保持紧密联系.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Transnistria wants to merge with Russia. Vestnik Kavkaza.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 ^ Moldova's Trans-Dniester region pleads to join Russia. Bbc.com. 1970-01-01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 ^ <%= item.timeFlag %>. Dniester public organizations ask Russia to consider possibility of Transnistria accession. En.itar-tass.com.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 ^ 乌克兰局势最新消息: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要求加入俄罗斯. www.guancha.cn.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俄罗斯向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派遣了60辆卡车,称装载着“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 ^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需要俄罗斯贷款来进行改革. sputniknews.cn.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中文(简体)).
- ^ 德河沿岸领导人:蒂拉斯波尔满意莫斯科对德河沿岸地位问题的立场. sputniknews.cn.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中文(简体)).
- ^ Andrew Roth. Russian commander suggests plan is for permanent occupation of south Ukraine. the Guardian. 2022-04-22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英语).
- ^ Matt Murphy. Ukraine war: Russia aiming for full control of south, commander says. BBC News. 2022-04-23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英语).
- ^ 郑景懋. 澤倫斯基警告俄國擬佔領其他國家 摩爾多瓦恐成下個目標. Rti 中央广播电台. 2022-04-23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中文(台湾)).
- ^ Вадим Ребрина. Россия открыто озвучила цели войны — оккупация Донбасса и юга Украины, следующая – Молдова. LIGA. 2022-04-22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俄语).
- ^ Moldova holds urgent security meeting after Transnistria blasts. Aljazeera. 2022-04-26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 ^ Tanas, Alexander. Tensions surge after breakaway Moldovan region reports attacks; Kyiv blames Russia. Reuters. 2022-04-26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英语).
- ^ Explosions in Mayak Village.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of Transnistria. 2022-04-26 [2022-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俄语).
- ^ Вадим Ребрина. Здани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непризнанного Приднестровья обстреляли из РПГ –"МВД". LIGA. 2022-04-25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俄语).
- ^ Вадим Ребрина. Военная разведка: Взрывы в непризнанном 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 — провокация ФСБ РФ. LIGA. 2022-04-25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俄语).
- ^ Вибухи в «ПМР» - спланована провокація російських спецслужб. Документ.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 2022-04-25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乌克兰语).
- ^ София Русу. (DOC) Украинская разведка: Взрывы в 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 — "спланированная провокация российских спецслужб". NewsMaker. 2022-04-25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俄语).
- ^ Blasts hit ministry in separatist Transnistria, near Ukraine. 美联社. [2022-04-26] (英语).
- ^ 消息人士:基辅希望将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拖入冲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04-27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Leader of Transdniestria hoping for its peaceful recognition. 国际文传电讯社. 2022-05-06 [202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英语).
- ^ PMR Supreme Council (Parliament of Transnistria's official website). Vspmr.org. 2012-06-17 [201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Original Communism, Sorin Ozon, Romanian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13 July 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ccessed:31 October 2010.
- ^ Țăranu, A; Grecu, M. The policy of linguistic cleansing in Transnistria. [2017年3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5月29日)., page 26-27. Retrieved 2006-12-27.
- ^ (俄文)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юстиции ПМР вынесло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е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у движению "Власть народу! За социальную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 и "Партии народовласти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nistry of Justice of PMR warned Power to the People movement and Narodovlastie party), Ольвия Пресс, 27-02-01.
- ^ Council Decision 2006/96/CFSP of 14 February 2006 implementing Common Position 2004/179/CFSP concerning restric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leadership of the Transnistrian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uropean Union Law – Official Journal. 2006-02-02. Retrieved 2006-12-27.
- ^ Transnistrian Communist Pary leader released on probation. Transnistria.md. 2007-09-26 [201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5).
- ^ Moldova Strategic Conflict Assessment (S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uart Hensel,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 Tanas, Alexander. Putin cancels decree underpinning Moldova's sovereignty in separatist conflict. Reuters. 2023-02-22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英语).
- ^ Republica Pridnestrovie,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7)
- ^ CHISINAU overstates the number of Moldovan citizens living in Transnistria, MD: Press, 2006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 170,000 with citizenship Russia, Profvesti, 2013-04-21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 ^ Double citizenship Moldova and Romania in 2013, RU: Rosbalt, 2013-04-02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 ^ Romanian passport received 80 percent of Moldovans, MD: NBM,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 ^ Double citizenship Moldova and Romania in 2013. Citizenship Russia or Ukraine in PMR, RU: Rosbalt, 2013-04-02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 ^ Transdniestrian Ukrainians will continue to vote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RU: NR2,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6)
- ^ 存档副本.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Texts Urging Troop Withdraw from Republic of Moldova,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United Nations. 2018-06-22 [202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 ^ Transnistria Trafficking Arms On Europes Doorstep. 2007-05-02 [201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英语).
- ^ Transnistria: Europe's Blackhole. 2007-05-23 [201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英语).
- ^ “迷你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推出塑料硬币. 2014-08-29 [2015-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媒体: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请求俄帮助审计国家支出. [201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2017年对俄出口增长45%.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Genadiy Gaguliya 授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加强国际合作”的勋章.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发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钞.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自由之家, 2007 "Freedom in the World" re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美国国务院的报告: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航天事业如日中天,你却不知道,起点始于这个国家——德涅斯特. [201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9).
- ^ Halm, Isabeau van. Moldova faces winter darkness as Russia weaponises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2022-11-17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美国英语).
- ^ Transnistria threatens to cut off Moldova's electricity supplies | bne IntelliNews. www.intellinews.com. 2022-11-01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英语).
-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通過法律支持挖礦.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非正常国度与新冠.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参见
[编辑]- 乌摩边境
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自治领土单位”
阿布哈兹
南奥塞梯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乌克兰自治共和国)
克里米亚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主体的自治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阿尔察赫共和国
外部链接
[编辑]- 当地政府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сайт Президента ПМР: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国总统网站 (俄文)
- http://gov-pmr.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http://www.vspmr.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俄文)
- http://mfa-pmr.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俄文)
- 当地媒体
- http://novostipmr.com/r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https://tv.pgtrk.r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文)
- Радио Приднестровья: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国广播电台 (俄文)
- 外媒对该地的简介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