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现实主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学
文学
各国文学
记事总览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奖
作家
诗人小说家
其他作家

现实主义(法语:Réalisme),又可称作实在主义[1]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之中的认知,我们对物体之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2]。一般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哲学里),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艺术上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又可称为现实主义,可比拟为中国工笔画,与“写意”相对。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依据这个说法,广义的现实主义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视觉艺术文学中,现实主义是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 在意大利,现实主义主题由Gioacchino Toma,安东尼奥·罗塔和Giuseppe Pellizza da Volpedo承担,而在米兰,在下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一群年轻的画家将生活在存在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之中,主题是 用现实主义打破思想方案马里奥·巴尔迪[3]

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运动的概念界定

[编辑]

1996年简·透纳主编的34卷本《艺术辞典(The Dictionary of Art)》中对写实主义词条——特别针对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运动的概念与发展有较详细的阐述。词条编撰者、著名学者鲁宾(J. H. Rubin)在开篇即认为:“写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艺术运动,它试图以对当代生活无偏见的观察为基础,客观的表现外部世界。写实主义是自觉的民主主义,这主要体现在对题材、观众行为和社会阶层的表现上,而这些内容在此之前都被崇高艺术认为毫无表现价值。”随后作者对该运动在法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理论及批评回应进行了系统而又精要的概述。同时,他也承认:“关于写实主义运动存在很多困惑,首先是因为其术语来源于几乎任何艺术都包含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因为该术语所具有的多重内涵常常互相矛盾。在某些情况下,该术语还可以与自然主义概念相互替换。”

2005年,作为最新出版的《新观念史词典(New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鲁宾同样成为该词典“Realism”词条的编撰者,但对该词条的界定与《艺术词典》相比显得更加详细。鲁宾认为:“写实主义是十九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一场运动,宣称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他挑战了数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即崇高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化图绘形式与英雄题材。写实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其视觉真实就是画家之“真诚”的象征。写实主义通过其包容性以及普通民众对图像的易接受性——这些民众对传统并不熟悉但可以辨别“真实”——从而获得某种民主的政治尺度。其道德诉求可以从进步论观以及知识的经验主义概念中窥知一二。普鲁东以及孔德的论著中所涉及的社会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在实证主义中得到融合。写实主义艺术的领导者是法国画家库尔贝。他的出现变革了艺术的历史。”同时,鲁宾也强调需要将作为一种观念的“写实主义”与作为一场运动的“写实主义”区分开来,他认为:“写实主义的艺术运动需要和“写实主义”区分开来——后者是贯穿历史大多数具象艺术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讲,这个词涉及到视觉写实主义(形式或细节来源于自然,例如前拉斐尔派或照相写实主义)、心理写实主义(有时扭曲形式以表达情感,如表现主义)或错觉主义(通过细腻的描绘技巧使想象的形式显得逼真,如超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摄影术在1839年一同兴起,后者为视觉写实主义提供了新的标准,同时也是以科学技术回应艺术对写实主义标准的追求。其后产生的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偏向科学探索同时淡忘政治选择的术语,被小说家左拉以及艺术评论家卡斯塔纳瑞加以推广。”鲁宾在此的阐述相对来说比较全面详细,但作为定义又太长。

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编辑]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尚弗勒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两大思潮,其注重事实或现实;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绘画上的现实主义

[编辑]

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收讯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也因生长环境及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过后的观点差别,让同个题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现。

我们接触的绝大部分绘画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尽管有很多造型很夸张或者变形,甚至无法分辨所表达的对象,比如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但是,这仍旧被称作现实主义的作品。真正抽象的作品并不多见,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现代抽象主义的代表。

一开始有巴比松画派中的“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梭米勒,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勒的农民画朴实感人,“晚祷”、“拾穗的人”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他被选为巴黎公社的文艺委员。

苏联十月革命后,不承认现代油画是艺术,最推崇现实主义,所有苏联的画家都自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甚至将以前俄罗斯的伟大画家列宾苏里科夫也攀附为现实主义的。

苏联专家曾贬低中国画的水墨山水,认为是抽象的,但参观一次黄山后,才承认水墨山水是现实主义的,这是苏联人对绘画的最高评价。[来源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大革命前也强调艺术必须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革后绘画才真正达到了百花齐放。

戏剧上的现实主义

[编辑]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的主流。易卜生是挪威最重要的剧作家,因开创现代戏剧的先河而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在二十世纪激烈的社会变迁中,现实主义能以对当代生活的掌握来吸引一批新的观众。一般认为现实主义是18、19世纪西方工业社会的历史产物。狭义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兴艺文思潮。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编辑]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关注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力平衡,甚过理想或道德。与之相对的是“理想主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教育概论(第五版),吴清山著,ISBN 978-957-11-8263-6
  2.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现实主义(哲学运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1-24.于2011年3月14日查阅
  3. ^ Campo, Daniele. La Vie moderne - Il realismo. www.laviemoderne.it. [2019-08-10] (意大利语). [永久失效链接]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