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音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慣用音 |
假名 | かんようお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Kanyōon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字符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惯用音是指音读(日本汉字音)中不属于与中国读音有对应关系的吴音、汉音、唐音的任一类的读音。来源一般是误读的约定俗成或者为发音方便而作的改读。古代并无此说法,大正时代语言学研究进展后方有此概念。
读白字
[编辑]部分错误读法(白字)约定俗成之后成为正式读法,特别是按声旁“读半边”。例如「輸(シュ)」误读为「ユ」,如「輸入(ユニュウ)」),相当于在中文中把“输”读为“俞(ㄩˊ,yú)”,“输入”读为“俞入”。又如「洗(セイ)」「滌(デキ)」「涸(カク)」「攪(コウ)」「耗(コウ)」「滞(タイ)」等字也发生误读:「洗滌(センジョウ)」(“先条”)、「涸渇(コカツ)」(“固渴”)、「攪拌(カクハン)」(“觉拌”)、「消耗(ショウモウ)」(“消毛”)、「渋滞(ジュウタイ)」(涩滞,“交通堵塞”之意,读作“涩带”)。
难以分类的字音
[编辑]有的汉字读法明显来自中国且广泛使用,但无法归入吴音、汉音、唐音的任一类。如:「茶」吴音「ダ」「ジャ」、汉音「タ」、唐音「サ」。「チャ」的读法见于院政时代的字典‘色叶字类抄’等,一般认为是汉音与唐音之间的时期流入的。此类字音可归入惯用音。
多音字产生的混淆
[编辑]汉字因不同的意义有时产生不同的读法,如“易”作“容易”解时读「イ」,作“改变”解时读「エキ」(汉音)或「ヤク」(吴音)。此种多音字有时导致读音与意义的错误搭配。例如,“罷”作“疲劳”解时应读「ヒ」,作“停止”解时应读「ハイ」,但在「罷免(ヒメン)」等词中并未读「ハイ」而读「ヒ」。此时对应于“停止”意义的「ヒ」读法可归入惯用音。
清浊混淆
[编辑]汉音中鼻音声母读「バ、ダ、ザ、ガ」行音,吴音中疑母读「ガ」行音。有的鼻音声母字读音基本同汉音或吴音,声母却清化,如「染(セン)」「昂、仰(コウ)」。同时也有「戟、撃(ゲキ)」这样清塞音声母读浊塞的。
促音的脱落
[编辑]有的入声字促音脱落,变为舒声。如「日本(ニホン)」的“日”,本读「ニチ」,入声尾脱落变为「ニ」。
入声「フ」的变化音
[编辑]汉字的-p入声字在日本音中以「フ」结尾,依后接的字有不同变化,可变为长音「ユウ」/「オウ」等韵,如「甲子園(コウシエン)」「合成(ゴウセイ)」「入賞(ニュウショウ)」「集会(シュウカイ)」「法廷(ホウテイ)」等,亦可保留促音如「甲子(カッシ)」「合戦(カッセン)」「入声(ニッショウ)」「集解(シッカイ)」「法度(ハット)」等。保留促音时,有的字「フ」尾变为「ツ」尾。例如「圧力(アツリョク)」「立面(リツメン)」「確執(カクシツ)」中的「圧(アフ)」「立(リフ)」「執(シフ)」。此种读法可归入惯用音。
惯用音的认定问题
[编辑]以往,即使并非以上所列的明显类别,只要是不合于吴音、汉音、唐音的任一类的,皆被归入惯用音。近来对此做法有异见。如吴音的体系不明确,学者有时并不能排除某不规则读法属于吴音即将其归类为惯用音。近来根据佛典的标记有人认为应将此类字复归为吴音。另外有的读音与有规则的读法仅有清浊差别,因而被归入惯用音。现有人指出日本汉字音与中国音的清浊对应并不严格,故不应拘泥于此做法。至今惯用音的认定仍存在诸多此类难题,不同的汉和字典因而有细微的差异。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金田一 春彦(1988)‘日本语 新版’上・下(岩波新书、ISBN 4004300029; ISBN 40043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