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珠江

坐标22°46′N 113°38′E / 22.767°N 113.633°E / 22.767; 113.6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珠江流域

22°46′N 113°38′E / 22.767°N 113.633°E / 22.767; 113.633

珠江
珠江广州段
珠江流域及沿岸城市
别名粤江
国家 中国 越南
流域
源头珠江源
 • 位置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
 • 坐标25°53′27″N 103°55′0″E / 25.89083°N 103.91667°E / 25.89083; 103.91667
 • 海拔2,158m
河口南海珠江口
 • 位置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
流域面积453,700 km2(175,200 sq mi)[1]
本貌
长度2,214 km(1,376 mi)
流量 
 • 平均流量9,500 m3/s(340,000 cu ft/s)
地图
河名
流域面积
(万km²
河长
km
西江干流
(思贤滘以上)
35.5 2074
西


北盘江 2.58 327.0
柳江 5.72 773.3
郁江 8.68 1179.0
桂江 1.93 426.0
贺江 1.15 344.0
北江
三水以上)
4.67 468
东江干流
(包括三角洲
3.32 523
西北江三角洲 1.76 141
珠江近广州市二沙岛一景
珠江流域范围及地势
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
珠江近广州琶洲
珠江与长江黄河三大中国水系的比较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河流,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约96公里长的一段河道,因流经广州市区的海珠石而得名,后成为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等复合水系的总称,地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及越南部分地区,干流长度2214公里,为中国境内第四长河流,按径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

历史

[编辑]

水经》或《水经注》第三十七卷记载了泿水[2],而“泿水”基本上就是现代的珠江水系。然而,在北魏晚期成书的《水经注》中,其作者郦道元对当时南方河流的描述有不少错误;所以,《水经注》所记述的“泿水”与现代所知的珠江水系颇有差异[3]伪齐阜昌年间的《禹迹图》石刻则把“泿水”标示为佷水[4]

据考证,“珠江”这一名称最早有文字可考,可追溯至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前后黄佐所作的《雨后珠江登望》中的首句“珠江烟水碧濛濛”[5]。狭义的珠江,仅指广州白鹅潭到虎门一段70多公里长的河道。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华南地区的河网统一管理,设立珠江水利局,把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统称珠江。1985年,珠江水利委员会经多次考察论证,正式确定西江发源地云南曲靖市马雄山东麓出水洞处为“珠江正源”。

由于历史上珠江江面宽阔,故广州人喜欢称呼珠江为“海”,过江称作“过海”,江边叫“海皮”,该俗称沿袭至今[6]

地理

[编辑]
珠江口的虎门大桥

珠江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北江源出湘赣两省南部,长582公里;东江源出江西省南部,长503公里。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珠江河口冲积成为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处于东经102°14′—115°53′,北纬21°31′—26°49′之间。流域内山地丘陵面积占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全流域的5.5%,最大的平原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全流域的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边缘,西江上游的急流瀑布较多,其中以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为出名。云贵高原以东主要是低山丘陵(即两广丘陵)。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河网交错,具有南国水乡的独特风貌[7]

水文

[编辑]

由于珠江流域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4至9月的降雨都比较丰富,因而珠江的汛期时间长。春夏之交往往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易导致洪水灾害。流域内年径流量约达3410亿立方米(其中西江为2670亿立方米,约占总量80%,北江为470亿立方米,东江为270亿立方米),是中国流量第2大的河流,仅次于长江,是黄河总流量的4倍之多。

水质

[编辑]

根据《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珠江口的水质极差,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8]

干流支流概况

[编辑]

西江水系

[编辑]

西江是珠江最大的水系,流域面积达35.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80%。西江上游各河段名称不同。其主流南盘江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向东奔流与柳江汇合过大藤峡后称为黔江,黔江与郁江汇合后称为浔江,至梧州桂江汇合后称为西江[9]。下游主流经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分出支流东平水道顺德水道洪奇沥水道,流至洪奇门入海。主流流经广东省江门市潮连岛一带分出支流江门水道崖门水道,流至新会区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注入南海。

潭江

[编辑]

潭江位于西江水道南侧,发源于广东省阳江市牛围岭,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在新会双水镇汇入珠江三角洲河网,于崖门注入黄茅海。潭江的恩平段被称为锦江。潭江全长248里,流域面积达5068平方公里。

北江

[编辑]

北江为珠江的第二大水系,其主源称浈水,源于江西信丰西溪湾,干流全长468公里,流域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总落差约310米,跨越四省区,其中95%以上的流域都在广东省境内。

东江

[编辑]

东江干流发源于江西寻乌县大竹岭,其源头称“寻乌水”,与定南水汇合后称为东江,干流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总落差约440米。


前航道

[编辑]

前航道是珠江在广州市市区内的一段,西起白鹅潭,承接西航道来水,沿海珠区北岸向东,至黄埔区长洲岛以北与后航道相会,全长22.82千米。前航道地处广州老城区中心,历代扩建城池或市政建设,对河床蚕食严重,河道逐渐变成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形。1994~2006年间,对前航道岸线进行了整治,整治后的河道两岸岸线平顺,绿树成荫,乘船夜游珠江前航道成为旅游项目之一。另外作为广州城市内部河流,水质受到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影响,全年超标,以Ⅴ类及劣Ⅴ类为主,近年来经大力治理,已有所好转。前航道上跨江桥梁自西向东有人民桥解放大桥海珠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东圃大桥等。[10]

后航道

[编辑]

后航道是珠江在广州市市区内的一段,西起白鹅潭,承接西航道来水,沿海珠区南岸向东南,至海珠区南石头街道南箕社区丫髻沙右纳平洲水道后又复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沥滘水道,南支称三枝香水道,沥滘水道向东流至小谷围岛(大学城)转东南流,右纳三枝香水道后沿小谷围岛东岸转东北流。后航道主干沿小谷围岛西岸向东北流,至官洲岛又分为东西两支,西支称仑头海,东支称官洲河,最终于黄浦区长洲岛以北与前航道和沥滘水道相会,全长30千米,平均河宽525米,平均水深5.08米,是广州港3000吨级出入繁忙的水道。后航道流经广州西部工业基地,长期有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导致后航道水质污染严重,全年以Ⅴ类及劣Ⅴ类为主。后航道上跨江桥梁自西向东有鹤洞大桥丫髻沙大桥洛溪大桥新光大桥番禺大桥等。[10]

八大出海口

[编辑]

瀑布

[编辑]

水利工程

[编辑]

现已建成各类型水库13988座,总库容达706亿立方米。

桥梁

[编辑]

广州段

[编辑]
1780年的一幅油画描绘珠江沿岸的广州十三行外贸易特区,包括了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夷馆。
1880年代,广州琶洲塔附近的河段
1930年,广州长堤大马路(西向东方向),图中箭嘴所指为海珠石
1930年广州西堤码头,南面是河南(东向西方向)。
1909年的广东省城河南士敏土厂(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图中可见当时未修筑河堤的珠江较现在宽阔不少(西向东方向)。
惠州大桥下角端,远处为江北CBD
  • 海珠桥:1929年12月动工兴建,1933年2月竣工。该桥是第一座连通广州市河北河南的桥,桥上的钢铁是从伦敦一座旧桥拆下来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国共内战时,中华民国国军撤退时曾把桥炸毁,中共建政后把铁桥捞起,并按原样重建。
  • 人民桥:1965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建工部批准兴建人民桥,同年11月4日正式动工,于1967年5月1日竣工通车。双向4车道的桥面东侧是新桥,新桥部分是内环路的一部分。
  • 海印大桥:于1985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通车。位于大沙头,连接越秀区海珠区,跨越珠江,全长约1130.75米,北接东湖路,南接东晓路,并建有引桥连接沿江路滨江路
  • 解放大桥:于1994年12月动工,1998年2月通车。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
  • 江湾大桥:于1995年动工,1998年1月通车。北岸连接东濠涌高架路和东华南路,南岸连接滨江路和纺织路,是内环路的两座跨江大桥之一。
  • 东圃大桥:属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东环段大桥,连接天河区及海珠区。
  • 珠江大桥:于1958年10月19日动工建设,1960年6月15日主桥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车。
  • 洛溪大桥:由霍英东投资兴建,为第一条由海珠区直接到达番禺区的跨江大桥,2007年停止收费。
  • 番禺大桥:是珠江第一条,也是最长的斜拉桥
  • 鹤洞大桥:为连接海珠区芳村区的第一条桥梁。可直接转入广佛公路进入佛山南海等地。
  • 广州大桥:连接广州南北的广州大道的一部分,中间有一个在二沙岛的上落口。但是由于车流量大,在06年末整改之前经常堵塞。
  • 丫髻沙大桥:于1998年7月动工建设,于2000年6月26日竣工运营。北起三滘立交、南至东沙立交,全长1084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 新光大桥:建于2003年12月8日;2005年12月27日完成合拢;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新光大桥北起石榴岗大桥,上跨广州珠江后航道,南至厦滘立交;线路全长1083.2米、主桥全长782米。
  • 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时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5月23日改名为琶洲大桥;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琶洲大桥北起珠江北岸员村、南至海珠岛东北部琶洲村,全长1205米。
  • 猎德大桥:因临近猎德村而得名。于2005年6月动工建设,2008年3月完成索塔封顶;2009年7月30日竣工通车。猎德大桥北起天河东路,上跨广州珠江前航道,南至江海大道;线路全长4.3千米,主桥全长480米。
  • 黄埔大桥:G4W/G15京港澳高速并行段(广澳高速)部分,曾获鲁班奖。

非广州段

[编辑]

珠江游泳

[编辑]

有组织

[编辑]

1956年5月,毛泽东来到广州,望到茫茫珠水,萌发起游珠水的念头。在广州体院挑选出一批游泳尖子陪伴下水,此日畅游一个多小时。从此,毛泽东来到广州,只要天气不冷,准会下珠江游水。

1976年7月7日,广州地区组织1.5万军民横渡珠江。此后,珠江水质日渐恶化,已不适宜游泳。

相隔三十年后的2006年7月12日,3500多名组成的63个游泳方队,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带领下,由中山大学码头游至星海音乐厅之间的800米横渡[11]。通过在上游(一般情况下并非在广州市范围)截污、放水等前期的各项措施,珠江水质在活动进行期间有所改善。

在上次横渡珠江取得成功后,广州市政府在2007年夏季再度组织横渡珠江活动,省长黄华华和市长张广宁再度带领参加者下水。

2008年7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度组织横渡珠江活动。本次活动依然由张广宁市长带头,来自广州社会各界约3000人参与。张广宁在上岸后认为珠江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并承诺在广州亚运会前,不采取特殊措施便可以让市民畅游珠江。[12]

无组织

[编辑]

在珠江流域附近的诸多城镇,每一天都有不少市民自发到珠江畅泳。在炎热的夏季尤其多,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参与冬泳活动的也不少。

开放式公共泳场

[编辑]

在过去,珠江两岸有不少开放式的泳场,即与珠江直接连通的泳场。比较著名的有海角红楼西郊泳场珠江泳场等。在1970年代,不论老少,泳场总是非常受欢迎的。后来随着珠江水质日益恶化,不少泳场改成了封闭式的游泳池。

至今老一辈的人在教导子孙锻炼身体的时候,经常会说“我年轻的时候可以从西郊游到海角红楼”。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能从现在的中山八路横渡珠江西航道到达大坦沙。同时这句话也印证了当时的人对游泳的热爱。

珠江游船活动

[编辑]

广东省珠江航运公司在城市公共汽车的直接竞争下,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有计划地开拓水上旅游市场,并在2000年结合广州城市形象的“变化工程”和“夜景工程”而推出“珠江夜游”线路。[13]

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两艘珠江夜游游船驶过海珠桥

目前,天字码头、黄沙码头、广州塔 · 中大码头、海心沙西区码头、省总(海珠广场)码头等地均提供珠江日夜游服务,游客可乘坐游船包揽珠江两岸景色;观景范围东至人民桥,西达广州塔甚至猎德大桥,游船种类亦丰富多彩,包括信息时报号、广州财富号、广府文化主题号、南海神 · 广州日报号、广州红主题船、加菲猫主题船、开运达摩主题船、可口可乐主题船等等。

英文名称

[编辑]

珠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英文称呼一直广泛使用“Canton River”和“Chu-Kiang River”,并伴以使用“Pearl River”。2000年前后,由于政府要求地名必须全部使用汉语拼音,珠江的英文曾一度被改为“Zhujiang River”。现时“Pearl River”被重新用作珠江的英文名称[14][15],但许多带有“珠江”一词的地名中仍使用源自汉语拼音的“Zhujiang”(如珠江新城英文为“Zhujiang New Town”)[16]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珠江概况. 珠江水利网. [2011-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2. ^ 郦道元. 水經注卷三十七泿水. 水经注/37.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3. ^ 郦道元. 张伟国 , 编. 水經注──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 丛书系列.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03-30: 351. ISBN 9789888394289. 
  4. ^ 郦道元. 王先谦 , 编. 合校水經注 思贤讲舍刻本 / 2019年3月第6次印刷. 北京: 中华书局. 光绪十八年(1892年): 第三十七卷/第二十三页. ISBN 9787101064483.  《合校水经注》引用了孙星衍手校本关于“泿水”的记载 - 孙校曰:“阜昌禹迹图石刻作佷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海珠石消逝 记忆永流传. www.sohu.com. [2024-10-04]. 
  6. ^ 珠江=“珠海”?!. 微信公众平台. [2024-10-04]. 
  7. ^ 自然地理.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2019-04-23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8. ^ 生态环境部:去年广西海南近岸海域水质为优 珠江口等水质极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界面新闻 2018-08-07
  9. ^ 珠江与沿海河流.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2013-04-21. 
  10. ^ 10.0 10.1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珠江卷》 (M) 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年1月: 301页. ISBN 978-7-5170-0561-2. 
  11. ^ 广州百姓再圆横渡珠江梦. 人民日报. 2006-07-13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12. ^ 《渡江健儿喜见珠江水质好转》 2008年7月20日,《南方都市报》A1、A4~A7
  13. ^ 张俐俐,杨莹. 旅游市场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63. ISBN 7-302-11738-1. 
  14. ^ Guangzhou lights up the beauty of Pearl River.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3-06-25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英语). 
  15. ^ GLOBALink | China's Pearl River region embarks on green development path. 新华社. 2022-10-06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英语). 
  16. ^ 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2018 版) (PDF).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3-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07) (中文(中国大陆)).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