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强干弱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强干弱枝成语,出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释义为加强树干,削弱枝叶。形容历代中国朝代政权为削减地方政府割据势力,通过加强中央政府权力,达致中央集权

解释

[编辑]

释义

[编辑]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出处

[编辑]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示例

[编辑]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1]

典故

[编辑]

“强干弱枝”的干指树木的主干,枝指树木的末枝。中国古代常用“干支”来譬喻事物,如天干地支之“干支”即由干枝而来。宋初之强干弱枝,则以干指中央尤其是皇帝,以枝形容地方,意即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

在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势的过程中,宋太祖经常冥思苦想如何防止自唐朝二百年的藩镇割据局势的再现,如何使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于是在北宋建国之初便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宋开国之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亦立斡鲁朵法,裂州县割户丁,以为强干弱枝。[2]

政策

[编辑]

(一) 消除藩镇割据:为扭转自安史之乱地方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势,宋太祖大力加强中央的权势,削弱地方的力量。如在州以上置路,各路均设“帅、漕、宪、仓”四官分掌地方之军民、财政、刑法、粮食,直接向中央负责。

(二) 防止兵变重演:五代十国时,武人专政篡弑、兵将哗变拥立之事迭生,后周太祖郭威如此,宋太祖本人亦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得国。为防止此类事件重演,遂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他又借杯酒言欢之机,晓喻诸将告老辞职,史称“杯酒释兵权”。

(三) 增加中央收入:唐朝中叶以后,地方擅行收自肥,造成中央国库空虚。为改变这种反常状态,太祖便将财权统制于中央,在全国十五路设转运使,直接向中央负责。

(四) 维持王朝久安:宋太祖的“强干”不仅在加强中央政权,尤其在加强皇权,其总目的是使赵宋天下长治久安、宋朝国祚连绵不绝。为此,他大力削弱宰相(中书令)实权,在其下添设参知政事,以分其权。另又以枢密使分取中书令的军政权,以三司使分取中书令的财政权。

太祖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但却造成两宋的长期军事积弱,对抗外敌时常用岁币换取和平对峙。终两宋之世,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大改变。但与唐朝相比,宋朝中央政府有效控制其统治的疆域,宋朝亦有效镇压民变。此外,虽然宋太祖削弱相权,两宋却屡出权相。

外部链接

[编辑]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1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2. ^ 辽史/卷035