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解放路 (广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解放路 (广州市)
解放路
Jiefang Lu
原名中华路
命名缘由纪念解放军进入广州
命名日期1951年
类型城市主干道
道路长度5千米(3.1英里)
车速限制60公里每小时
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区
起点沿江路
终点机场路
建造
动工1929年
解放北路

解放路位于广州市中心越秀区,是一条南北向主要道路,南北向分为解放南路解放中路解放北路,南起沿江西路/解放桥(接同福中路及同福东路),北接机场路,全长约5公里。

历史

[编辑]
解放北路679号教堂
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所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将军东社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20世纪三十年代
编号1-43
登录2012年11月15日

时代已经是广州的重要道路。南段称小市街,中段称归德门直街(俗称四牌楼),北段盘福路以南称大北门直街,盘福路以北为城外小路。

为改善交通,民国十八年(1929年)广州拆城墙建马路,小市街扩建成中华南路,归德门直街扩建为中华中路,大北门直街扩建为中华北路。其中中华中路五座牌坊在道路扩建后依然立于马路中间,牌坊的3个石门的宽度不等,中间一个较宽,可通过当时的中型汽车,两边的小门则可过人力车(黄包车)。

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州市内汽车增加,不时发生有汽车撞擦牌坊的事故,市政府便作出迁移的决定,由广州工务局花费巨资制定搬迁计划。最后奕世台光牌坊和戊辰进士牌坊分别移到汉民公园(后曾被改为儿童公园,现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门和西门。盛世直臣牌坊及承恩五代牌坊,移至中山纪念堂北面观音山(越秀山)百步梯入口石级处。乙丑进士牌坊移至康乐园的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1]四牌楼移出中华路后,马路旁的巷子遗留“四牌楼街”这个名字。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进入广州。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51年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解放军首先进入广州城的原中华(北、中、南)路更名为解放(北、中、南)路。中共建政后,五座牌坊均被毁,其中只有乙丑进士牌坊在1999年获得香港岭南大学校友修复。[2]

1994年,广州市当局决定对解放路进行拓阔,在未公开征询公众对路上众多骑楼历史建筑意见的情况下,将全部骑楼清拆,造成不可挽回的城市肌理破坏。而与路面平行的四牌楼街,也连同四牌楼一起成为历史。

2014年10月25日,为缓解解放北路跨东风路高架桥拥堵,广州市交委试行可变车道交通控制,由现在双向三车道,划分为北行2条车道,南行1条车道,预计从11月1日起正式运行。

为配合纪念堂站24号线部分施工,计划拆除解放桥高架桥6个跨孔,另建设同样3车道宽的钢结构便桥衔接,以方便车站明挖施工,车站建成后会复建高架桥和拆除便桥,整个期间预计需要50个月。[3]

主要道路交汇

[编辑]

顺序由南至北排列,粗体字为主干道。

其中,由沿江西路交界至大德路称为解放南路;大德路交界至中山路口段称为解放中路;中山路口至机场路交界称为解放北路。

邻近建筑(由南向北)

[编辑]

交通

[编辑]

均在邻近解放路位置设有出口。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广州“四牌楼” 昔日城央地标今安在. 广州日报. 2012-09-16 [201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 
  2. ^ “中华”被“解放”,这条路改名寓意深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9-10-14
  3. ^ 李天研. 解放北高架将“让路”地铁施工,新建钢便桥“顶班”约三年. 广州日报. 2024-08-13 [2024-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