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淡水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鳜是欧亚温带地区常见的淡水鱼。

淡水鱼泛指任何主要栖息于湖泊湿地河流溪流淡水环境的鱼类,是淡水生态系统最常见的水生动物

地球的淡水面积少,淡水鱼种类却异常丰富,占鱼类物种数的约41.2% 。例如全球鱼类约28000种(已记载为26000多种),淡水鱼就有约10700种。虽然已知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包括河流及湖泊)只占地球水域2.5%,故淡水鱼的生物多样性明显比海水鱼丰富得多。平均每种海水鱼可栖息的水体要比淡水鱼高出7500倍。这是由于内陆河川常被分隔,致使淡水鱼易于特化,所以在可栖息水体比海水鱼少的情况下,仍有众多种类。此外跟人类易于采集河、湖水鱼种也有关系。

台湾的淡水鱼只能生活在淡水里,所以只能留在台湾发展,但咸水鱼却可以自己跑进来台湾。如果要了解台湾的水资源,也跟鱼类有关,评估标准除了看河川水质外,也看鱼的栖息地水土保持是否做得好。 淡水鱼的族谱可以借由外型,骨骼,同工异构梅,到最严谨的DNA方法来分析,借由这些方法可以研究出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和族谱地理学(phylogeography)。 淡水鱼的分类可以依盐度和迁移特性来分,并不是依河跟海来区分,不是海一定是咸水鱼,河与海都会出现淡水鱼和咸水鱼。淡水鱼依盐度可分,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周缘性淡水鱼(大致在海,有时会流入淡水),例如鳗鱼,如果依迁移特性可以分纯淡水鱼,河海洄游鱼,这种淡水鱼可以由入海,食物也比较多。台湾原生种淡水鱼有47种,特有种有37种。 特有种是追鱼类身世线索的关键,在冰河期,这种鱼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像是千年,有时更久才会和祖先有明显区隔的特征变成特有种,至于非特有种像是原生种,可能时间不够久演化还没,有些还会跟原来的母群有基因交换。 [1]

定义

[编辑]
  • 广义:生活在淡水(只含0.3%盐分的水)中的鱼类。
  • 狭义:部分或一生时间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

分类

[编辑]
鲶鱼
吴郭鱼
吴郭鱼

以水中盐分浓度分类

[编辑]

水体盐分的基本划分:

以演化、栖地、习性分类

[编辑]
美洲鳗(降河洄游性)

包括鲤形目鲇形目等在内的耳鳔派为淡水鱼最主要的演化支,约涵盖所有淡水鱼总数的2/3。[2]

根据中国淡水鱼分类

[编辑]

洄游鱼类分类

[编辑]

身体构造

[编辑]

鱼鳍

[编辑]

鱼鳍担当着鱼类游泳的必要工具,共有胸鳍背鳍臀鳍尾鳍四种。

  • 胸鳍 - 帮助变换方向及停止游动。
  • 背鳍、臀鳍 - 维持平衡和降低阻力
  • 尾鳍 - 推进鱼体前进。

体色

[编辑]

多数淡水鱼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可隐蔽自己,或迷惑敌人及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浅水中,鱼的体色通常为青、绿色,为浅白色,这些颜色被称为消灭色,水底望上去,以为是天空,望下去,则觉是海水;而深水中,体色非常阴沉,常为深红、黑等色。

  • 喜于水面结队游泳的鱼
    • 鱼体斑纹常有纵纹,游泳时,望上去比实际上快。
    • 例如:斑马鱼
  • 居住于水草河流边的鱼
  • 居住洞穴的鱼
  • 晚间活动的鱼
    • 大部分鱼体颜非灰即黑,少数为红色。
    • 例如:赤松球
  • 产卵期间的鱼
    • 某些雄鱼的体色变得鲜艳,这种体色称“婚姻色”。(海水鱼极少拥有婚姻色)。
    • 例如:粗首鱲
  • 成年后的鱼
    • 成年后的体色和小时候的体色有所不同。
    • 例如:樱花钩吻鲑(小时候有明显斑纹为保护色,成年后背部变青黑色,腹部为浅白色,还有约9个椭圆形的蓝色斑点)。

攻击与防御器官

[编辑]

要生存,就要猎食、御敌。并不是所有鱼类都有此类器官

    • 引诱小鱼,吸引足够小鱼时,突然吸入口中。
    • 保护自己免被天敌吃去。
  • 骨板
  • 吸盘
    • 多数由胸鳍进化而成。
    • 让鱼可从容地吸在岩石海藻底上。
  • 发电器官
    • 可发放电流,功效有:
      • 电晕小鱼,再吃掉它。
      • 保护自己,当遇上危险时发电。
      • 联络同伴。
      • 辨别周围情况。
      • 例如:电鳗
  • 毒棘毒腺
    • 毒腺通常可在毒棘基部找到。
    • 可有效防御自己,一旦被刺,腺管就会破裂,毒液便会进入伤口。

体型之最

[编辑]

鲟科

[编辑]
  • 达氏鳇(学名:Huso dauricus),俗称鳇、鲟鳇鱼,产自东北亚黑龙江乌苏里江水系,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也是仅次于其近亲欧洲鳇的第二大软骨硬鳞鱼,可达5.6米长、1吨重。欧洲鳇则能达到6米长、1.5吨重,但并非纯粹的淡水鱼,而是主要生活在咸水中。

匙吻鲟科

[编辑]
  • 白鲟(学名:Psephurus gladius),产自长江水系,匙吻鲟科中体型最大者,也是长江中最大的生物,根据中国动物学家秉志的记述,其最大体长可达7米,估测最大体重可达500千克。

鲶鱼鱼类

[编辑]

最大的鲶鱼鱼类

[编辑]
  • 欧鲶(学名:Silurus glanis):又名欧洲巨鲶,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以及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5米,重336千克。
  • 怀头鲶(学名:Silurus soldatovi):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以及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4米,重40千克。
  • 丝条短平口鲶Brachyplatystoma filamentosum):又名撒旦鸭嘴,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以及是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可达3.6米,重200千克。
  • 湄公河巨鲶(学名:Pangasianodon gigas):又名巨无齿𩷶,世界上最大的鲶鱼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鲶鱼,体长最大2.7–3米,重263到350千克。
  • 长丝𩷶(学名:Pangasius sanitwongsei):又名成吉思汗 (鱼),是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3米,重300千克。
  • 𩷶(学名:Pangasius pangasius):又名巨鲶、扁加秋斯巨鲶,是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3米,重量不详。
  • 琵琶湖鲶 (学名:Silurus biwaensis):又名琵琶湖巨鲶,是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2.4米,重140千克。
  • 巨魾(学名:Bagarius yarrelli):又名坦克鸭嘴,是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2米,重90.7千克。

最小的鲶鱼鱼类

[编辑]
  • 扁头微腺叉牙鲶(学名:Miuroglanis platycephalus):是世界最小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1.2厘米。
  • 委内瑞拉拟叉齿毛鼻鲶(学名:Tridensimilis venezuelae):可能与近亲短拟叉齿毛鼻鲶一样,可能也是寄生性鱼类,是世界最小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2.5厘米。
  • 短拟叉齿毛鼻鲶(学名:Tridensimilis brevis):属寄生性鱼类,会进入其他鱼类的鱼鳃,有时会误入哺乳动物的尿道中,造成创伤,是世界最小的鲶鱼之一,体长最大3厘米。
  • 兵鲶亚科(鼠鱼)(Corydoradinae)
    • 哈伯兵鲶(学名:Corydoras habrosus):又名娃娃鼠,是鼠鱼的一种,体长可达2厘米,最大可达到3.5厘米,最小的三种兵鲶属Corydoras)中的一种。
    • 矛斑兵鲶(学名:Corydoras hastatus):又名月光鼠,是鼠鱼的一种,体长可达2.4–2.5厘米,最大可达到3–3.5厘米,是最小的三种兵鲶属Corydoras)中的一种。
    • 小兵鲶(学名:Corydoras pygmaeus):又名精灵鼠,是鼠鱼的一种,雄性体长可达1.9–2.1厘米,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最大可达到3–3.2厘米,是最小的三种兵鲶属Corydoras)中的一种。
    • 贝伦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belenos):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79–2.8厘米。
    • 深棕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brunneus):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1–2.13厘米。
    • 卡氏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carvalhoi):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5–2.54厘米。
    • 宽头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eurycephalus):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3厘米。
    • 玛丽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marianae):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9厘米。
    • 少辐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pauciradiatus):又名金线黄花鼠,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9厘米。
    • 喜斗盾皮鮠(学名:Aspidoras velites):是鼠鱼的一种,体长最大2.79–2.8厘米。

鲤科鱼类

[编辑]

最大的鲤科鱼类

[编辑]
  • 巨暹罗鲤(学名:Catlocarpio siamensis):是现存鲤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体长最大3米,重300千克。
  • 黄鳍结鱼(学名:Tor putitora):又名金吉罗,体型足以和同为鲤科最大的鱼种巨暹罗鲤媲美,体长最大2.75米,重54千克。
  • 结鱼(学名:Tor tor):体长最大2米,体重9千克。
  • 尖头叶唇鱼(学名:Ptychocheilus lucius):是北美洲最大的鲤科鱼类,体长最大1.8米,重45千克。

最小的鲤科鱼类

[编辑]

骨舌鱼

[编辑]

雀鳝

[编辑]
  • 大雀鳝(学名:Atractosteus spatula):又名鳄雀鳝福鳄、鳄鱼火箭,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以及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体长最大2.4–3.05米,重91–159千克。

魟鱼

[编辑]

鲨鱼(真正的淡水种)

[编辑]

食物

[编辑]
红剑鱼可以很好地控制蚊子数量

淡水鱼多为草食性杂食性,但亦有少量肉食性

栖息地

[编辑]

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就有淡水鱼居住,温泉区或南北极,都可找到淡水鱼的踪迹。

游泳方式

[编辑]

左右摆动身体可以上下左右的自由移动,鱼鳍鱼标帮助游动功不可没。

  • 纵扁型的鱼
  • 线型的鱼
    • 泳速虽慢,但可像般摆动及潜行。
    • 例如:泥鳅黄鳝
  • 流线型的鱼

繁殖

[编辑]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编辑]

鱼的分为浮性卵沈性卵

  • 浮性卵 - 浮于水面。
  • 沈性卵 - 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着型附着型分离型
    • 黏着型
    • 附着型
      •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 分离型
      • 毫无几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编辑]
孔雀鱼(卵胎生鱼)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本能

[编辑]

攻击行为

[编辑]
  • 雄鱼为争夺雌鱼而互相攻击同类。
  • 同种异种争取食物
  • 制伏猎物
  • 保护鱼卵或幼鱼(雌鱼此时并不差于雄鱼)。
  • 保护地盘(驱逐对象不限定为同种)

防御方式

[编辑]

保护自己。

  • 本有防御机制
    • 避免遇到敌人。
      • 隐藏
        • 生活于洞穴缝隙内。
        • 将身体藏于中。
        • 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体外。
        • 吸附在其他大型物体下。
      • 保护色
        • 拥有和环境一样或相近的颜色。
        • 比目鱼为其中的佼佼者,处身于任何环境,即使眼盲,体色都可变得和环境一模一样。
      • 展示警戒色
        • 体色极为鲜艳、美丽时,通常是非常危险(有毒)、适口性不佳。
        • 用以警戒敌人不要吃它,否则吃力不讨好。
      • 拟态
        • 具保护色功能,但连型态也和环境相似。
        • 例如:杨枝鱼摇摆的动作会和身边的海藻极为相似。
  • 次生防御行为
    • 当遇到猎食者后的逃生机制。
      • 退避
        • 最普通、基本的次生防御行为
        • 通常躲入石隙水草丛、海藻等地中。
        • 十分有效,同时亦妨碍自身的活动,也不能得知猎食者何时离去。
      • 逃逸
        • 快速游泳。
        • 跳出水面。
      • 恐吓
        • 恐吓敌人。
        • 例如:会使身体膨胀,变成一大刺球。
      • 假死
        • 大部分猎食者只追猎活着的生物,假死可有效躲过猎杀。
      • 分散攻击者注意力。
      • 某些鱼类在尾部有一类似眼睛的大圆点,可使猎食者判断方向错误。
  • 其他防御方式
    • 相对地,鱼类还有很多各种千奇百怪的防御方式。
      • 群居
        • 遇到猎食者时,虽有部分个体被猎食,但分散时会被猎食更多的个体。
        • 一个个体发现危险时,可立刻发出警戒信号,通知整个群体警觉性奇高。

洄游

[编辑]

鱼类洄游有不少原因。可分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 生殖洄游
  • 索饵洄游
    • 洄游目的地有食物比较丰盛。
    • 幼鱼成长时需大量营养,于是游到食物丰盛地方摄取食物。
    • 有些在洄游过程中就已达到目的(索饵)。
  • 越冬洄游
    • 水温降低,寻找适合水温水域。
    • 水温越低,游速越快。
    • 水温越温,游速越慢。
  • 其他洄游

几种洄游可同时进行,主要取决于鱼类种类。

趋性

[编辑]

鱼儿对单向环境的刺激,动物定向行动反应定型反应。有:

各地概况

[编辑]
观赏用鲤鱼

中国大陆

[编辑]

香港

[编辑]
  • 145种,118种本地鱼,27种外来鱼,约三分一接近濒危绝种。
  • 香港第二大丰富生物,只次于鸟类。
  • 若以土地比例计算,是亚洲区内淡水鱼品种最丰富的地区。

台湾

[编辑]

保护

[编辑]

淡水鱼通常居住于内陆水域,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滥垦、滥建、筑坝、任意引进非本地品种、过度捕获等问题,已令到淡水鱼的自然栖息地水质遭受到不可弥补的破坏,令到水生动物物种及数量大幅度锐减,其中约1800种淡水鱼处于濒危状态,某些物种甚致经已绝种。若一个物种绝种,还会破坏食物链,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近亲繁殖会影响人类后代,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鱼类近亲繁殖,会造成鱼类小型化。此情况常见于养鱼场

因此,人们需积极关心保护余下饱受威胁的淡水鱼。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方力行. 我的水中夥伴. 八旗文化. 2015-10-31 [2022-10-18]. ISBN 9789865842642. 
  2. ^ Masanori Nakatani; Masaki Miya; Kohji Mabuchi; Kenji Saitoh; Mutsumi Nishida.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Otophysi (Teleostei), a major clade of the modern freshwater fishes: Pangaean origin and Mesozoic radiation. BMC生态学与演化. 2011-06-22, 11 (1): 177. ISSN 1471-2148. PMC 3141434可免费查阅. PMID 21693066. doi:10.1186/1471-2148-11-177. Wikidata Q28742308 (英语). 
  3. ^ 3.0 3.1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7). Paedocypris progenetica. FishBase. Version 2017-09.
  4. ^ Scholastic news online:The World's Smallest Fish? by: Ezra Billinkof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检索于2006-02-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