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 (日本汉字音)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古音 |
假名 | こお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Ko-on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字符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日本汉字音的“古音”一般认为是早于吴音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从日本方面的资料而言,“古音”并未直接作为“汉字音”的一种独立记录下来,仅仅是在万叶假名及某些特定的辞汇中留下的若干痕迹。万叶假名中无法根据吴音或汉音的体系说明的例子,被认为属于“古音”。现代日语的常用辞汇中极少出现古音读法,除了若干被认为与古音有关的训读词。
特征
[编辑]首先对古音作研究的,是大矢透的《假名源流考》(仮名源流考),其中提出《推古遗文》中的“移”(ヤ)、“已”(ヨ)、“彌”(メ)、“里”(ロ)、“奇”(ガ)等读法可能来自中国的上古音(汉魏及更早的先秦时期的读音)。
与吴音、汉音相比存在以下差异。
- 韵母
- 支韵字读ア列音,如:“奇(カ)”“宜(ガ)”“侈(タ)”“移(ヤ)”;
- 脂韵字读ウ列音,如:“蕤(ヌ)”;
- 鱼韵字读エ列乙类[1],如:“居(ケ)”“舉(ケ)”;
- 庚韵字读ア列音,如:“明(マ)”。
来源
[编辑]大矢氏通过对周代以后的诗的韵脚的分析,认为这些特征源于周代古音。此外,《推古遗文》中有部分读音与吴音的特征相一致,如支韵的“義(ゲ)”“俾(ヘ)”,脂韵的“尼(ネ)”,之韵的“意(オ)”“己(コ)”“止(ト)”“已(ヨ)”“里(ロ)”,微韵的“氣(ケ)”“希(ケ)”,皆韵的“介(ケ)”,祭韵的“賣(メ)”等。此等读音的存在表示《推古遗文》的假名与吴音相连续,大矢氏因而认为这些音来自于汉魏时的读音。而春日政治的《假名发达史序说》(日语:仮名発達史序説)认为大矢氏声称为周代古音的读音也应当看作来自汉魏时的读音。总之基本可以认为万叶假名的汉字音中最古的层次对应于中国的上古音。
《推古遗文》的作者据推测为朝鲜系渡来人(由朝鲜半岛移居日本列岛的人),《推古遗文》的假名也跟《日本书纪》引用的“百济记”假名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推古期及更早的假名可能是朝鲜人记录的日本语,并受他们的音韵体系影响。故也有研究者如马渊和夫等认为大矢氏所推测源于周代古音的读音并非一定要以周代古音来解释。
训读词
[编辑]部分训读词被认为来源于音读,其中若干词可认为基于古音。如“馬(ウマ)”“梅(ウメ)”“竹(タケ)”。这些词依上段叙述也有可能是经由朝鲜而移植的读音。
脚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沼本克明(1986),《日本汉字音の历史》,东京堂
- 大矢透(1911),《仮名源流考及証本写真》,国定教科書共同販売所
- 大矢透(1914),《周代古音考及韵征》,国语调查委员会编,国定教科書共同販売所
- 马渊和夫(1968),《上代のことば 日本文法新書》,至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